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升降散治疗内毒素发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升降散对内毒素发热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肠杆茵内毒素复制家兔毒素发热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白虎组、布络芬组,升降组,观察各组症状及体温变化,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变化.结果 升降组症状表现较轻,降温效果平稳;升降组、白虎组、布络芬组家兔的血清IL-8和TNF-α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升降散对内毒素发热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IL-6、TNF-α水平变化揭示老年MS肾脏损伤的炎性反应机制。方法:喂养法建立代谢综合征(MS)大鼠动物模型,分为青年正常组、青年模型组、老龄正常组、老龄模型组,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血压、血脂、内脏脂肪重量与体重的比值及血清IL-6、TNF-α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肾脏和肾小球部位IL-6、TNF-α的表达。结果:24周时成功复制MS模型。青年模型组和老龄模型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分别较青年正常组、老龄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老龄模型组IL-6水平较青年模型组显著(P<0.01),老龄正常组血清IL-6水平较青年正常组增高(P<0.05);青年模型组和老龄模型组大鼠肾组织、肾小球TNF-α和IL-6的表达均分别较青年正常组和老龄正常组明显增强(P<0.01),青年模型组肾小球IL-6的表达较老龄模型组增强(P<0.05)。结论:TNF-α和IL-6介导MS肾脏损伤,其中外周循环中TNF-α和IL-6的作用明显,IL-6介导的肾脏损伤在老年MS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高脂、免疫损伤、应激等方法,探讨较为切合动脉粥样硬化(AS)病理变化的高脂血症血瘀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方法:应用单纯高胆固醇(模型组简称高脂组)、异体血清蛋白加高胆固醇(免疫损伤高脂组)、高胆固醇加异体血清蛋白加肾上腺素(免疫损伤应激高脂组)、单纯肾上腺素(应激组)等不同方法造模,观察不同模型脂质代谢、血小板功能、白细胞活化粘附、白细胞介质、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高脂组大鼠的脂质代谢、血管活性物质、炎症介质明显升高(P<0.05,P<0.01);应激组大鼠的白细胞活化和血小板活化显著升高(P<0.05,P<0.01);免疫损伤高脂组血管活性、脂质代谢、炎症介质、白细胞活化显著增高(P<0.05,P<0.01);免疫损伤应激高脂组的血小板活化显著升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白细胞活化增强,炎症介质、脂质代谢变化异常,增高显著(P<0.05,P<0.01)。结论:多因素的高脂血症血瘀模型的脂质代谢、白细胞介素、白细胞粘附与活化及血小板活化、聚集、粘附程度都显著升高,为中医药多环节干预 AS 和血瘀证的作用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鱼腥草破壁饮片对内毒素致家兔发热的解热作用及血液中内毒素含量,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制备家兔发热模型,测量给药前及给药后4 h各组家兔体温,观察鱼腥草破壁饮片对致热家兔体温的影响;4 h后,耳缘静脉采血,检测全血中白细胞数量,血浆中内毒素含量,以及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性反应因子IL-6、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温、全血中白细胞含量、血浆中内毒素含量以及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均显著增高。与模型组比较,鱼腥草破壁饮片高、中剂量组能显著地降低致热1 h后的家兔体温;并且,其可显著降低全血中白细胞含量、血浆中内毒素含量。与鱼腥草传统饮片组比较,鱼腥草破壁饮片可显著降低致热1 h后的家兔体温、全血中白细胞含量以及血清中IL-6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鱼腥草破壁饮片和传统饮片均可不同程度降低IL-1β、TNF-α含量。结论:鱼腥草破壁饮片可显著清除家兔体内内毒素,使其体温下降,且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传统饮片。  相似文献   

5.
