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之前与新冠疫情期间南宁市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差异,对输入性疟疾疫情作出预判,为今后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1年南宁市疟疾病例数据并将数据分为两组,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数据划为新冠疫情前的常规时期组,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数据划分为新冠疫情期间的新冠时期组,采用统计软件对两组病例的基本情况、境外活动情况、感染虫种类别、诊疗情况等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2, P<0.05);两组病例在境外居留地区类型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的虫种类别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时期组的卵形疟原虫占比高于常规时期组、恶性疟原虫占比低于常规时期组;两组病例的性别占比、现住址类别占比、因外出淘金患疟占比、轻中重病情程度占比、住院占比、规范治疗占比、全程服药占比、治愈占比、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南宁市输入性疟疾疫情在新冠疫情期间大幅下降,恶性疟原虫感染的比例下降,需警惕随着新冠疫情控制进展入境人员增加引起的输入性疟疾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20年1月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政府,医院,公司如何启动互联网技术参与医疗服务,为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改善疫情中后期和后疫情时期的医疗服务提出建议.方法: 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以"互联网+肺炎"等为关键词,搜索2020年1月20日至2月3日的疫情相关互联网健康服务项目信息,由双人背对背提取关键信息并编码,录入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0余天时间中,有27家医院,19个公司开通新冠肺炎线上咨询服务,有9个省市组织了区域性线上服务.大多数项目在1月24日至27日启动,集中在少数省份,100.00%的医院和90.48%的公司项目开通发热及肺炎咨询服务,37.04%的医院和66.67%的公司项目提供衍生健康问题咨询,少数项目开展远程会诊,有个别项目提供针对居家隔离人员的线上健康管理.医师是线上工作的主力,也有护士,药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结论: 互联网技术为改善医疗服务体系在疫情初期的快速反应提供了条件,具备制度和技术可行性,但地区发展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度不高,没有通过互联网实现医疗体系的联动与协同.应推动省级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远程会诊,推进基层卫生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促进机构之间的协同联动,缓解疫情时期的诊疗压力,改善后疫情时代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20年1月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政府,医院,公司如何启动互联网技术参与医疗服务,为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改善疫情中后期和后疫情时期的医疗服务提出建议.方法: 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以"互联网+肺炎"等为关键词,搜索2020年1月20日至2月3日的疫情相关互联网健康服务项目信息,由双人背对背提取关键信息并编码,录入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0余天时间中,有27家医院,19个公司开通新冠肺炎线上咨询服务,有9个省市组织了区域性线上服务.大多数项目在1月24日至27日启动,集中在少数省份,100.00%的医院和90.48%的公司项目开通发热及肺炎咨询服务,37.04%的医院和66.67%的公司项目提供衍生健康问题咨询,少数项目开展远程会诊,有个别项目提供针对居家隔离人员的线上健康管理.医师是线上工作的主力,也有护士,药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结论: 互联网技术为改善医疗服务体系在疫情初期的快速反应提供了条件,具备制度和技术可行性,但地区发展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度不高,没有通过互联网实现医疗体系的联动与协同.应推动省级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远程会诊,推进基层卫生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促进机构之间的协同联动,缓解疫情时期的诊疗压力,改善后疫情时代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我国分级诊疗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政策分析法,从管理、医学、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角度对分级诊疗制度实施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分级诊疗制度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软实力有待提高,经济杠杆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社会规则尚未建立,群众的就医理念亟待转变。结论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并不理想,需要将其视为一项系统工程稳妥推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郴州市一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相关病例发病确诊过程,探讨新冠病例早发现、早报告以及病例诊断和隔离观察解除的策略依据。 方法 对该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性分析流行病学史、临床和实验室资料。 结果 利用大数据比对监测,在转送监测对象至集中场所隔离医学观察时发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何某华,由此发现一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何某的5名密切接触者中有3人发病确诊(包含1名重症病例),其中重症病例黄某第7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进而确诊,密切接触者中胡某有流行病学史、血常规白细胞下降和肺炎影像学改变,但是5次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未确诊。 