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藤梨根水提取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的藤梨根水提取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抑制作用。运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浓度组48 h PI3K/Akt信号通路重要蛋白Akt及其磷酸化形式p-Akt的蛋白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藤梨根水提取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均有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随着浓度升高,p-Akt/Akt值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藤梨根水提取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起抑制作用,同时与药物浓度有一定的依赖性,其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激活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鸦胆子苦醇(Brusatol,BRU)对人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辐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CCK-8法检测BRU对H1299细胞的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_(50)),将H1299细胞分为对照组、BRU组(IC_(50))、X射线组(2 Gy)和BRU联合X射线组(BRU+2 Gy)。应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射后24 h细胞凋亡率和胞内活性氧含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PI3K/Akt/Nrf2信号通路和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技术实现Nrf2蛋白定位。结果:BRU的IC_(50)为100 nmol/L,用该浓度处理H1299细胞24 h后,Nrf2表达量最低;100 nmol/L BRU联合2 Gy的X射线照射后,与对照组比较,BRU组、2 Gy组和BRU+2 Gy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和ROS升高;与2 Gy组比较,BRU+2 Gy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和ROS升高;与对照组比较,BRU组、2 Gy组和BRU+2 Gy组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降低、Nrf2蛋白表达量降低,细胞核中Nrf2蛋白含量减少,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升高;与2 Gy组比较,BRU+2 Gy组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降低、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升高。结论:BRU联合X射线通过抑制PI3K/Akt/Nrf2信号通路,增加H1299细胞凋亡,从而增强H1299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方对肺癌细胞增殖及存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MTS法检测益气养阴方对A549(p53野生型)及H1299(p53缺失型)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益气养阴方对于A549及H1299细胞AKT/NF-κB传导相关蛋白及其磷酸化、A549细胞p53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RT-PCR法检测益气养阴方对于A549细胞p53及其下游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益气养阴方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人肺癌细胞A549及H1299细胞增殖,IC、IC_(50)值分别为0.22 g/mL、0.15 g/mL;益气养阴方通过抑制A549细胞AKT及其磷酸化蛋白、下游磷酸化IKKα/β以及NF-κB蛋白的表达,抑制肺癌细胞存活,而对于H1299细胞相应蛋白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益气养阴方可促进A549肺癌细胞p53及下游基因BAX、Bim、Puma的表达。结论:益气养阴方可以通过下调p53依赖AKT/NF-κB信号传导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与存活,通过上调p53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促进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生长曲线法观察其抑制A549细胞的时间-效应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A549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倒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其对A549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对A549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机制为使A549细胞周期出现明显的G0/G1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结论: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贝母素乙对人肺癌A549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终浓度为0、50、100、200μmol/L贝母素乙处理A549细胞,通过细胞侵袭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ELISA法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贝母素乙对A549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潜在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贝母素乙各浓度组的A549细胞穿膜数、细胞间划痕的愈合率及MMP-9、MMP-2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贝母素乙各浓度组的A549细胞E-cadherin m 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N-cadherin和vimentin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除50μmol/L贝母素乙处理A549细胞24h后的FN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变化外(P0.05),其余贝母素乙各浓度组在各时间点上的FN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贝母素乙各浓度组的p-PI3K/PI3K、p-mTOR/mTOR值及100、200μmol/L贝母素乙组的p-Akt/Akt值显著下降(P0.05、0.01)。结论贝母素乙具有抑制A549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作用,该作用与贝母素乙调控PI3K/Akt/mTOR通路活性进而减缓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吴林斌  吴元肇  李晓丹  陈立  黄来剑 《中草药》2019,50(10):2377-2382
