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械性吸呼气技术(MI-E)对预防ICU机械通气再插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入住本院ICU行机械通气≥48h、通过自主呼吸实验(SBT)的病人64例,拔管前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机方法;治疗组在常规脱机治疗的基础上予以MI-E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拔管后48h使用无创通气、再插管率、ICU留置时间情况。[结果]脱机后48h内对照组与治疗组使用无创通气病人分别为16例、20例,无创通气失败率为25.00%和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插管率(42.86%)高于治疗组(19.44%),对照组ICU停留时间为(9.8±6.7)d,治疗组为(3.1±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拔管后使用MI-E,可减少机械通气病人拔管后再插管率和ICU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性吸呼气技术(MI-E)对预防ICU机械通气再插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入住本院ICU行机械通气≥48h、通过自主呼吸实验(SBT)的病人64例,拔管前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机方法;治疗组在常规脱机治疗的基础上予以MI-E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拔管后48h使用无创通气、再插管率、ICU留置时间情况。[结果]脱机后48h内对照组与治疗组使用无创通气病人分别为16例、20例,无创通气失败率为25.00%和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插管率(42.86%)高于治疗组(19.44%),对照组ICU停留时间为(9.8±6.7)d,治疗组为(3.1±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拔管后使用MI-E,可减少机械通气病人拔管后再插管率和ICU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致呼吸肌麻痹(RMP)治疗中机械通气(MV)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76例AOPP致RMP患者分为常规机械通气组(A组)40例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B组)36例.除突击量氯磷定治疗外,尽快建立通气道进行机械通气:A组按常规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当呼吸恢复稳定4~6 h后脱机.B组先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当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够触发呼吸机时即撤机拔管,进行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以后渐减压力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结果 A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123.7±36.9)h,B组为(94.4±21.6)h,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6±5.1)d,B组为(11.3±4.4)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45.0%,明显高于B组的16.7%;A组存活率为90.0%,B组存活率为88.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AOPP所致RMP进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与常规机械通气比较,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有刨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36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施行机械通气,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序贯组治疗方法: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照组治疗方法:"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以目前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模式脱机,两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监护时间、撤机成功例数、住院费用和院内死亡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0和8例(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为(14.2±1.3)d和(22.1±0.7)d(P<0.05);住院时间为(17.3±1.5)d和(26.8±2.4)d(P<0.01).结论 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指导下的有创-无创序贯性脱机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降低VAP发病率,缩短ICU和总住院时间,改进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是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的有效脱机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良呼吸操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ICU行机械通气且清醒合作的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实施改良呼吸操,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和改良呼吸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日数、间断脱机时间、间断脱机成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实施改良呼吸操可缩短机械通气日数、延长间断脱机时间,提高间断脱机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改良呼吸操可以减少患者呼吸次数、提高经皮血氧饱和度,有利于改善患者呼吸、氧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呼吸操实施前后对心率、血压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改良呼吸操,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间断脱机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中不同脱机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脱机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比较.方法 将128例采用机械通气后符合脱机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T管脱机法、压力支持通气(PSV)法、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PSV法进行脱机,比较其脱机时间及再插管率.结果 T管脱机法脱机时间[(3.0±1.2)d]较PSV法[(5.0±1.7)d]和SIMV+PSV法[(4.5±1.6)d]均显著缩短(P均<0.05);而采用PSV和SIMV+PSV法的再插管率[4.6%(2/43),4.5%(2/44)]则较T管脱机法[12.2%(5/41)]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 在机械通气患者中,不同的脱机方式有不同的效果,要选择合理的方法以尽早顺利脱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并胸腺瘤切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智能脱机模式撤除呼吸机的护理方法.方法: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机械通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熟练掌握智能脱机模式;重视心理护理、气道管理及脱机后气道护理.结果:本例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撤除呼吸机.上机时间7.6 d,脱机时间13~48 h,患者自主呼吸功能恢复良好,咳嗽有力,吞咽无呛咳.停用呼吸机48 h以上未再进行机械通气.结论:良好的护理是保障患者撤机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战时烧伤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气道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2004年12月间收治的11例舰船烧伤并发ARDS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顺利脱机,度过病危期,3例因其它并发症死亡.结论根据不同的烧伤并发ARDS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做好气道护理,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是减少烧伤并发ARDS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阿托品化患者人工气道15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们对1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后阿托品化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33~60岁,其中呼吸抑制1例,Ⅰ型呼吸衰竭11例,中间综合征3例.经口气管插管13例,气管切开2例,机械通气时间3~7d,脱机观察24~48 h拔管12例,2例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带管3~5 d,顺利拔管,1例呼吸抑制者住院27h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序贯机械通气法对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一2007年12月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应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3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采用序贯机械通气时间平均(6.5±1.3)天.治疗后呼吸困难均改善,平均治疗4.5天拔管,6.3天撤机,脱机过程中无撤机困难者.脱机后均未再插管.2例治疗中出现室颤抢救无效死亡,33例治愈,治愈率94.3%.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重症呼吸衰竭行序贯机械通气安全可靠、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01~2005-04我院ICU收治行机械通气≥48h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7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2例,女15例;年龄(39.3±11.5)岁。入院时GCS评分:6~8分33例,3~5分14例。本组均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机械通气时间2~18(7.2±5.4)d。VAP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草案)》[1]。1.2方法机械通气2d后,采用无菌吸引管经人工气道收取痰液后立即送检。