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山西省运城市蚊虫及蚊媒病毒的种类和分布。方法 2012年8月在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和永济市采集蚊虫标本, 经鉴定分类和分批研磨后, 利用细胞(C6/36和BHK21)培养方法分离病毒, 对阳性分离物使用蚊媒病毒种属特异引物进行RT-PCR扩增鉴定。结果 采集4属7种10 455只蚊虫, 临猗县和永济市优势蚊种分别为淡色库蚊(91.96%)和三带喙库蚊(72.85%)。经鉴定分析, 从标本中分离到15株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JEV)、4株库蚊黄病毒(CxFV)、3株淡色库蚊浓核病毒(CppDNV)和1株盖塔病毒(GETV)。结论 首次从山西省分离GETV和CxFV;三带喙库蚊仍是运城市优势蚊种, 目前当地自然循环的JEV仍以基因Ⅰ型为主。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德宏州2007年和2010年蚊虫及蚊媒病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云南省德宏州蚊虫和蚊媒病毒分布特点。方法 2007年和2010年的7月在德宏州5个县市利用诱蚊灯采集蚊虫标本,采用C6/36和BHK-21细胞分离病毒,RT-PCR和序列分析方法鉴定病毒分离物。结果 共采集到6属29种43 634只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构成比高达78.69%,中华按蚊构成比为14.77%,其他蚊种数量较少。从蚊虫中分离到6株病毒,经RT-PCR和进化分析表明,其中3株为基因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JEV),均分离自三带喙库蚊;1株盖塔病毒 (GETV) 分离自三带喙库蚊; 2株淡色库蚊浓核病毒 (CppDNV) 分别分离自三带喙库蚊和迷糊按蚊。结论 三带喙库蚊是德宏州优势蚊种和蚊媒病毒主要传播媒介,当地存在基因Ⅰ型JEV、 GETV和CppDNV的流行,并与以往云南省及我国其他地区的分离株有较近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9年云南省脑炎患儿粪便标本分离的柯萨奇病毒B3型分离株A103/KM/09全基因序列,了解其遗传特性。方法 设计针对柯萨奇病毒B3型引物,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和产物直接测序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利用Geneious和Mega 5.05软件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及其系统进化分析,应用RDP 3和SimPlot 3.5.1重组软件对序列进行重组分析。结果 该分离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长度为7389 bP。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其原型株Nancy的同源性分别为81.O%和95.7%;与其他柯萨奇病毒B3型毒株的各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1.0%~88.0%和95.7%~98.0%;进化分析发现CVB3可分为5个分支(I~V),核苷酸之间的差异为16.2%~24.3%;中国分离株属V分支,又可分为A~D亚分支,核苷酸之间的差异为4.3%~11.4%。并发现A103/KM/09株基因序列在非结构区可能存在重组事件。结论柯萨奇病毒B3型分为5个基因型,云南分离株A103/KM/09属于V-D亚型,而中国分离株已经发生一定进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国新型布尼亚病毒分离株的基因型分布和进化规律,了解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MEGA6.0软件,对GenBank数据库收录的中国地区分离株的完整S片段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析毒株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结果在GenBank数据库收集到248株中国地区新型布尼亚病毒分离株,主要为人源毒株232株,占93.55%,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9%~96.8%和91.4%~95.2%;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中国地区流行优势株为C2基因亚型,占58.06%;5种亚型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9%~96.8%、91.4%~95.2%,同亚型毒株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3%~99.1%、96.8%~98.6%。与汉坦病毒属和白蛉病毒属亲缘较远,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39.3%~40.2%和47.3%~48.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13.6%~14.4%和22.5%~23.9%。人源毒株与宿主动物分离株高度同源,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3%~97.1%和94.0%~95.7%。结论我国近年来新型布尼亚病毒流行毒株以基因亚型C2为主,存在多种基因亚型间循环交替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内蒙古牙克石地区莫氏田鼠携带汉坦病毒(HV)的遗传特征及其与汉滩病毒(HTNV)和汉城病毒(SEOV)型HV之间的关系,确定哈巴罗夫斯克病毒(KHAV)的自然宿主。方法 采用RT-PCR检测HV核酸、特异性引物扩增S、M基因并测序及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共捕获52只莫氏田鼠,其中5只为HV核酸阳性,带毒率为9.62%。经PCR扩增,5份HV阳性样本获得全S基因片段,2份阳性样本全M基因片段;S基因片段由1848~1861bp组成,M基因片段由3662bp组成。