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随机分为疏血通组与丹参组,两周后复查Fg和D-二聚体,再次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Fg与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Fg、D-二聚体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丹参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疏血通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丹参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通过疏血通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栓通辅助常规西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hs-CRP、IL-6及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0例.两组患者人院后均给予相同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血栓通,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及hs-CRP、IL-6及D-二聚体水平的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栓通,可以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IL-6及D-二聚体的表达,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王宁 《中医药研究》2010,(7):808-809
目的探讨心脑舒通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治疗前后血小板膜蛋白颗粒(GMP-140)、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病人属血瘀证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脑舒通胶囊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GMP-140、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舒通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恢复期血瘀证的重要辅助方法 ,并可有效改变脑梗死恢复期病人血液黏、浓、凝、聚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的影响。方法:肺栓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对症支持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和P(A-a)O2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D-二聚体水平和不同P(A-a)O2水平发生肺栓塞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P(A-a)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500μg·L^-1者发生肺栓塞的几率显著高于D-二聚体〈500μg·L^-1者(P〈0.05);P(A-a)O2〉50 mmHg者发生肺栓塞的几率显著高于P(A-a)O2〈50 mmHg者(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有效改善患者肺泡血氧合状态,D-二聚体联合P(A-a)O2诊断肺栓塞能提高诊断率,尤其是对于D-二聚体超过500μg·L^-1,同时P(A-a)O2高于50 mmHg者,要提高临床重视,早期诊断肺栓塞。  相似文献   

5.
丹参酮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和D-二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丹参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对照组为56%;心电图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对照组为52%,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RP、D-二聚体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注射液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及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氯吡咯雷对非心源性脑梗死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氯吡咯雷治疗,治疗组49例加用脑心通胶囊,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2组治疗前后各指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后2组各指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氯吡咯雷治疗对于非心源性脑梗死的二级预防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选择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脑抗炎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D-二聚体、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抗栓、调脂、改善脑循环及脑保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清脑抗炎汤口服。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血浆D-二聚体、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P0.01);治疗后2组血浆D-二聚体及hs-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脑抗炎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显著降低血浆D-二聚体及hs-CRP等炎症指标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补阳还五汤加减辅助常规西药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桂兰 《新中医》2022,54(7):42-4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辅助常规西药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为8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红细胞沉降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辅助常规西药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流状态,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联合穴位埋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7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予基本治疗,治疗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并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取穴:廉泉、肩髃、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并检测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血脂;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疗程为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hs-CRP,D-Dimer,Fig均较治疗前有下降,然而治疗组治疗后hs-CRP,D-Dimer,Fig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血脂改变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NIHSS及中医症候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D-Dimer、Fig含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平肝熄风胶囊治疗风火上扰型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0例风火上扰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平肝熄风胶囊治疗组(治疗组)和淀粉胶囊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hs-CRP、FIB及D-二聚体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肝熄风胶囊治疗风火上扰型脑梗死急性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清D-二聚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及其结合蛋白-3(IGFBP-3)和淀粉样蛋白A(SAA)在急性脑梗死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作为急性脑梗死组,根据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分分为轻度组32例、中度组18例和重度组37例,根据CT显示病灶最大直径大小分为小面积组29例、中面积组22例和大面积组36例。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D-二聚体、IGF-1、IGFBP-3和SAA水平,分析急性脑梗死组上述各指标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面积的关系,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上述各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血清D-二聚体和SA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且随着神经损伤程度和脑梗死面积增加而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后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SA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并随着神经损伤程度和脑梗死面积的增加而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急性脑梗死组患者IGF-1和IGFBP-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D-二聚体、IGF-1、IGFBP-3和SAA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对于判断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脑梗死面积的大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谢晶日  林晋濠  张杨 《新中医》2013,45(12):67-69
目的:观察肠愈宁对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静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BPC)的影响。方法:对50例治疗组UC活动期患者采用肠愈宁治疗,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BPC。结果:2组比较,UC活动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BP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和BPC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肠愈宁对UC活动期有较好治疗效果;调整D-二聚体水平,抑制血小板活化状态可能是肠愈宁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钮易蓓 《新中医》2013,45(12):45-4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观察临床疗效并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74.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天,冶疗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2组其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有确切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血浆中D一二聚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血清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糖辱病患者分为无并发症组(38例)和并发症组(22例),并与健康对照组(36例)进行比较.DD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HCy测定采用循环酶法.结果:糖尿病并发症组D-二聚体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无并发症组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P〈0.05),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DD与HCy测定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观察病情发展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监测DD与HCy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采用桃红四物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针等常规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凝基础上服用桃红四物汤,检查患者实验前后D-二聚体含量。结果:实验前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患者D-二聚体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加服桃红四物汤具有调节血管壁通透性,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持血液流动正常,从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续命汤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续命汤治疗,疗程均为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检测雌激素及血小板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77.5%,治疗组8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雌激素及血小板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续命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损伤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卒中单元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医卒中单元治疗组50例和普通病房对照组40例,观察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血脂、纤维蛋白元、D-二聚体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0例(20%),显效20例(40%),好转12例(24%),总有效率84% 对照组临床痊愈4例(10%),显效8例(20.0%),好转10例(25%),总有效率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血脂、纤维蛋白元、D-二聚体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卒中单元治疗中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克圬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检测血浆D-二聚体、血清TNF-α、IL-6、IL-8促炎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促炎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后D-二聚体、促炎因子水平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但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克圬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肺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西颖  苏波 《中医药研究》2011,(10):1205-1206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银杏叶提取物2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奥扎格雷钠80 mg静脉输注,每日2次;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0.2 g,每日3次口服,疗程2周。治疗结束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对D-二聚体升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凝血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D-二聚体升高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对症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4 000 IU/次,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D-二聚体、凝血指标及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观察组D-二聚体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凝血指标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D-二聚体升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D-二聚体,改善凝血状态及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