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应用组织追踪法测定二尖瓣瓣环位移评价左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应用组织追踪(TT)技术测定二尖瓣瓣环下移距离,以评价该技术在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共50例,36例EF>55%为健康对照组,14例EF<55%为左室收缩功能降低组。左室射血分数用二维超声心动图Simpsons法测定。用M-型超声心动图法(M-型法)和TT法在心尖二腔切面,心尖长轴切面和心尖四腔切面的6个不同位置测定收缩期二尖瓣环向心尖下移的运动距离。结果TT法和M-型法测定的收缩期二尖瓣瓣环位移,其相关性良好(r=0.7~0.92,P<0.01);而且与射血分数也具有良好相关(r分别0.625和0.497,P<0.01);EF<55%组的二尖瓣瓣环下移距离明显小于EF>55%组(P<0.01)。结论TT法测定二尖瓣瓣环位移可作为一种简单、快速和无创性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成形术中应用 3种不同人工瓣环后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 18例二尖瓣瓣环成形术患者 ,其中 6例硬环 (A组 ) ,6例闭合软环 (B组 ) ,6例C型软环 (C组 )。利用TomTec工作站对人工二尖瓣瓣环舒张末面积、收缩末面积、最大左右径和前后径进行测量分析 ,且所有测量结果均与实际大小进行对照。结果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从多种视角观察人工二尖瓣瓣环的全貌 ,并可对人工二尖瓣瓣环面积、最大左右径和前后径进行三维测量 ,其测量值与实际大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r分别为 0 .89、0 .79和 0 .89)。A组瓣环面积随心动周期的变化率 [(1± 0 ) % ]显著小于B组和C组 [分别为 (2 1± 11) %和 (18± 8) % ]。A组瓣环前后径的变化率 [(1.85± 2 .47) % ]明显低于B组及C组 [分别是 (9.17± 12 .3 2 ) %和 (17.77± 3 .99) % ] ,3组间左右径变化率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可显示人工二尖瓣瓣环的整体形态 ,准确地定量分析人工瓣环的面积、左右径和前后径。人工二尖瓣闭合软环和C型软环比硬环更接近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使用Duran环进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0月至2011年3月采用Duran软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95例,其中87例成功进行二尖瓣成形,男48例,女39例,年龄18 ~ 73(平均42.7)岁.手术方法为常规体外循环下使用二尖瓣前后叶折叠缝合或矩形切除等技术修复二尖瓣病变,同时所有病例均应用Duran软环.结果:8例因成形后监测仍有中量以上返流,改性二尖瓣置换术,其余患者术中食管超声无反流49例,微量反流24例,轻度反流14例,均行二尖瓣成形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2.4±52.1)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1.1±46.2) min.二尖瓣成形的患者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房直径、左室舒张末直径与术前相比均显著缩小,心功能均明显恢复,其中心功能Ⅰ级66例(75.9%),Ⅱ级21例(24.1%).结论:二尖瓣成形术中使用Duran环可更好地维持左室的生理功能,结合其他成形技术使用,可取得良好效果,但需注意避免环缩过度引起的二尖瓣狭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技术评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SSS不伴PAF组37例,SSS伴PAF组25例,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各组左房及右房内径(LAD、RAD)、左室舒张末及收缩末内径(LVEDd、LVEDs)、二尖瓣口舒张早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RT-3D-TEE)对比分析正常二尖瓣瓣环与缺血性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器质性瓣膜病)所致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MR)时二尖瓣瓣环的形态及变化规律,探讨不同病因致二尖瓣反流时瓣环变化规律,为外科二尖瓣成形术提供依据。方法对入选10例正常人(对照组)、8例缺血性心肌病(缺血组)及8例二尖瓣脱垂伴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病例(脱垂组)进行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完整心动周期内的实时三维图像,并使用3D-QLAB软件后处理分析二尖瓣瓣环的不同参数。结果 (1)缺血组与对照组在瓣环投影面积变化率、瓣环周长变化率及高度变化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瓣环最大投影面积、瓣环最大高度、瓣环最大周长及瓣环最大内径(前后径及左右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二尖瓣脱垂组与对照组在各瓣环参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二尖瓣瓣环形态及运动变化规律是可行的。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与二尖瓣脱垂患者二尖瓣瓣环形态运动变化规律有明显不同,RT-3D-TEE能够定量评价二尖瓣瓣环形态及运动变化规律,为外科二尖瓣成形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瓣环扩大在功能性二尖瓣返流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瓣环扩大在功能性二尖瓣返流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房颤组(20例)、返流组(30例)及正常组(20例)的心脏,测量二尖瓣返流比例、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大小、球形度、收缩期瓣环(MA)面积、收缩期后乳头肌与二尖瓣前瓣环的距离(PPMAMA)。结果房颤组左室大小、球形度、EF、PPMAMA和正常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收缩期MA面积较正常组明显扩大,并与返流组相似,分别为(5.3±1.1)cm2、(7.4±1.5)cm2、(8.0±2.0)cm2,但房颤组二尖瓣返流量明显小于功能性二尖瓣返流组,分别为(12±7)%和(30±14)%。结论单纯瓣环的扩张似乎并不引起中或重度二尖瓣返流。  相似文献   

