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背景]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风后抑郁有效性。[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检索时限:建库至2018年12月。[纳入标准]①研究设计:眼针治疗中风后抑郁随机对照试验(RCT)中、英文文献。②观察对象:明确诊断中风后抑郁,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或1995年《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抑郁证诊断标准。③干预措施:治疗组眼针(彭静山)或眼针配合其他疗法,对照组中药、西药、体针或心理干预等非眼针疗法。④结局指标:有效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S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相关测量数据。[数据收集与分析]检索所得文献导入Note Express软件初筛查重,2名研究员依据纳排标准独立筛选鉴定,意见分歧请第三方仲裁决定。资料提取表提取内容:基线情况、干预措施、有效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S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主要结果]初筛获得文献59篇,删除重复文献31篇,阅读题录及原文,剔除动物实验1篇、研究进展类8篇、非中风后抑郁相关疾病类8篇、不符合纳排标准临床研究2篇,最终纳入9篇。Meta分析结果:总有效率RR=1.22[1.12,1.33],P=0.680.05;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MD=3.22[3.04,3.39];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MD=3.73[3.63,3.83]。[问题与展望]眼针配合药物或体针治疗中风后抑郁优于非眼针疗法。总样本量偏少,疗效证据不够充分,纳入文献方法学研究质量不高;未来宜注重方法学,提高证据强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PubMed及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电针治疗PSCI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s),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10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地进行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共纳入14项RCTs,合计896例PSCI患者。Meta分析显示,电针组在改善PSCI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MD=1.78,95%CI(0.24,3.32),P=0.02]、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 CA)积分[MD=1.92,95%CI(0.96,2.88),P0.000 1]、P 300潜伏期[MD=-11.01,95%CI(-18.91,-3.11),P=0.000 6]、P 300波幅[MD=1.56,95%CI(1.14,1.98),P0.00001]、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积分[MD=10.74,95%CI(2.67,18.82),P=0.009]、临床疗效[RR=1.37,95%CI(0.98,1.91),P=0.06]方面优于对照组;在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方面,电针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6.38,95%CI(-2.41,15.18),P=0.15]。结论:本次系统评价证实电针治疗PSCI有效且安全性较可靠,电针可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但由于本次纳入文献质量较低,仍需更多设计合理的多中心RCT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治疗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云  陈骏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106-1107,1195
目的评价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从数据库建库至2009年2月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治疗急性脑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用RevMan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近期疗效上,10个研究的合并分析显示,活血化瘀中药复方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1个研究结局指标为NIHSS评分,经治疗后活血化瘀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复方在短期内可能有助于改善急性脑出血的神经功能缺损,对远期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仍然需要进行大规模、高质量、随访时间足够的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针与中药同步辅助西医常规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与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MMSE)等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0.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ADL-Barthel指数评分和MMSE评分评分改善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头针与中药同步辅助西医常规干预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损伤修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并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用国内权威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等作为治疗源。选择在针对血管危险因素的治疗基础上运用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治疗VCIN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经Jadad量表评分2分以上的文献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严格筛选,最终纳入文献19篇,涉及1517例患者,但其方法学质量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VCIND在总有效率和改善简单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行为能力量表(Blessed)评分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纳入文献3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药治疗VCIND有效性和安全性获益具有潜在的优势,但还需要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及多中心临床试验做进一步证实,不良反应方面亦有待于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潘敏娟  胡泉 《辽宁中医杂志》2011,(11):2202-2204
目的:评估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使用相关数据库,检索随机对照试验(RCT)单用中药灌肠,或联合西药的基础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西药治疗,或加用口服药用碳、包醛氧淀粉。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纳入RCT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4.2软件做Meta分析。结果:纳入58篇中文RCT文献,研究质量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药对照组相比,中药灌肠组可以显著降低血肌酐、尿素氮。但在改善血红蛋白方面,西药对照组显著优于中药中药灌肠组。针对灌肠方法不同,采用亚组分析得到相同结果。结论:中药灌肠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西药治疗组在改善血红蛋白方面疗效更加显著。但是,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不高,应谨慎对待可能的偏倚。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熏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Medline、Academic Search Premier、SPORT-Discus with Full Text、Cochrane Library,并手工检索、追踪相关文献。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文献质量及方法学质量评价,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3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共1 576例患者。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低。Meta分析显示中药熏蒸配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较以单纯西药方案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更好,能显著降低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改善患者的脊柱活动功能与日常生活功能,减轻疼痛,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更少,药物安全性良好。