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12):1057-106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心理治疗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治疗效果,为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构建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治疗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网络成瘾量表(IAT)从2 784名学生中筛选出80名网络成瘾者,其中77名同意入组,将入组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38名和对照组39名。以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心理治疗对观察组学生治疗8周,对照组学生不做处理,最终完成研究的学生观察组36名,对照组38名。治疗前后分别以IAT、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对2组网络成瘾者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网络成瘾者IAT得分、SCL-90各项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CSQ中积极应对得分、消极应对得分及ATMD中时间价值感得分、时间监控感得分、时间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网络成瘾者显效及有效27名,无效9名,对照组38名均无改变,2组网络成瘾者网络成瘾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除偏执和精神病性外,其他因子观察组网络成瘾者均较对照组得分显著降低(P<0.05);SCSQ观察组网络成瘾者积极应对方式得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消极应对方式得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ATMD观察组网络成瘾者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方面得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心理治疗能显著改善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状况,优化其应对方式并提高其时间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及其父母的个性特征、父母教养方式.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64名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和56名健康青少年学生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测试.所有统计处理均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1.5完成.结果 1.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显示,研究组的精神质[(55.67±8.63)分]、神经质[(55.62±12.55)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2.38±6.79)分,(46.58±14.12)分]得分(P<0.01),外向性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42.82±10.28)分,(48.52±10.44)分](P<0.05);研究组母亲的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3.66±11.06)分,(47.98±8.36)分](P<0.01).研究组在孤独、羞涩、自尊、抑郁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2.父母教养方式评定显示,研究组父母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病有一定的人格基础.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母亲的人格存在缺陷,对网络成瘾者的个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治疗和预防在校初一学生网络成瘾中的作用。方法以济南市某中学初一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组439人完成干预,对照组400人未干预。采用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AD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干预前后评价。结果研究组IADDS总分、SCL-90总分及因子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IADDS总分、SCL-90总分及因子分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网络成瘾者IADDS总分、SCL-90总分及因子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初一学生网路成瘾的治疗和预防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低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及成瘾倾向,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及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抽取安徽某大学一、二年级大学生190名,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3%,其中男生8.1%,女生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年级为8.9%,高于一年级1.1%(P0.05);网络成瘾倾向检出率为16.8%,其中男生19.4%,女生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年级为19.8%,高于一年级13.5%(P0.05)。网络成瘾组及倾向组与正常组比较,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P0.01);在应对方式上,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在消极应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积极应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倾向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且倾向于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目前有网络成瘾倾向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人格特质,探讨影响网络成瘾倾向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早期干预网络成瘾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台湾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问卷修订版(CIAS-R)、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某大学904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根据CIAS-R量表判断标准,其中27人(3.7%)被定义为网络成瘾倾向高的学生,称为高危险组,其他则为对照组.男生在CIAS-R量表上的得分[(35.3±9.7)分比女生(31.4±7.0)分]要高,并且差异有显著性(x2=74.649;P<0.01);高危险组在SAS、SDS、SCL-90上的得分[(47.4±9.8)分,(48.4±12.1)分,(184.8±72.5)分]与对照组得分[(40.1±6.7)分,(42.5±9.9)分,(133.0±34.2)分]差异有显著性(x2=-3.881,P<0.01;x2=-2.471,P<0.05;x2=-3.850,P<0.01);CIAS-R量表与其他几个量表的相关系数均差异有显著性;影响CIAS-R量表得分的主要因素是SAS总分(t=3.699,P<0.01)、SDS总分(t=2.356,P<0.05)、强迫因子(t=2.023,P<0.05)、焦虑因子(t=2.046,P<0.05)和敌对因子(t=2.669,P<0.01),回归系数分别为0.181,-0.113,0.196,-0.187,0.161.结论 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有网络成瘾倾向;高危险组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症状,焦虑、抑郁、心理健康状况的所有因子症状均比对照组严重;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受到众多心理健康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网络成瘾者应激相关变量:社会支持、应付方式、认知评价和个性因素进行分析,对网络成瘾的可能诱因进行探讨.