7.
应用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与常规超声相比 ,DTI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以评价左室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 33例冠心病的患者和 19例健康志愿者。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后 ,应用DTI测量二尖瓣环 6个节段的Sa、Ea和Aa及节段性等容舒张时间。结果 :(1)常规超声未检出冠心病不伴心梗组左室整体或节段性收缩功能减退 ,冠心病组常规二尖瓣血流E/A之比和肺静脉血流S/D之比与正常组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别 ,然而DTI显示 ,冠心病不伴心梗组二尖瓣环 6个节段Sa、Ea、Ea/Aa之比显著低于正常组 ,冠心病伴心梗组上述参数降低更为显著。 (2 )冠心病组二尖瓣环 6个节段平均Sa与LVEF呈高度正相关 ,r值为 0 .746 (P <0 .0 0 1)。结论 :DTI测量二尖瓣环 6个节段的运动速度能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整体和节段性功能 ,较常规超声敏感 ,有助于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随访。  相似文献   

8.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患者二尖瓣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二尖瓣环的几何形态变化。方法对21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RT-3DE成像,并与12名正常人进行对照,分析其二尖瓣环的几何形态变化。结果心肌梗死患者中,伴有显著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二尖瓣环显著扩张;二尖瓣环较正常对照组瓣环平坦;二尖瓣环在心动周期中的面积变化率降低。不伴有显著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二尖瓣环除瓣环高度显著小于正常组外,其瓣环面积、心动周期中面积变化率、周长以及瓣环直径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二尖瓣环的大小和形态变化是发生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组织追踪法观察心肌缺血对犬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的影响。方法 :选用11只健康杂种犬 ,胸骨正中开胸 ,在第一对角支起点以下套扎冠脉左前降支主干 ,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在心肌缺血发生前后 ,用组织追踪法分别在心尖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及心尖长轴切面测量二尖瓣瓣环 6个不同位置的收缩期位移 ;用 Simpson法测定心肌缺血时犬的左室射血分数。心肌缺血的范围通过心肌染色切片确定。结果 :在基础状态时 ,二尖瓣瓣环 6个不同位置的收缩期位移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在心肌缺血状态下 ,组织追踪法所测定的二尖瓣瓣环 6个不同位置的收缩期位移及其平均值较基础状态时均明显减小 (P<0 .0 1) ;其平均值与左室射血分数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r=0 .78,P<0 .0 1) ;缺血处室壁所对应的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较相同状态下非缺血处室壁所对应的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明显减小 (2 .3± 0 .3 vs 2 .7± 0 .4,P<0 .0 0 1) ;缺血处室壁所对应的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较基础状态时的百分变化率比非缺血处室壁所对应的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较基础状态时的百分变化率更高 (3 4%± 10 % vs 16%± 12 % ,P<0 .0 0 1)。结论 :在出现心肌缺血时 ,应用组织追踪法测量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可以评价左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以狭窄为主的病人采用“钮扣状”转移保留全瓣装置二尖瓣置换的方法及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二尖瓣狭窄需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分为:A组(术中“钮扣状”保留全部二尖瓣瓣下结构).B组(术中仅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和C组(术中未保留瓣下结构);术前、术后3~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A组术后左室舒张末(LVEDV)、收缩末(LVESV)容积,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LVFS)的改善优于B、C组,对于射血分数的改善A组显著优于B、C组。A、B组主动脉阻断时间较C组延长,但A、B两组无显著差异。总体转流时间C组较A、B两组缩短。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以二尖瓣狭窄为主的病人行瓣膜置换时可采用“纽扣状”转移保留全部瓣下装置;病人术后早期心功能的改善优于部分保留组和不保留组。  相似文献   

