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躯体症状与情感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在综合医院就诊,分别以躯体症状或情感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的区别.方法:将在内科普通门诊及心理咨询门诊确诊的抑郁症患者87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自编的深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测评,分成情感症状组及躯体症状组.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婚姻、职业及HAMD和HAMA评分等无显著差异.两组在文化程度、性格特征、躯体不适出现频度、首诊求医方式、对自身疾病认识,以及对抑郁症诊断的接受程度有显著差异.在有关抑郁症知识、治疗及婚姻、工作影响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以躯体症状或情感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抑郁症伴躯体症状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2例抑郁症伴躯体症状和98例不伴躯体症状患者采用自编抑郁症调查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定,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的疾病严重度一致。但躯体症状组平均病程显著延长,慢性病者及女性患者较多,治疗起效时间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延迟,部分社会功能缺陷较情感症状组明显。结论抑郁症伴躯体症状病程慢性化趋势明显,对治疗起效缓慢,部分社会功能缺陷明显。  相似文献   

3.
姚医师:您好!躯体化症状是抑郁症患者所常伴有的,对这些症状的治疗有时比情绪低落等抑郁症状更困难,请问应如何处理为好?精神科医师:苏婉答读者来信苏婉医师:抑郁症伴有躯体化症状,也属于不可解释的躯体主诉(unexplained physical complaints),患者常强调这些躯体上的表现而忽视他的情感和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将躯体症状、情感症状及负性事件三者结合,编制一份适合在综合医院实施的躯体形式障 碍筛查量表并进一步验证其信度、效度。 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参考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中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第3版)(C h i n e s 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third edition,CCMD-3)、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经验构建躯体形式障碍三维度量表模型,包括 躯体症状、负性情感、负性事件3项条目,并进行预调查条目分析和验证预问卷模型,形成躯体形式 障碍筛查量表(简称Neuro-11)。对2014年6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461例 患者进行基本资料、躯体形式障碍筛查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the seven-item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GAD-7)、9项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的调查及测评,精神 科医师根据ICD-10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进行电话访谈诊断,诊断结果为躯体形式障碍诊断的金标 准。分析各人口学特点的得分情况,通过ROC曲线分析该量表的临界值,分析量表的内部信度及效标 效度,分析量表3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 Neuro-11包含3个维度及11个条目,3个维度分别为躯体症状、负性情感及负性事件。当量表得 分≥10分时,可认为患者有躯体形式障碍倾向,所对应的敏感度为0.88,特异度为0.72。Neuro-11的内 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为0.73,分半信度系数为0.68;并且随着Neuro-11的得分升高,GAD-7、PHQ-9 的得分也升高。 结论 综合医院躯体形式障碍筛查量表的三维理论合理,对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价值良好,具有 良好的信度、效度,并且可作为躯体形式障碍严重程度的衡量工具。  相似文献   

5.
周艳  刘峰 《四川精神卫生》2003,16(4):239-239
报告 6 1例抑郁症均以躯体不适为突出症状 ,因误诊而久治无效 ,后经确诊后给予抗抑郁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临床资料报告于后。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为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6月首次就诊于我院的抑郁症患者 6 1例 (门诊 33例 ,住院 2 8例 ) ,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再诊断 ,均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且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 2 1分 ,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导致躯体症状的患者。入组病例若首诊虽有躯体不适主诉 ,但躯体化症状≤ 3项者 ,则纳入精神症状组 (35例 ) ,若首诊也以各种躯体化症状为主诉 ,且躯体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85例以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相且伴有躯体症状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女性和内向性格者较多见,抑郁性神经症患者躯体症状发生率最高,最常见的躯体症状有失眠,全身乏力,各种疼痛,消化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肢体麻木等。本文并躯体症状与抑郁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躯体化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和以情绪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的差异。方法:50例以躯体化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躯体症状组)、50例以情绪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情绪症状组)和50名正常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参加研究,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进行评定。结果:躯体症状组SCL-90总分、躯体化、焦虑、人际敏感、恐怖、偏执因子分及HAMD的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均高于情绪症状组(P<0.01或P<0.05),情绪症状组在强迫、抑郁因子评分及HAMD的认知障碍、阻滞、日夜变化、睡眠障碍及绝望因子分高于躯体症状组(P<0.05或P<0.01)。躯体症状组与情绪症状组仅在述情障碍因子I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述情障碍总分及因子分上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01)。结论:以躯体化症状为主和以情绪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均存在述情障碍,以前者更缺乏识别情绪和躯体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患者的躯体表现是影响抑郁症低识别率的原因之一。躯体化导致了大量抑郁症患者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低情感症状而就诊于非精神科,造成了误诊或漏诊。