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射线属于中医六淫中的火热毒邪,中医肺络概念包括西医解剖肺脏;肺络病是肺脏疾病一种病理状态,放射性肺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络病,包括肺络自病和久病入络;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不可避免的一种不良反应,同时加剧了肿瘤患者本身虚实夹杂的病机状态;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演变过程符合中医久病入络的病机概念;从络病理论出发,结合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特点,探讨络病理论指导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出现在糖尿病虚、损阶段,病程日久,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病变病位在络.其病机关键是气血两虚、瘀血阻络,与肝、脾、肾脏有密切的关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大法.针灸治疗该病临床效果显著,取穴以足三里、三阴交、太溪、肺俞、脾俞、胰俞、肾俞为主,随症加减穴位.  相似文献   

3.
肺间质纤维化属"肺络病"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正虚邪实、肺失宣肃为发病的始动因素,而肺络气虚,痰、瘀、毒痹阻肺络为其基本病机。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提出的"络以通为用"为络病常用治疗方法。针对肺间质纤维化本虚标实、肺络痹阻的疾病特点,制定"络以通为用"的基本治则,具体为络虚者宜通补、络痹者宜辛通,肺络通,气血行,则疾病向愈。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肺损伤病因为"火热毒邪"直中于肺, 病机以气阴两虚为本, 热毒蕴肺、痰凝血瘀为标。其中, 肺阴亏虚和热毒内蕴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临床采用辨病、证、症相结合的"三辨模式", 可全面掌握病情。治疗上宜以养阴清肺法为主要治法, 自拟养阴清肺方为基本方剂, 药用麦冬、天冬、黄精、西洋参、生地黄、川贝粉、苦杏仁、鱼腥草、三七粉、甘草, 灵活加减, 防治并重, 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肺间质纤维化病因病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古今文献,对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名、病因病机进行了分析、阐述。认为中医的肺萎、肺痹、络病与西医肺间质纤维化相吻合;其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因虚致痰、致瘀,痰瘀互结痹阻肺络而发病,并且具有上盛下虚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其病理基础是气阴两伤,致病主因是热毒之邪;病理特点是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为本,火热毒邪为标。气虚、阴虚、热毒是放射性肺炎的三大基本病机。临床上采取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方法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位在肺,涉及脾脏,病久至肾;病属本虚标实,肺气虚为本虚,痰瘀互结为标实;病情发展较为缓慢初起肺津受损,久之伤阴,易产生血瘀,阻遏气机,致肺萎不用。众多医家都遵循特发性肺纤维化基本病因病机,认为存在肺气虚、肾气虚、瘀血阻络、痰瘀互结等证型,故给予补肺纳气、化痰祛瘀、止咳平喘等治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许建中教授治疗肺间质纤维化学术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建中教授认为,肺间质纤维化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痰"、"瘀"为标,肺肾两虚为本,治疗上应标本同治,既注重祛血瘀、化痰浊、通肺络,同时兼顾补肺益肾,益气养阴,此外,少佐清热解毒之品在治疗肺纤维化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低剂量CT的推广和大规模体检的实施,肺结节被发现的频率明显增加,被检测出的体积也越来越小。肺结节的检出,对肺癌早期诊断与防治有重要意义,目前肺结节的病因及诊治尚未明确。张永康教授认为肺结节属于中医学的“癥瘕”范畴,肉眼虽然不可见,但借助现代仪器,如CT能观察到微小结节。基于“微型癥瘕”理论结合中医络病学说,在继承前贤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肺结节从“肺络微型癥瘕”论治思路,指出肺结节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肺脾两虚为本,气滞痰凝血瘀为标,标本兼顾治疗肺结节,临床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脏虚络痹"是导师邱幸凡教授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体验总结出来的一种指导临床辨治慢性病和老年病的病机理论。2型糖尿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脏腑功能失衡,变生郁痰瘀浊,致使五脏六腑气血津精功能的全面紊乱,为中医消渴病范畴,属临床慢性病、老年病,我们认为"脏虚络痹"是其基本病机,其中脏虚为本,络痹为标。脏虚是以肺脾肾气阴两虚为主之五脏虚衰;络痹为痰瘀阻络为主之络脉郁滞。2型糖尿病的形成与发展是脏虚与络痹,标与本相互作用的结果。虚、瘀、痰三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终致多脏受累,形成消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病理基础,认为瘀血痹阻肺络是其病理基础,毒邪闭阻,肺络不通,肺失宣降,络息成积,形成肺间质纤维化病变。