目的探讨连翘苷抑制人肾细胞腺癌786-0细胞生长、迁移及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786-0细胞,在其中加入不同浓度连翘苷进行干预。MTT法检测细胞生存活力,AO/EB法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分别考察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PI3K、p-PI3K、Akt、p-Akt、FOXO3a、p-FOXO3a、p21、p27、Fasl、Bim、MMP-2及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连翘苷可有效抑制肾癌细胞生长、促进凋亡,干扰细胞周期,上调p21、p27、Fasl及Bim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连翘苷可明显抑制肾癌细胞迁移与侵袭,减少MMP-2、MMP-9合成(P0.05、0.01);同时连翘苷能明显抑制PI3K、Akt、FOXO3a磷酸化(P0.05、0.01),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连翘苷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786-0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抑制肾癌细胞生长;同时连翘苷经PI3K/Akt通路可有效削弱肾癌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迷迭香酸调节PD-1/B7-H1(PD-L1)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研究。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和H1299细胞,给予迷迭香酸0、50、100及200μmol/L进行干预培养24 h。CCK-8检测A549细胞和H1299细胞存活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258染色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IFN-γ、IL-7和IL-21含量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株中PD-1、PD-L1、NF-κB、Bcl-2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CK-8检测A549细胞和H1299细胞存活率:随着迷迭香酸染毒剂量的增加,A549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H1299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随着迷迭香酸染毒剂量的增加,A549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H1299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且呈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echst-33258染色实验:对照组A549细胞和H1299细胞染色质形态完整均匀;在迷迭香酸的刺激下,A549细胞和H1299细胞中均表现出染色质边集成新月形、出现核固缩、核碎裂等特征性的细胞凋亡现象,随着迷迭香酸染毒剂量的增加,现象也更加明显,呈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A549细胞和H1299细胞在对照组表现为紧密连接的上皮样表型,在迷迭香酸的刺激下,A549细胞和H1299细胞转为疏松的间充质样表型,A549细胞和H1299细胞间距拉大,出现纺健状、梭形等改变,A549细胞和H1299细胞划痕愈合速度明显减弱,细胞迁移能力呈剂量依赖性减弱(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表明:A549细胞和H1299细胞过小室的数量呈剂量依赖性明显减少,侵袭能力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IFN-γ、IL-7和IL-21含量表达:随着迷迭香酸染毒剂量的增加,A549细胞内上清液IFN-γ、IL-7和IL-21含量显著降低,H1299细胞内上清液IFN-γ、IL-7和IL-21含量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株中PD-1/B7-H1(PD-L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随着迷迭香酸染毒剂量的增加,A549细胞PD-1、PD-L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NF-κB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H1299细胞PD-1、PD-L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NF-κB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迷迭香酸下调PD-1/B7-H1(PD-L1)信号通路,可明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1):109-114
目的:探究葛根素对食管鳞状细胞癌体内外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MTT实验确定葛根素给药浓度为20、40、80μmol/L,取TE-13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葛根素20、40、80μmol/L给药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生长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磷酸化水平;构建TE-1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设置模型对照组、葛根素25mg/kg、50 mg/kg、100 mg/kg灌胃给药组,检测给药期间小鼠瘤体积变化,给药结束后取肿瘤组织称重、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中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取肺组织拍照,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 staining)检测肺组织肿瘤转移情况。结果:相较于空白对照组,葛根素20、40、80μmol/L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克隆形成数目显著减少、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细胞周期显著阻滞、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 <0. 05);相较于模型对照组,葛根素25、50、100μmol/L灌胃给药组小鼠瘤体积生长缓慢、肺组织转移节点显著减少、肿瘤组织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 <0. 05)。结论:葛根素能够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体内外生长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为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
高良姜素抑制乳腺癌转移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许奕夫  姚鑫 《中草药》2016,47(10):1731-1739
