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7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科用药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并结合问题所在探讨合理用药的有效措施。方法我院自2009年7月起,对儿科用药方面的合理性进行严格管制。本研究从我院儿科科室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期间(执行用药规范管制后)收治的患儿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并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未执行用药规范管制前)收治6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通过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现象进行对比。结果经研究,从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药物,对保障药物治疗效果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2008年9月~2009年9月,我们对71例重症患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ICU重症患者71例,男40例,女31例;年龄(39.2±13.7)岁.气管切开前已行插管37例.病种分类:重症颅脑损伤28例,ARDS14例,脑出血21例,重症肌无力8例,均因需要较长时间呼吸道管理而实施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3.
2006年6月6日我院成功为1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了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侧肺移植术,手术后3天成功撤除呼吸机,6天拔气管插管,21天下床活动,30天可以脱离吸氧30~60分钟,经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至今存活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ICU的病人安全管理模式.方法 采用非惩罚性的病人安全报告及医护联动的病人安全交班模式,鼓励医护人员主动暴露临床工作中的风险、隐患.组建科室质量控制网络,实现无缝隙的护理质量监控,建立风险、隐患处理流程,及时识别、评估、处理存在或潜在病人安全隐患.结果 疏通及时处理病人安全隐患的渠道;暴露安全隐患内容涉及管理、技术、流程、人力资源、设备、用药、医院感染、员工素质等方面.该模式开展以来无发生重大的医疗护理意外事件、无投诉、无差错.省市医院管理年督导作为亮点总结.结论 病人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能有效及时识别、评估、处理安全风险,最大限度规避医患纠纷和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气囊漏气实验方法预测高危气管插管患者发生喉头水肿的准确性,为判断拔管时机提供依据。方法将进入ICU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超48 h的80例患者,根据气囊漏气实验的方法分为A组(n=40)和B组(n=40),A组是通过观察呼吸囊正压通气时抽出气囊气体,部分气体漏出时是否在咽喉部发出气流声音,医务人员凭借临床经验粗略判断出气体泄漏量;B组是通过充、松气囊期间呼吸机监测呼出潮气量的数据变化,具体计算出漏气量。分析两组患者气囊漏气实验的结果,比较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喉头水肿及再插管情况。结果 A、B组阳性率分别为17.5%、1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再次插管发生率为20.0%,较B组的5.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4.114,P<0.05)。结论对于气管插管患者,气囊漏气实验是一项简便的预测拔管后可能发生喉头水肿的方法,而定量气囊漏气实验方法精确计算漏气量,更能准确地判断拔管时机,明显提高了患者拔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喷射雾化器(JN)和定量雾化吸入器(MDI)吸入万托林对改善患者疗效的差异.方法 将进入ICU需要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JN吸入万托林,观察组采用MDI吸入万托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中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力学监测中气道峰压(Ppeak)的变化以及患者呼吸困难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能有效改善患者PaO2、PaCO2、Ppeak,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方面,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I具有使用简便、药物剂量准确性高、疗效好的优点,对于COPD机械通气的住院患者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全院呼吸机集中管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冼燕珊  李绮慈  曾添辉 《中外医疗》2013,(35):109-109,111
目的 探讨湿热交换器在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建立人工气道非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采用湿热交换器吸氧;对照组(35例),采用氧气管直接置入人工气道口,气道口覆盖湿盐水纱布、间断注射器滴入湿化液;通过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痰液的黏稠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出血和气管导管堵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热交换器具有良好的温、湿化和过滤作用,能有效促进痰液排除,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报道1例心肺复苏术后合并交通性气胸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经验。该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术毕在麻醉苏醒时出现肺空气栓塞,呈交通性气胸,属于高压氧治疗的禁忌证,但患者病情危重又急需行高压氧治疗。经多科会诊讨论立即成立了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抢救能力的护士组成的特护小组,制定运送救护患者及高压氧治疗的应急预案流程指引;制定了2套胸腔闭式引流管应急处理方案。高压氧舱对一些急救器材有特殊要求,本例患者改用软塑料袋装液体输液,取消微泵、输液泵的使用,并对药物及仪器等均进行了舱内预实验,以确保抢救工作能顺利进行。进舱前做好各管道的固定与处理;进舱后加压期间保证尿管、胃管处于夹闭状态,防止外界空气进入患者体内引起腹胀,而该患者经胸腔闭式引流后,仍有较多气泡引出,且随着氧舱压力的升高,胸内气体膨胀,因此在高压氧加压期不能夹闭胸腔闭式引流管,使用60ml注射器接两侧胸腔引流管,每隔5min用人工方法抽取胸腔内气体1次。稳压及减压期间开放胃管及尿管,将胸腔闭式引流管开放并连接水封瓶引出气体。本例患者顺利度过了高压氧治疗,成功摸索出了高压氧舱内压力变化时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紧急处理方案,也为气胸带胸腔闭式引流管同类患者的治疗积累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冼燕珊  李绮慈  曾添辉 《吉林医学》2013,(33):7027-7029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策略对缓解ICU综合征的影响,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将80例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ICU机械通气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策略,同时观察ICU综合征的发病率、ICU综合征的各项指标变化、拔管及拔管后再次插管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1),在患者焦虑、郁闷、恐惧、心理否认及绝望等指标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再次插管率分别为5%、25%。结论:气管插管/切开后机械通气患者仅靠常规护理措施,其ICU综合征的发生率高;强化护理干预策略从多方面考虑,加强细化管理,有效降低了ICU综合征的发生,并增加了拔管的成功率,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