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Zhang HH  Guo F  Fei R  Ma H  Cong X  Wei L  Chen HS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8):511-5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抑制功能.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及18名健康对照的PBMC标本,以流式分析对PBMC中CD4+ CD25+ Treg的频率进行分析;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法评价CD4+ CD25+ Treg的免疫抑制功能;并同时通过磁珠分选去除CHB患者PBMC中的CD4+ CD25+ Treg,分别以MHC-肽-五聚体法和酶联斑点免疫法(Elispot)检测HBVcore18-27抗原肽刺激对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的频率以及IFN-γ的分泌.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群所占CD4+T细胞群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t=3.74,P<0.01);CHB患者CD4+ CD25+ Treg细胞可非特异抑制自身活化的CD4+ CD25- T细胞,并呈剂量依赖的特点,且抑制能力与健康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在经HBVcore18-27抗原肽诱导条件下,去除CD4+ CD25+ Treg CHB患者,HBVcore18-27特异性CTLs的频率以及CTLs分泌IFN-γ的频数与未去除CD4+ CD25+ Treg组比出现显著上调(t=4.75,t=7.828,P<0.01).结论 CHB患者循环中CD4+ CD25+ Treg细胞频率升高.在体外去除CHB患者PBMC的CD4+ CD25+ Treg后可显著地增强HBV抗原诱导的抗HBV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ulatory cell,Treg)、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05例CHB患者为病例组,其中依患者病情分为轻、中、重度组;选择26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reg表达水平;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用PCR法检测患者HBV-DNA载量.结果 CHB患者组Treg、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reg水平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CHB患者Treg、TGF-β1表达增加,提示Treg、TGF-β1在CHB中担负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抑制CHB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与HBV感染的慢性化及肝病的临床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泌尿系移行细胞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93例泌尿系移行细胞癌患者,38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及37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并分析Treg水平与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分级及手术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泌尿系移行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较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呈显著性增高(P<0.01);Treg水平与肿瘤复发,多发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0.01),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也有相关性,但与肿瘤临床分期未见相关(P>0.05);手术切除肿瘤前后Treg水平也有差异(P<0.05).结论 泌尿系移行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水平增高,对泌尿系移行细胞癌具有肿瘤免疫抑制作用.手术切除肿瘤后患者外周血中Treg水平可以降低,但远期的免疫功能变化仍需进一步临床追踪.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1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的频率。结果 1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占CD4+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2.21±1.46)%,1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占CD4+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1.36±1.06)%,与6例健康对照组(9.86±1.0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reg与CHB患者持续HBV感染密切相关,而是否参与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Treg细胞在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并追踪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患者转归,评价好转组与未恢复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差异。结果: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分别为(5.14±1.03)%、(9.86±1.72)%、(7.93±1.67)%及(7.06±1.61)%,慢加急肝衰竭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Treg百分率明显高于慢加急肝衰竭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reg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百分率与患者血清HBVDNA呈正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好转组与未恢复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病可能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过低有关,Treg细胞表达水平不能预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章鹏  苏定雷 《医学综述》2013,19(7):1334-1336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的变化。方法采集37例MS患者(MS组)及25例健康对照者(NC组)的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及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 MS组外周血γδT细胞比例较NC组显著升高,且活动性患者较非活动性患者进一步升高;MS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较NC组显著降低,而活动性患者较非活动性患者进一步降低。MS组外周血γδT细胞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MS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比例的升高可下调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从而促进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3例CHF患者(CHF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CD4+ CD25+ CD127- Treg细胞和NK细胞比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HF组CD4+ CD25+ CD127- Treg细胞/CD4+细胞比例、NK细胞/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6.95±0.72)% vs (5.02±1.14)%,(18.45±3.13)% vs (13.94±4.13)%,P<0.01],差异有显著性;与心功能Ⅰ~Ⅱ级组相比,心功能Ⅲ~Ⅳ级组两细胞比例明显降低[(5.88±0.92)% vs (4.19±0.55)%,(16.37±3.99)% vs (11.61±2.70)%,P<0.01],差异有显著性;缺血性心脏病组与非缺血性心脏病组相比,两细胞比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CHF患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 Treg细胞和NK细胞明显降低,并且与心功能恶化相关,而与基础疾病是否是IHD可能无关.提示CHF患者存在免疫调节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的累及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近年来,研究发现免疫异常与其发病密切相关。通过分析UC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及其特异性标志物Foxp3的表达特点,探讨CD4+CD25+Treg和Foxp3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例UC活动期患者,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和经电子肠镜活检肠黏膜组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和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amina propria mononu-clear cell,LPMC)中CD4+CD25+T细胞和CD4+T细胞比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肠黏膜中Foxp3的表达,并检测血清中IL-10的水平。