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SD和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品系、给药剂量、给药次数对大鼠成模率、死亡率的影响,同时研究利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判断大鼠糖尿病成模率的意义.方法 设置共同的正常对照组,①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中剂量组(55 mg/kg)和高剂量组(65 ms/kg);②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吼(55 mg/kg),与①中的Wistar大鼠作对比;③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给药组和两次给药组,注射剂量均为55 mg/kg,观察期间进行OGTT.结果 ①Wistar大鼠成模率和死亡率均高于SD大鼠;②采用SD大鼠、中剂量给药和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成模率,并降低死亡率;③在有明确胰岛病理改变的模型组大鼠,其OGTY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空腹血糖异常阳性率.结论 用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Wistar大鼠成模率和死亡率均高于SD大鼠;选用中剂量给药及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SD大鼠成模率,并降低死亡率,维持时间较长.在动物实验中OGTT比空腹血糖监测更有诊断意义,不易造成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勃起功能显著低于正常水平的糖尿病(DM)大鼠模型.方法 30只10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12)和实验组(n=18).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6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0.1 M pH4.5枸椽酸钠溶液.注射后3 d,于尾静脉采血测血糖,后每2 wk测血糖1次.STZ注射后10 wk,测定两组大鼠体重和基础阴茎内压(ICP)及神经刺激诱导ICP.结果 (1)一般情况STZ注射后第5 wk有1只大鼠死亡.2只大鼠于第8、10 wk血糖未达糖尿病标准,糖尿病表现不明显,判为STZ抵抗.18只大鼠中DM模型制作成功15只(定为DM组),成功率83.3%;(2)血糖、体重DM组STZ注射后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STZ注射前DM组和对照组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注射后10 wk DM组的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平均体重较对照组低31.9%;(3)两组大鼠间ICP比较STZ注射后10 wk,DM组的基础ICP和神经刺激诱导ICP分别为8.9±3.5和56.3±15.8 cmH2O,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8±11.2和156.3±38.4 cmH2O(P<0.001),DM组的基础ICP和神经刺激诱导ICP较对照组分别低75.8%和64.0%.结论 以STZ60 mg/kg腹腔注射建立DM大鼠模型操作方便、成功率高,而且所制作的DM大鼠模型阴茎的基础ICP和神经刺激诱导ICP均显著低于正常大鼠,能成为理想的DMED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致SD大鼠1型糖尿病(T1DM)模型状况的差异,探讨STZ建模的最佳剂量。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3个实验组分别一次性尾静脉注射40、50、60mg/kg的STZ,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枸橼酸盐缓冲液;监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尿糖、饮水量、采食量、排尿量和体重等指标。结果:D40组(40mg/kg STZ组)、D50组(50mg/kg STZ组)和D60组(60mg/kg STZ组)的成模率分别为70.0%、100.0%、100.0%;死亡率分别为:0.0%、10.0%、60.0%。各成模大鼠均有“三多一少”的糖尿病临床表现。D40组大鼠空腹血糖和尿糖水平2周后有明显下降趋势,而D50组及D60组大鼠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尾静脉注射50mg/kg STZ成模率高、死亡率低、模型稳定,是建立T1DMSD大鼠模型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优化建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模型高成模率的方法.方法 41只8~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9)和实验组(n=32),实验组大鼠又分为糖尿病(DM)组和糖尿病未成模组(NDM组).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65 mg/kg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注射后第3天(即造模第4天),4、8、12 周全部大鼠尾静脉采血测随机血糖和体重.12周后,应用阿扑吗啡(apomorphin,APO)100 μg/kg全部大鼠皮下注射后观察阴茎勃起情况而筛选出勃起功能障碍(ED)模型.结果 (1)STZ致糖尿病大鼠的一次成模率90.6%(29/32),阿扑吗啡筛选DM组大鼠ED模型的成模率为84.6%(22/26);(2)DM组在注射STZ后各时间点的随机血糖均显著高于NDM组、对照组(P<0.05);同一时间点体重相比较:除造模第4天,其余时间点,DM组体重水平显著低于NDM组、对照组(P<0.05),NDM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3)阴茎质量及睾丸质量比较,DM组显著低于NDM组、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各种措施可优化糖尿病ED大鼠模型的建立,12周可作为APO筛选ED模型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等穴对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模型大鼠胰岛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调整血糖、改善DGP胃肠动力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DGP模型对照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穴组、胃复安对照组,每组10只.造模组按55 mg/kg单次右下腹腔注射2%链脲佐菌素(STZ)联合高脂高糖不规律饮食建立DGP模型,连续喂养8周,每周用强生稳豪倍易型血糖仪及试纸测量血糖,尿糖试纸测量尿糖.电针穴位取大鼠“足三里”、“梁门”、“三阴交”,电针非穴组取大鼠“足三里”、“梁门”、“三阴交”的穴位对照点,胃复安对照组予1.7%胃复安药液(1 ml/100 g)灌胃.治疗结束后,以酚红为标志物,观察各组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移行率,以ELISA法检测胃窦部胰岛素(INS)及胰岛素受体(IR)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糖水平、症状积分明显升高,胃排空率、小肠移行率、胃窦部INS、IR含量明显降低(R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血糖水平及症状积分明显降低,胃排空率及小肠移行率、胃窦组织INS及IR表达升高(P<0.05,P<0.01),与电针穴位组比较,电针非穴组、胃复安对照组症状积分升高、胃窦部INS、IR含量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 电针能降低DGP大鼠血糖,促进DGP大鼠胃肠动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胃窦部INS及IR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和模型组(高脂饲料),每组各10只,自由进食,4周后模型组大鼠予腹腔注射STZ 35 mg/kg,血糖≥16.67 mmol/L者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大鼠继续进食高脂饲料.