本病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责之肺脾肾;标实责之痰、瘀、热(毒),晚期可累及于心,五脏阴阳并损,并提出分期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臁疮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难愈的特点,其病变部位、病因病机、病程长短、临床表现等特点与络病相似,与络病密切相关。臁疮病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脉络失养为本,湿热下注、血脉瘀滞、痹阻脉络为标。根据叶天士“络以通为用”基本治则,臁疮治疗之关键在于“通”,应以通络法作为治疗之总则。中医内治从清热祛湿以通络、活血化瘀以通络、补虚荣养以通络,中医外治以中药外敷、熏洗、刺络放血、艾灸等方法以通络,内外并举,为临床治疗臁疮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肺结节病类属中医"积聚"范畴,基本病机是痰瘀痹阻肺络而发病。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标实主要为痰瘀痹阻,临证应注重豁痰化瘀散结;本虚主要为肺、脾、肾三脏气虚,临证应把握主证,辨肺、脾、肾三脏之所属,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27-30
蛋白尿是加速肾脏病变、影响肾脏疾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丢失蛋白会导致患者血浆白蛋白降低、免疫功能下降以及出现水肿等症状。中医认为蛋白尿以肺脾肾亏虚为本,兼湿浊、瘀血、风邪等合而为病,故治疗时多用健脾祛湿、补益肾气、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散风熄风之法。曹式丽教授认为蛋白尿的病位在肾络,属本虚标实之证,肾络亏虚为本,邪气壅滞肾络为标,运用络病理论治疗蛋白尿,应采用不同的通络方法,“不通”是络病的共性,故治疗蛋白尿时多以攻邪为主,兼以补虚。湿热内蕴为慢性肾病迁延期的常见证型,湿热证在慢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消减与蛋白尿量的变化存在密切关联,肺脾肾亏虚是蛋白尿本虚的主要表现,湿热则是蛋白尿标实的重要因素。清热利湿法是从湿热论治蛋白尿的常用治疗思路,曹教授从蛋白尿的中医病机出发,明辨证型,治疗上从三脏入手,攻补兼施,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膜性肾病是肾脏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病。高彦彬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络病”范畴,病性本虚标实,分为虚损期、虚衰期;主张以虚定型,以实定候。虚证分为脾肾气虚、肺脾气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心肾阳虚证,实证分为湿热壅络、湿浊蕴络、风湿伏络、湿瘀滞络、毒瘀阻络。治疗上分期论治结合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强调通络法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6.
李霞  杨光  宫晓燕 《中医杂志》2012,53(8):711-713
总结历代医家对肺痹病因病机、症状、传变、治疗及预后的认识,认为本病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病性以正虚为基础,六淫、情志、房劳为诱因,本虚标实,虚在肺脾肾,实在痰浊瘀血,终致气血凝滞、肺络壅闭不通.治疗上偏重清宣朴气,佐以温通、化痰、平喘、健脾燥湿.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 ,本虚为气血阴阳 ,五脏亏虚 ,以肾为根本 ,标实多为血瘀、痰凝、湿阻、浊毒内生等 ,病机核心是毒损肾络。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 ,应注重气阴两虚、肾失封藏、毒损肾络的病机 ,以此病机为依据 ,确立补肾解毒通络法。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病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禀赋不足、久病劳倦、七情内伤等,外因多为外感六淫邪气,邪实伤肾。其病位主要在于肾,又可累及肺、脾等脏腑。其病机特点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虚损为主,标邪以湿热、瘀血、浊毒为主。除此之外,曹式丽教授特别强调,肾络瘀阻为慢性肾脏病的共有病机,风邪入络为诱发或加重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因素。曹式丽教授善从络论治慢性肾脏病,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共同病机为肾络瘀阻,主张"络以通为用",治疗的目的在于保持络脉的通畅。  相似文献   

19.
吴东蛟 《吉林中医药》2011,31(3):195-196
蛋白尿是影响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其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重在肺脾肾三脏之虚损,精微失摄,下泄尿中;标实以外风、湿热、瘀血、痰浊为主,导致诸脏受损,肾络痹阻,精气悖行,精关不固而精微下泄为蛋白尿。  相似文献   

20.
国医大师郑新教授认为,紫癜性肾炎病因病机基本特征是本虚标实,即肺脾肾亏虚为本,风、湿、热、毒、虚致瘀为标,是风湿热毒虚致瘀,困遏三焦,导致肺气虚失于通调、肃降,脾气虚失于运化、统摄,肾虚失于开阖,精室扰动、肾络灼伤,诱发蛋白尿、血尿为主要病机。治疗上以补肺健脾益肾治本,以活血化瘀通络为治瘀总则,分辨致瘀成因(风、热、湿、毒、虚)进行分证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