结果 U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肠黏膜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和Foxp3+T细胞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PBMC和LPMC中CD4+T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血清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D4+CD25+Treg在U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外周血Treg数量减少可能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比例对移植肾远期存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CD4 CD25 Treg参与移植免疫耐受及临床采用监测CD4 CD25 Treg比例评估移植受者免疫功能状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肾移植受者42例按肾移植术后恢复情况分为移植肾长期存活组28例,慢性排斥组14例,健康志愿者10例,检测外周血CD4 CD25 Treg比例、血清TGF-β1、IL-10水平,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移植肾长期存活组CD4 CD25 Treg比例较正常组及慢性排斥组均显著升高。CD4 CD25 Treg比例和血清IL-10水平显著相关(r=0.77,P<0.01),CD4 CD25 调节T细胞比例和血清TGF-β1水平无相关性。结论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比例与受者长期存活密切相关,CD4 CD25 Treg有可能参与移植术后受者对同种异体移植肾免疫耐受的形成;外周血CD4 CD25 Treg比例可作为临床反映移植受者免疫功能状态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ornic hepatitis B,CHB)外周血中CD4+CD 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数量与肝脏慢性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抗病毒治疗后45例CHB患者(根据B超将其分为3组,其中B超提示肝脏无异常改变的单纯CHB组15例,提示慢性肝病改变的CHB慢性肝病组15例,提示肝硬化改变的CHB肝硬化组15例)与B超均提示肝脏无异常改变的1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ymptomic HBV carriers,ASCs)以及15例健康成年人(normal control,NC)对照外周血中CD4+CD25+Treg的变化,并分析Treg与患者年龄,HBeAg定量,ALT、AST、TGF-β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外周血中CD4+CD25+Treg占CD4+淋巴细胞的比例在抗病毒治疗后单纯CHB组为(4.03±1.36)%,与NC组(4.02±1.14)%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0.0223,P>0.05),与ASCs组(5.26±1.25)%相比显著减少(t=-2.2872,P<0.05);CHB慢性肝病组为(5.65±2.01)%,CHB肝硬化组为(5.32±1.47)%,与NC组、单纯CHB组比显著增高(t值分别为3.0351、3.0129、2.4269、2.4046,均P<0.05)与ASCs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值分别为0.7257、0.1174,均P>0.05);CHB慢性肝病、肝硬化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0.6083,P>0.05)。Treg的数量与年龄、AST、TGF-β1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7、0.324、0.306,P分别为0.004、0.005、0.008)。结论 Treg在低水平AST时CHB患者外周血中的数量的增高对抗病毒治疗后的CHB患者更能反映其肝脏慢性损伤程度,Treg可能参与了慢性HBV感染后肝脏疾病慢性化进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4例肝癌患者及30例同龄健康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D25high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MTT法用于检测部分病人外周血PBMC的增殖情况.结果 肝癌组CD4+CD25high/CD4+的比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肝癌Ⅲ期患者CD4+CD25high/CD4+比例高于Ⅰ、Ⅱ期(P<0.01);肝癌组PBMC增殖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肝癌患者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外周血PBMC增殖水平较健康人群明显下降,可能与肝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细胞)水平的表达,探讨CD4+CD25+Treg细胞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期并进行Pasi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表达.结果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占T细胞淋巴细胞的比例表达,寻常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进行期明显低于静止期和正常对照组(P<0.05);CD4+CD25+Treg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比例与Pasi及病程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与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目的减少有关,CD4+CD25+Treg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比例与Pasi评分及病程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Zhao SS  Li XM  Li XP  Zhai ZM  Chen Z  Ma Y  Zhang H  Zheng SG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7):453-456
目的 检测调节性T细胞(Treg)的新旧标志,进一步探讨Treg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三色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SLE患者及24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 CD25+ CD127low/-T细胞、CD4+ CD25highT细胞及CD4+ CD25+FOXP3+T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外周血抗dsDNA等抗体及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low/-T细胞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 CD25+ FOXP3+T细胞[(2.1±1.2)%]及CD4+ CD25highT细胞[(0.8 ±0.4)%]与正常对照组[(1.8±0.8)%及(4.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组3种细胞占CD4+ CD25+T细胞的比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CD4+ CD25+ CD127low/-T细胞、CD4+CD25+ FOXP3+T细胞及CD4+ CD25highT细胞分别占CD4+ CD25+T细胞的比例及与年龄、性别和病程,IgG、IgA、IgM、尿蛋白,24 h蛋白尿,抗dsDNA、抗Clq、抗核小体抗体水平均无相关性(均P>0.05);但其与SLEDAI评分均存在负相关(P<0.05).仅CD+ CD25+ GD127low/-T细胞/CD+ CD25+T细胞与补体C4存在明显的负相关(P<0.01).结论 Treg细胞与活化的CD4+T细胞的相对比例可能在SLE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格雷夫斯病(GD)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以及尿碘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我院确诊但未治疗的GD患者与健康受检者各40例,以流式细胞术测定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以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结果:观察组患者CD4+CD25+Foxp3+Treg在CD4+CD25+T细胞以及CD4+T细胞中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尿碘检测水平相比对照组受检者显著提高(P<0.05).结论:GD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相比健康人群明显减少而尿碘明显升高,提示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与碘可能参与GD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OLFOX方案化疗对胃癌术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3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于化疗前1天、化疗结束后第5天采集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的比例;RT-PCR法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FoxP-3 mRNA表达水平;将分选的Treg细胞和CD4+CD25-T细胞按单纯Treg细胞组、1∶1混合细胞组,单纯CD4+CD25-T细胞组培养,3H-TdR掺入法检测Treg细胞体外抑制CD4+CD25-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43例胃癌患者化疗前1天外周血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17.63%±6.31%,化疗后降至13.79%±4.82%(P<0.01);化疗后FoxP-3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1);化疗后Treg细胞对CD4+CD25-T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由化疗前的54.64%±5.15%下降至24.63%±2.34%(P<0.01)。结论 FOLFOX化疗方案可减少胃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下调其表面标志物FoxP3基因的表达水平,减弱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有利于诱生抗肿瘤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6):32-36
