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急性起病,严重影响患者面部形象及社交活动的常见病变,易造成患者精神紧张,故其预后评估引起广泛关注。目前,神经肌电图广泛用于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预后评估,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近20a来神经肌电图用于周围性面瘫预后评估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风火上扰型脑梗死的病因病机、证候学、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及中药治疗等方面近10余年来的文献,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传统医学分型、治疗与现代科学有机结合的设想。参考文献16篇。  相似文献   
3.
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或半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引起组织损伤和/或生理功能紊乱,如呼吸系统的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皮肤科的变应性皮炎等,这类疾病病因复杂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特异性脱敏疗法,是对已被某种变应原致敏的机体通过一定的途径,连续、小剂量、多次给予该种变应原,使机体对其敏感性逐渐降低以致脱敏,从而再次遇到该种变应原时不发生变态反应。这种特异性脱敏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我科对20种常见吸人性过敏原阳性的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及变应性皮肤病160例病人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现将观察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平肝熄风胶囊治疗风火上扰型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0例风火上扰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平肝熄风胶囊治疗组(治疗组)和淀粉胶囊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hs-CRP、FIB及D-二聚体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肝熄风胶囊治疗风火上扰型脑梗死急性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对于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向来错综复杂,治则治法亦颇有争议,该文以调气法治疗中风病为契机,结合化痰、活血、平肝及通络诸法论述中风病治疗中调理气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诊治失误原因,寻求解决方法。方法:对我科1990年7月~2003年7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55例患者,开颅探查术259例,胸腔闭式引流术6例,脾切除11例。肝破裂修补7例,肠破裂修补11例,一期骨折整复术18例。死亡78例。其它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植物状态。误诊8例。死亡3例。结论:在诊治过程中,要仔细收集病史资料和全面系统地体格检查,绝不能顾此失彼,才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郭芳  郝风玲 《国医论坛》2019,34(6):68-70
目的:总结近年来中医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思路方法。方法:查阅近10年来有关中医药分期研究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结果:周围性面瘫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多联疗法的应用在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存在较大优势,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结论:中医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然而在对周围性面瘫的分期时间窗上尚存在较大分歧,临床治疗中缺乏明确的临床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9.
多系统萎缩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症状,并分为MSA-P型和MSA-C型2个亚型。当前此病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法;中医学对此病的辨证论治不完全相同,但都能有效缓解其发病症状。此文报道郝风玲教授以杞菊六味汤加减治疗MSA-C型多系统萎缩1例。  相似文献   
10.
辨证分型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指脑血管病后并发的以患侧肩部疼痛、手指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肿胀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占脑血管病的13%,是影响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一般发生于病后的2周~15个月内,以患侧上肢疼痛及血管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治疗不当可致皮肤、肌肉萎缩,肩手关节挛缩,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