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了解甘肃省学生肺结核登记报告情况及疫情流行特征,为学校肺结核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8-2013年甘肃省学生肺结核发病及基础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学生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8-2013年甘肃省学生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7.55/10万,33.45/10万,28.70/10万,24.25/10万,20.19/10万和14.59/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年递降率为12.36%;同期报告学生涂阳肺结核登记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年递降率为13.46%;学生病例占全人群肺结核病例的比例从2008年的6.32%(1 640/25 953)下降到2013年的3.93%(721/18 360) (P<0.05).报告学生肺结核病例中15~24岁年龄组最多,占学生总病例数的84.58%(6 254/7 394);学生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61:1.结论 甘肃省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表现为春、秋两季发病最多.男生和15~ 24岁年龄组应作为学校结核病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吴江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宫颈癌早期筛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吴江妇女宫颈癌流行病学情况,为宫颈癌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5月~2008年12月采用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测,对吴江市7 087名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疑似病例进行组织活检进一步确诊,并对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妇女宫颈癌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 TCT检测总阳性率为1.95%(138/7 087),HPV阳性率为1.59%(113/7 087),宫颈癌检出率(病理诊断为≥CINⅢ以上者)为98.77/10万(7/7 087);文化程度高的农村妇女TCT检出率较低,40岁年龄组和60岁年龄组农村妇女TCT检出率较高.结论 对文化程度低的农村妇女和40岁以上农村妇女,应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和定期检查普查,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调查贵州结核病高流行地区学校结核病防控现况,为提升学校结核病防控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由毕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全市各县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点医院和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控和筛查的调查,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结果 毕节市2017年学校分别开展新生体检、学校年度健康体检、学校密切接触者筛查17.61万人、33.20万人和15.12万人,学生肺结核检出率分别为50.53/10万(89例)、91.86/10万(305例)和126.96/10万(192例).新生体检学生肺结核检出率寄宿制学校(66.38/10万)高于非寄宿制学校(25.12/10万)、城镇学校(62.57/10万)高于农村学校(35.04/10万)、公办学校(56.97/10万)高于民办学校(25.2/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05,6.51,5.69,P值均<0.05);年度健康体检学生肺结核检出率寄宿制学校(119.7/10万)高于非寄宿制学校(35.52/10万)、城区学校(138.94/10万)高于农村学校(42.12/10万)、公办学校(97.63/10万)高于民办学校(48.62/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6.74,84.72,9.02,P值均<0.01).14.29%的县未建立并实施卫生教育学校结核病联合防控工作,29.42%(323/1 098)学生患者疾控机构未告知学校.63.11% (693/1 098)学生患者定点医疗机构未开具休学证明.结论 各相关部门须根据职责将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尤其要加强中学及寄宿制学校的筛查工作,才能有效防控学校结核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启东市2013-2017年宫颈癌和乳腺癌("两癌")筛查情况。方法按照《江苏省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管理方案》的要求,对启东市年龄35~64岁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两癌"、常见妇科疾病和生殖系统良性肿瘤的筛查,并对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启东市2013-2017年筛查宫颈癌134 900人,检出宫颈癌67例,检出率4.97/万,5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共检出宫颈上皮内高级别病变(CIN2~3级)328例,检出率24.31/万,5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常见妇科疾病17 737例,检出率为13.15%,其中生殖系统良性肿瘤患者2 250例,检出率1.67%。5年共检出生殖系统良性肿瘤2 250例,检出率1.67%。乳腺癌筛查134 900人,检出乳腺癌69例,检出率为5.11/万,5年检出率持续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宫颈癌检出率40~44岁最高(5.39/万)、55~59岁最低(4.65/万),乳腺癌检出率55~59岁最高(8.88/万)、35~39岁年龄组未检出。结论启东市宫颈癌、乳腺癌及常见妇科病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陇南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7年甘肃省陇南市乙脑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病例在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 2005-2017年陇南市共报告乙脑病例374例,死亡29例,病死率为7.8%,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1/10万(0.08~3.8/10万);病例集中在7-9月(95%),8月为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在农村,农村病例占91%(339/374),报告病例数前五位的地区为武都区(103例)、礼县(72例)、西和县(67例)、文县(48例)和成县(28例),共占比65%(243/374);病例年龄中位数为21岁(1月龄~83岁),2005-2008年165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12岁(3月龄~79岁),2009-2017年209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30岁(1月龄~83岁),分布位置不同(Z=5.2,P<0.001);实施乙脑疫苗免疫接种前后14岁以下儿童病例构成比分别为59%和26%(x2=17,P<0.001);病例中男性占50%(188/374),45~59岁年龄组女性发病率1.67/10万,男性年平均发病率0.77/10万(x2=9.36,P<0.001);2009-2017年农民构成比为59%,高于2005-2008年的31%(x2=11,P<0.001);三带喙库蚊在猪圈中的密度最高,在农户也有三带喙库蚊活动,城市居民区未监测到三带喙库蚊。