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研究骨髓巨噬细胞内铁测定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改良的骨髓组织铁染色方法和半定量分析。结果在402例各种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全部骨髓巨噬细胞内铁阴性,阳性率>85%的贫血有铁粒幼细胞贫血、慢性病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脾功能亢进。阳性率<70%的贫血有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肾性贫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二者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经对照分析,骨髓巨噬细胞内铁与骨髓涂片铁染色阴性符合率为61%~62%。与血清铁蛋白阴性符合率为78%~83%。骨髓巨噬细胞内铁阳性强度与血清铁蛋白之间显著相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阳性强度明显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P<0.01)。结论骨髓巨噬细胞内铁测定在了解机体铁贮存方面其敏感性、特异性都优于骨髓涂片铁染色,并且在有些贫血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贫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系统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症状.它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临床上常见的贫血有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细胞性贫血(MeA)、溶血性贫血(HA)、再生障碍性贫血(AA)、白血病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A)和继发性贫血(感染性贫血、肾性贫血、恶性肿瘤所致的贫血等).本文通过对293例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铁染色的结果分析并与健康对照组结果比较,旨在探讨这些指标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铁代谢诊断指标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研究继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铁代谢状况及发病机理 ,开发铁粒幼贫血早期诊断及预防方法。 [方法 ]利用骨髓五铁 (即细胞内铁、细胞外铁、病理环铁粒幼细胞、铁粒幼细胞比率 (SR)、铁粒红细胞 ) ;血清四铁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未饱和铁、饱和度 )上述各项指标 ,对 1 4 2 82例各种不同血液病患者进行检测。 [结果 ]原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 30例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93例 ,可继发于 2 0多种疾病 ,化疗后白血病 2 8例 (30 .1 % ) ;除缺铁贫外各种贫血 4 3例 (4 6 .2 % ) ;其它感染、粒细胞减少、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 2例 (2 3.7% ) ;原发铁粒幼细胞贫血病理环铁粒幼细胞体积小 ,铁颗粒数目多 ,常如黄豆粒似的撒在核周围 ,病理环铁粒幼细胞数目增多 >30 % ,此点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DS -RAS)不同 ,该病病理环铁粒幼细胞颗粒数目少 ,并出现病态造血巨幼细胞浆带中 ,铁粒幼细胞≥ 1 5 %。[结论 ]骨髓五铁、血清四铁各项指标 ,对原发性、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以及MDS、RA -S的诊断、鉴别诊断、预防有重要意义 ,对输血补铁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152例各类贫血患者之SI、TIBC、TS、FEP、SF测定值及其临床意义。SI、TS、SF减低仅见于缺铁性贫血。FEP增高见于缺铁性及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SF增高见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白血病等。SF值降至正常范围以下说明铁贮备已耗竭,具有肯定意义。但SF值增高不一定全部意味着铁负荷过量。  相似文献   

5.
哈申高娃  沙拉王蕊 《吉林医学》2005,26(10):1044-1045
目的:探讨骨髓铁染对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疾病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缺铁性贫血、慢性疾病性贫血的骨髓片行染色检查,显微镜下检测细胞内外铁。结果: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细胞内铁明显减少;缺铁性贫血患者细胞外铁明显减少,慢性疾病贫血患者胞外铁明显增加(P<0.001)。结论:骨髓铁染色是鉴别诊断缺铁性血和慢性疾病性贫血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骨髓细胞内外铁染色检查一直是实验室最常用的诊断贫血疾病的主要方法。本文测定了 1 5 5例各种类型贫血病人的骨髓细胞内外铁染色检查的阳性率 ,并以 6 5名正常人为对照 ,对骨髓细胞内外铁染色检查在贫血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了简要的评述。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 临床确诊的各类贫血病人 1 5 5例 ,其中缺铁性贫血 (IDA) 5 0例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MegA) 2 4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1 9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1 8例 ,溶血性贫血 (HLA) 1 3例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SA) 1例 ,慢性肾炎继发的贫血 (肾炎贫 ) 5例 …  相似文献   

7.
