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对照组26例用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主要观察心室率变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房颤,对控制心室率,减少脑卒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10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7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2例应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服用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2组均14日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改善情况。结果 缺血性心脏病对照组总有效率57.5%,治疗组总有效率88.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治疗组总有效率9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总有效率8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谢晶日  林晋濠  张杨 《新中医》2013,45(12):67-69
目的:观察肠愈宁对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静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BPC)的影响。方法:对50例治疗组UC活动期患者采用肠愈宁治疗,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BPC。结果:2组比较,UC活动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BP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和BPC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肠愈宁对UC活动期有较好治疗效果;调整D-二聚体水平,抑制血小板活化状态可能是肠愈宁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予常规抗心力衰竭(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去除病因等)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2组疗程均为3月。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压、心功能分级,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未期容积(LVESV)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心排血量(CO)、心排指数(CI)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6.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DV和LVESV均缩小,LVEF、CO、CI和FS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LVEDV、LVESV均缩小,LVEF、FS亦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均改善(P〈0.05),治疗组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CHF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57%,对照组为7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P〈0.05,P〈0.01),治疗组在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刘淑娟 《新中医》2009,(7):41-4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围手术期患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需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等常规治疗;通心胶囊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比较PCI治疗术后2组炎症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CR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通心胶囊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心胶囊组在改善患者炎症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有效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围手术期的相关炎症反应,可能对改善介入术后预后有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配合针刺治疗心肌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纽36例和对照组17例,在常规心脏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口服通心络胶囊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盐酸舍曲林治疗,均治疗4周。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同时观察治疗期间2组患者心绞痛复发次数,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静态心电图、体重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末时,2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复发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心肌缺血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体重增加情况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配合针刺的方法能够治疗心肌梗死后抑郁症,对体重影响方面优于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同时能明显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雷米普利治疗对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通心络胶囊口服。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流、血脂变改善,治疗组尿蛋白、血流变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1,P〈0.05),Upr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雷米普利联合通心络治疗慢性肾炎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照组61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6%。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疗效肯定,通心络胶囊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和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前后用超声心动图仪测定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以及Tei指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LVEDD、LVESD、Tei指数显著下降(P〈0.05),LVEF、CO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能显著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血栓片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治疗前后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病人属瘀血证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脑血栓片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片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瘀血型的重要辅助方法,并可有效改变脑梗死恢复期病人血液粘、浓、凝、聚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殷克敬教授经络诊查选穴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缺血性中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经络诊查发现的异常经脉的腧穴选穴为主,再辨证选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常规辨证选穴治疗;2组均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Fugl-Meyer评分2组治疗后均升高,治疗组升高较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shworth评分2组治疗后均降低,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shworth分级情况2组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络诊查选穴治疗缺血性中风可较好地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风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2例,口服中风膏+阿司匹林。对照组88例,仅口服阿司匹林,2组均连续使用14天为1个疗程。治疗效果根据NIHSS评分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来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2周后,2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中风膏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社区冠心病的疗效和对脉搏波波速(PwV)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住院收治的本社区8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0%。同时两组的脉搏波波速的改善也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治疗组较对照组单独应用西医药效果明显。通心络胶囊有改善动脉硬化作用,应用于社区冠心病二级预防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心络胶囊对2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前后的颈动脉斑块、血脂的分析,评价通心络胶囊的疗效。方法:对48例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2个月后,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颈动脉斑块、血脂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明显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的面积,同时降低甘油三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供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缺血性中风后动物模型,探讨回春偏瘫方对缺血性中风模型动物脑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造成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回春偏瘫方高、中、低剂量,西药尼莫地平组(西药组),连续给药14天,然后取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缺血再灌注大鼠颅内NGF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颅内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动物脑内NGF、BDNF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尤以中剂量组效果最佳。结论:回春偏瘫方可增加模型动物脑内NGF、BDNF水平,这可能是回春偏瘫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成药松龄血脉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采用松龄血脉康治疗TIA患者50例,并与西药阿斯匹林治疗49例进行随机对照比较,观察每例患者在服药期内临床疗效、TIA的发作次数、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副作用。结果:复方血栓通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与对照组(87.76%)无明显差异,但松龄血脉康对气滞血瘀型TIA疗效(100%)好于西药组(P<0.05),且随访半年,治疗组TIA复发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完全性脑梗塞的发生率则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高切、全血低切及血浆粘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对TI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晚,通心络胶囊,3次/日;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晚。疗程均为6个月。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血脂水平、观察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治疗6个月后随访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6.6%和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恢复总有效率分别为76.6%和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均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1),两组甘油三酯(TC)在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高密度酯蛋自胆固醇(HDL-C)有逐渐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随访期间,心绞痛(AP)、心力衰竭(HF)、心律失常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脑卒中、心肌梗死(MI)、心源性死亡、需再住院治疗亦较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阿托伐他汀联用通心络胶囊或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均能有效调脂,但治疗组在调脂、改善临床症状、心电图恢复、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更佳,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缺血性中风病内科常规治疗以及康复锻炼和西药黛力新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乌灵胶囊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6周连续服药治疗后,组间以及组内的HAMD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西药黛力新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中优于单纯应用西药黛力新,且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