结论 大数据比对监测对发现传染病有积极作用;早期对有流行病学史人员单独隔离医学观察对防止聚集性疫情发生有重要意义;将2次核酸检测阴性作为新冠肺炎病例的排除标准和将核酸检测阳性作为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的必备条件,值得探讨,这都可能放走传染源,导致新冠肺炎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的就医行为,分析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分级诊疗制度对就医行为的影响,为制度优化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仅有44.39%的居民患病时选择就医,主要的就医地点为诊所/村卫生室、药店等,选择上述就医地点的原因主要包括就医习惯、距离近、医疗费用低、等待时间短等。患病未就医原因主要包括经济条件限制、自我医疗、自认为病情不重、等待时间长等。不同年龄、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的居民就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存在着患病未就医的行为,主要是受经济状况和分级诊疗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为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荆州市132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32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发病444例,死亡13例。单起疫情病例数范围为2~26例,平均3.36例。疫情起数居前三的是沙市区(32起)、公安县(20起)、洪湖市(20起)。疫情起数、病例数在1月26—28日达到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02∶1;年龄中位数为51岁;职业以农民为主。71.96%的聚集性疫情有明确武汉市暴露史,61.71%的病例为本地感染病例。疫情暴露场所多样,86.36%为家庭暴露。疫情发生至发现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8.05 d,间隔时长中位数随周次逐步变短。结论 荆州市聚集性疫情规模较小,以家庭为主。疫情流行期,应积极做好个人防护,不聚餐,生活起居尽量独立。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继续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避免聚集性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医学实习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以及此次疫情对其就职意愿的影响。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利用自行设计的新冠肺炎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就职意愿影响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平台对医学专业实习生进行调查,运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问卷填答的有效率为94.55%(1110/1174)。网络和电视广播是其获取新冠肺炎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医学实习生新冠肺炎的知识平均得分为(6.83±1.47)分,不同人口学特征(性别、专业、学历)的医学实习生在新冠肺炎的认知水平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1110名实习生中有33.4%表示自己的就职意愿几乎没有受到影响,43.3%的人认为自己因此次疫情受到的影响是正面的。结论 医学实习生对COVID-19的认知水平一般,且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间存在差异,建议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医学实习生对新冠肺炎的整体认知水平,进而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发病进程及临床结局,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辽宁省32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追踪调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收集人口学信息、接触情况、诊断时间、临床转归情况等。结果 累计报告的32例无症状感染者中,28例为辽宁省报告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20例(62.5%)转为确诊病例,临床结局以普通型、轻型为主(95.0%);27例(84.37%)为家庭聚集性发病。无症状感染者诊断至转为确诊病例的中位时间为2 d,最长11 d,最短当日;传染期的范围5~27 d,中位时间为16 d。有4个传播链的流行病学证据提示为潜伏期传播。结论 辽宁省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病情轻微,但传染期较长,多为家庭聚集性发病。亟待通过核酸筛查严格监控密切接触者,以控制潜在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湖南省郴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新发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定义监测指标评估事件监测报告质量。结果 截至2020年3月4日郴州市共报告17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均为未分级事件,聚集性疫情波及人口的罹患率为2.00%~83.33%。9起事件已结案,其中1起事件中出现出院病例核酸复检阳性。报告时效值为(0.56±0.44) h,监测敏感值平均为4.54 d,信息完整率和准确率均为100%。结论 新冠肺炎突发事件均报告及时、信息报告完整且准确,但是监测敏感性滞后;事件进程中要根据疫情进展,及时、准确评估疫情并对事件定级。事件中末例病例出院后随访至少28 d,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再对事件进行结案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循证医学时代,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临床肿瘤学教学的模式构建及效果评价。方法 以104名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名学生。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即“老师教,学生听”,观察组接受案例教学模式即“老师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果 观察组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课堂效果评价、诊疗思维提升、自学能力培养、专业认可度和考试成绩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循证医学时代,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临床肿瘤学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诊疗思维、促进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口岸防控措施效果,为构建科学有效境外输入疫情防控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北京市2020年2月29日—2021年10月29日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从诊断类别、临床分型、人群分布、时间分布、来源国分布、诊疗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436例,其中确诊病例297例,无症状感染者139例。