病理性铁粒幼细胞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0 引言 病理性铁粒幼细胞(pathologicsideroblasts)是指有核红细胞胞质中铁小粒数量增加、体积增大的异常铁粒幼细胞和(或)铁小粒绕核排列形成的环形铁粒幼细胞.在铁粒幼细胞增加的贫血性疾病的诊断中,病理性铁粒幼细胞的检查对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我们分析了6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理性铁粒细胞,探讨其在疾病诊断中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自1996-01/1998-12在我科确诊的贫血性血液病患者112(男38,女74)例,年龄平均32(13~68)岁,其中巨幼细胞性贫血(MA)6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12例,溶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时患者的骨髓象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rHuEPO对肾性贫血患者骨髓和铁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5例肾性贫血患者给予1万IU rHuEPO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行骨髓显微成像分析和铁染色;分别检测血象中RBC, Hb,Hct,Ret%;检测血清铁,SF和骨髓像中E%,G/E,外铁、铁粒幼细胞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35例中显效10 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48.57%.22例治疗后红系骨髓象增生活跃程度比治疗前明显增强(P<0.01),且增幅高于红系血象各项指标,而血清铁、SF、外铁、铁粒幼细胞均显著降低。结论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疗效显著,骨髓红系增生显著,随着骨髓造血增强,大量机体储存铁被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铁染色和血清铁蛋白对患者小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50例慢性病贫血(ACD)患者及53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利用化学发光仪对铁蛋白(SF)含量检测,对骨髓涂片进行铁染色,在低倍光镜及油镜下观察细胞内、外铁,并计算细胞内铁阳性率。结果:慢性病贫血患者SF含量(345.27±268.37)ng/ml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8.35±2.49)ng/ml,P<0.05;内铁含量为(21.75±19.39)%高于缺铁性贫血组(0.74±0.23)%,P<0.05;外铁含量也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组,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患者铁蛋白及骨髓内、外铁含量显著下降;慢性病贫血患者铁蛋白及骨髓内、外铁升高。骨髓铁染色和血清铁蛋白检测对小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 正常骨髓中有一定量的铁,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供细胞合成血红蛋白之用,这种贮存铁称细胞外铁。在正常骨髓内,发育中的红细胞,其胞浆内可存在少量的铁颗粒,称为铁粒幼细胞,成熟红细胞中若也含铁粒时,称铁粒红细胞,以上铁颗粒可用普鲁士兰染色法显现,我们对36例非缺铁性贫血的血液病患者进行了骨髓细胞铁染色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正常骨髓细胞外铁值为(+)~(++)内铁为12~44%,平均值为21.4%,由上述紫癜患者骨髓细胞外铁均低于正常值,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及巨幼红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血清铁蛋白测定33种儿科疾病,计103例。以观察临床各种疾病的血清铁蛋白值并应用于临床诊断。通过检测结果,提示急性白血病、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清铁蛋白值明显增高以及肺炎、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的血清铁蛋白随亦高于正常。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血清铁蛋白值则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伴缺铁性贫血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42例CRF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血液自动分析法进行血红蛋白(nb)、红细胞压积(Hct)检测;双吡啶比色法测定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铁蛋白(SF);生物索-亲和索-酶联免疫法测定sTfR。结果:sTfR在CRF伴缺铁组明显升高;与CRF不伴缺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sTfR含量能更加快速、真实地反映体内铁贮存情况,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Sideroblastic anemia is a rare cause of microcytic hypochromic anemia. In Bangladesh, most common causes of microcytic anemia are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thalassemia. Serum ferritin is usually done to differentiate them. If serum ferritin is low, the diagnosis of iron deficiency is entertained. When serum ferritin is raised but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 are normal - 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 is excluded. The next investigation is Hb-electrophoresis. Normal Hb-electroporesis excludes thalassemia. Then bone marrow examination with iron stain is done for the diagnosis of sideroblastic anemia. Here we report a case of a 14 year old girl presenting with intermittent leg pain and anemia. Her blood flim showed microcytic hypochromic anemia with raised serum ferritin and normal Hb-electroporesis. Initially she was labeled as a case of unusual type of thalassemia and treated with blood transfusion. Finally bone marrow examination with iron stain was done and she was diagnosed as a case of congenital sideroblastic anemia. We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and discussed the management as well.  相似文献   

14.
