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6,(5):567-569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为对照组(微创术)与治疗组(微创术联合补肾活血汤)各48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临床体征(腰痛持续时间、下肢放射缓解时间及下肢麻木减轻或消失时间)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7.08%,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下肢放射痛、腰痛和下肢麻木及直腿抬高实验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下肢放射缓解时间和腰痛持续时间及下肢麻木减轻或消失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微创手术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显著,有效缓解其临床各项症状及体征,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联合运用微创手术以及补肾活血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104例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在对照组患者中仅单纯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在观察组患者中,行微创手术联合补肾活血汤口服治疗。分析2组患者不同疗法下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的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直腿抬高实验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治疗后的腰痛持续时间、下肢放射疼痛缓解时间、下肢麻木减轻消失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期间加用中药补肾活血汤口服效果更为良好,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显著改善,康复效果更为良好。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8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8名患者随机分戍3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配合维生素B、常规治疗配合维生素B与中药治疗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观察3组疗效,并对伴有下肢疼痛或下肢麻木症状缓解情况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l和对照组2(P<.05),并且治疗组中伴有的下肢疼痛和下肢麻木的症状的缓解情况均好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O.05)。结论:中药治疗结合一般疗法和VB补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明显,且此法可以显著改善同时伴有的下肢疼痛、下肢麻木的症状,为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潘海燕 《河南中医》2015,35(1):96-98
目的:观察中频治疗仪、中药热熨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中药热熨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频治疗仪治疗,并有针对性地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等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临床证候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等主要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以治疗组的改善尤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以治疗组的下降程度较为突出(P0.0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7.1%,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1.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腰痛VAS评分均有所降低,治疗组患者腰痛VA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的程度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频治疗仪、中药热熨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缓解患者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等主要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痛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服用补肾活血汤,对照组服用鹿川活络胶囊,均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83.3%,对照组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遗留下肢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遗留下肢麻木的患者分为药物对照组、针刺治疗组各30例,观测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肌电图的变化。结果:(1)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间治疗后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针刺涌泉穴为主的一组穴位,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遗留下肢麻木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加减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疼痛严重患者86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处理,观察组除基础治疗外,采用补肾活血汤加减口服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观察组治疗方案:在基础治疗上给予中药补肾活血汤口服,每天1剂,早晚分服;同时中药腰部雾化,每天1次,10 d为1疗程;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治疗包括腰椎推拿+静滴5%葡萄糖250 mL,香丹注射液20 mL;5%葡萄糖250 mL,川芎嗪240 mg;甘露醇250 mL,内加地塞米松5 mg静滴qd,7 d为1疗程;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3.48%(43/46)、81.58%(31/38)。两组临床治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773,P<0.05);观察组腰痛、下肢麻木、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实验4项观察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t=3.918,P<0.05);观察组腰痛持续时间、下肢麻木减轻或消失时间、下肢放射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098,P<0.05),且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t=2.818,P<0.05)。结论:采用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能够达到腰痛症状缓解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临床效果疗效显著,为临床值得应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祛瘀活血方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联合牵引治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祛瘀活血方,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6%;对照组总有效率75.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配合消痛散药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中医正骨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正骨配合消痛散药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疼痛麻木、压痛及直腿抬高实验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症状明显缓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麻木、压痛及直腿抬高实验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正骨配合消痛散药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温经通络活血汤辨证加减治疗,对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脂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温经通络活血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千山活血膏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的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患者应用千山活血膏外用,观察治疗前后腰腿痛变化,评估疼痛缓解的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55例相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比较均有明显好转,前后对照有统计学意义(t=3.243;P<0.01);治疗组疼痛缓解的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81.9%,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07;P<0.05)。结论:千山活血膏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腰腿痛较理想的外用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日本骨伤协会(JOA)下腰痛评分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的测定结果,评价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3星期后JOA下腰痛评分及治疗前和治疗3星期后WHOQOL-BREF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1、2、3星期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3星期后WHOQOL-BREF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3星期后WHOQOL-BREF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活血补肾方及其拆方对退变椎间盘组织IL-1β、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纤维环针刺法复制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将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活血补肾方、活血方、补肾方、吲哚美辛及模型对照组5组,给药6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1β和TNFα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补肾方、补肾方、活血方和吲哚美辛组IL-1β、TNFα mRNA的表达均下调(P<0.01)。结论:活血补肾方具有抑制IL-1β、TNFα mRNA表达的作用,这可能是活血补肾方减轻退变椎间盘炎症反应,减缓椎间盘退变,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通痹方结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两组均采取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通痹方。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背疼痛、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JOA各项内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通痹方结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强督通经”针剌法与传统针刺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8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采用“强督通经”针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1.8%和95.8%,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5.5%和7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及计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l,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及计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督通经”针刺法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扬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腰椎间盘突出致肢体麻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扬刺法和捻转针法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结果。结果:扬刺组临床治愈15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2.8%;捻转针法组临床治愈9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7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扬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致肢体麻木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1.0%,对照组为57.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Ⅰ组采用针灸配合手法治疗,Ⅱ组仅采用手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腰痛、下肢麻木、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等4项单项指标疗效及总体疗效。结果:①Ⅰ组患者腰痛及下肢麻木改善程度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11,P=0.006;u=2.811,P=0.003);两组患者下肢放射痛及直腿抬高方面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721,P=0.149;u=0.121,P=0.918)。②Ⅰ组患者总体疗效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543,P=0.008)。结论:针灸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验方"活血健腰汤"对实施射频消融术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方法:90例实施了射频消融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30例采用口服"活血健腰汤"疗法,对照1组30例采用腰痹通胶囊口服法;对照2组30例不采用其他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的病症积分及VA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两对照组(P<0.05,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射频消融术后口服"活血健腰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腰阳关、十七椎二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两组均于治疗结束半年后进行疗效随访一次,之后就两组的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2.0%和94.0%,对照组分别为22.0%和8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3.2%和83.0%,对照组分别为20.0%和70.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