目的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在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预测复发及治疗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6例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病例组,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不同化疗疗效、不同复发情况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与患者复发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预测患者复发的价值,并进行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不同患者随访期间无进展生存的Kaplan-Meier分析。结果 病例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远高于对照组(P0.001);化疗无效患者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远高于化疗有效患者(P0.001);复发患者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远高于未复发患者(P0.001);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与患者复发呈正相关(P0.05);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预测患者复发的AUC(95%CI:0.759~0.856)为0.809,敏感性为62.80%,特异性为95.80%,准确性为89.30%,截断值为3.66%。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3.66%组随访期间无进展生存率显著低于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3.66%组(P0.05)。结论 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在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中呈上升状态,其水平检测对于化疗后复发有一定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预测化疗效果、监测早期复发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数量、比例的变化和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探讨其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其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1例MM患者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T regs的比例、比浊法测定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并分析比较。结果初治、复发组CD4+T细胞比例较缓解期组下降,初治组及复发组CD8+T细胞比例较缓解期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治组及复发组CD4+CD25+细胞比例均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CD4+CD25+水平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降低,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他们的比例与β2微球蛋白水平与疾病临床状态、病情进展相关,对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血清白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及三者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33例RA患者,其中RA活动期患者22例,RA非活动期患者11例.另选取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RA患者及健康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血清IL-17、TGF-β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结果 RA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1.46±0.72)%]显著低于对照组[(2.72±2.07)%],血清IL-17[(384±106)pg/ml]、TGF-β[(23.8±10.0)pg/ml]水平显著高于RA非活动期患者[(245±110)pg/ml与(14.7±7.5)pg/ml]和对照组[(174±50)pg/ml与(9.8±4.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17水平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375,P<0.05),与血清TGF-β水平呈正相关(r=0.650,P<0.01).结论 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血清IL-17、TGF-β表达水平与RA疾病活动有关,且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参与RA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简称CD4 CD25 Treg)比例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急性白血病、11例淋巴瘤患者及15例正常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及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的比例. 结果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3.86±1.56)% vs (1.98±0.63)%,P《0.01].同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比例为(3.71±1.0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1.13±0.32)%,P《0.01]. 结论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CD4 CD25 Treg比例增高可能是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83例完成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慢性丙型肝炎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及随访24周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Treg百分比,并进行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定量和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的检测.设立正常对照组(n=32).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慢性丙型肝炎组外周血中的CD4+ CD25high Treg百分比和血清ALT 、AST均显著升高(P<0.05).在治疗12周时,32例患者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外周血CD4+ CD25high Treg百分比和HCV-RNA定量结果与治疗前和未获得EVR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清ALT无明显变化.在治疗48周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学应答组(HCV-RNA定量结果低于最低检测限)(n=51)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Treg百分比、HCV-RNA定量结果和血清AL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无病毒学应答组(n=32)(P<0.01),慢性丙型肝炎无病毒学应答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24周时,病毒学应答组中有39例患者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外周血中的CD4+ CD25high Treg百分比、HCV-RNA定量及血清AL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未获得SVR患者(P<0.01);而未获得SVR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结束时(48周末)明显升高(P<0.05).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Treg百分比的变化对预测疗效和复发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