方法 对大连市初中网络成瘾学生129名,非网络成瘾学生129名及不上网学生129名,应用自制一般状况调查表、陈氏网络成瘾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应付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自动思维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人格:3组在神经质[(54.11±11.45)分,(49.53±11.28)分,(48.91±12.10)分]、精神质[(50.70±12.08)分,(46.98±11.40)分,(45.54±10.16)分]及掩饰性[(47.05±9.11)分,(51.05±8.92)分,(52.33±8.59)分]方面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2)自动思维:3组在自动思维总分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3)应付方式:3组在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方面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者在求助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4)领悟社会支持:3组在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及领悟社会支持总分方面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网络成瘾青少年与非成瘾青少年的应激中间变量各个方面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人格特点及家庭环境,进一步探寻网络成瘾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98名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和100名健康青少年进行D型人格量表、家庭环境量表的评定,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网络成瘾组家庭环境各因子、D型人格各因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存在人格缺陷,家庭环境不良对网络成瘾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网络游戏成瘾住院高中生的创造力倾向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临床访谈法结合问卷调查法对网络游戏成瘾住院患者(包括70例高中生和65例初中生)和70例在校高中生进行研究,研究工具包括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和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并对住院高中生组进行了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和16项人格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网络游戏成瘾住院高中生组创造倾向总分及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战性各因子分[分别是(109.60±11.12)分,(23.77±2.97)分,(31.51±4.29)分,(26.06±3.57)分,(28.26±2.87)分]均低于初中生组[分别是(111.35±12.00)分,(24.14±3.20)分,( 32.25±4.26)分,(26.35±4.25)分,(28.62±2.79)分],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网络游戏成瘾住院高中生组与在校高中生组[总分(121.27±7.68)分,冒险性(26.17±2.30)分,好奇心(35.80±3.11),想象力(29.66±3.28),挑战性(29.64±2.34)]相比创造倾向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外向型人格以及家庭环境中的知识文化性进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分别是0.32和0.56),并且均对创造倾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网络游戏成瘾可能影响了高中生创造力的发展.外向型人格特征以及崇尚知识文化的家庭环境有利于网络游戏成瘾住院高中生创造倾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感觉寻求差异、神经诱发电位特征,为探讨网络成瘾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感觉寻求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1 78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选择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志愿者各10名进行以90 dB的短纯音作为刺激检测其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结果:网络成瘾大学生占总人群的7%,男性网络成瘾者显著多于女性(P<0.05),年级间网络成瘾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网络成瘾大学生在感觉寻求的去抑制因子和总分上高于非成瘾者(P<0.05);网络成瘾者的N1波幅在Fz部位高于非成瘾者(P<0.05),网络成瘾与感觉寻求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40,P<0.01)。结论: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的感觉寻求水平与神经诱发电位有关联,高校应该关注高感觉寻求者的精神生活,避免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0.
300例网络成瘾行为人格特征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尹承德  邱建国  宁洁  范征利  林晖 《重庆医学》2006,35(17):1587-1590
目的 了解网络成瘾者的社会心理环境因素和不同的人格特征,以便对成瘾者进行准确的指导和干预,为政府帮助网络成瘾者和引导网吧经营者管理网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网络成瘾行为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验(MMPI),对网络成瘾者进行人格测试,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网络成瘾组在成瘾程度自评,上网时间、上网频率、所需费用、教育方式上以及MMPI测验中的诈病,偏执,精神分裂症、精神病质、内外向、冲动、酒精滥用和症状T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根据网络成瘾的特殊人格对网络成瘾者开展科学的网络心理教育与引导,加强对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干预.可能是戒除网络成瘾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厦门市86例吸毒人员的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90项症状清单(SCL-90)综合分析吸毒人员的心理状况.材料与方法使用SDS、SAS和SCL-90对厦门市86名吸毒人员进行心理健康分析,并与常模比较;进一步分析、比较吸毒人员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吸毒方式之间的心理健康的差别.结果所有吸毒人员的SDS,SAS,SCL-90各因子评分均比常模高(P<0.001);男性SAS及SCL-90中的偏执因子分比女性高(P<0.0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吸毒人员在SCL-90中的抑郁和焦虑因子分比初中文化的高(P<0.05),但与小学文化的无显著性差别.有职业的吸毒人员的人际关系因子分比无职业的高(P<0.1).结论吸毒人员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尤其是抑郁及焦虑广泛存在,在强制性戒毒时,可给予适当的药物,同时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初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①目的探讨初中学生中网络成瘾者的心理特征。②方法使用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对85例网络成瘾的初中学生进行测试。③结果初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在EPQ的P、E、N、L维度量表上与同年龄组正常学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2.37~4.68,P〈0.05),男女之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④结论初中学生中网络成瘾者的心理特征明显偏离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高考学生和家长考前焦虑的作用.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状态焦虑问卷(S-AI)、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对高一学生315人和高三学生295人进行测试,同时对其父母进行SAS、S-AI测试;对高考学生57人及其父母102人进行心理干预前后测试.结果 高三学生及其父母的SAS、S-AI评分明显高于高一学生及其父母(t=2.422-3.975,P<0.05,P<0.01);高三学生TAS评分高于高一学生(P<0.01).学生与父母的SAS、S-A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1,0.759,0.733,0.824,P<0.01).心理干预后高考学生的TAS得分明显下降,高考学生及家长的SAS、S-AI评分低于非干预的考生及家长[(41.12±10.13)分,(49.24±11.80)分;(43.05±9.97)分,(49.01±11.29)分;(53.28±9.87)分,(58.55±10.20)分;(52.47±9.91)分,(59.18±11.75)分,t=2.861~4.456,P<0.01].结论 高考学生及家长的焦虑程度较非高考学生及家长高;学生与家长的焦虑存在较高程度的相关性;对学生及其家长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缓解高考学生考前焦虑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学大学生焦虑、抑郁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258名医学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焦虑检出率为33.47%,抑郁检出率为45.15%,对SAS、SDS均值及检出率分析表明,年级、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不同人际关系、学习成绩间差异显著(P<0.05),焦虑与抑郁有关(P<0.05)。结论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焦虑与抑郁明显正相关,不同群体间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15.