确诊病例中轻型126例,普通型171例,无重型、危重型病例,无死亡病例。境外输入病例男女比例1.32:1,年龄中位数28(22,38)岁,以20~<40岁261例,占59.86%。病例来源国分布在48个国家或地区(包括中国台湾、香港),前三位分别为英国(91例,占20.87%)、西班牙(48例,占11.01%)、菲律宾(41例,占9.40%)。境外输入病例入境到诊断时间间隔中位数为4 (1,28) d,确诊病例入境到诊断时间间隔短于无症状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3,P=0.032)。境外输入病例诊断至治愈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7(12,28)d,确诊病例诊断至治愈时间长于无症状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68,P<0.000 1)。结论 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肺炎病例具有较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外防输入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口岸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达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达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0年1—2月达州市报告的42例新冠肺炎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达州市7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人群以30~<50岁为主,无未成年人确诊病例报告;发病高峰在2020年1月26日—2月5日,临床症状以发热(59.52%)和咳嗽(64.29%)为主,早期CT检查肺部异常率90.48%;19例输入性病例中18例有武汉旅居史或停留史;患者发病到住院、确诊到出院和持续排毒时间中位数分别为5.5 d、18.5 d和7.0 d,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5.5 d、8.0 d和 6.0 d。结论 达州市1月份以输入性疫情为主,2月份本地病例不断增加,2月下旬疫情逐渐控制;将发热、咳嗽作为新冠肺炎临床筛查指征,CT检查可作为早期筛查手段;患者住院时间和持续排毒时间较长,应做好长时间治疗准备及治疗过程中心理疏导,提高患者配合度;达州市聚集性疫情程度较重,基层工作有差距,新周期需进一步落实各项防控工作,严防因境外输入引发本地病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重庆市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发展、处置等防控措施落实现状,为今后预防和控制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重庆市发生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资料,分析疫情发现、首发病例诊治延误、接触者筛查、预防性治疗等防控措施实施情况。结果 2017年重庆市报告发现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12起,高中5起、大学3起、中等职业学校4起,主要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动监测并对疑似病例调查核实发现,占66.7%。首发患者发病到疫情处置合计延误最长484 d,最短4 d ,中位数32.5 d。密切接触者筛查患者检出率为8.60%,一般接触者患者检出率为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76名学生PPD强阳性者有45人接受预防性治疗,接受率9.45%。结论 学校应提高日常监测发现结核病疫情的能力,教育、医疗与疾控机构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分级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对潜伏感染者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措施,防止学校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偏头痛病人中右向左分流(RLS)的发生率和程度去评估RLS与偏头痛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偏头痛病人216例及门诊无偏头痛组正常就诊者127例,应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c-TCD)诊断比较两组病人RLS的阳性率及分流程度。结果 偏头痛组RLS阳性率47.2%,对照组RLS阳性率22.8%,两组RLS总阳性率比较,偏头痛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RLS程度的比较,偏头痛组中大分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小分流率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研究显示,偏头痛与RLS有相关性,特别是当分流比较大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上海市黄浦区家居环境和公共场所环境中新冠病毒检出情况,描述新冠病毒对相关环境的污染特征,为建立和实施新冠病毒的环境消毒及健康宣教等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新冠病毒的环境污染数据为上海市黄浦区2月1日—3月31日针对199例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轨迹所至的环境采样RT-PCR检测结果。基于分类汇总的环境样本新冠病毒污染阳性率的比较应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上海市黄浦区2月1日—3月31日199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相关家居环境的新冠病毒污染阳性率为6.47%(234/3 618),公共场所为1.22%(47/3 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08,P<0.01)。居住条件较差的旧式里弄房环境污染阳性率为8.31%(96/1 155),居住条件较好的公寓及花园洋房的环境污染阳性率为3.59%(22/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5,P<0.05)。家居环境中排水相关类物品病毒污染阳性率为13.30%(58/436),厨卫工具相关类为3.10%(17/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4,P<0.01);公共场所中娱乐器具相关类物品病毒污染阳性率为13.33%(2/15),厨卫工具相关类为0.62%(4/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P<0.01)。结论 有关部门应加强新冠病毒感染者相关环境的消毒和通风及设施清洗,加强新冠病毒感染者相关污水环境中的新冠病毒赋存情况评价,新冠病毒防控措施的健康宣教应当向居住条件差的居民人群倾斜。  相似文献   

17.