现将国内外对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心理社会中介作用因素如文化因素、述情障碍、躯体感觉放大及生物学因素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短时频域分析,探讨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心理应激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51例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抑郁症患者组(躯体症状组)和57例以情绪核心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组(情绪障碍组)、42例躯体形式障碍组(躯体形式组)及48例正常对照组分别在静息、应激及放松过程记录LF值、HF值、LF/HF值,应激变化值及放松变化值.结果 (1)躯体症状组LF应激变化值较情绪障碍组、躯体形式组及正常对照组高(P=0.006,0.031,0.000);躯体症状组LF放松变化值较情绪障碍组、躯体形式组及正常对照组低(P=0.040,0.011,0.004).(2)躯体症状组HF应激变化值较情绪障碍组、正常对照组高(P=0.000,0.000);躯体症状组HF放松变化值较躯体形式组、正常对照组低(P=0.014,0.000).(3)躯体症状组LF/HF应激变化值较情绪障碍组、躯体形式组及正常对照组高(P=0.000,0.025,0.000);躯体症状组LF/HF放松变化值较情绪障碍组、躯体形式组及正常对照组低(P=0.018,0.027,0.000).结论 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抑郁症患者应激后自主神经表现为高反应性,低习惯化和弱恢复性.  相似文献   

10.
是否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抑郁症躯体化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的抑郁患者躯体症状调查表,对41例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在文化程度、性格、求医方式上与无躯体症状患者有显著差异,治疗上多需合并用药,临床疗效无差异。结论:是否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尚有其他某些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探讨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以寻求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依据。方法 对40例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及3 7例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和3 8名健康人分别进行了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结果 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组SSR测定异常率为75% ,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SSR测定异常率为49% ,两病例组SSR波潜伏期延长明显,波幅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 0 1 )。而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组与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组SSR波潜伏期和波幅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 0 1 )。结论 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存在较严重的损害,SSR可判断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为识别抑郁症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医学心理科门诊患者躯体化症状的临床特征以及抗抑郁药物对伴发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诉至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心理科门诊就诊的188例患者,分析其症状分布的特征、精神障碍的诊断构成,并对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中的39例给以帕罗西汀治疗,应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睡眠障碍、心、肺部不适、头部不适以及胃肠道不适为最常见的躯体化症状,而临床上常常会被诊断为抑郁症、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障碍.其中39例以躯体化症状就诊的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在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四周以后,HAMD17、HAMA的平均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躯体化症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几乎所有的精神障碍都有可能伴发躯体化症状,帕罗西汀对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特征。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的119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调查。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119例患者分为轻度、重度抑郁症两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躯体症状。结果: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而重度抑郁组躯体症状与轻度抑郁组差异显著。结论:抑郁症的躯体症状非常突出,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一例29岁的朊蛋白所致精神障碍被误诊为伴躯体症状的抑郁发作的男性患者,患者首发症状主要为精神症状,后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躯体症状,距首次发病一年余死亡。朊蛋白病引起的精神症状表现多样,易导致漏诊和误诊。本文通过对该案例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医生对诊断朊蛋白病所致精神障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童年虐待经历对其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对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儿童期虐待问卷(CTQ)评分分为轻度虐待组(27例)和重度虐待组(19例);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CogState量表(CSB)评估其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分析童年虐待与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重度虐待组CTQ总分及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评分显著高于轻度虐待组(P均0.01);PANSS总分、阳性因子及CGI评分明显高于轻度虐待组(P0.05或P0.01);CSB中的注意力及警觉高于轻度虐待组,工作记忆评分明显低于轻度虐待组(P0.05或P0.01)。结论:童年经历严重虐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精神症状更重,认知功能损害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伴有躯体疾病的老年抑郁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解老年病例躯体疾病对抑郁症的影响。比较21例有躯体疾病的与无躯体疾病的老年抑郁症病例,两组无明显区别,但有躯体疾病的病例抑郁症状较重,躯体疾病会影响老年病例的情感症状。  相似文献   

17.