目的探究高良姜素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高良姜素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考察高良姜素对MDA-MB-231水平迁移能力和垂直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分析高良姜素对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考察高良姜素对MDA-MB-231细胞PI3K、Akt、MMP-2、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实验验证高良姜素对MDA-MB-231细胞PI3K、Akt、MMP-2、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考察高良姜素对核转录因子(NF-κB)p65磷酸化表达和入核的影响;制备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高良姜素200μg/kg ig给药15 d,检测肿瘤体积和质量,计算抑瘤率,Western blotting分析肿瘤组织PI3K、AKT、MMP-2、MMP-9表达及NF-κB p65磷酸化表达情况。结果高良姜素体外浓度为50、100、200μmol/L时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高良姜素能剂量依赖性抑制PI3K、Akt、MMP-2、MMP-9蛋白表达,降低NF-κB p65磷酸化表达和入核;200μg/kg高良姜素能抑制裸鼠乳腺癌的生长,抑瘤率为43.66%;高良姜素能抑制瘤组织中PI3K、Akt、MMP-2、MMP-9表达以及NF-κB p65磷酸化表达。结论高良姜素在体内对MDA-MB-231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体外能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抑制相关蛋白PI3K、Akt和MMP-2、MMP-9蛋白表达,抑制转录因子NF-κB磷酸化表达及入核,阻断其激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马钱子碱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和划痕试验法研究马钱子碱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通路相关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CCK-8试验结果显示,给药组对A549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划痕试验显示,与空白组比较,给药组细胞迁移率明显下降(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给药干预后可显著下调p-Akt、p-mTOR的表达(P<0.001),同时给药组的mTOR、Akt、PI3K蛋白表达下调(P<0.05);ELISA试验结果显示,采用马钱子碱进行干预后,细胞上清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01).结论:马钱子碱可有效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而起作用,并通过调节TNF-α含量来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梁大焱  王齐  严珮  杨卉卉  彭勇波 《中草药》2019,50(16):3904-3908
目的研究血三七Polygonum amplexicaule var. sinense醋酸乙酯提取物(EAEP)对人肺癌A549和H129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CCK-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及流式细胞术检测EAEP对A549和H129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blotting法检测EAEP对A549和H1299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和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EAEP能显著促进A549和H1299细胞凋亡;显著提高促凋亡因子Bax、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降低抗凋亡因子Bcl-2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EAEP能通过促进Bax的表达和抑制Bcl-2的表达诱导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叶迎  王瑞海  苗青  许京  吴东苑  刘丽梅 《中草药》2023,54(14):4649-4661
目的对甘肃产1~2年生红芪(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和黄芪(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或膜荚黄芪A. membranaceus)总皂苷、总多糖、黄酮类成分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多指标探讨红芪和黄芪的差异。方法运用R3.3.2软件,选取总皂苷、总黄酮、总多糖、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芒柄花素、4种异黄酮含量总和8个含量指标,产地、品种、采收时间、纬度、经度、海拔高度6个影响质量的因素做变量,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甘肃产1~2年生红芪和黄芪质量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聚类结果表明红芪、黄芪聚成2大类,2种药材品质相差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黄芪质量优于红芪,总体上2年生红芪、黄芪药材质量优于1年生药材,宕昌产黄芪质量较优,武都产红芪质量较优。结论甘肃产红芪和黄芪药材质量有明显差异,从质量角度分析,二者不适合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13.
高凡茸  李科  郝霞  王桂臻  秦雪梅 《中草药》2015,46(14):2134-2142
目的建立黄芪单糖指纹图谱,找出速生黄芪与野生黄芪糖谱专属性差异,为不同生长方式黄芪鉴别和品质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糖指纹图谱技术,对24批不同生长方式的黄芪药材,以黄芪细胞质中游离糖、多糖和糖缀合物为研究对象,建立速生黄芪与野生黄芪的单糖指纹图谱,并对不同生长方式的黄芪中单糖的种类与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野生黄芪中不同糖类成分的量明显高于速生黄芪,且2种黄芪可按指标成分的比例进行鉴别(速生黄芪中甘露糖-阿拉伯糖3.5∶1,葡萄糖-阿拉伯糖4∶1;野生黄芪中甘露糖-阿拉伯糖3.5∶1,葡萄糖-阿拉伯糖4∶1)。结论该结果不仅为黄芪品质评价指标的筛选提供了依据,同时为以糖类化合物为主要活性物质的中药材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杨柳  张王宁  刘月涛  李爱平  秦雪梅 《中草药》2019,50(8):1828-183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黄芪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文献挖掘获取黄芪主要活性成分,利用Pharm Mapper服务器、GeneCards和CoolGeN数据库预测和筛选黄芪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Systems Dock Web Site对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借助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结果筛选得到黄芪25个活性成分,涉及47个作用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靶点主要涉及氧化应激、足细胞凋亡和脂质代谢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Ras、Rap1、MAPK、PI3K-Akt和AGE-RAGE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NS的作用。结论黄芪中黄酮类、皂苷类等活性成分可能是其治疗NS的物质基础,其作用机制涉及抗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和调节脂质代谢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以气味特征为指标的黄芪药材品质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获取黄芪药材气味色谱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聚类分析(cluste...  相似文献   

16.
