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白及饮片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为白及饮片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UPLC和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建立15批白及饮片的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分别使用SIMCA 14.1、IBM SPSS Statistics 26软件以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15批白及饮片共有峰组间主要差异成分进行筛选;进一步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在线数据库检索成分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白及饮片主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通路的相关性;最后,基于质量标志物筛选原则和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分析确证白及饮片的Q-Marker。结果 15批白及饮片确定了17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61,指认了其中4个共有峰;利用PLS-DA、PCA共确定了4个主要差异性成分;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STAT3、GRB2、VEGFA等靶点及Proteoglycans in canc...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及网络药理学,建立阳和汤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并对其功效关联物质进行预测分析,为阳和汤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HPLC建立阳和汤指纹图谱,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和指认,并运用网络药理学构建阳和汤“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关系图,进一步佐证阳和汤功效成分选择的合理性。结果 阳和汤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5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出2号峰5-羟甲基糠醛、5号峰芥子碱硫氰酸盐、8号峰甘草苷、9号峰毛蕊花糖苷、11号峰肉桂酸、12号峰桂皮醛、13号峰甘草酸、15号峰盐酸麻黄碱8个共有色谱峰,相似度均>0.83,主要药效物质群可以从药材-饮片-基准样品逐级较为完整的传递,且归属关系清晰明确;采用网络药理学对筛选出的8个活性成分进行“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与分析,富集的通路中包括癌症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鞘脂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根据成分、靶点以及通路之间的连接度,初步预测甘草酸、甘草苷、桂皮醛、肉桂酸、毛蕊花糖苷、芥子碱硫氰酸盐、盐酸麻黄碱7个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节这些信号通路达到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的作用。结论 通过HPLC指纹图谱结合网络药理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益气活血通便方(Yiqi Huoxue Tongbian Recipe,YHTR)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对YHTR功效基准物质进行预测分析。方法 建立YHTR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并对共有峰成分进行指认,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建立YHTR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进一步确定YHTR功效性成分选择的合理性。结果 YHTR的指纹图谱共标定14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出绿原酸、松果菊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7个色谱峰,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0.792,YHTR的功效基准物质有效地实现从药材-饮片-复方的传递;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YHTR的7个活性成分进行分析,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富集通路包括癌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前列腺癌等信号通路;根据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结果分析,预测绿原酸、松果菊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7个成分可通过作用于上述通路起到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的功效。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稳定性好,可用于YHTR的质量控制,7个化学成分的准确测定也为YHTR功效基准物质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广藿香配方颗粒中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广藿香酮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Wondasi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325 nm(0~18 min,咖啡酸),330 nm(18~30 min,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311 nm(30~55 min,广藿香酮),柱温30℃。结果:广藿香配方颗粒中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广藿香酮进样量分别在0.021 8~0.218μg(r=0.999 8),0.032 6~0.326μg(r=0.999 8),0.099 4~0.994μg(r=0.999 7),0.174 2~1.742μg(r=0.999 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供试品溶液中4种被测指标成分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5%,99.53%,99.37%,100.58%,RSD分别为1.9%,1.1%,1.4%,2.0%。结论:该方法同时测定了广藿香配方颗粒中非挥发性成分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挥发性成分广藿香酮的含量,方法可行,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以为广藿香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藿香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晓玲  冯毅凡  罗集鹏 《中药材》2004,27(12):903-908