躯体化症状是人的适应性和抵抗性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aag.  A 《上海精神医学》1998,10(4):231-233
我们常常根据个体的组织器官是否出现病理学改变来判断个体是否健康,一旦躯体健康的人出现了躯体症状,即会被认为,要么是“装病”,要么就是精神异常。上述观点一直持续到精神分析理论对躯体化症状作出了解释,才使人们对这一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在现代分类体系中,一些疾病如;躯体化症状、转换性神经症、各种抑郁状态统统被冠之以心理障碍,这样做是没有理论根据的。从发病机理、心理动力学、病因学和治疗学的角度看,这种分类是空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焦虑/躯体化症状的早期变化对氟西汀抗抑郁治疗达症状缓解的预测作用。方法对103例重症抑郁患者给予氟西汀治疗6w,剂量固定于20 mg/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2、4、6w末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定临床症状,其中焦虑/躯体化因子分用来评定焦虑/躯体化症状。结果治疗6w末103例患者中32例(31.1%)达到症状缓解标准,71例(68.9 %)未达到症状缓解标准。早期HAMD-17中焦虑/躯体化因子分及胃肠道症状条目分的变化与症状缓解存在正相关,而该因子中其余条目的变化与症状缓解不相关。结论HAMD-17中焦虑/躯体化因子分及胃肠道症状有关的条目分早期改善可能是氟西汀治疗后症状能基本缓解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躯体症状群的检出率及与其它精神障碍症状群的共病特点,并评估伴有躯体症状群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采用中文版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SF-36)对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进行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306份。结果符合躯体症状群的患者189例(61.8%);伴躯体症状群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低于无任何精神障碍症状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与躯体症状群评分呈负相关(r=-0.162~-0.632,P≤0.005)。结论在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患者中,躯体症状群检出率较高,其生命质量较差,尤其以精神健康状况差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阶段伴躯体化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 2014 年 9 月至 2015 年 4 月在全国 11 家医院门诊就诊的 1 503 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健 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和 16 项抑郁症状快速评估量表(QIDS-SR16)评估患者躯体化症状及 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PHQ-15 得分< 5 分为无躯体症状,≥ 5 分为有躯体化症状。采用 Spearman 相 关分析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与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的关系。以18~39岁(青年)、40~64岁 (中年)和≥ 65 岁(老年)进行年龄分层,采用累积比数 Logistic 回归分析不同年龄阶段抑郁症患者躯体化 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 748 例(49.8%)抑郁症患者有躯体化症状,其中 82.6%(618/748)的患者躯体 症状是感到疲劳或无精打采。3 个不同年龄阶段患者背痛,胳膊、腿或关节疼痛,痛经或月经期间其他 的问题,性生活中有疼痛或其他问题的条目得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 相 关分析显示,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与伴躯体疾病、抗抑郁药治疗种类、合并镇静催眠药、QIDS-SR16 得分呈正相关(P< 0.05),与受教育年限、首次发作年龄、合并抗精神病药呈负相关(P< 0.05)。以老 年患者为参照,累积比数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抗抑郁药治疗种类(OR=2.12,95%CI=1.38~3.26);合 并镇静催眠药(OR=1.59,95%CI=1.14~2.22)、合并抗精神病药(OR=0.59,95%CI=0.39~0.90)、存在残留 症状(OR=11.07,95%CI=7.70~15.90)是青年患者躯体化症状的相关因素(P< 0.05)。合并镇静催眠药 (OR=1.51,95%CI=1.10~2.08)、合并抗精神病药(OR=0.45,95%CI=0.31~0.66)、存在残留症状(OR=9.59, 95%CI=6.89~13.34)是中年患者躯体化症状的相关因素(P< 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抑郁症患者伴有 的躯体化症状存在区别,识别年龄相关躯体症状对于临床医生细化抑郁症伴随特征、实施个体化综合 干预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