结论:中药熏蒸结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较单纯西药治疗有一定优势,并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但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细化中药外治熏洗的方法,以提升疗效和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健脾养心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7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按入组顺序以1∶1比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疏肝解郁、健脾养心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西汀片,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14d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当略优,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减少,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较对照组增加,两者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肝解郁、健脾养心中药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抗抑郁疗效与氟西汀相当略优,且疏肝解郁、健脾养心中药能明显减轻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与护理干预脑卒中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加中医治疗与护理。治疗后观察2组护理满意度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95.83%,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实验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治疗与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21,36(5)
目的评价中药加味四逆散与西药盐酸氟西汀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CBM、VIP以及英文数据库Pub Med、Embase中关于加味四逆散与盐酸氟西汀治疗PSD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8年12月。结果纳入10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共85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434例,对照组417例。Meta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SSS/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ADL)评分、血浆皮质醇、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血清NE)、5羟色胺(5-HT)水平及安全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加味四逆散单独治疗PSD以及联合西药盐酸氟西汀治疗PSD与单独使用西药盐酸氟西汀疗效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主要表现为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但由于纳入的研究质量普遍较低,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所以还需更多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申伟  樊雪鸣  王柳丁  张允岭 《中草药》2022,53(10):3093-3102
目的 采用Python语言数据挖掘中药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用药规律,为PSCI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4个中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3个英文数据库及Clinical Trials.gov、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2个临床试验注册系统,纳入中药治疗PSCI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运用Python语言对中药使用频次、相关性、关联规则和聚类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55首治疗PSCI的经验方药,中药共214味,频次共1685次,其中使用频次>60次的药物依次为石菖蒲、川芎、远志、丹参,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以补虚类、活血化瘀类及化痰类中药为主,相关系数较高的前10味药物组合多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形成以石菖蒲、远志和川芎为主的核心药物组方。结论 中药治疗PSCI的核心药物组方为石菖蒲、远志和川芎,在此基础上可加入针对PSCI肾精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的相应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辅助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安全性,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有关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评价其研究质量,提取资料通过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累计622名患者。Meta分析显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辅助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很好的疗效,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MD=-2.56,95%CI(-3.19,-1.93),P0.000 01],降低残疾程度[MD=-0.54,95%CI(-0.89,-0.19),P0.000 01],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MD=9.90,95%CI(7.21,12.59),P0.000 01],改善患者的认知学习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还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降低C反应蛋白。有1篇文献明确无不良反应,2篇研究报道了共7例不良反应,其他文献均未对安全性做出说明。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行为能力,并显著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因安全性尚不能得到确切的结论,安全性有待扩大临床试验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有效性。方法:检索已发表的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对所有文献进行筛选及提取资料,运用Stata10.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共计1017例患者。与单纯西药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OR=3.89,95%CI(2.71,5.59),P<0.01];在改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分别为SMD=-1.62,95%CI(-2.29,-0.95),P<0.01;SMD=-2.96,95%CI(-3.92,-1.99),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尤其在改善TGAb及TPOAb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艾灸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疗效。方法 分别在CNKI、VIP、万方、CBM、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以艾灸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结束后,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数据整合,并根据Cochrane手册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然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对文献筛选后最终纳入7个RCTs,共537名患者,艾灸治疗方法主要为隔药饼灸。分析结果显示,隔药饼灸在改善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和抗甲状腺微粒抗体(Microsomal antibody,MCA)水平上优于西药治疗(P < 0.01)。在总有效率上,隔药饼灸加西药治疗的疗效并不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善上,隔药饼灸结合西药对FT3、FT4的改善也不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对于TSH水平的改善优于单纯西药治疗(P < 0.01)。结论 隔药饼灸在改善桥本甲状腺炎自身抗体水平方面较常规西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隔药饼灸结合西药还可明显改善TSH水平,但在总有效率及FT3、FT4的改善上与单纯西药比无优势。