结论 2008年将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之后,疫苗对儿童乙脑的发病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高发人群呈现向高年龄组推移的现象。2017 年乙脑报告病例数明显升高,病例以高年龄组为主,病死率高,建议开展进一步调查以明确高发原因,重点关注成人和农村地区乙脑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精神障碍患者的4种慢性病(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的检出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某市属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2009年收治的7 009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和防治科的慢性病上报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类慢性病的总体检出率为7.53%,其中糖尿病4.91%、冠心病1.31%、肿瘤1.23%、脑卒中0.09%.男性糖尿病检出率高于女性,高年龄组慢性病检出率高于低年龄组,城镇精神障碍患者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检出率高于农村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患者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检出率较高.结论 精神障碍患者的慢性病检出率较高,需要通过健康宣教,提倡正确的生活方式,降低精神障碍患者合并慢性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了解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体格发育和营养健康状况,为制定营养改善和干预等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河南省3个贫困县中,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学生44 879名,对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采用SPSS 12.0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除男、女生10岁身高和12岁体重外,其余各年龄组男生身高、体重均显著高于女生(P值均<0.05).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0.0%,超重检出率为7.5%,肥胖检出率为2.2%.整体上,男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主要表现在6~12岁年龄组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11 ~ 16岁年龄组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于女生.结论 贫困农村地区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整体较差,应警惕超重和肥胖的增长,同时需重点关注男生随年龄增长营养状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源市近年唇腭裂流行趋势,为科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河源市出生缺陷监测点2011—2015年分娩的围产儿(孕28周至出生后7天)及产妇为研究对象,描述性分析唇腭裂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围产儿90476例,检出唇腭裂117例,唇腭裂总检出率为12.93/万;其中腭裂、唇裂、唇裂合并腭裂的构成比分别为14.53%,32.48%,52.99%。产母年龄>35岁组和<20岁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3.86/万和17.73/万(χ2=10.91,P =0.207)。2011—2015年逐年检出率分别为15.81/万,14.00/万,9.02/万,15.81/万和11.00/万,年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9,P =0.238)。唇腭裂检出率在5月和10月明显较低。男性围产儿检出率为14.73/万,高于女性围产儿的10.82/万。结论加强唇腭裂危险因素研究,普及优生优育及出生缺陷防控相关健康教育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监测2010—2014年天津市河北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阳性率的变化情况。方法对天津市河北区2010—2014年间各类从业者中甲肝HAV-lg M、戊肝HEV-lg M的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从业者中HAV-lg M阳性平均检出率分别为1.62/万、1.50/万、1.84/万、2.62/万、2.03/万;HEV-lg M的阳性平均检出率为12.12/万、13.96/万、15.90/万、17.20/万、23.60/万;其中21~30岁之间的从业人员HEV-lg M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4.36/万,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HEV-lg M阳性检出率(21.19/万)高于女性(12.26/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共场所HEV-lg M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2.25/万,与其他行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AV-lg M的阳性检出率在年份之间、性别、年龄段、行业等的分类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0—2014年天津市河北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HEV-lg M的阳性检出率呈小幅逐年上升,而HAV-lg M的阳性检出率呈平缓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照分析我国中西部省国家级贫困县与非贫困县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和治疗转归情况,为制定我国贫困县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结核病专报系统,对中西部省国家级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的肺结核登记资料分别进行统计,对照分析贫困与非贫困县的肺结核患者的登记率、初复治患者比例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2010年中西部省国家级贫困县活动性、涂阳以及涂阴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分别为87.43/10万、44.87/10万和40.66/10万;非贫困县分别为81.45/10万、41.59/10万和37.37/10万,各类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贫困与非贫困县的初治涂阳患者的治愈率、初治涂阴患者的完成疗程率均在93%以上,复治涂阳患者比初治患者治愈率低。