11.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对55例置换于二尖瓣位的三种不同生物瓣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置换于二尖瓣位三种生物瓣的有效瓣口面积(EOA)分别为:BN型2.6±0.4cm2,Perfect型为2.3±0.2cm2,Carpentier-Edwards瓣为2.3±0.62cm,其中BN瓣的EOA最大(P值<0.05),后两种瓣间的EOA无显著差别(P值>0.05),三种生物瓣的峰值流速(Vmax)、峰值压差(PG)、及平均压差(MG)无显著差别(P值均>0.05)。  相似文献   

12.
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is the most frequent cause of tricuspid insufficiency and is often secondary to left-sided valve diseases. The correction of left-sided valve diseases without concomitant repair of 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lat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is occurs on account of progressive 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nd increasing need for reoperation. Recent years have seen a surge in surgery for 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Several techniques are available to correct 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These include the stitch annuloplasty, such as semicircular (classical De Vega repair) or simple lateral annuloplasty (Kay), novel techniques such as edge-to-edge or clover technique and suture bicuspidization technique, use of flexible and rigid prosthetic rings or 3D rings, flexible prosthetic bands, and use of artificial chordae with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tures for anterior and septal ticuspid leaflet pathology. Whereas the short-term outcomes of these techniques are satisfactory, the majority are limited in the mid- and long term by unacceptably high rates of residual and/or recurrent regurgitatio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of 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will help explain the failure of current techniques and be a help to modify existing surgical techniques or develop new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3.
On-X机械主动脉瓣膜临床血流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On -X双叶机械主动脉瓣膜的临床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从 1999年 12月~ 2 0 0 1年 6月 ,以 2 2例应用On-X机械主动脉瓣膜的主动脉瓣替换术病人为研究对象 ,选取同期接受St.Jude双叶机械主动脉瓣 (18例 )和MedtronicHall单叶机械主动脉瓣 (2 0例 )病人为对照组。通过术后体表心动超声和彩色多谱勒检查 ,观察三种人工心脏瓣膜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3组病例术前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均无手术死亡及术后近期死亡发生。术后 3~ 6月心动超声随访 ,On -X组Pmax为 2 0 .3± 6 .2mmHg ,与St.Jude组 2 5 .4± 6 .7mmHg,MedtronicHall组 31.8± 17.0mmHg,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3组Pmean、Vmax和Vmean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On -X机械主动脉瓣膜具有优良的血流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回顾性分析68例二尖瓣重建术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研究发现,原来根据二维超声显像上二尖瓣的对位和对合情况作出的分型标准可改分为三型。新的超声分型标准不仅与手术方法的选择有直接关系,并且对预测术后疗效和估计患者的预后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二瓣化主动脉瓣病理生理进展评价中的应用,分析二瓣化主动脉瓣各年龄瓣膜病变的程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二瓣化主动脉瓣患者超声资料及病例资料,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病程进展中瓣膜功能的变化.结果 二瓣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常见,本组资料中为68例(50%),单纯狭窄仅19例(14%).狭窄并关闭不全者29例(22%),瓣膜功能正常者19例(14%).各年龄组内主动脉瓣病变均以关闭不全多见.病程晚期的手术患者各年龄组内主动脉病变亦均以关闭不全为主.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对主动脉瓣的病变作出早期诊断.