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利用四川省2004—2019年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构建时间序列ARIMA模型,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为肺结核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04年1月—2019年12月四川省肺结核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构建月度发病数ARIMA时间序列模型和年度发病率空间分布专题地图,分析四川地区肺结核时空流行特征及趋势。 结果 四川省2004—2018年肺结核发病持续下降,2019年略有上升,冬春季发病略高;全省疫情以川西人口稀少区域和川东北为主且相对稳定。ARIMA(2,1,1)(1,1,0)12预测2020年肺结核报告发病数略高于2019年发病数。 结论 ARIMA模型能够较好地对四川省肺结核疫情报告发病数进行拟合和短期预测,肺结核疫情呈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趋势能够为肺结核风险评估、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筛选等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季节性流感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中国大陆流感活动时空分布和季节性的流行特征及流感病毒传播规律.方法 应用回顾性时空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流感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建立空间趋势面的方法,分析流感病毒在中国大陆扩散的总体空间趋势.结果 中国大陆流感活动具有两种季节性流行模式.南方地区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6-8月[儿科诊室流感样病例就诊比(ILI%)的RR=1.31,P<0.01;内科诊室ILI%的RR=1.74,P<0.01];北方地区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12月至次年1月(儿科诊室ILI%的RR=1.45,P<0.01;内科诊室ILI%的RR=1.45,P<0.01).中国季节性流感病毒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由南向北先后出现的趋势.结论 中国南方地区6-8月是流感防控重点时段,北方地区12月至次年1月是流感防控重点时段,同时应足够重视南方地区出现抗原变异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4―2018年中国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发病的时空特征和预测发病率,为流感防控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  获取2004―2018年全国流感发病率资料,采用Arcgis 10.8、Geoda和SaTScan 10.01软件分别进行流感发病率可视化分级地图绘制、空间自相关以及时空扫描分析,同时使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 ARIMA)模型、指数平滑(exponentialsmoothing, ETS)模型、指数平滑空间状态(trigonometric seasonality, Box-Cox transformation, TBATS)模型和神经网络自回归(neural network autoregression, NNAR)模型分别预测1年、2年、5年的发病率并比较准确度。  结果  2004―2018年全国流感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北京市、华东和华南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流感基本不存在全局相关但存在局部聚集。北京市和天津市长期呈现高-高或低-高聚集,2014―2016年福建省和江西省呈现高-高聚集。2014―2018年的时空扫描分析与空间相关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一类聚集区以江西省为中心、二类聚集区以北京市为中心。1年、2年和5年的最佳预测模型分别为NNAR、ETS和ARIMA模型。  结论  2004―2018年全国流感发病率逐年升高,北京市、华东和华南大部分地区成为流感的高发地区,各地可根据本地区流感的时空特征制定相应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2017—2022年德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描述性分析2017—2022年德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与时空聚集性分析探索德阳市手足口病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17—2022年德阳市手足口病累计报告22 872例,年均发病率108.64/10万,发病率逐年下降,每年4—6月、10—12月为发病高峰,易感人群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EV71疫苗年均估算接种率9.64%,病原学发现EV71检出占比逐年下降。空间自相关和时空聚集性分析显示手足口病高发聚集区为罗江区、广汉市、什邡市和绵竹市,聚集时间与发病高峰基本一致。结论 2017—2022年德阳市手足口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4—6月、10—12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防控重点应关注0~6岁的婴幼儿人群,罗江区、广汉市、什邡市和绵竹市是重点防控区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分析预测医院流感样病例就诊特点,探讨疫情防控应急管理策略。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某三甲医院2017-2022年流感样病例,分析不同季度、科室流感样病例流行病学特征,采用时间序列拟合模型分析流感样病例流行趋势及变化。结果 2017—2022年医院就诊的5048123例门急诊病例中监测到118781例流感样病例,其中2017—2019年12月至次年3月呈现出流感样病例发病高峰,2020—2022年由于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使得流感样病例就诊未呈现典型的季节性波动。采用时间序列拟合模型分析后,预测2023—2024年流感样病例及门急诊病例数,预测季节性高峰将于2023年12月、2024年3月以及2024年12月出现。结论 利用ARIMA模型对流感样病例进行分析预测有助于医院统筹医疗资源,加强应急管理,降低流感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长短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ong-short term memory,LSTM)预测未来每周流行性感冒(流感)暴发趋势的可行性,以提高预测精度和工作效率。