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主要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精神药物的超说明书用药现况,为制订我国精神科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17年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住院患者83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精神科超说明书用药调查表回顾性调查研究对象住院期间的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依据药品说明书判定其超说明书用药状况(主要统计指标为超说明书用药总体使用率、超适应证使用率、超人群使用率、超剂量使用率和超用途使用率等),根据我国主要精神障碍防治指南分析其超适应证用药的合理性。结果834例住院患者中精神分裂症334例(40.0%),抑郁症275例(33.0%),双相障碍225例(27.0%);调查样本超说明书总体使用率为85.9%(716/834),其中超适应证用药率为85.1%(710/834),超剂量使用率为9.4%(78/834);儿童青少年患者超人群使用率为18.2%(8/44),老年患者超人群使用率为18.4%(23/125);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超适应证用药率分别为71.6%(239/334)、96.4%(265/275)、91.6%(206/225);抗焦虑药、镇静催眠剂的超适应证使用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超适应证使用均属于无等级推荐使用,其他超适应证用药多属于A级推荐和B级推荐,D级推荐者仅2例;双相障碍患者情感稳定剂的超适应证使用率较高(78.6%,162/206),原因是国产丙戊酸钠无双相障碍适应证。结论被调查单位精神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存在,但多数符合我国精神障碍的防治指南,提示超说明书用药在我国精神科临床中具有较多的临床需求,但需加强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精神分裂症伴脑萎缩病人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于后。1对象和方法1.1观察组本文对象是1993年1月至1995年12月之间收住本院的病人,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修订版(DSM—Ⅲ—R)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入院1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前有无攻击行为分为攻击组和无攻击组,两组分别从年龄、性别、文化、病程、既往攻击行为等一般情况、简明精神病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方面进行单因素对照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经单因素分析,攻击组病程[(7.73±6.67)年]显著长于非攻击组[(5.22±5.47)年](t=2.631,P<0.01);攻击组BPRS中的敌对猜疑因子得分[(13.73±3.098)分]高于非攻击组[(11.47±3.93)分](f=4.063,P<0.01),焦虑因子得分[(7.18±3.583)分]低于非攻击组[(8.70±3.89)分](t=2.679,P<0.01);EPQ的E量表分攻击组[(11.99±4.340)分]显著高于非攻击组[(10.67±4.293)分](t=1.990,P<0.01);攻击组既往有攻击行为的患者所占比例(71.1%)显著高于非攻击组(16%)(x2=39.082,P<0.01).(2) 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BPRS中的敌对猜疑因子和既往攻击行为史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主要与其精神症状和既往攻击行为史有关,应积极治疗,控制症状并防止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动力性分析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将63例抑郁症患者利用随机数学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动力性分析)和对照组32例(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疗程为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8,12周末,研究组的HAMD评分[8周末(17.35±2.98)分;12周末(9.26±3.4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HAMD评分[8周末(21.97±3.26)分;12周末(15.28±3.18)分,(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8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动力性分析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能明显提高疗效,缓解更彻底,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冰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注意网络认知功能缺损的特征.方法 对100例冰毒所致精神障碍者入院第1周和入院第4周进行注意网络功能测试(ANT).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冰毒所致精神障碍组第1次ANT的平均反应时明显延长,正确率、定向作用和执行控制功能明显下降[如:平均反应时(867.37±272.24)ms,(668.56±136.20)ms;正确率(0.88±0.06)ms,(0.88±0.06)ms;定向作用(-217.86±198.0)ms,(-59.67±85.07)ms;执行控制功能(184.74±66.61)ms,(74.71±50.77)ms,P<0.01],而警觉网络功能则明显提高[如(151.17±198.27)ms,(50.60±67.47)ms];(2)第2次ANT成绩与健康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与第1次ANT成绩相比冰毒所致精神障碍组的第2次ANT成绩的平均反应时明显缩短,正确率,定向作用,执行控制功能明显提高(P<0.01),而警觉网络功能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 冰毒所致精神障碍者的注意网络认知功能存在缺陷,此缺陷可在1月内痊愈.  相似文献   
6.