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纸片扩散(K-B)法作抗生素耐药,根据MIC按1999年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预测模型,以期为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院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3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危险因素,构建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预测模型,并分析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310例患者中,60例患者脱机失败,占19.35%。是否脱机失败的患者在年龄、吸烟指数、机械通气时间等资料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吸烟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等是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危险因素(均P<0.05)。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22(95%CI:0.647~0.798)。结论 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对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进行准确预测,有助于临床及时制订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脱机护理方法,提高脱机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我科收治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20例,给予心理护理、自主呼吸试验(SBT)护理等脱机护理措施。结果:120例患者中114例脱机成功,脱机成功率95%,6例脱机失败,6例脱机失败患者中包括呼吸衰竭4例,心力衰竭2例,均继续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结论:做好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脱机前的心理护理、呼吸肌训练,SBT护理和病情观察等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脱机成功率,使得患者脱机后能够更好地恢复,对于疾病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电脑智能脱机、自主呼吸试验(SBT)和经验脱机3种脱机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脱机时间和脱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68例收住重症医学科(ICU)的COPD机械通气患者纳入观察.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电脑智能组(24例)、SBT组(24例)和经验组(20例)进行脱机.记录每位患者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脱机成功率、住院生存率和机械通气的相关并发症.脱机成功标准为脱机拔管48 h以上未再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结果 电脑智能组的脱机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低于经验组(P=0.002,0.002),但与SB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0,0.573).SBT组ICU住院时间(7.5d)明显短于经验组(82.5d) (P=0.015),但SBT组和电脑智能组(8.0 d)以及经验组和电脑智能组比较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脑智能组脱机成功率为88.3%,明显高于经验组(50.0%)(P=0.02),但与SBT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住院生存率和总住院生存率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插管率、自行拔管率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率三组间差异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脑智能脱机法较经验法能明显提高脱机成功率,但与SBT法相比无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实施有利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的方法,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11月入院的患者设为对照组,使用基于医生经验判断的脱机方法脱机。2019年同期在院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程序化脱机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脱机成功率、撤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R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脱机后24h内再行机械通气的发生率。结果程序化脱机方案提高了成功脱机率(29.8%vs 53.22%),缩短了撤机时间(9.14h vs 3.64h),降低了总机械通气时间(9.43 d vs 5.88 d)和RICU住院日(39.50 d vs 16.06 d)。两组患者在死亡率(25.5%vs 20.97%)、脱机后24 h内再行机械通气发生率(21.43%vs 3.03%)以及总住院日(43.50 vs27.06)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脱机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照护结局,在没有或者缺乏专职的呼吸治疗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程序化脱机方案交由接受了培训的护士来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体外膈肌起搏器(EDP)在ICU脱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5月—12月收住ICU的符合纳入标准脱机困难患者60例,使用SPSS随机数字法分为EDP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康复治疗,EDP组在常规呼吸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上ED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机械通气时间有无显著性差异,并采用超声观察其膈肌移动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亚组分析发现,对照组的撤机失败和撤机成功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均比EDP组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30d撤机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束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E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亚组分析发现,EDP组撤机失败患者的DE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EDP组撤机成功患者的DE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DP治疗能增加膈肌移动度,提高膈肌肌力和耐力,一定程度改善脱机困难患者的膈肌功能,从而改善通气功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使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满足自身需求,尽早恢复自主通气,撤除机械通气支持,可应用于ICU脱机困难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脱机困难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重症医学三科70例神经外科术后脱机困难患者,机械通气时间(42±37)天,GCS评分3~12分,均使用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方式脱机:PSV模式,PS为6cmH_2O进行30~120分钟机械通气。观察患者呼吸状况、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浅快呼吸指数、自主呼吸潮气量、心率、血压、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以及有无焦虑、烦躁、嗜睡、不适、出汗等,对困难脱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脱机困难原因有原发病恶化、痰液较多、咳痰无力、痰痂形成、病变侵犯呼吸中枢、并发症因素如严重营养不良以及电解质紊乱等。结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脱机困难应积极寻找所有可能引起脱机失败的原因,尤其是潜在的、可逆的原因并加以纠正是保障顺利脱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序贯疗法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的意义及疗效.方法:将65例先心病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先应用常规呼吸机治疗,通气改善后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改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而后过渡至自主呼吸;对照组29例,应用常规机械通气,撤机后直接过渡到自主呼吸.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术后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方式(PRVC)时间分别为(46.57±5.12)h和(81.25±4.75)h,机械通气总时间分别为(68.02±8.42)h和(81.25±8.75)h,分别有3例和10例患者行二次插管,有4例和12例患者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住院天数分别为(18.12±4.23)d和(25.07±3.8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先心病术后应用机械通气序贯疗法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和再插管的风险,缩短ICU滞留时间,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ICU患者呼吸机依赖的原因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治疗在抢救各种危重症患者呼吸衰竭时至关重要,患者借助呼吸机的机械力量产生增强呼吸动作和呼吸功能,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随之产生的呼吸机依赖也成为临床上机械通气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呼吸机依赖判定标准:机械通气≥72h,脱机后情绪激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严重胸外伤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诊断和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胸外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过程.结果:31例患者分为2组,传统机械呼吸+终末正压通气组20例,带机时间平均(7.3±1.6)d,死亡9例,病死率50%;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组11例,带机时间平均(4.5±1.8)d,死亡3例,病死率27.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优于传统机械呼吸+终末正压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