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前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探讨其与撤机是否成功的关系。方法将155例机械通气患者按原发病因不同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44例)、脑血管意外组(43例)、中毒组(33例)和创伤组(35例),再按照撤机是否成功分为撤机成功和撤机失败2个亚组。各组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营养状况和疾病严重程度(急性生理与慢性疾病评分、ApacheⅡ评分)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各组撤机前1 d测定的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撤机失败的COPD和脑血管意外患者的T3和FT3水平明显低于撤机成功者(P〈0.05),而在创伤和中毒患者中,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的T3和FT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T4、FT4和T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COPD和脑血管意外的机械通气患者中,T3和FT3水平低可预测撤机成功性较小;而在创伤和中毒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中,T3和FT3水平尚无明显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期的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已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加重期患者28例中,随机选取14例患者为序贯治疗组(A组),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拔除气管插管,改为经面罩BiPAP无创通气,渐至脱机;另选14例为对照组(B组),行常规有创通气,最后以PSV方式至撤机,比较2组病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有创通气时间、VAP发生例数、住院时间、撤机成功例数、院内死亡例数、住院费用。结果有创通气时间:A组(10±3)d,B组(18±3)d;VAP发生例数:A组2例,B组8例;住ICU时间:A组(13±3)d,B组(23±5)d;撤机成功例数:A组12例,B组5例;院内死亡例数:A组2例,B组9例;治疗费用:A组(2.4±0.2)万元;B组(4.6±2.8)万元。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法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的应用价值。方法: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79例,分为无创通气组和有创通气组,观察患者上机前30min和上机后2天的血气分析变化、机械通气天数、住院天数、费用与并发感染等指标。结果:有创通气30min后PaO2升高、PaCO2下降、pH恢复明显快于无创通气组(P〈0.01)。但2天后两组PaO2、pH、PaCO2无明显差异(P〉0.05)。无创通气组机械通气天数、住院天数、费用、以及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有创通气组(P〈0.01)。无创通气组明显嗜睡9例(23.9%),其中7例经无创通气治疗后清醒,无需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结论:无创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是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郭玉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099-3099
目的:总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利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建立、管理人工气道并进行机械通气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因COPD急性加重利用纤支镜及其防污染套建立、管理人工气道并进行机械通气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进行机械通气138例次均成功,其中4例进行3次。其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76h~28d,平均(129±32)h。无创机械通气时间21~84h,平均(42±3.6)h。死亡11例。结论:对晚期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利用纤支镜及防污染套建立、管理人工气道并进行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选用BiPAP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在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后2小时、24小时及通气结束时作血气分析,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无创正压通气后2小时、24小时及治疗结束时,pH值改善(P〈0.05),PaO2上升(P〈0.01),PaCO2下降(P〈0.01)。28例患者好转出院。4例患者因不能耐受鼻(面)罩而改用气管插管治疗。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避免了气管插管,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相似文献   

6.
王海涛  林慧  王继超 《河北医学》2014,(9):1530-1532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模式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COP D并发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分别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撤机成功率、VAP 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序贯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VAP 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有创组( P<0.05),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有创组( 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能有效缩短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对在我院ICU住院达到撤机标准并行撤机的COPD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pH值、PaO2、PaCO2及撤机前血浆BNP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价撤机前血浆BNP水平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成功组年龄小于失败组[(65.8±7.3)岁vs(73.4±7.6)岁,P=0.033],两组性别、pH、P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败组撤机前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成功组[lg BNP 2.48±0.26 vs 2.19±0.31,P=0.000];撤机前BNP水平预测撤机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0.031(95%CI为0.815~0.937),其预测撤机失败的截点值为224.5 pg·ml-1。结论:撤机前血浆BNP水平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撤机筛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COPD急性加重42例机械通气56例次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次中脱机成功45例次(80.4%)、好转出院32例(76.2%)。死亡5例(11.9%),主要死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结论:应用机械通气是抢救该病的重要手段;对晚期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反复机械通气可延长生存期。重要的是掌握好适应证,正确选择人工气道的方法,恰当应用机械通气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序贯撤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者随机分为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撤机组(A组,38例)和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撤机组(B组,36例),比较两组病例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首次撤机成功率、RICU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住RICU费用及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A组和B组出现PIC时间分别为(6.0±2.5)d、(8.4±3.6)d,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6.3±2.7)d、(8.6±3.5)d,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9.7±2.8)d、(12.7±4.1)d,住RICU时间分别为(7.9±2.8)d、(10.7±3.5)d,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次撤机成功例数分别为38、30,总住院费用分别为(28794±14618)元、(38746±22916)元,住RICU费用分别为(25936±12663)元、(35347±21696)元,两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一例发生VAP,B组发生4例,A组死亡1例,B组死亡2例,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序贯撤机能进一步缩短有创通气时间,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是更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 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1~2014-07期间于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老年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共78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予以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予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撤机失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10.38±3.17)d、(4.78±2.3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58±2.92)d、(11.32±5.42)d,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撤机失败发生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6.32±4.51) d、10.26%、5.13%,对照组为(25.13±6.68) d、30.77%、28.2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撤机失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为面部皮肤损伤、胃肠胀气及呼吸机对抗,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撤机失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吸变异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需要行有创机械通气并且最终可以通过自主呼吸实验(SBT)并撤机的患者,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分别记录每个患者的性别、年龄、撤机前通气时间、APACHE Ⅱ评分、体质指数(BMI)、呼吸浅快指数(RSBI)、最大吸气负压(MIP)、口腔闭合压(P0.1)以及SBT时的呼吸变异率包括:潮气量变异率(CV of Vt)、吸气时间变异率(CV of Ti)、呼吸周期变异率(CV of TTOT)、“责任周期”变异率( CV of Ti/TTOT )和平均吸气流速变异率( CV of Vt/Ti)。