甘草粉蜜汤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白细胞减少症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甘草粉蜜汤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甘草粉蜜汤合黄芪注射液和鲨肝醇治疗。60天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50.0%(P<0.01);两组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甘草粉蜜汤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汤及其拆方的配伍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果  罗云  肖小河  金城  李祖伦 《中药材》2007,30(2):205-208
目的:以中医药整体观为指导,探讨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规律的现代药理学机理。方法:以六味地黄汤及其拆方三补(熟地、山药、山茱萸)、三泻(茯苓、牡丹皮、泽泻)以及君药熟地为研究对象,以成年大鼠体重、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等为评价指标,研究六味地黄汤的配伍规律及现代药理学机理。结果:灌服各组药物30天后,大鼠体重未见显著变化;肝功酶类除熟地组乳酸脱氢酶较空白组增加(P<0.05),其余各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六味地黄汤组肌酐与尿酸较空白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熟地组肌酐较空白组有显著降低(P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醒胰汤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ASP)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淀粉酶(AMY)和胃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ASP患者160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西医常规治疗)和B组(醒胰汤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AMY、血钙(Ca)以及胰脂肪酶(LPS)水平变化,胃肠动力学指标变化,血清炎性因子变化,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93.75%(75/80)显著高于A组80.00%(64/80)(P<0.05); B组血清AMY及LPS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Ca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 B组OCTT、GAS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MTL、VIP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 B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白细胞介素10(IL-10)显著高于A组(P<0.05); B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发热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禁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A组显著缩短(P<0.05); B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A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醒胰汤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ASP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调节血清AMY等实验室相关指标,降低促炎因子水平,促进其临床症状缓解,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毒素清颗粒对内毒素肺损伤家兔小肠组织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和血管间黏附因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静脉注射脂多糖建立家兔肺损伤模型。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毒素清大中小剂量组及双黄连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小肠组织巨噬细胞、TNF-α、ICAM-1和VCAM-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小肠组织巨噬细胞、TNF-α、ICAM-1、VCAM-1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毒素清各剂量组和双黄连组巨噬细胞、TNF-α表达明显减弱(P<0.01),毒素清各剂量组肠组织中ICAM-1阳性单位PU值和毒素清大、中剂量组VCAM-1阳性单位PU值明显减低(P<0.01,P<0.05);与双黄连组比,毒素清大剂量组巨噬细胞、TNF-α、ICAM-1、VCAM-1阳性单位PU值明显减低(P<0.05,P<0.01)。结论:模型组小肠组织巨噬细胞、TNF-α、ICAM-1、VCAM-1表达显著增强,毒素清能显著抑制巨噬细胞、TNF-α、ICAM-1、VCAM-1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安胎中药坤元汤治疗先兆流产大鼠模型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灌服米非司酮建立Wistar大鼠先兆流产模型,分为坤元汤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另设立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检测大鼠血清及子宫组织的IFN-γ、IL-10和NO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和子宫组织中IFN-γ和NO含量显著升高,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和坤元汤低剂量组相比,中、高剂量组血清和子宫组织IL-10含量显著增高,IFN-γ含量显降低(P<0.05),而坤元汤低、中、高剂量组的NO含量则比模型组显著降(P<0.05)。随坤元汤剂量的增加,血清NO含量依次递减(P<0.05),而子宫组织中的NO含量在中、高剂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坤元汤可能通过调节炎性因子IFN-γ和IL-10及NO的含量达到治疗先兆流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大雷 《新中医》2020,52(9):109-111
目的:探讨大青连翘汤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盐酸万乃洛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大青连翘汤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治疗前后血清IL-2、IL-6、IL-10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组血清IL-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IL-6、IL-10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2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IL-6、IL-10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63%,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2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0,P0.05)。结论:大青连翘汤联合盐酸万乃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总有效率更高,患者疱疹消退更快,且血清IL-2、IL-6、IL-10水平改善更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严重创伤后的代谢反应与中药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损伤严重程度与生化改变之间的着急以及地鳖虫合剂治疗严重组损的临床疗效,随机将200例AIS-ISS评分法为16-24分的病分成病组进行观察,对照组重伤病人的总蛋白低于中等伤病人,甘油三脂、血糖和血沉均高于中等伤病,说明创伤后,代谢反应增高,损伤越严重,其代谢反应越剧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ssue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 79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COPD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舒血宁注射液15mL加入250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14天,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肺功能仪测定第1s用力呼气量(FEV1)及用力肺活量(FVC)数值,计算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浓度,并与20名健康体检者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P<0.01);治疗组血清MMP-9、TIMP-1浓度及MMP-9/TIMP-1值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MMP-9、TIMP-1浓度与FEV1/FVC%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677、-0.629,P<0.01),与FEV1占预计值%亦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562、-0.661,P<0.01);MMP-9/TIMP-1值与FEV1占预计值%及FEV1/FVC%亦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732、-0.891,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可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通气功能,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降低血清MMP-9、TIMP-1浓度,纠正MMP-9/TIMP-1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3.