由于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现有的研究还不足以有充分的证据来证实隔药饼灸的疗效,可能还需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高质量临床试验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Pub Med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全面收集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随机对照试验,共包括932例患者,其中实验组472例,对照组46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4,95%CI(1.17,1.32),P0.000 01];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生脉注射液可以有效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4.46,95%CI(-6.79,-2.12),P=0.000 2];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生脉注射液可以有效降低血浆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0.11,95%CI(-0.18,-0.03),P=0.006]。结论:生脉注射液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补益类方药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MND),中药,中草药,中医,Drugs,Chinese Herbal"为检索词在多个外文网站包括Pubmed,EMBASE医药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CBM等,以及中文数据库例如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平台中进行全面检索,主要检索关于中药治疗ALS的相关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4年12月31日,语言不限。应用Revman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纳入条件的随机对照研究7项,涉及病例411例,其中治疗组257例,对照组15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给予补益类方药(不限剂型)进行治疗,在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RR=1.42,95%CI(1.11,3.38)];治疗组Norris评分降低的幅度小于对照组,应用补益类方药控制ALS疾病较西药组好,使疾病进展更缓慢[MD=2.1,95%CI(0.65,3.54)];补益类方药在改善ALS患者中医痿证证候方面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组[MD=3.29,95%CI(1.57,5.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文所纳入研究有3项研究从胃肠道症状及肝肾功能角度对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目前有限的证据表明补益类中药具有延缓ALS疾病发展的作用,在延缓疾病进程方面优于西药利鲁唑,但不能显著改善症状及根治肌萎缩侧索硬化。中药相比西药具有价格低廉,保存方便的优点,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但由于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质量总体不高,影响了本研究的可靠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大规模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目前中医药治疗绝经过渡期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现状,为未来核心指标集研究提供依据和基础。[方法] 检索2019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PubMed、Embase和Cochranelibrary数据库,收集中医药治疗绝经过渡期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和进行资料提取,描述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使用情况。[结果] 最终纳入47篇随机对照试验,共使用了38个疗效指标,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临床疗效30篇(64%)、雌激素水平26篇(55%)、改良Kupperman指数评分18篇(38%)、中医症状评分15篇(3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14篇(30%)。35篇研究采用全局疗效评价指标,68%的研究评价时间点为治疗前后两次,85%的研究随访时间在3个月之内。[结论] 中医药治疗绝经过渡期的随机对照试验在结局指标的选择、测量和报告方面存在较大异质性,应该进行核心指标集的研究,并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特色的患者报告和医生报告疗效指标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递质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22例PSCI患者,运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对照组辅以针灸治疗,观察组予以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所有受试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测试两组患者总体认知功能状况,分别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神经损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视锥蛋白样蛋白-1(visinin like protein-1,VILIP-1),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水平;并汇总受试者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 8%(56/61),高于对照组[78. 7%(48/61),P 0. 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MSE,BI评分均明显升高(P 0. 05),NIHHS评分均明显降低(P 0. 05);且治疗后,观察组以上量表评分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期(P 0. 05)。两组治疗后血清ACh,DA,NE及5-HT含量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 0. 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神经递质(ACh,DA,NE,5-HT)水平较对照组同期均明显更高(P 0. 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NSE,VILIP-1,MBP水平均明显下降(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SE,VILIP-1,MB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两组都未见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能有效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体内认知相关神经递质表达水平有关,此外本中医综合疗法可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整体疗效确切,且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乌梅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纳入乌梅方加减联用西药与单用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用Cochrane评价方法对文章的质量进行评分;收集纳入文章的治疗方法、样本量、临床疗效、肠镜炎症改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 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11篇RCTs文献,Meta分析结果示:对比单用西药,乌梅方加减联用西药临床疗效、肠镜炎症改善疗效的合并RR值分别为1.57,95%CI(1.42,1.75)和2.26,95%CI(1.38,3.7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没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和漏斗图分析显示纳入的文献同质性较强,不存在发表偏倚。 结论: 对比单用西药,乌梅方加减联用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肠镜炎症改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适合临床的推广使用。但由于纳入文献的质量不高,在试验设计存在严重不足,需要高质量的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15年6月8日,检索所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 trials,RCTs),并追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3个研究,共3 106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提高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有效率[OR=4.68,95%CI(13.68,5.95),P0.000 01],缩短咳嗽消失时间[MD=-4.39,95%CI(-6.25,-2.54),P0.000 01],改善FEV1%值[OR=8.53,95%CI(2.19,14.86),P=0.008],改善PEF%值[MD=7.01,95%CI(6.07,7.95),P0.000 01],降低复发率[OR=0.34,95%CI(0.25,0.45),P0.000 01],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咳嗽消失时间,改善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PEF%)],降低复发率。但鉴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的所有研究方法学和报告质量均不高,且样本量较少,故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以及安全性仍需要严格的、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