李鑫琦  高耀  李爱平  李科  刘月涛  秦雪梅 《中草药》2019,50(21):5273-5281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和网络药理学对"黄芪-当归"治疗虚劳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中药成方制剂》数据库中含黄芪的方剂、配伍组合及其主治疾病;探究含黄芪并治疗虚劳的方剂及配伍组合,明确"黄芪-当归"这一核心配伍药对。采用Batman-TCM、Gene Cards和OMIM等网络药理学技术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并对靶点进行拓扑属性分析、聚类分析、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中药成方制剂》数据库中共收录含黄芪方剂459条,涉及中药641味。其中,"黄芪-当归"为主治虚劳的核心药对组合,与古籍记载、临床用药相吻合。网络分析表明该药对主要涉及免疫应答、氧化应激、信号传导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pathwaysincancer、PI3K-Akt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虚劳的作用。结论揭示了"黄芪-当归"药对治疗虚劳的分子机制,为黄芪及其组方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不同年限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产出不同粗度径级黄芪饮片的比例,比较各粗度径级黄芪饮片药效成分含量的差异,为黄芪饮片质量等级的科学划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4~6年生仿野生蒙古黄芪为材料,按照直径在0.5~0.8 cm(不包含0.8 cm)、0.8~1.0 cm和大于1.0 cm对样品进行划分,测定不同年限黄芪各粗度径级饮片的产出比率及药效成分含量。结果 生长年限对不同粗度径级黄芪饮片的质量占比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0.5~0.8 cm粗度径级的黄芪饮片在4年生黄芪中质量占比最高,而粗度大于1.0 cm的黄芪饮片在6年生黄芪中质量占比最高。生长年限、粗度径级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黄芪中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黄酮类成分含量受年限因素的影响大于粗度径级,在6年生黄芪的0.8~1.0 cm粗度部位中达到最高;而黄芪甲苷含量受粗度径级的影响大于年限因素,在0.5~0.8 cm粗度径级的5年生黄芪中达到最高。结论 生长年限、粗度径级均会影响黄芪药效成分含量,黄芪饮片在划分质量等级时,在传统考虑粗度直径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生长年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黄芪内生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刘蓬蓬  陈江宁  孟莉  贾天柱 《中草药》2018,49(11):2640-2645
目的分析黄芪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为筛选菌种发酵转化黄芪中活性成分的定向炮制工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黄芪内生细菌的16 S rDNA V3-V4区域序列并进行物种丰度等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获得有效序列40 051条,操作分类单元(OTUs)967个,测序数量接近于饱和,测序数据量合理。黄芪内生细菌主要分布于Anderseniella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海洋芽胞杆菌属Oceanobacillus 6个属。结论黄芪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较低,Anderseniella属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是黄芪内生细菌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9.
向璐  张巧艳  赵琦明  秦路平  龚婉 《中草药》2022,53(7):2196-2213
黄芪-当归是近代中药方剂中的常见药对,二者均为益气补血常用药,经历代医家证实其临床疗效确切。黄芪-当归具有调节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抗氧化、抗脏器纤维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多用于肾脏综合征、糖尿病病变、贫血等的治疗,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未来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开发潜力。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3个方面对黄芪-当归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该药对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于耀洋  赵佳  李向楠 《中草药》2019,50(10):2371-2376
目的探讨南蛇藤提取物(COE)联合miR-302对人食管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及不同食管癌细胞株中miR-302表达情况。将miR-302mimic和阴性对照mimiccontrol转染至人食管癌TE-1细胞中,q RT-PCR检测质粒转染后TE-1细胞中miR-302的表达情况。单独或联合使用COE作用TE-1细胞,CCK-8实验检测TE-1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TE-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blotting分析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食管癌细胞株中miR-302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P0.05)。转染miR-302mimic能够有效提高TE-1细胞中miR-302的表达(P0.05)。单独使用COE或过表达miR-302可抑制食管癌TE-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P0.05),下调PI3K和p-Akt蛋白表达;二者联合使用对TE-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抑制及对PI3K和p-Akt蛋白表达下调作用更显著(P0.05)。结论 COE联合miR-302可协同抑制食管癌TE-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