活骨冲剂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是在活骨冲剂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临床观察基础上进行其药效学及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本品有明确的抗炎镇痛作用,并有促进血清Ca、P吸收及促进鸡胚股骨生长等补肾壮骨作用。(2)急性毒性试验过程中未测出LD50;又进行最大耐量测定,24h内总给药量为50g/kg(相当于成人1次临床用药量的166.7倍),亦未测出LD50。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补肾复方对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减停给药诱发的小鼠证候及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氢化可的松组、六味地黄汤组、桂附地黄汤组,每组12只。每组给予1.32 mg·kg^-1·d^-1氢化可的松28 d减半剂量7 d停止用药14 d造模,减量及停药阶段同步给予相应组六味地黄汤药液12.5 g·kg^-1·d^-1,桂附地黄汤药液13.5 g·kg^-1·d^-1,连续21 d。实验第28,49天采用小鼠辨证论治实验方法学检测小鼠表征信息(抓力、体表红外温度);在实验第50天处死小鼠取材,摘取脾脏、胸腺,计算脾脏与胸腺脏器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皮质酮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肾上腺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yp11a1),细胞色素P450家族21亚家族A多肽1(Cyp21a1),细胞色素P450家族11亚家族b多肽1(Cyp11b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B类I型清道夫受体(Scarb1/SRBI),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LIPE),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2(Srebf2)mRAN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B类I型清道夫受体(Scarb1/SRBI),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YP11A1),胆固醇21-羟化酶(CYP21A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连续给药28 d后,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与躯体平均红外温度均显著下降(P<0.01);减停造模后,模型组小鼠抓力明显下降(P<0.05),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1),血清皮质酮含量明显降低(P<0.05),肾上腺Cyp21a1,Hmgcr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Lipe,Acat1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1),肾上腺CYP11A1,SRBI蛋白表达显著下降,LDLR蛋白表达上升。与模型组比较,中药治疗21 d后,桂附地黄汤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六味地黄汤组小鼠脾脏指数显著下降(P<0.01);桂附地黄汤组Cyp11a1,Cyp21a1,Acat1,Lipe 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5,P<0.01),Ldlr,Scarb1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六味地黄汤组Ldlr,Acat1,Lipe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六味地黄汤及桂附地黄汤组CYP11A1,SRBI蛋白表达上升。结论:桂附地黄汤可通过纠正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酶的表达,以促进药源性虚证小鼠肾上腺皮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观察了丽参注射液治疗前后老年女性冠心病肾虚患者雌二醇(E2)、睾酮(T)及E2/T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E2、E2/T肾阳虚组明显降低,肾阴虚组明显升高(P均<0.01);肾虚两组比较亦差异显著(P<0.001)。3组T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随着肾虚症状改善,E2、E2/T肾阳虚组明显回升(P<0.05),肾阴虚组明显下降(P<0.01),均接近对照组,T两组均无显著变化。提示:绝经期后冠心病肾虚患者阴阳失调与性激素紊乱有关,主要表现在生物活性作用强的E2水平的升高或降低;人参既可调整阴阳改善肾虚症状又可逆转性激素变化,对E2有很好的双向调节作用,有助于人体内环境雌雄性激素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将麻疹活疫苗注入家兔主胰管及耳缘静脉,14及48小时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增强,与两个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0.01)。胰腺可见明显瘀血及点片状出血。大黄治疗组24及48小时血清淀粉酶及血小板聚集升高均受到阻抑,胰腺瘀血、出血亦减轻。结果提示病毒对胰腺的侵袭是发生出血型胰腺炎的因素之一;大黄是治疗出血型胰腺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采用醋酸氢化可的松造成肾阳虚模型大鼠,以它床子素和蛇床子总香豆素给药,测定大鼠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和三种甲状腺激素T3,反T3及T4的浓度。