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病毒与KHAV具有高度同源性(S基因片段为92.5%~96.4%,M基因片段为88.9%~95.4%),与其他型HV的差异较大。将核蛋白(NP)和糖蛋白(GP)氨基酸序列与HTNV和SEOV进行比较,NP具有一致的二级结构,GP存在明显的差异。用全S与全M的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这些病毒均与KHAV聚集在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分支。KHAV分为2个小分支,核昔酸差异>5.3%。结论 内蒙古牙克石地区存在KHAV的流行,莫氏田鼠是KHAV的自然宿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20年夏季福建省宁德港地区(宁德港)鼠形动物携带汉坦病毒基因特征及遗传进化关系。方法 夹夜法采集宁德地区鼠类,提取鼠形动物肺组织RNA,用汉坦病毒检测试剂盒对样本进行检测,阳性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对序列进行相似性、遗传与变异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112只,汉坦病毒阳性率为6.25%(7/112),其中包括褐家鼠5只,黄胸鼠2只;对阳性样本测序,获得2条汉坦病毒的基因全序列(分别命名为:FJ35和FJ36,GenBank登录号:MW449188~MW449193),全基因组序列均来自雄性褐家鼠;序列比对发现该样本所携带病毒属于汉坦病毒基因型汉城病毒(SEOV),与山东省汉坦病毒分离株JX20140581和LZSF21之间核苷酸相似性较高为99%;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该阳性样本所携带病毒属于S3亚型,与浙江省、山东省以及东北地区汉坦病毒分离株Z37、LZSF21和zy27、Gongzhuling415等属于同一亚型;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与国际标准株SEOV80-39 M片段编码的氨基酸相比,FJ35和FJ36第81位谷氨酰胺(Q)变为精氨酸(R);与FJ372核蛋白氨基酸相比发现N259S变异。结论 2020年夏季宁德港鼠形动物汉坦病毒阳性率较高,存在人群自然感染和流行的风险;形成该疫源地的病毒来自山东省某疫区的可能性比较大,需要做好港口鼠形动物的输入性防控;2株阳性样本所携带病毒属于S3亚型,与周围地区病毒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较高,但糖蛋白及核蛋白氨基酸存在一些微小的变异,可能引起相关抗原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深圳市啮齿动物所携带的汉坦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汉坦病毒基因型别。方法 采用笼日法布点捕鼠,收集鼠肺标本后研磨提取RNA。运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分型检测,进一步采用反转录-巢式PCR扩增部分M片段G2区和S片段核苷酸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共捕获200只鼠类动物,包含褐家鼠189只、黄胸鼠9只和小家鼠2只。汉坦病毒检出率为21.0%(42/200),均为汉城病毒,其中宝安区鼠肺检出率最高,达45.7%(χ2=25.60,P<0.05)。从阳性鼠肺标本中分别扩增出25条汉坦病毒M片段G2区和S片段序列,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3%~100.0%和97.6%~100.0%,与来自广州市的参考序列核苷酸相似性较高。系统进化树显示此次研究深圳市鼠类动物所携带的汉坦病毒均为汉城病毒的S2亚型。氨基酸突变位点分析发现,在S基因编码的核衣壳蛋白中存在1个位点突变,为BA-111第973位由丙氨酸(Ala)变为苏氨酸(Thr)。结论 深圳市鼠类动物所携带的汉坦病毒为汉城病毒的S2亚型,与深圳市历年以及周边省市汉坦病毒代表病毒毒株相比变异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手足口病(HFMD)患者中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 A10)分离株的VP1区基因特征。方法 收集2013年real-time PCR 检测非EV71和非Cox A16肠道病毒标本280份,用RD细胞进行肠道病毒分离培养,分离到的毒株采用RT-PCR扩增其VP1区基因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测序结果利用BLAST进行型别鉴定。对鉴定为Cox A10的所有毒株进行VP1区基因同源性分析和进化分析。结果 从280份标本中共分离到肠道病毒36株,其中有6株鉴定为Cox A10,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0%~99.8%和99.0%~99.7%。与A、B、C、D各基因亚型代表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76.3%~77.2%、81.6%~83.1%、94.4%~98.9%和80.0%~82.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3%~93.0%、94.0%~95.3%、98.0%~99.7%和90.6%~94.0%。系统进化显示,6株Cox A10宁夏株与C基因型代表株处于同一分支。结论 Cox A10是引起宁夏2013年HFMD的常见病原体,本次分离到的Cox A10均属于C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国新型布尼亚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了解遗传进化特点。方法利用DNA STAR和MEGA6.0软件,对GenBank数据库收录的我国75株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对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突变位点进行统计。结果 75株新型布尼亚病毒分离株流行优势株为基因型C;分离株核苷酸碱基突变总数合计5 938bp,主要为碱基转换(占79.86%);氨基酸间突变总数合计3 304aa。