结论中西部省贫困县的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和复治患者比例均高于非贫困县,需继续加强贫困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贫困对肺结核疫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贵州省1996~2003年总唇裂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率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对贵州省17所医院孕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及191例总唇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唇裂发生率为20.79/万,其中单纯性唇裂为6.64/万,唇裂合并腭裂为14.15/万,单纯性唇裂有升高趋势。城乡总唇裂的发生率(20.23/万、24.41/万)无明显差异;男性发生率为25.36/万,女性为15.70/万,性别比为1.81∶1。不同年龄组产妇间唇裂合并腭裂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并随产妇年龄增加有升高趋势。结论:1996~2003年贵州省总唇裂发生率无变化,城乡无差异,男性易感性大于女性;唇裂合并腭裂较常见,且产妇年龄对其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唇腭裂的发生和干预措施。方法:利用2003~2008年河北省0~6岁儿童出生缺陷调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3~2008年河北省0~6岁唇腭裂患儿2 529例,发病率为5.70/万;河北省唇腭裂发生呈逐年增加趋势,2003年与2008年唇腭裂发病率与6年平均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河北省11个区市中以邯郸市发病率最高,为9.13/万,与6年平均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男女性别比为1.81:1,多胞胎发病率高于单胎,乡村发病高于城镇,山区高于平原;河北省0~6岁唇腭裂发生遗传因素占5.42%,母亲因素占33.93%,父亲因素占4.71%;有55.08%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74.77%接受孕期保健;5.10%的唇腭裂儿童接受矫治手术。结论:河北省唇腭裂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且呈逐年增加趋势。应采取全方位综合预防干预措施,重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孕期保健和做好新生儿筛查,并及时、适时地为出生缺陷患儿进行矫治,真正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和分析宜昌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构成比及影响因素。方法以宜昌市城区及县市区13个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为监测点,对1999年10月~2001年10月住院分娩的孕28周和产后7d的围生儿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市总出生缺陷率为67.71/万(87/12848);男婴发生率(87.74/万)高于女婴(45.72/万),乡村(82.64/万)高于城镇(58.32/万),35岁母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131.57/万)高于其它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顺位前5位为多指(趾)、腭裂合并唇裂、外耳畸形、唇裂、马蹄内翻足。结论宜昌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同时期湖北省的水平;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性别,母亲年龄和居住地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国1988-1992年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1988-1992年期间,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对全国500多所医院孕28周至产后7天的4349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国5年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城乡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男性发生率为14.9/万,女性发生率为11.7/万,差异有显著性,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性别比为1.3:1。三类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各自的发生率为:唇裂合并腭裂:7.8/万,单纯性唇裂:3.8/万,单纯性腭裂:1.8/万。结论:我国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无变化趋势,城乡无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唇裂合并腭裂为最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出生缺陷监测是动态观察出生缺陷发生的消长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为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为制订妇幼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兰州市城关区2011—2017年"围产儿数季报表"、"医疗机构出生缺陷儿登记卡"信息数据,整理描述出生缺陷的发生、诊断和转归情况。结果 2011—2017年兰州市城关区医院监测围产儿共100 848例,出生缺陷2 07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从163.09/万增加至264.51/万,增加了62.19%,总体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顺位前五位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76.35/万)、唇裂合并腭裂(7.17/万)、多指(趾)(6.68/万)、唇裂(4.38/万)和先天性脑积水(2.85/万),前五位缺陷占总出生缺陷的55.56%。结论兰州市城关区医院监测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先天性心脏病和唇腭裂是最主要的出生缺陷。