结果,肾阳虚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比较,TSH,T3,rT3和T4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儿茶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建立鹌鹑高脂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儿茶素预防用药对血清及组织中脂质含量的影响,并对主动脉和肝脏进行肉眼和光镜组织学检查,检测儿茶素对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的影响。结果 连续用药8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儿茶素各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 P<0.01),儿茶素中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 P<0.05),儿茶素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模型组相比有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心肌及主动脉壁中的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显著下降(P<0.05, P<0.01);病理检测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儿茶素各剂量组主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的病变程度明显降低(P<0.05, P<0.01),肝脏脂肪变分级标准明显低于模型组,肝脏系数也小于模型组(P<0.05, P<0.01),儿茶素可升高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降低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的含量(P<0.05, P<0.01)。结论 儿茶素可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其作用机制与其降脂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理论特点的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丹参组,每组10只。丹参组给予丹参水煎液13.5g/kg灌胃,灌胃体积20mL/kg;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纯净水灌胃。均每天2次,连续7天。给药第4天,模型组及丹参组大鼠腹腔注射角叉菜胶50mg/kg,每天1次,连续3天。末次注射24h后,于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0%干酵母悬液(10mL/kg),6h后观察大鼠体温、舌象、尾部瘀斑、耳廓和四肢皮肤颜色等表征以及耳廓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舌质红紫,舌下脉络增粗增长,爪甲色红紫,耳廓边缘发红,尾部出现明显瘀斑(P<0.01),体温明显升高(P<0.01)等瘀热表征;耳廓微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全血高、中、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组大鼠尾部瘀斑长度明显减少,微血流流态评分明显升高,全血高、中、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减少,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采用联合注射角叉菜胶和活性干酵母方法建立的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具有动物表征明显以及重现性、稳定性好等特点,可用于瘀热互结证的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效筛选以及中药药性理论等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BAFF)在BXSB狼疮性肾炎小鼠血清和外周血B淋巴细胞(PBBC)中的表达,并观察中药狼疮平颗粒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1周龄雄性BXSB狼疮性肾炎小鼠18只随机分为狼疮对照组、激素治疗组、狼疮平治疗组,每组6只;另取11周龄雄性C57BL/6小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灌胃生理盐水(10mL/d)、甲泼尼龙[5mg/(kg·d)]、狼疮平颗粒[4g/(kg·d)]、生理盐水(10mL/d),治疗4周,测定各组尿蛋白、ds-DNA和体重,分别应用ELISA、RT-PCR方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BAFF(sBAFF)和外周血B细胞中BAFF-mRNA的表达及变化,并观察肾脏病理活动性计分、24h尿蛋白定量、ds-DNA与sBAFF的关系。结果狼疮性肾炎小鼠血清sBAFF、PBBC中BAFF mRNA水平、24h尿蛋白定量、血清ds-DNA含量均较正常小鼠明显升高。激素和狼疮平治疗组治疗后sBAFF、BAFF mRN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BAFF、BAFF 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狼疮性肾炎小鼠血清sBAFF水平与肾病理活动性计分、24h尿蛋白定量、ds-DNA成正相关(r=0.8098、0.8220、0.8535,P<0.01)。结论 BAFF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监测病情变化并预测复发,是狼疮性肾炎治疗的理想靶点之一。中药狼疮平可以通过降低BAFF水平而改善狼疮性肾炎病情,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