结论我国新型布尼亚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树具有相似的拓补结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山东省济南市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并确定其基因型别及前膜蛋白(Precursor Membrane,PrM)基因片段和包膜蛋白(Envelope,E)基因区段分子特征。方法对2008年采集的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新分离的病毒进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新分离JEV的PrM、E区段核苷酸序列,测序后应用Clustal X(1.83)软件做碱基配对分析,MEGA3.1完成病毒进化分析,GENEDOS(3.2)软件完成氨基酸位点分析。结果共采集15700只蚊虫标本,包括库蚊、骚扰阿蚊、伊蚊、按蚊。随机抽取20批标本,从其中的1批三带喙库蚊标本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过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属于基因1型JEV。新分离JEV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E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8.0%和97.2%,存在14处氨基酸位点差异。结论从山东省首次分离到基因1型JEV。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江苏省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分离株全长S片段基因的特征,为SFTSV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GenBank获取江苏省上传的SFTSV毒株全长S片段基因序列信息,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基因型,分析各毒株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结果获取江苏省上传的35株SFTSV毒株基因信息,毒株分离年份为2010—2014年,主要为人源毒株,有28株,占80.00%。基因亚型主要为C4和C2,分别有16和14株,分别占45.71%和40.00%。35株SFTSV毒株全长S片段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百分比为94.38%~100.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百分比为89.42%~100.00%;35株毒株与各亚型参考毒株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百分比为94.11%~100.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百分比为89.18%~100.00%;人源毒株与宿主动物分离株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94.74%~99.91%和91.42%~99.80%。结论江苏省SFTSV分离株序列间亲缘性较近,其核苷酸和氨基酸高度同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济南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 SFTSV)基因组特征。方法 通过参考文献并对引物进行矫正,获得SFTSV全基因组序列。应用DNAstar 7.1、MEGA等软件对基因组序列进行基因位点、遗传进化、同源比对分析,建立L、M、S片段基因系统进化树。结果 成功获得7株济南市SFTSV全基因组序列,每株分离株基因组全长均为11 490 bp,其中L片段6 368 bp,M片段3 378 bp,S片段1 744 bp。济南市SFTSV属C基因型C3分支。与湖北、河南及山东省泰安和青岛市基因序列同源性高,呈现出明显地域性特点。核苷酸变异以碱基转(颠)换为主,2018年SFTSV分离株共存在0.03%氨基酸突变位点,2019年存在0.02%氨基酸突变位点,2020年存在0.11%氨基酸突变,2020年较2018、2019年明显增多。 结论 利用测序方法测定的济南市SFTSV,其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与我国流行的SFTSV相近,氨基酸序列突变有增多趋势,需密切关注其致病力、毒力及传播力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河南省柯萨奇病毒B5(cvBs)分离株全基因序列,了解其遗传特性。方法 采集2例脑炎患者临床标本,分离病毒,提取病毒阳性分离物RNA,进行RT-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利用DNAStar 5.01和Mega 5.05软件进行全基因序列拼接及亲缘进化分析。结果 获得2株CVB5分离株(03001N和17Y)全基因组序列,核苷酸长度分别为7408bP和7404 bP,两者核苷酸同源性为97%,同2010年河南CVB5分离株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和99%。5-UTR分别为747 bP和743 bP<;3-UTR区均为103 bP;病毒基因组编码区全长同为6558 bP,编码含2185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聚蛋白,氨基酸同源性为99%。VPl区系统发生树分析显示,2株CVB5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同近年来国内其他分离株成一簇,而2009年的河南省CVB5分离株同山东省CVB5分离株成一簇。结论河南省内存在不同CVB5株传播链的流行,此次分离株为近几年内的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的吸血昆虫及其携带虫媒病毒的种类及分布,为虫媒病毒病的预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自然界使用灯诱法采集蚊虫标本,形态学分类后分装编号,液氮保存。