方法选取2007-2017年深圳市宝安区每周流感发病数,考虑到时间序列数据的自相关性和高频特征,基于深度学习思想构建长短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对流感暴发趋势进行预测,并使用5种方法对LSTM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深圳市宝安区流感报告周频率具有随机波动性和周期性特征,通过LSTM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准确学习时间序列特征并用于外推预测。仿真结果表明,相比ARIMA模型、BP神经网络、小波神经网络(W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和动态自回归神经网络(NARX),LSTM神经网络的拟合度更接近实际值,预测精度较高。结论在数据量大和非平稳及周期特征的情况下,深度学习的LSTM神经网络对流感的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中国猩红热的时空聚集性特征,探讨猩红热高发聚集特征,为各省制定猩红热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获取2014—2018年中国猩红热报告发病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方法分析我国猩红热空间相关性和时空聚集性特征。结果 猩红热发病率全年呈双峰分布,以春末夏初(5—6月)、秋末冬初(11—12月)为流行的高峰季节;2014—2018年中国猩红热存在空间正相关性(Moran I>0,P<0.05),“热点”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一类聚集区位于我国华北和华东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东省, 聚集时间为2018年11—12月。结论 2014—2018年中国猩红热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时空聚集性,应加强对猩红热重点防制区域的防控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描述2010—2020年深圳市宝安区两街道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并构建时间序列ARIMA模型,预测2021年流感发病趋势,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tata15.0SE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并用自回归移动平均缓和模型(ARIMA),预测2021年的流感发病趋势。结果:2010—2020年深圳市宝安区两街道流感共5 179例病例,年均发病率为50.24/10万,2019年流感呈暴发流行(1 380例,发病率为125.45/10万);流感的年均发病率呈周期性,3月份发病数居多(811例,15.6%)。女性发病率(2 433例,55.38/10万)高于男性(2 756例,49.49/10万,χ~2=14.875,P0.05);人群分类主要以工人(1 048例,20.20%)、托幼儿童(958例,18.40%)为主;流感在各年龄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0~5岁年龄段(1 586例,30.60%),重点防控场所中托幼机构的发病率最高(年均发病率6.22/10万,χ~2=1 210.808,P0.05)。ARIMA模型预测显示,2021年流感发病率与2020年相比整体呈下降趋势。结论:2021年深圳市宝安区两街道的流感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流感重点防控人群为工人及0~5岁儿童,建议普及流感疫苗接种,加强对工厂和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的流感监测及监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解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流感异常发病率而导致的流感建模预测困难,本研究建立了季节性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SARIMA)、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Short Term Memory, LSTM)模型以及基于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SSA)的SSA-LSTM模型,为新冠疫情期间山西省流感的高精度预测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第14周至2021年第13周山西省流感共7年的周度流感监测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分解(Seasonal and Trend decomposition using Loess, STL)分析其季节特征。以2014年第14周至2020年第13周的流感样就诊比(the ratio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作为训练集分别建立SARIMA、LSTM、SSA-LSTM模型,以2020年第14周至2021年第13周(新冠疫情期间)的ILI%作为测试集,比较三种模型的拟合、预测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乐山市2017—2022年流感时空流行特征,探讨流感发病的时空聚集点,识别潜在的聚集风险,为流感聚集风险研判、预警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传染病监测系统和流感监测系统获取乐山市2017—2022年流感病例、流感样病例和流感暴发疫情,运用ArcGIS 10.8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使用SATSCAN 9.5进行时空扫描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7—2022年乐山市流感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人群,存在流感秋、冬季流行高峰,以市中区高发;流感病毒已转变为季节性H3型甲流和Victoria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回顾性时空扫描分析县区共探测到5类时空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在五通桥区、犍为县、夹江县和沐川县等区(县、市)。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2017年乐山市各区县流感发病率空间有显著的聚类和空间负相关性,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县区级沙湾区、井研县、沐川县和夹江县存在聚集性。结论 2017—2022年乐山市流感发病存在较明显的季节高发、地区高发和人群高发。且有时空聚集性,但是不同地区的聚集时段有差异,聚集时段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聚集区县集中在夹江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漳州市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预测2014年流行趋势,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3年信息系统流感个案信息和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共报告病例1 803例,报告发病率37.04/10万,较2012年的34.51/10万上升了6.84%,前5位的县区是:云霄(109.83/10万),诏安(76.29/10万),龙海(59.78/10万),东山(23.35/10万)和(南靖20.08/10万)。