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陇南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乙脑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8年报告的260例现住址在陇南市的乙脑病例发病时间、空间及人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用Arc GIS10.2展示报告病例时空变化。结果 2014-2018年陇南市乙脑报告发病率在0.31~4.40/10万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x2趋势=166.634,P<0.001),病例散在分布于全市114个乡镇;以成人为主,报告病例的年龄中位数为49岁(1月~83岁),≥40岁组病例构成比由2014年的38.46%上升至2018年的75.86%(x2趋势=14.169,P<0.001),≤14岁组病例构成比由2014年的53.85%下降至2018年的6.9%(x2趋势=21.003,P<0.001);职业构成由学生和农民转变为以农民为主;适龄儿童仍存在免疫空白人群。结论 随着乙脑疫苗常规免疫工作的实施,儿童乙脑发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成人发病显著增高,因此在农村防蚊灭蚊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况下,确保儿童常规免疫和普及成人接种疫苗是控制乙脑发病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陇南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7年甘肃省陇南市乙脑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病例在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 2005-2017年陇南市共报告乙脑病例374例,死亡29例,病死率为7.8%,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1/10万(0.08~3.8/10万);病例集中在7-9月(95%),8月为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在农村,农村病例占91%(339/374),报告病例数前五位的地区为武都区(103例)、礼县(72例)、西和县(67例)、文县(48例)和成县(28例),共占比65%(243/374);病例年龄中位数为21岁(1月龄~83岁),2005-2008年165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12岁(3月龄~79岁),2009-2017年209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30岁(1月龄~83岁),分布位置不同(Z=5.2,P<0.001);实施乙脑疫苗免疫接种前后14岁以下儿童病例构成比分别为59%和26%(x2=17,P<0.001);病例中男性占50%(188/374),45~59岁年龄组女性发病率1.67/10万,男性年平均发病率0.77/10万(x2=9.36,P<0.001);2009-2017年农民构成比为59%,高于2005-2008年的31%(x2=11,P<0.001);三带喙库蚊在猪圈中的密度最高,在农户也有三带喙库蚊活动,城市居民区未监测到三带喙库蚊。结论 2008年将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之后,疫苗对儿童乙脑的发病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高发人群呈现向高年龄组推移的现象。2017 年乙脑报告病例数明显升高,病例以高年龄组为主,病死率高,建议开展进一步调查以明确高发原因,重点关注成人和农村地区乙脑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甘肃省陇南市水痘的流行特征,为水痘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陇南市2011—2020年水痘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1—2020年陇南市共报告10 025例水痘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8.49/10万(9.42/10万~71.06/10万),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χ趋势2=2 703.54,P<0.001);发病高峰出现在5至7月、10至次年1月;各县区报告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年均报告发病率在100.35/10万~14.83/10万之间;病例主要集中在14岁及以下人群,占68.65%,5~9岁年龄组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162.82/10万);职业分布以学生、幼托和散居儿童为主,占81.26%;同期共报告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起,其中小学4起,高中、初中和幼儿园各1起。结论 2011—2020年陇南市水痘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14岁及以下的儿童、学生为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陇南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现状,找出影响水质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改善措施和治理方向,以提高饮用水安全性,降低患水源性疾病的风险。方法依据2013年-2018年的《甘肃省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对本市所辖的八县一区采集的4316份生活饮用水水样,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本市水质总体的合格率为25.3%,城市生活饮用水合格率大于农村生活饮用水;2013年-2018年水质合格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在所有检测项目中,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是总大肠菌群;从取水方式来看,常规处理的水合格率最高,为47.2%,从水源类型来看,深井合格率最高,为41.0%,从消毒方式来看,复合二氧化氯合格率最高,为86.0%。不同水期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水方式、水源类型、消毒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陇南市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低,微生物污染严重,且受水源水质、取水方式和消毒方式等的影响,需有效治理水源周边的环境污染,完善供水和水质监测设施,加强对生活饮用水的治理力度,确保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5.
6.
7.
患者男,21岁。胸闷,心前区不适一月余,于1998年5月15日入院。近一年多来不规则发作胸痛。入院体检:T37℃,P 140次/min,R 27次/min,BP 14/10KPa;心律整齐,胸骨右缘第2、3肋间可闻及较粗糙的风吹样收缩期杂音。心脏超声示:主动脉瓣叶增厚,回声增强。左房左室扩大。临床拟诊风湿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甘肃省陇南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评价疫苗接种效果,为制定流腮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20年甘肃省陇南市流腮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病例三间分布特征。结果 2005—2020年陇南市共报告流腮病例12 130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28.81/10万(6.25/10万~105.53/10万);发病时间呈现2个高峰和2个低谷的季节性特点;病例主要集中在0~14岁儿童,占病例总数的76.88%(9 325/12 130),年均发病率113.37/10万;男性年均发病率(31.85/10万)高于女性(25.51/10万)(P<0.01);发病以学生为主,占60.87%(7 383/12 130);1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发生在农村学校,2013年后无流腮暴发疫情报告;扩大国家免疫规划(EPI)前期(30.49/10万)与EPI后期(28.25/10万)相比陇南市流腮年均发病率有所下降(P<0.01),但<15岁人群年均发病率EPI前期(116.52/10万)与EPI后期(112.16/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5—2020年陇南市流腮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高峰因学生开学呈双峰分布,发病年龄以0~14岁儿童为主,暴发疫情均出现在农村,EPI实施前后陇南市<15岁人群流腮发病率下降不明显,应继续落实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免疫接种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6—2019年甘肃省陇南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结果,了解该市手足口病病原分布情况,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19年陇南市手足口病监测数据,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标本中肠道病毒的核酸,对用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试剂检测阳性的样本再进行分型。结果 共检测手足口病病例标本742份,阳性455份、检出率61.3%,其中CA16占31.21%,EV71占28.57%,其他肠道病毒占23.74%,CA6占13.19%;以4—10月检出为主、占90.11%;检出率男性(63.3%)女性(58.4%)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9,P>0.05);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1.76%;检出率两当县最高(75.7%)、西和次之(64.3%)、康县最低(35.0%)。结论 陇南市手足口病每月均有发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应重视CA16,EV71和其他病毒检测,同时加强4—10月手足口病的监测力度,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全面推广手足口病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了解广州市从化区某医院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干预活动 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 9月—2020年 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从化区某三甲医院就诊的 200名孕产妇作为研究对 象,使用统一设计的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监测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从化区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具 备率为11.5%,母孕期基本知识、婴幼儿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素养具备率分别为53%、6%、2.5%和 13.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家中成员是否有医务人员对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水平 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 3.300、4.279、-1.979和 4.581,P值均<0.05)。结论:从化区孕产妇母婴健康 素养偏低,孕期、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家中成员是否有医务人员等均是其影响因素,今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将重点人群纳 入健康教育培训范围,以提高从化区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