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内科学   2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2009年广东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4-2009年广东省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今后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广东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方案,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对全省2004-2009年的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全省共查螺927.45 hm2,未查获活螺。复查历史病人2 679人,未发现慢性或晚期病例。低年龄组(中、小学生)监测12 345人,血清抗体阳性者287人,未查到血吸虫病人。检查流动人口28 766人,抗体阳性者417人,查获慢性血吸虫病人52例,其中虫卵阳性者6例。各地报告诊断病例281例,其中急性感染4例,(2004年1例,2005年3例),均属输入性病例。检查耕牛9 064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结论目前广东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今后要重点加强输入性传染源和钉螺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2015年全国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进入以全面阻断血吸虫病传播为新目标、开展监测预警为主要干预措施的新时期。“十三五”时期,四川、江苏、云南、湖北等4个血吸虫病防治重点省份先后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或通过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技术评估,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流行程度进一步降低,《“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既定目标基本实现。但日本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钉螺依然广泛存在且孳生环境复杂、血吸虫病传染源种类多且牛羊等主要传染源管控困难、现有防治技术与当前防治需求不相适应、防治成果基础不牢等是我国血吸虫病消除进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成果、逐步解决上述困难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实现消除血吸虫病最终目标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我们在认真总结前期血吸虫病防治经验和当前面临挑战基础上,遵循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和精准防治原则,就《“十四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中防治目标、防治策略、防治措施等方面达成专家共识,旨在为制定《“十四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更好地发挥该规划对现场防治工作的政策指导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地处亚热带,历史上是我国疟疾流行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据20世纪50年代调查,全省51.83%人口居住高疟区和中疟区,居民带虫率为14.83%。经过几十年综合防治,1972年广东省大陆地区消灭了恶性疟。2010年下半年开始,广东省全面开展消除疟疾工作,2010—2015年全省共完成了疟疾防治人员培训86 071人次,其中培训临床医生325 545人次,检验人员31 776人次;县级和乡镇级疟防人员、临床医生、镜检人员及乡村医生接受疟疾诊治培训及镜检知识培训的比例均达到95%以上。2010—2015年7月31日,全省共报告疟疾病例共773例,全为输入性。其中恶性疟478例、间日疟206例、卵形疟21例、三日疟4例、诺氏疟原虫1例、混合2例,未分型61例。死亡疟疾病例共5例。5年来全省利用各种方式开展疟疾健康教育,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9 557 693份,有效地提高了全省人民的疟防意识,真正做到了"消除疟疾,全民参与"。全省取得的成绩主要有:2010—2015年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确诊率达到100%;疟疾病例诊断后24 h内报告率达到100%;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达到100%;报告疟疾病例中3 d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比例达到100%;报告疟疾病例中7 d内开展疫点处置的比例达到100%。  相似文献   
4.
5.
广东省"九五"期间血吸虫病监测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广东省消灭血吸虫病后的疫情动态。方法 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 1996~2000年共查螺51018842.36m^2,均未发现活的钉螺。复查历史病人9395人次。检查外来人口2353人,阳性者57人(2.42%)。调查低年龄组的中小学生9073人,皮试阳性者348人(3.84%)。阳性者经粪检复查均没有发现血吸虫病人。解剖野鼠1080只,检查耕牛9257头次,没有发现血吸虫虫卵阳性的老鼠和牛只。但通过被动监测,于1996和2000年分别发现1例和4例输入性急性感染病人。结论 广东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但必须加强监测,特别是输入性传染源及钉螺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情况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疫情动态,探讨新形势下的防治措施。方法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1996-2006年共查螺7120.29万平方米,未发现活的钉螺。复查历史病人14893人,复治2747人,复治率为18.44%(2747/14893);外来人口调查:皮试检查2353人,阳性率为2.42%(57/2353),血清学检查7749人,阳性率为0.70%(54/7749);低年龄组人群调查:皮试检查9073人,阳性率为3.84%(348/9073),血清学检查11498人,阳性率为5.00%(575/11498),阳性者经粪检复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者。解剖野鼠1753只,检查耕牛18266头,均未发现血吸虫虫卵阳性。通过被动监测,2004年,2005和2006年分别报告输入性病例46例、8例和36例,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报告病例数最多,占94.44%(82/90);年龄以15~55岁人群为主,占78.89%(71/90);职业以工人为主,占30.00%(27/90);其中急性感染病例2004年和2005年分别有1例和3例。结论目前广东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但必须加强监测,重点是输入性传染源及钉螺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用自回归模型预测流感样病例数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合适的统计模型预测流感样病例数。方法采集广州市2002年6月至2004年12月各周的流感流行病学监测数据,应用谱分析和自回归时间序列方法模拟流感样病例数的变化趋势,用决定系数和残差分析选择最佳模型,并用相对预测误差对模型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考核。结果两年的流感样病例数呈线性上升趋势(r=0.423,P<0.001),并具备一定的周期性(P<0.05),线性回归模型的残差具有显著一阶自相关(r=0.524,P<0.001),自回归模型的残差为白噪声序列,回代考核的相对预测误差为16.4%;随后16周的数据作前瞻性考核,相对误差为14.3%。结论综合流感样疾病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性的自回归能较好地模拟流感样病例的流行特征,并进行中、短期预测。该研究是流感预测方法学上的一次有益探索,为流感的监测、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1概述 1.1病原 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血管中,雌雄异体,发育分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及童虫7个阶段.虫卵随血流进入肝脏,或随粪便排出.虫卵在水中数小时孵化成毛蚴.毛蚴在水中钻人钉螺体内,发育成母胞蚴、子胞蚴,直至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入水中,遇到人和哺乳动物,即钻入皮肤变为童虫,以后进入静脉或淋巴管,移行至肠系膜静脉中,直至发育为成虫,再产卵.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至发育为成虫约35d.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首次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局部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一起外来民工集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疫情的流行因素。方法对广宁县文坑村疑似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云南白族民工、其他民工和当地居民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疑似病人和部分民工血清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抗体;在疫点及周围捕捉老鼠,采集福寿螺、东风螺和新鲜鼠粪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2007年3月24日17名云南白族民工共同进食在居住地附近的田地里采集的福寿螺,其中先后有6人发病,罹患率为35.29%(6/17),全部患者均进食过生螺肉。仅捕获黄胸鼠1只,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感染;采集新鲜鼠粪8份,其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75%(6/8)。检查福寿螺189只,平均感染率为2.12%(4/189),感染度为平均每只螺含37条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其中大福寿螺的感染率较高,为21.43%(3/14);未采集到东风螺。采集5份患者和2份无症状民工的血清,其中2份患者血清的广州管圆线虫抗体呈弱阳性。结论广宁县横山镇文坑村是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重要自然疫源地。外来民工同吃生福寿螺是引起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局部暴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1997年8月,我省开展了全省第二次肠道寄生虫病调查,总感染率为48-11%,其中阳山县总感染率为35-56%[1],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仍不容乐观。为探讨目前我省肠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薄弱环节,总结经验,制订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更有成效地进行寄生虫病防治,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我们于1998年7月份再次在阳山县进行了寄生虫感染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调查对象与方法1-1 选点选取1997年调查过的水口镇为调查点。1-2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水口镇常住居民,不分年龄性别,近一个月内均未作过驱虫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