高发期为冬春季;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高发年龄段为15岁以下儿童及60岁以上老年人;高发人群主要为农民、散居儿童和学生;暴发疫情主要在学校及托幼机构。哨点医院监测流行株以甲型H1N1占绝对优势(80.32%),但8~12月主要为H3N2型,12月为甲型H1N1、H3N2型和B型等,且B型流感占阳性毒株的比例最高。结论流感暴发疫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优势株变化频繁,应重视儿童及60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预防,控制疫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江西省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时空聚集性,为流感暴发和流行预警提供依据。  方法  对“中国传染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中2017―2019年江西省报告的流感病例个案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时空聚集性分析。  结果  2017―2019年江西省存在流感冬春季季节性流行高峰; 以赣南地区高发,年发病率均在全省平均发病率的2倍以上; 15岁以下人群占比逐年升高,自2017年的53.90%升至2019年的72.24%。探测到四类时空聚集区域:一类聚集区域为2018年12月19日至2019年4月25日赣南地区的16个县区(RR=9.72, LLR=15 061.27, P < 0.001),二类聚集区域为2019年12月18日至2019年12月31日赣北地区的13个县区(RR=20.68, LLR=3 867.86, P < 0.001),三类聚集区域为2019年1月9日至2019年3月27日赣东北地区的18个县区(RR=3.13,LLR=1 297.439,P < 0.001),四类聚集区域为2019年12月2日至2019年12月31日赣西地区的17个县区(RR=5.09, LLR=1 233.47, P < 0.001)。  结论  2017―2019年江西省流感发病呈现较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但是不同地区的聚集时段有差异,聚集时段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对贵州省2020—2021年度流感流行强度和特征的影响。方法 通过国家流感哨点监测系统,提取贵州省2017—2021年流感监测哨点数据,在不同维度上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前后的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的变化。结果 2017—2021年度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分别7.03%、6.61%、7.54%及7.57%,其中2020—2021年度ILI%高于2017—2019两个年度(χ2 = 1 640.426,P<0.000 1),而与2019—2020年度IL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间分布上,2018—2020年ILI%分布趋势相似,呈现一个冬春季流行峰,而2017—2018年度及2020—2021年度ILI%变化较为平稳,无明显峰值。地区分布上,2020—2021年度贵阳市ILI%较往年略有下降,而黔东南州及遵义市ILI%上升明显;2017—2020年度贵州省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9.19%、11.72%及14.22%,显著高于2020—2021年度的1.84%(χ2 = 2 028.887,P<0.000 1)。时间分布上,2017—2020年度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呈现一个明显的冬春季高峰,从2020年第6周流感检测阳性率开始下降,2020—2021年度夏秋季一直保持接近“0”水平,仅在流行季节出现冬春季小峰。地区分布上,2020—2021年度流感病原检测阳性率较2017—2020年度均有显著下降,该年度流感病原阳性样本主要集中在黔东南州及黔南州两个地区,占总阳性样本80%。结论 2020年1月贵州省实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后,哨点医院的流感检测阳性率明显下降,新冠防控措施对流感的流行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付小强  黄威  李文伟  方斌 《上海预防医学》2022,34(11):1106-1111
目的分析2016—2021年湖北省鄂州市流感监测结果,了解流感样病例(ILI)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病原学变化趋势,为流感防控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1年湖北省鄂州市流感哨点医院报告的ILI监测数据和网络实验室的病原学检测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1年湖北省鄂州市ILI就诊百分比(ILI%)为2.81%,呈逐年上升趋势,报告ILI以0~4岁为主,占总数的55.55%。2016—2021年共检测7 716份ILI标本,其中核酸阳性标本1 467份,阳性率为19.01%;甲型H1N1流感主要集中在1月至4月,甲型H3N2流感主要集中在8月至12月,乙型Victoria系流感主要集中在4月至7月和12月至次年3月,乙型Yamagata系流感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流感网络实验室对1 467份核酸阳性标本分别用狗肾细胞(MDCK细胞)和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2种方法进行流感病毒分离,毒株总分离率为32.78%,其中MDCK细胞分离率为26.93%,高于SPF鸡胚分离率(5.86%)。2016—2021年鄂州市共报告13起ILI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的小学、中学和幼托机构人群密集场所。结论冬春季是鄂州市流感防控的重点时期,易暴发疫情,0~14岁儿童是防控的重点人群;不同监测年度流感病毒亚型交替流行,应持续加强监测,新冠肺炎疫情部分防控措施在预防流感中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2—2019年山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手足口病的重点发病区域,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2019年山东省手足口病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将空间自相关和时空重排扫描法相结合分析手足口病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12—2019年山东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736 28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3.58/10万,发病率变化比较平稳。发病率呈单峰分布,5—8月份为发病高峰。