比较各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共入选符合标准患者57例,其中撤机成功组46例,撤机失败组11例。两组间性别、年龄、APACHE Ⅱ评分、BMI和撤机前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组的P0.1和RSBI均低于撤机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撤机成功组的MIP、CV of Vt、CV of Ti、CV of TTOT、CV of Ti/TTOT和CV of Vt/Ti均高于撤机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为各撤机指标建立ROC曲线,并利用cut-off法得出各指标的预测阈值,其中CV of Vt/Ti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62,95%CI为0.917~1.000,当其>15.5时,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90.9%。 P0.1的曲线下面积最小,为0.748,95%CI为0.713~0.784,当其<4.05 cmH2 O,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为53.5%,特异度为87.4%。结论呼吸变异率是预测AECOPD患者撤机结局的有效指标,其中CV of Vt/Ti>15.5时,预测患者撤机成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病人在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撤机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78例AECOPD病人的病情资料,根据病人撤机成功与否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年龄、COPD病程、有创通气时间、平均动脉压、血清白蛋白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入住ICU时间、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等与撤机失败的关系。结果:78例病人中有53例(67.95%)撤机成功,25例(32.05%)撤机失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较大、有创通气时间较长、血清白蛋白较低和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是AECOPD病人有创通气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多种因素作用导致AECOPD病人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其中年龄较大、有创通气时间较长、血清白蛋白较低、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都是AECOPD病人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郭玉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780-2780,2816
目的:观察氧气雾化吸入喘乐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6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4例)。两组均予吸氧、抗感染、祛痰、解痉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喘乐宁氧气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3%)高于对照组(57.1%)(χ^2=6.11,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喘乐宁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患者急性加重频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COPD患者近3年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测定电解质(血清钙,血清磷),行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分析血清钙和急性加重次数、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202例COPD患者中低血清钙组患者占57.92%,其急性加重的频度高于血清钙水平正常组患者(P〈0.05)。117例COPD低血清钙组患者中,血清钙水平与年龄、pH呈负相关(r=-0.196,r=0.908;P均〈0.05),与血清磷水平、BMI、Pa—CO2、FEVI%预计值呈正相关(r=-0.309,r=0.466,r=0.909,r=-0.301;P均〈0.05)。结论:COPD患者合并低血清钙时急性加重频度升高,血清钙水平可作为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有创机械通气的撤机方法、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COPD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需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压力支持通气(PSV)方式并用撤机,试验组采用寻找肺部感染控制窗、自主呼吸试验及联合使用无创通气的方法撤机,观察两组总的机构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治疗费用、再插管率等。结果:试验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寻找肺部感染控制窗、自主呼吸试验(时间仅为2h)联合无创机械通气的方法,可以尽早撤机,达到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再插管率及医疗费用的目的,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对呼吸机撤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行机械通气(MV)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血清瘦素水平对呼吸机撤离的影响。方法 33例行机械通气的COPD住院男性患者,于停机前分别进行营养状况参数及血清瘦素(Lep-tin)水平测定。营养参数包括: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长(MAMC)、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总淋巴细胞计数(TLC)。根据撤机结果,将停机后48 h内无需重新插管带机者纳入撤机成功组,否则为撤机失败组。结果①COPD撤机失败组的营养参数TSF、MAMC、ALB、PA、TRF、TLC明显差于撤机成功组(P〈0.05);血清瘦素水平也明显低于撤机成功组(P〈0.05);②33例患者的撤机成功率为66.7%,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60.6%;营养不良者的撤机成功率为50.0%,而营养正常者的撤机成功率为92.7%,营养正常者的撤机成功率高于营养不良者(P〈0.05);③营养参数以正常参考值的90%为界,将所有可能相关的测量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有3项指标TSF〈7.5mm(OR=9.643,P〈0.01)、MAMC〈22.5cm(OR=7.875,P〈0.05)、PA〈0.16g/L(OR=2.100,P〈0.05)为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撤机失败者的营养状况及血清瘦素水平差于撤机成功者,而且营养正常患者撤机成功率高于营养不良者,推测营养状况及血清瘦素水平可能是影响撤机结果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并符合撤机条件的76例65岁及以上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通过后观察48 h,无需重新行机械通气者纳入撤机成功组,不能通过SBT或通过SBT后48 h内需重新行机械通气者纳入撤机失败组,分析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53例患者纳入撤机成功组,23例纳入撤机失败组。撤机失败组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真菌感染、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14 d、气胸、心力衰竭、糖尿病、冠心病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撤机成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ODS(OR=8.070)、机械通气时间14 d(OR=17.760)、心力衰竭(OR=4.597)、糖尿病(OR=13.937)是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ODS、机械通气时间14 d、心力衰竭、糖尿病是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振动排痰、无创通气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方法: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无创通气,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振动排痰。以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撤机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为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试验组pH、PaO2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PaCO2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试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撤机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振动排痰联合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目的:观察振动排痰、无创通气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方法: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无创通气,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振动排痰。以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撤机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为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试验组pH、PaO2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PaCO2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试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撤机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振动排痰联合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撤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COPD并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有创正压机械通气(IPPV)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予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常规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撤机困难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种撤机方式在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方法42例机械通气COPD患者,分BiPAP和SIMV+PSV二组,每组各为21例,比较二种撤机方法的总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VAP)的发生率、再插管率。结果BiPAP组患者总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均优于SIMV+PSV组,而再插管率二者相当。结论BiPAP脱机优于SIMV+PSV,对于机械通气COPD患者是一种行之有效脱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