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动气针法和电针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的患者按首次就诊次序随机分为动气针法治疗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45例,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10次1疗程,1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统计。结果:动气针法治疗组中有效44例,总有效率为97.8%,其中治愈30例,治愈率为66.7%;电针治疗组中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84.4%,其中治愈19例,治愈率为42.2%,在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方面,两组的差异郝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动气针法治疗组明显优于电针治疗纽。结论:与电针法相比,动气针法治疗肩周炎取穴少,见效快,且有较高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脑卒中后严重的心理并发症之一。与抗抑郁药物相比,针刺治疗PSD疗效确切,费用低廉,无不良反应,是治疗PSD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对近十年针刺治疗PSD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希望对针刺治疗PSD的临床和科研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艾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艾灸的温热特性和光谱特性等方面综述了近10多年来有关艾灸理化特性的研究进展,旨在揭示当前艾灸疗法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针刺浅深量学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追成  杨华元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54-1656
从病位、病性、病人的形质、季节时令和经脉及其循行部位等方面就《黄帝内经》对针刺浅深的量化做一综述,同时对目前针刺浅深量化研究作了简要的回顾。笔者以为针刺浅深量化应立足于中医古典文献,并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从而为进一步加强针刺手法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自民国针灸医家仿效中药"药性"提出"穴性"概念,至今仍有较大争议。从有关文献入手,对民国几位针家倡导的"穴性"进行研究,认为焦会元最早倡导"穴性",陈光昌所撰《实用针灸学》似为第一本"穴性"专著,罗兆琚使"穴性"学说的影响不断增大,曾天治从倡导"穴性"到回归"按部取穴",李文宪认为穴性学说"不大完好"而加以弃用,承淡安则从最初借鉴"穴性"学说,最终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6.
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腰阳关、十七椎二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两组均于治疗结束半年后进行疗效随访一次,之后就两组的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2.0%和94.0%,对照组分别为22.0%和8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3.2%和83.0%,对照组分别为20.0%和70.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艾灸的生物物理特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近年来,艾灸的生物物理特性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从生物物理学的角度探讨灸疗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艾灸的治疗作用并不单纯是温热效应,而是光谱辐射、生物热效应及非热生物效应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艾灸的生物物理特性研究已被广泛关注,并应用多学科交叉手段开展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艾灸疗法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提高临床疗效和仿灸治疗仪的研制提供了实验依据.为此,本文就艾灸对机体局部温度变化与特点、艾灸红外光谱特性、艾灸生物热效应与能量转化、艾灸生物热传递与微循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数周前针刺太冲穴治疗前额头痛1例,收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李某,女,34岁。2013年2月4日初诊。
  患者1个多月前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前额头痛,曾就诊于上海市浦东医院,行头颅CT及颈椎正侧位片检查未见异常,诊为功能性头痛,先后服用谷维素、散利痛、镇脑宁等药物效果不显。3周前在某诊所行针灸治疗(取穴不详),症状略有缓解,但一直未能消除。刻诊:前额持续性胀痛,时有紧缩感,无诱发及加重因素,记忆力无减退,饮食睡眠正常,患者无高血压、鼻炎、鼻窦炎及青光眼等病史,亦无情志不遂史。诊断为功能性头痛。考虑前额属阳明,故取双侧合谷及足三里,各穴位在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提插捻转手法0.5min,留针30min,效果不显。次日复诊,加用阳白、印堂等穴治疗,效果依然不佳。2月6日三诊,取双侧太冲,针刺手法同前,留针30min,当留针至15min 时,患者告知前额疼痛消失。次日患者至门诊咨询,言前额已不再疼痛。2月20日电话随访,患者述前额疼痛未作。  相似文献   
9.
艾灸疗法作为传统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温经散寒、活血行气、回阳固脱、升阳举陷、消瘀散结、拔毒泻热等功效,其用于疾病的防治历史悠久,因操作简单、效果显著而深入人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艾灸防疫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艾烟熏蒸避秽浊疫毒,二是艾灸穴位以扶正固本。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居家隔离的现状,艾灸是一种非常有效可行的方法,能够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方面特点和优势,为疫情防控前线的医务工作者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手段,充分发挥艾灸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中的应有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波形和频率的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不同电针刺激参数组合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和F组,每组40例。6组患者均采用电针治疗,A组参数为连续波4 Hz,B组为连续波40 Hz,C组为疏密波l4次/min,D组为疏密波20次/min,E组为断续波l4次/min,F组为断续波20次/min。疗程结束后,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VAS评分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和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C组和D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和VAS评分与E组和F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总有效率为92.5%,B组为95.0%,C组为90.0%,D组为87.5%,E组为75.0%,F组为70.0%。各组间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连续波应该作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首选波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