持续推进农村增补叶酸项目,提高高龄妇女的保健意识,避免危险因素暴露,推进产前筛查和诊断的覆盖率是降低出生缺陷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描述河北省5个县1993-1996年先天性唇腭裂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利用1992年建立的“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出生缺陷监测的常规报告资料,研究河北省5个县1993-1996年孕满20周的总出生人群中唇腭裂(包括单纯腭裂、唇裂伴或不伴腭裂)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性别的患病率。 结果 1993-1996年河北省5个县唇腭裂患病率为2.08‰(144/69 131),其中单纯腭裂患病率为0.30‰(21/69 131),唇裂伴或不伴腭裂(唇裂+/-腭裂)患病率为1.78‰(123/69 131);唇腭裂患病率元氏县最高(3.35‰),香河县最低(1.66‰),1993年最高(2.70‰),1995年最低(1.68‰),2月、4月、8月、10月、12月份相对较高,没有明显的季节波动;男性唇腭裂患病率为2.30‰,女性为1.82‰,男女性比为1.38;男性和女性唇裂+/-腭裂患病率分别为2.08‰和1.4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14,P<0.05)。 结论 1993-1996年河北省5个县的唇腭裂患病率持续较高,并在出生人群中存在性别差异。提示本地区可能存在持续的环境危险因素暴露以及唇腭裂遗传性在性别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甘肃省2010-2016年出生的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palate,NSCLP)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建立预测模型,为甘肃省NSCLP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空间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进行专题制图、空间自相关分析、高/低聚类分析、热点分析和克里金(Kirging)插值预测。  结果  甘肃省2010-2016年各年度89个县区NSCLP发病率聚集趋势为东南高、西北低;2010-2016年甘肃省NSCLP累积发病率的空间分布呈现空间正相关(Moran’I=0.274,Z=7.814,P < 0.001),且聚集类型为高聚类(Getis Gi=0.000 003,Z=4.381,P < 0.001),存在22个发病热点县区。Kirging插值预测结果显示NSCLP主要流行趋势由甘肃的陇东往陇西、陇南方向延伸。  结论  甘肃省2010-2016年NSCLP地理分布呈现空间正相关,主要聚集类型为高-高聚集,高聚集区集中在甘肃陇东、陇西和陇南区域,需要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the prevalence of isolated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may be due to exogen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or genetic variation. In this study, we aim to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of isolated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in Polish urban and rural environments in order to identify geographic areas with high prevalence (defect clusters). Methods: We use all cases of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reported to the Polish Registry of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in the years 1998–2008 from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2,362,502 births. Results: We detect a strong signal of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isolated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in a single region of Poland, the Dolno?l?skie voivodeship. Furthermore, we demonstrate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evalenc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within this region. Through our comprehensive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we precisely define the cluster of the highest risk that comprises the eastern part of this voivodeship.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外来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省外来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情况及病人的分布状况,为制定血吸虫病监测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5年6月至2007年7月在广东省分粤东、粤西、粤北、粤中4个区,每区按经济发展程度高、中、低各随机抽取2个共24个县(市、区)作为调查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外来流动人口分布情况;每个调查点按整群抽样原则抽取来自疫区的流动人口1000人,并对其采用胶体金渗滤法(DIGFA)检测血清中血吸虫抗体、病原学检查(kato-katz)进行确诊;统计分析外来流动人口城乡分布、来自疫区人口比例、血吸虫病患病率、血吸虫病确诊率等。结果共调查22个县(市、区),收集统计外来流动人口数6360505人,主要集中在粤中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占91.18%,当中主要是分布在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占82%。外来流动人口中来自疫区的占19.49%(24777/127122),主要是15~49岁的人群,占98.92%。来自疫区人群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为1.74%(228/13076),以15~39岁的人群较高(P<0.01);血吸虫抗体阳性者血吸虫病患病率为21.93%(50/228),调查人群总患病率即为0.38%(50/13076);血吸虫抗体阳性者病原确诊率为2.63%(6/228),即调查人群总确诊率为0.05%(6/13076)。结论推算在广东省的外来流动人口中可能有血吸虫病患者3万例以上,大部分患者是居住在粤中水网地带的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可能将对该地区血防成果的巩固造成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一些研究表明孕早期感冒或发热与某些出生缺陷的发生有关[1~6]。中国北方地区是体表重大出生缺陷高发的地区,同时由于气候寒冷,也是感冒或发热高发的地区。因此,研究感冒或发热与出生缺陷危险性的关系,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山西省属于我国乃至世界上体表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