行为医学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为医学是行为科学与医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学科,主要研究行为科学中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技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由该定义不难看出,行为医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主要研究内容是行为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如何利用行为理论和技术来促进人们的健康.由于人类的疾病和健康促进涉及学科众多,受生物、心理、社会和行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医学各学科中几乎均可见到行为因素的影子,因此行为医学应属于一门与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性学科,其发展方向也应与服务于人类健康的终极目的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多种恶性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组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多种实体瘤11例,恩度静脉给药,全组病例均列入毒性评估;治疗满2个周期以上的病例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本组有6例可评价客观疗效,其中PR 4例,SD 1例,PD 1例;本组6例患者有4例生活质量(QOL)改善,1例稳定,1例下降;全组11例患者的安全性评估显示恩度相关的不良反应轻.结论 恩度与化疗联合应用可以改善和稳定多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其毒性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使用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网络成瘾住院患者冲动、攻击性人格特点以及经过综合性网瘾戒治后转归情况.方法 采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Buss行为攻击问卷(B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58例网络成瘾住院患者在入院1周内和综合性网瘾戒治3月后进行评估,并与54例正常对照比较.结果 ①IAD组治疗前冲动、攻击量表各因子分以及总分均比正常对照组高[BIS评分(99.3±15.1)分,(75.0±15.4)分,t=8.47,P<0.01;BAS评分(78.3±24.4)分,(54.8±17.7)分,t=5.87,P<0.01];治疗后冲动、攻击量表除躯体攻击外,其余各因子分以及总分明显降低但仍比正常对照高[BIS评分(86.3±16.6)分,(75.0±15.4)分,t=4.98,P<0.01;BAS评分(66.2±22.6)分,(54.8±17.7)分,t=3.65,P<0.01];②IAD组SCL-90总分与BAS量表总分存在显著相关性(r=0.376,P<0.01),治疗后SCL-90总分降低值与BAS降低值亦存在相关(r=0.508,P<0.01).结论 网络成瘾组冲动、攻击性比正常对照组高,经治疗后其冲动、攻击性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ulsivity and aggressivity,and its treatment outcomes of the inpatients with intem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 by intergration interview. Methods 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 ( BIS), Buss Aggressive Scale (BA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impulsiveness and aggressivity in 58 IAD patients, at the first week and after the point of intergration interview 3 months,54 normal subjec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conducted by BIS and BAS only when they were recruited. Results ①The intemet addic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on the BIS and BAS total scor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first week ( BIS score 99.3 ±15. 1vs 75.0 ± 15.4, t=8.47, P<0. 01; BAS score 78.3 ±24.4 vs 54.8 ± 17.7, t=5.87 , P<0. 01 ). IAD group had lower scores on the total scores of BIS-Ⅱ and BAS after intergration interview than before, but the subscales and total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 BIS score 86.3 ± 16.6 vs 75.0 ± 15.4, t =4.98, P < 0.01 ;BAS score 66.2 ± 22.6 vs 54.8 ± 17.7, t = 3.65, P < 0. 01 ). ②Total score of SCL-90 in IA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BAS total score ( r=0. 376, P<0. 01 ) ,and the decreased SCL-90 total score was also related with the decreased BAS score ( r= 0.508, P< 0. 01 ). Conclusio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IAD group exhibit more impulsivity and aggressivity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iew, their impulsivity and aggressivity a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ut are sti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的自杀行为学特征和心理社会学因素间的差异.方法 以在5家医院急诊室诊治的232例自杀未遂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有精神障碍组(105例)和无精神障碍组(127例),比较两组间的自杀行为学特征和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应付方式和行为的冲动攻击性等.结果 有精神障碍组平均年龄大于无精神障碍组[(37.9±l4.5)岁,(32.9±13.3)岁,t=2.710,P=0.007];女性所占比例较低(65.7%,81.1%,x2=7.099,P=0.008);自杀意向强度较高[(7.1±2.8)分,(4.8±2.3)分,t=6.498,P=0.000].有精神障碍组健康状况、抑郁、焦虑评分高于无精神障碍组,健康量表、冲动性及各因子的评分高于无精神障碍组,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付方式因子评分低于无精神障碍组,自责的应付方式因子评分高于无精神障碍组(均P<0.05).结论 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具有不同的自杀行为学特征和心理社会学特征,精神疾病在自杀行为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更大,自杀强度更强.  相似文献   
10.
酒精性认知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酒精性认知损害的临床特点、神经病理基础、病因和治疗康复转归等研究近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