组织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使用多种生物学信息软件(BioEdit、MEGA等)对病毒核苷酸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 2014、2017-201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5个县(旗)的采集点共采集到2属3种蚊虫24 240只,蠓虫17 110只。其中在淡色库蚊标本中检测到乙脑病毒基因阳性,并且获得4株可以稳定传代的病毒分离物,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盖塔病毒、浓核病毒。盖塔病毒(NMDK1813-1)E2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与甘肃分离株(GS10-2)在同一进化分支,且有6个共同的氨基酸变异位点。结论 本研究发现的乙脑病毒和盖塔病毒均是在内蒙古蚊虫标本中新近发现的病毒,这为内蒙古地区的虫媒病毒及其传播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对内蒙古的虫媒病毒及其病毒病的预防及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四川省的蚊、蠓以及相关虫媒病毒种类及分布。方法 在自然界使用灯诱法采集吸血昆虫标本,形态学分类后分装,液氮保存备用。蚊虫、蠓虫研磨上清液接种BHK-21细胞和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病毒基因检测。使用BioEdit 7.0.5.3、MEGA 6.0等软件对病毒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在四川省东南部3个县的7个自然村共采集到3属4种蚊虫17 019只,蠓虫12 700只。三带喙库蚊占蚊虫采集总数的79.4%(13 519/17 019),其次为骚扰阿蚊(11.1%,1 897/17 019),致倦库蚊占采集蚊虫标本总数的5.5%(930/17 019);中华按蚊最少(4.0%,673/17 019)。蚊虫标本接种组织细胞后,在合江县采集的三带喙库蚊标本获得3株可以稳定传代的病毒分离株,经分子生物学实验鉴定为基因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在合江县采集的7批蚊虫中检测到乙脑病毒基因阳性。蠓虫标本接种细胞后未获得病毒分离物,在合江县采集的4批蠓虫标本经分子生物学检测,显示阿卡斑病毒基因阳性。结论 三带喙库蚊是四川省东南部3县的优势蚊种,四川省东南部存在经蚊虫传播的乙脑病毒及以蠓虫为媒介的阿卡斑病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柯萨奇病毒B5(cvB5)云南分离株A210/KIVI/09全基因序列及其遗传特性。方法设计针对CVB5引物,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和产物直接测序获得序列,利用Mega 4.1、RDP3和SimPlot 3.5.1软件分析全基因序列。结果CVB5 A210/K1w09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长度为7 372 bp,编码含2 18,5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聚蛋白;A210/KNU09全基因组核苷酸及所推导的氨基酸与CVB5/CCl0/10同源性最高,其同源性分别为92.5%和97.3%;而与其他CVB5毒株如17Y、19CSF、20CSF、1954/85,US、2000/CSF/KOR、03001N、CoxB5/Henard2010、CVB5/SD/09和Faulkner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0.1%一925%和95.0%一97.3%;A210/K_M/09与其他CVB5毒株的各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5.3%~96.3%和85.3%,100.0%,其中与VP3、3D区段核苷酸的同源性最低。基于CVB5全长VPl基因序列进行种系进化分析,可将CVB5分为A、B、C和D4个基因型,其中C基因型可再分为CI~c4基因亚型,D基因型再分为D1。D4基因亚型。中国CVB5流行株主要聚集在C4基因亚型,国外流行株主要聚集在Dl、C2亚型。结论A2 10/KM/09分离株为C4: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2017-2020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河南省2017-2020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2017-2020年SFTS病例特征进行分析。采集急性期病例血标本,应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新布尼亚病毒核酸。对部分分离到的病毒株扩增S片段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2017-2020年河南省共报告SFTS 1 767例(疑似病例1 000例、确诊病例767例),累计死亡11例(疑似病例3例、确诊病例8例),平均病死率为0.62%(11/1 767);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χ2=12.018,P=0.001)。病例分布在6个城市28个县(区),信阳市报告1 681例,占病例总数的95.13%(1 681/1 767)。病例主要发生在4-10月,占病例总数的96.10%(1 698/1 767)。男性发病率(0.38/10万)低于女性(0.54/10万)(χ2=54.855,P<0.001);40~84岁占病例总数的93.44%(1 651/1 767);农民占病例总数的96.10%(1 698/1 767)。发生家庭聚集性疫情1起。共检测标本1 110份,新布尼亚病毒的平均阳性率为39.19%(435/1 110),不同年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05,P<0.001)。分离到39株新布尼亚病毒中,S片段核苷酸同源性为94.76%~99.82%。39株病毒株完整S片段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4株为A基因型、2株为B基因型,3株为D基因型。