病例以0~6岁年龄组人群为主,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发病率空间分布图显示高发病率地区主要集中在鲁西北、鲁中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线的带状区域。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手足口病高发病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济南市、东营市、枣庄市和青岛市。结论山东省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疫情总体较为平稳,济南市、东营市、青岛市和枣庄市为手足口病重点防控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2011—2019监测年度全国流感疫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流感周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我国流感病例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南方地区存在冬季、春季和夏季三个流行高峰,北方地区存在冬季和春季两个流行高峰;流感疫情暴发数呈现波动式增长,2012年以后年度流感暴发疫情数均在300起以上,高发期为2017年和2019年;流感疫情暴发存在地域性差异,南方地区普遍高于北方地区,广东地区年度疫情报告数居全国首位;优势流感毒株呈现周期性更替,包括 A (H3N2)、B型和甲型H1N1,2017年和2019年流行毒株分别为B型及A (H3N2)、B (Victoria) 共同流行。 结论 我国流感疫情依然严峻,应加强流感高发地的流感防控工作, 提高人群就诊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成都市流感时空特征的相关性和潜在聚集风险,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流感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管理子系统中2016—2022年成都市流感数据,运用SPSS 17.0软件对率的比较做χ2检验、ArcGIS 10.6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SaTScan 9.7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6—2022年成都市流感存在春、冬季流行高峰,以5~15岁儿童为主,疫情前高发区为主城区,疫情后为中城地区。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2016—2019年成都市流感发病率在空间上具有聚类和空间正相关性。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疫情前High-High聚类集中在主城区,Low-Low聚类在西部地区;疫情后聚类类型均为Low-High聚类,集中在边缘地区。回顾性时空扫描显示探测到4类聚集区,集中在主城区和西北部地区。结论 成都市流感发病存在季节高发、地区高发、人群高发。2016—2018年呈现聚类和空间正相关,2019—2022年流感病例在局部区域内仅有相关性。2016—2022年成都市流感时空扫描共探测出4类聚集区,聚集时间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上海市金山区儿童流感的流行特征,为儿童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9年12月上海市金山区的儿童流感样病例(ILI)的监测资料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监测年份中,2010、2016、2017、2018年有冬春季和秋季2个流行高峰,2011和2013年只有冬春季1个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时空分布特征,了解湖北省COVID-19疫情的一般流行及时空聚集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与支持。方法 收集湖北省截至2020年2月10日COVID-19疫情病例数据,利用OpenGeoda1.2.0软件分析COVID-19发病的空间相关性,TScan9.4.2探索其时空聚集性;利用ArcMap10.2与 R-3.5.1软件进行COVID-19疫情的图形可视化。结果 (1)截至2020年2月10日,湖北省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31 762例,平均每日新增确诊病例1 025例,累计死亡病例974例,累计治愈病例2 222例。累计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武汉市(18 454例,占比58.10%)、孝感市(2 642例,占比8.32%)、黄冈市(2 332例,占比7.34%)等地区。(2)研究期内,湖北省COVID-19病例数呈现空间正相关,高-高聚集地区为武汉市、孝感市、鄂州市、黄冈市及黄石市。时空扫描进一步分析发现COVID-19病例一类聚集区为武汉市;二类聚集区中,随州市与孝感市,黄冈市、鄂州市与黄石市存在城市之间的聚集性发病。结论 研究期内湖北省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强疫情防控措施以控制疫情发展;湖北省COVID-19疫情存在空间聚集性,提示在疫情暴发初期控制人群流动性对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与流行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肺结核的流行特征,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并预测未来的发病趋势,为肺结核防控工作提供支持。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中的肺结核数据,对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特征采用传统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使用R 4.0.3软件基于2008年1月-2020年6月的数据建立模型,通过2020年7-12月的数据验证模型性能。使用模型预测未来两年的发病趋势。  结果  2008-202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肺结核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0.68/10万,3月是发病高峰。第三师、第八师、第十三师年均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数比为1.77∶1, 65~<75岁占比最大,患者职业主要为离退人员、农民。ARIMA(1, 1, 1)(0, 1, 1)12为最优模型,2020年7-12月的实际发病数均落在模型模拟数据的95% CI内。使用该模型预测2021年和2022年的肺结核报告发病例数分别为1 301、1 219例。  结论  针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肺结核的发病特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应加强防控。ARIMA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适合短期预测以及动态分析,可供相关部门在制定防控策略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