目的:建立广藿香挥发油的特征指纹图谱,用于广藿香的品质控制及产地鉴别.方法:采用GC法对高要、石牌、吴川、遂溪、雷州及海南万年产广藿香挥发油进行GC图谱的比较分析.结果:以11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GC分析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广藿香的主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差异;不同产地的广藿香其各组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结论:以11个共有峰作为广藿香挥发油特有的指纹图谱,以广藿香酮与广藿香醇的峰面积比值作为鉴别不同产地的广藿香的指标参数,建立了可用于广藿香道地性鉴别及品质评价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2种成分的含量,同时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2种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反向筛选,从而确定黄芩药材的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HPLC建立10批黄芩药材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含量测定。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有效成分的对应靶点和途径并构建“活性成分-重要靶点-通路”,探究黄芩发挥药理作用特点,预测出潜在的Q-marker。结果:建立的黄芩药材指纹图谱共标定12个共有峰,指认2个成分并确定其含量。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70。“化合物-预测靶点”网络筛选出8个关键靶点,相关9条通路,涉及到癌症通路、炎症通路、免疫通路等。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准确、可行,筛选出2种成分可作为潜在Q-marker,以网络药理学验证黄芩主成分相关的靶点作用机制,进一步确认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作为Q-marker的可行性,为黄芩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芪为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其用药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黄芪栽培变异品种及多种掺杂混淆品充斥市场,导致黄芪质量良莠不齐,故其质量控制方法一直是黄芪药材研究的热点,因此找出黄芪药材的质量标志物,对全面评价黄芪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5批黄芪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筛选出造成组间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结合文献研究及网络药理学分析,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和PubChem Compound等数据库分析有效成分的对应靶点和通路并在Cytoscape 3.7.1软件中绘制出"成分-靶点-通路"图,预测出潜在的质量标志物。结果表明,建立的指纹图谱中成功指认出28个共有峰,筛选出3种差异成分可作为潜在质量标志物,依次为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苷。该研究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简便可行,筛选出3种可作为黄芪潜在质量标志物的化学成分,有助于黄芪药材质量评价方法的提升,为黄芪质量的全面控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黄芪药效关联物质基础的研究及作用机制的探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五原则”指导下,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方法,从可测性和有效性角度分析预测秦皮潜在的Q-Marker。方法 建立15批秦皮饮片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hierarchical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并预测秦皮饮片的Q-Marker,同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建立了15批秦皮饮片指纹图谱,在21个共有峰中指认出4号峰为秦皮苷、6号峰秦皮乙素、7号峰秦皮素、9号峰秦皮甲素,HCA、PCA和PLS-DA结果大体相符,网络药理学筛选出潜在的21个活性成分、129个核心靶点、159条关键通路,整合指纹图谱、模式识别及网络药理学方法,共同辨识出可测性、有效性、特有性原则的潜在Q-Marker为秦皮苷、秦皮乙素、秦皮素、秦皮甲素,四者含量依次为0.93%~2...  相似文献   

9.
吴学辉  程心玲  潘艳琳  张晓斌  肖钦 《中成药》2023,(11):3670-3677
目的 基于HPLC-QAMS/GC法多组分定量,建立多元统计分析及加权TOPSIS模型,对不同产地广藿香进行综合质量评价。方法 HPLC-QAMS法同时测定新西兰牡荆苷、紫葳新苷Ⅱ、毛蕊花糖苷、列当苷、异毛蕊花糖苷、鼠李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藿香黄酮醇、雷杜辛黄酮醇、广藿香酮的含量。GC法测定百秋李醇含量。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影响广藿香化学成分差异的标志性成分。加权TOPSIS模型对广藿香整体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10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96.85%~100.20%,RSD 0.67%~1.64%。毛蕊花糖苷、百秋李醇、广藿香酮、列当苷是影响广藿香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18批不同产地广藿香加权TOPSIS法质量评价贴近度(Dn)分别为0.382 1、0.512 9、0.512 5、0.535 8、0.535 7、0.358 8、0.536 5、0.548 3、0.206 3、0.178 2、0.142 6、0.117 4、0.716 9、0...  相似文献   

10.
覃柳莹  梁丽金  胡懿  甘力帆  黄森  徐杰  张志鹏 《中草药》2023,54(18):5892-5903
目的 筛选当归Angelicae Sinensis Radix炮制前后差异特征成分,建立当归炮制前后差异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的定量分析方法,为当归和当归炭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Carbonisata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UPLC法分别构建当归和当归炭的指纹图谱,运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筛选当归炭炮制前后的主要差异成分,结合中药Q-Marker“五原则”和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潜在的差异Q-Marker,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5批当归U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9个共有峰,当归炭U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0个共有峰,指认7个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可明显区分当归和当归炭;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辨识出影响当归与当归炭差异的10个主要色谱峰,按VIP值大小排序依次为峰23、22、10、16、7、3、2、1、4、11。结合中药Q-Marker“五原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19.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20.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