结论 2017-2020年河南省SFTS以散发为主,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发病范围不断扩大,女性、≥ 40岁和农民多发,不同年份新布尼亚病毒阳性率差异较大,新布尼亚病毒主要流行型别为A基因型,但仍需持续开展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1-2014年福建省手足口病相关病原其他肠道病毒中优势血清型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 A10)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11-2014年福建省确诊为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的1525例手足口病病例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培养和鉴定分型,扩增、测序并分析其中优势血清型Cox A10的完整VP1区基因片段。结果 共分型鉴定出407例其他肠道病毒病例,包括Cox A10病例103例(占25.3%)。Cox A10病例在2011-2014年福建省手足口病病原谱的年度构成比分别为11.0%、6.0%、18.4%和9.2%。与手足口病总体疫情相比,Cox A10病例在地区、性别、年龄组的分布上没有特异性,致重症率较高。VP1区基因序列分析显示,Cox A10福建分离株与原型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低(76.0%~77.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1.9%~93.6%。进化分析显示,Cox A10福建分离株与原型株及国外地区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远,与国内地区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近。Cox A10福建分离株分布在进化树上的多个分支。结论 Cox A10为2011-2014年福建省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之一。Cox A10福建分离株与国内相应分离株同进化共循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虫媒病毒调查,了解乙脑主要流行区蚊虫及其虫媒病毒的分布状况,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08年在调查点蚊虫孳生高峰期采集蚊虫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并用BHK细胞分离病毒,连续3代观察细胞病变情况;收获细胞病变阳性分离物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MEGA3.1生物学软件完成氨基酸序列和病毒进化树分析。结果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为乙脑流行区优势种群,分离11株虫媒病毒,其中8株经IFA和RT-PCR鉴定为乙脑病毒(JEV),均属于基因Ⅰ型JEV。E基因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比较发现,8株病毒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1%~100.0%和99.7%~100.0%;与2004年四川分离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7.8%~99.6%,氨基酸同源性在99.3%~100.0%。另外3株病毒在BHK细胞上出现病变时间较JEV快,用20种不同种属的虫媒病毒免疫腹水IFA鉴定和相关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四川省乙脑流行区有5种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为优势种群,乙脑病毒由三带喙库蚊携带,其E区核苷酸和氨基酸相对保守,有利于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同时,分离出3株不能鉴定的虫媒病毒,提示为我国不常见种型或尚未发现的新毒种,其生物学特性和对人类的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中国2013-2018年手足口病病例分离的柯萨奇病毒A组8型(CV-A8)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对全基因组各编码区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方法 对我国不同地区手足口病患者分离的11株CV-A8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Sequencher 5.0、MEGA 7.0等软件对获取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序列比对显示11株CV-A8基因组长度在7 393~7 400 bp之间,与原型株比较,在编码区无碱基插入或缺失,在非编码区存在个别碱基的插入或缺失。11株CV-A8毒株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8.3%~98.6%和92.6%~99.7%;与CV-A8原型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8.3%~98.2%和92.6%~99.7%。对CV-A8的VP1区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可将CV-A8分为5个基因型:A、B、C、D和E,本研究11株CV-A8分属于C(1株)、D(2株)、E(8株)3个基因型。11株CV-A8毒株全基因组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1.3%%~98.8%和95.9%~99.5%,P2区进化树图显示,本研究的8株E基因型CV-A8和CV-A4、CV-A14和CV-A16原型株进化距离最近,P3区进化树图显示,本研究8株E基因型CV-A8和CV-A5、CV-A16、CV-A14和CV-A4进化距离最近。结论 本研究中11株CV-A8其衣壳区呈现基因多样性,非衣壳区呈现重组多样性,提示CV-A8正在经历变异动态变化;CV-A8有可能成为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CV-A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