卢茜  高世同 《中国热带医学》2022,22(10):959-963
目的 通过对深圳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输入性疟疾流行情况和所实行的防控措施进行总结分析,为新冠病毒疫情下做好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2021年深圳市疟疾疫情防治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疟疾流行情况、采取的措施及防治效果。结果 2017—2021年深圳市共报告104例疟疾确诊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97.1%由非洲输入;以恶性疟为主,占80.8%;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年龄段占发病人数的81.7%;患者以境外务工人员居多,占59.6%。全年各月均有疟疾病例报告,8月最多13例,其次是9月12例。2017—2021年共布放诱蚊灯709台,共捕获蚊子3 523只,平均蚊密度为2.60只/灯·夜,未发现有按蚊,优势蚊种均为致倦库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深圳市从完善多部门合作联防的工作机制、加强筛查与监测、人员培训、蚊媒控制、物资保障等几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转运、早隔离和早治疗。结论 深圳市在防控输入性新冠肺炎的同时全面实施一系列防控输入性疟疾措施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实现了及时识别发现病例并有效救治,阻止了疟疾重症及死亡病例发生,防止疟疾疫情传播和扩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补体系统是否受新冠疫苗接种的影响,同时探讨补体与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时间的关系,为临床诊疗和新冠患者的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1日—11月30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近半年内是否进行过疫苗接种,分为近半年无接种史组和近半年有接种史组,检测C3、C4、IgG、IgM、IgA、新冠病毒抗体IgG与IgM、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记录所有患者的住院天数,再根据患者住院天数14 d作为界限,分为≤14 d组和>14 d组,比较两组上述免疫相关指标。结果 近半年内有接种第一针疫苗的患者C3浓度为(0.86±0.157) g/L,第一针已超半年者为(0.96±0.172) g/L,近半年内有疫苗接种史的患者C3浓度更低(P<0.05),但C4、IgG、IgM、IgA、新冠病毒抗体IgG与IgM、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等指标,两组未见显著性差异;住院≤14 d的患者,C3和C4浓度均比住院>14 d的患者更低,但新冠病毒抗体IgG与IgM、淋巴细胞绝对值均更高(P均<0.05)。结论 半年内启动的疫苗接种可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和补体系统更早期对病毒进行识别,更有利于清除病毒,但该效应在半年后减弱;结合入院时C3、C4、新冠抗体IgG水平与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等指标可以综合预测新冠肺炎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重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日至2月2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住院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新冠肺炎重型患者3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应用常规治疗的3例新冠肺炎重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缩短[(2.7±1.2)d vs(6.3±0.6)d,P<0.05]、氧合指数恢复(大于300 mm Hg,1 mmHg=0.133 kPa)快[(4.6±2.1)d vs(10.6±3.1)d,P<0.05]、肺部影像学好转的时间缩短[(4.3±1.5)d vs(7.6±1.2)d,P<0.05]。吸氧时间缩短[(12.1±0.8)d vs(21.7±5.7)d,P<0.05],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缩短[(2.3±0.5)d vs(7.3±0.6)d,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新冠肺炎重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氧合改善、肺部病变吸收有促进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尝试早期小剂量短疗程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宁夏报告的新冠病毒肺炎病例传报卡及初筛阳性报告信息开展质量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新冠病毒肺炎报告信息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按终审日期导出2020—2021年的全部新冠病毒肺炎个案卡及2021年新冠病毒肺炎初筛阳性卡片,对个案卡报告及时性、审核及时性、报告完整性、准确性等开展分析。结果 宁夏2020年1月20日报告首例新冠病毒肺炎病例,截至2021年12月31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22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2021年新冠病毒肺炎病例报告及时率为98.00%,较2020年(90.54%)上升8.24%,与2020年相比,2021年新冠病毒肺炎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诊断到报告的平均时限缩短了83.12%;2021年新冠病毒肺炎病例审核及时率为100.00%,较2020年(87.84%)上升13.84%,与2020年相比,报告到终审的时间缩短了98.91%。2021年宁夏新冠病毒初筛阳性报告及时率90.00%,其中县(区)级核酸检测机构报告及时率最高(92.31%),其次为市级(91.67%),自治区级最低(81.82%)。结论 2020年疫情初始,宁夏新冠病毒肺炎病例报告时效性较差,通过技术培训、督导检查、不断优化医疗机构及疾控机构人员配置等措施,2021年宁夏新冠病毒肺炎病例报告时效性有大幅度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针对薄弱环节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努力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