Chen B  Lin G  Ni Z 《中华医学杂志》1999,(2):99-103
目的评价几种铁参数在铁缺乏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90例贫血病人(缺铁性贫血36例,慢性病贫血23例,慢性病伴缺铁性贫血31例),做骨髓铁染色、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蛋白(Serumferitin,SF)、血清铁(Serumiron,SI)、总铁结合力(Totalironbindingcapacity,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insaturation,TS)等检查,应用似然比(LR)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方法,以骨髓铁染色作为金标准对以上的铁参数诊断慢性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在判断慢性病是否合并缺铁性贫血时SF在25~44μg/L时的LR最大(58),sTfR>50nmol/L时的LR最大(60);ROC曲线下面积以sTfR最大(084),其他依次是sTfR/logSF(0.83)、SF(077)、sTfR/SF(0.74)、SI(072)、TIBC(068)。结论认为ROC曲线与LR对科学评价铁参数诊断价值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韩叶光  符生苗  蔡俊宏  符克英  王茹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70-1270,1295
目的探讨肾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血清铁参数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测定274例慢性肾衰患者(CRF)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参数,并以122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u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肾衰组血清中血红蛋白(ri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I)、转铁蛋白(TRF)、总铁结合力(TIBC)低于对照组(P〈0.01),而慢性肾衰组血清铁蛋白(S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肾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参数的检测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慢性胃炎伴缺铁性贫血69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慢性胃炎伴缺铁性贫血(IDA)的疗效。方法 136例慢性胃炎伴ID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9例采用抗Hp+铁剂治疗,对照组67例单用铁剂治疗,2组均治疗12周。于治疗开始后每2周复查血红蛋白(Hb),第8、12周复查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8、1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Hb、SI和SF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12周后,观察组Hb、SI和SF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82.6%)高于对照组(53.7%)(P<0.05)。结论根除Hp治疗可加快Hb上升,增加铁贮存量,是治愈IDA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郭欣  孙爱军  李淑兰  李宁  康佳 《中国医刊》2004,39(11):39-41
目的观察低剂量铁剂用于体内储存铁缺乏的妇女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在妇科门诊中筛选储存铁缺乏的妇女,进行小剂量铁剂补充治疗,比较用药前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统计分析显示试验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显著升高.结论采用低剂量铁剂治疗不良反应少,可显著提高体内铁储备,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治疗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放免测定法,观察了再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消化道肿瘤合并贫血患者血清和红细胞铁蛋白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血清铁蛋白(SF)和红细胞铁蛋白(RBC·F)虽然均为铁贮指标,但在不同类型贫血中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规律。早期、轻型再障病人铁代谢异常首先反映出RBC·F改变,晚期、重症病人则可伴有SF升高。MDS患者,除铁代谢异常波及SF和RBC·F改变外,体内的恶性克隆细胞合成铁蛋白增加也可导致SF、RBC·F升高。消化系统肿瘤并贫血患者存在多种可使SF升高的因素,但RBC·F改变仅只受铁代谢影响,可以较可靠地提供体内贮铁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肥胖大鼠铁代谢和铁营养状态,为防治肥胖性铁营养不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7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肥胖组(n=17),分别喂养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12周后眼球取血处 死.全血测定血红蛋白、红细胞数、血细胞压积;血清测定血清铁、总铁蛋白结合力、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调素、转铁蛋白及铁...  相似文献   

20.
颅脑损伤后铁代谢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铁代谢的改变与机体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2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不同时期,以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血清和尿铁水平,放免法测定血清铁蛋白水平,并测定嗜中性粒细胞NBT试验阳性率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后1d,血清铁水平下降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P<0.05)。伤后3d血清铁下降和血清铁蛋白升高最显著(P<0.001),NBT试验阳性率升高(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铁水平降低可能是铁蛋白合成增加和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增强的结果。这些改变可能是机体在颅脑损伤后的一种免疫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