保定市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保定市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1 255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调查工具.该量表除总量表分外,含有8个内容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结果高中学生存在明显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为1.9%,不同方面心理异常的发生率为:学习焦虑42.7%、过敏倾向22.7%、身体症状14.0%、自责倾向9.1%.高中学生对学习、考试的担心最明显.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心理状况各不相同,各个量表得分由低到高依次为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重点高中的学生心理状况与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普通高中的学生心理状况与职业高中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男生的心理状态与女生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对职业高中学生的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考和高考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与家长的焦虑水平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对初一、初三、高一和高三共208名学生进行测试, 同时对学生家长进行SAS测试.结果: 初三和高三学生及其父母的SAS评分明显高于初一和高一学生及其父母, 初三学生的SAS评分高于高三学生, 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TAS评分在初三和高三学生差异不显著.结论: 升学考试的学生及父母的焦虑水平高于非升学考试的学生及父母; 中考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高于高考学生的焦虑程度.因此, 为缓解学生考试焦虑,对考生及家长采取恰当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农民工子女中学生与本地中学生自我意识与个性特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与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定在津农民工子女中学生(n=206)和天津本地中学生(n=166)的自我意识与个性特征.结果 1.对自我意识的评定:除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和躯体外貌分量表外,农民工子女中学生焦虑[(9.1±2.6)分]、合群[(7.8±2.0)分]、幸福与满足[(7.5±1.8)分]3个分量表及总分[(55.7±10.1)分]均低于本地中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1).女生比较结果与总体比较结果一致;从男生比较来看,农民工子女中学生焦虑[(9.4±2.4)分]、幸福与满足[(7.5±1.9)分]2个分量表及总分[(55.8±9.9)分]低于本地中学生(P<0.05或P<0.01),而合群及其他分量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个性特征方面,从总体和男、女生分别比较来看,除掩饰维度外,其余3个维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农民工子女的自我意识水平明显低于本地学生,个性多偏内向、神经质和精神质,建议根据其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进行干预.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of self-concept and personality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etween the migrant workers and local children. Methods Self-concept was assessed by Piers-Harris 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 (PHCSS) and personality was assessed by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 in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etween the migrant workers ( n = 206) and local children ( n= 166). Results 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behavior,intellect and school state and physical appearance subscale of PHCSS. The total scores (55. 7 ± 10.1) and other subscale of PHCSS of the migrant workers group were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local group (P<0.01). The total scores (55. 8 ±9. 9) and anxiety (9.4 ± 2.4) and happiness satisfaction (7.5 ±1.9) subscale of PHCSS in the mal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 the migrant workers group was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local group(P<0.05 or P< 0.01). The total scores (54.8±10.2),anxiety(9.0±2.2),gregarious (8.2 ±2.0) ,happiness satisfaction (7.4 ±2.0) subscale of PHCSS in the femal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 the migrant workers group were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local group(P < 0. 01) 2. Except Lie ( L) score of EPQ, other thre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wo groups. Conclusion self-concep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 the migrant workers studying in Tianjin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local. Personality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 the migrant workers is more diffident, neuropathic and more psychotics than that of loca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吸毒者生理戒断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治疗。方法:选择123例生理戒断的吸毒者为吸毒组和142名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心理测评,测评内容包括SCL-90、社会支持评定、EPQ、SAS和SDS自评量表,然后进行比较,结果:恐怖因子分吸毒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SCL-90总分、EPQ神经质量表(N)、SAS和SDS及社会支持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表明吸毒组有严重心理障碍和个性状况异常,在生理戒断后需长期心理治疗和个性矫正。  相似文献   

19.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治疗初中独生子女情绪障碍的效果。方法将60例初中独生子女情绪障碍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儿均采用团体心理干预的形式及一般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干预组采用综合心理干预。2组干预时间8周。对2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疗效。结果干预组干预前SAS、SDS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值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值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法能够有效地改善初中独生子女的情绪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