二瓣化主动脉瓣最常见的瓣膜病变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初步诊断二尖瓣瓣周漏及引导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例进行人工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生瓣周漏并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及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入选的瓣周漏患者均进行DSA引导下介人封堵或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介人封堵。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分别在长轴或短轴切面观测二尖瓣瓣周漏的形态宽度、长径、方位。结果:经胸超声心动图((4.21±1.39)mm)及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4.10±1.33)mm)在瓣周漏宽度测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超声心动图((4.82±1.70)mm)及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5.77±1.72)mm)在瓣周漏长度测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封堵治疗的手术过程中,8例患者进行DSA及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封堵,2例患者单纯行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封堵。手术过程中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于封堵器类型选取、释放位置、开放形态、残余分流评价等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对人工二尖瓣瓣周漏进行初筛.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人工二尖瓣瓣周漏封堵进行精确评估,监测封堵器的置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二瓣化主动脉瓣病理生理进展评价中的应用,分析二瓣化主动脉瓣各年龄瓣膜病变的程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二瓣化主动脉瓣患者超声资料及病例资料,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病程进展中瓣膜功能的变化.结果 二瓣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常见,本组资料中为68例(50%),单纯狭窄仅19例(14%).狭窄并关闭不全者29例(22%),瓣膜功能正常者19例(14%).各年龄组内主动脉瓣病变均以关闭不全多见.病程晚期的手术患者各年龄组内主动脉病变亦均以关闭不全为主.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对主动脉瓣的病变作出早期诊断.二瓣化主动脉瓣最常见的瓣膜病变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18.
动力性主动脉瓣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力性主动脉瓣”是先前提出的一种在心辅助的新设想,该实验试图进一步证实该设想的可行性。方法 “动力性主动脉瓣”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将一推进叶轮植入到主动脉瓣的位置,由体外提供的电磁场驱动,根据输入功率的不同分别发挥机械性瓣膜或辅助性血泵两种不同的功能。该装置实际上采用了轴流泵和机械性心脏瓣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由固定于磁性转子上的推进叶轮和起支承作用的刚性支架笼组成。磁性转子和叶轮构成“转子-叶  相似文献   

19.
超声心动图检测121例二尖瓣位机械瓣替换术后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与方法:用超声心动图对121例二尖瓣位行六种人工机械瓣替换术的患者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观察,将手术前后左房、左室容积和左室收缩功能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10例的左房容积(LAV)较术前缩小;99例左室容积(LVV)恢复到正常;大多数患者二尖瓣下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较术前降低,由术前的150~220cm/sec下降到140~180cm/sec;108例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改善;术前有5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术后探测到5例瓣口有正常返流。结论:二尖瓣人工瓣替换术后远期效果良好。超声心动图在评价人工瓣置换术后的心脏形态和功能方面有着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BAV)及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1月—2009年4月对28例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其中,男性22例,女性6例,年龄23~65岁。心功能II级16例,III级9例,IV级3例。行主动脉瓣置换2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和升主动脉置换(Wheats手术)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和外用Dacron人工血管展开后包绕升主动脉成形1例,3例应用带瓣管道行Bentall手术。同期行二尖瓣环置换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6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为Bentall手术后死于纵隔感染。术后早期并发低心输出量综合征6例,呼吸功能不全6例。痊愈出院27例,随访3个月~2年,无晚期死亡病例。结论: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可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常用的手术方法。BAV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要根据不同的病情作不同手术,可获得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