于成模后1、4及8周时观察各组大鼠的体重、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尿微量白蛋白(MAU)的水平,于成模后1、8周时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及胰岛素耐量实验(IT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注射STZ 1周后体重显著增加(P<0.01),注射STZ 4、8周后体重显著下降(P值均<0.01);模型组大鼠注射STZ 1、4、8周后,TG、TC、LDL-C、血糖及MAU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IPGTT结果显示,注射STZ 1、8周后,模型组AU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ITT结果显示,注射STZ 1、8周后,模型组注射30、60、120min时血糖下降相对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0.01、0.05).结论 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存在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这种造模方法所诱导的伴胰岛素抵抗的大鼠糖尿病更近似于临床上的2型糖尿病的表型特征及发病过程,可用于2型糖尿病及相关慢性并发症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糖尿病SD大鼠模型骨密度、骨组织学及生化指标的改变,探讨血糖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次大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用雄性SD大鼠制备糖尿病SD大鼠模型,以正常血糖雄性SD大鼠作为阴性对照,12周后,抽取大鼠心脏血测定血糖、血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采用双能X光衍射仪测定大鼠右侧胫骨和股骨离体骨的骨密度,取左侧股骨上段制作病理标本.结果 糖尿病组SD大鼠体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STZ 48 h后血糖明显升高并持续存在.糖尿病组SD大鼠骨质疏松明显,股骨及胫骨BMD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组SD大鼠的AKP、LDL-C显著升高(P<0.05),而血钙、HDL-C显著降低(P<0.05).结论 糖尿病组SD大鼠表现为骨密度减少,不仅出现血生化的异常,且出现明显的骨组织形态结构异常,提示高血糖导致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年龄和剂量的相关性。 方法 选用清洁级四周龄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饲养4周对照组、4周低剂量组、4周高剂量组、8周对照组、8周低剂量组、8周高剂量组。4周和8周对照组大鼠分别为10只,其余造模组大鼠每组各20只。造模组高脂饲养4周和8周后,用STZ低剂量25 mg/kg和高剂量40 mg/kg腹腔注射进行造模,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柠檬酸缓冲液。比较注射后第6天各组大鼠成模率和死亡率、肝功、肾功和凝血功能。 结果 各组大鼠成模率无差异(P>0.05);4周高剂量组死亡率最高,8周低剂量组死亡率最低,死亡率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各组造模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AK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值均与其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8周低剂量组血清AKP、ALT、AST值与其他造模组均有组间差异(P<0.05);8周低剂量组血清肌酐(CRE)、尿素氮(BUN)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8周低剂量组与4周低、高剂量组血清CRE、BUN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8周低剂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其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8周低剂量组APTT与其他造模组均有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凝血酶原时间(PT)仅4周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8周低剂量组大鼠肝肾功能损伤最小,且无凝血功能障碍,存活率最高。因此,对4周龄大鼠进行8周高脂饲养再以STZ 25mg/kg造模是2型糖尿病最佳造模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品系、给药剂量对大鼠成模率、死亡率的影响。方法:Wistar、SD大鼠雄性各50只,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和剂量组(STZ1组:55mg/kg,2组:45 mg/kg,3组:35 mg/kg,4组:25 mg/kg),腹腔注射STZ,48小时后观察血糖,8周后计算死亡率,病理切片观察胰岛细胞。结果:Wistar、SD大鼠55mg/kg组全部成模,死亡率分别是100%、90%;45 mg/kg组全部成模,死亡率40%、28%;35 mg/kg组成模率为100%、30%,零死亡;25 mg/kg组成模率为70%、0%,零死亡。结论:35mg/kg剂量Wistar大鼠,成模率高,死亡率低,且结果优于SD大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2 种不同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代谢综合征(MS)大鼠模型,为该疾病的研究探索理想的建模方法.方法 90 只大鼠随机分为3 组:MS模型正常盐组(NS)、MS模型高盐组(HS)和对照组(NC).NS组大鼠饲喂高脂高糖饲料,HS组大鼠饲喂高脂高糖高盐饲料,NC组大鼠饲喂基础饲料.10周末,NS组和HS组选择腹围达标的大鼠,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 STZ 25 mg/kg.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测定各组大鼠体重、腹围、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等指标.结果 NS组和HS组大鼠体重、腹围、空腹血糖与NC组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12周末时, HS组大鼠血糖及腹围较NS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末时,HS组大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NS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组成模率为40.0%,HS组成模率为66.7%,2 组成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脂高糖饮食或高脂高糖高盐饮食诱导加腹腔注射小剂量STZ的方法可在短时间内成功复制稳定的MS大鼠模型,且HS组成模率较NS组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妊娠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讨最佳剂量。方法:SD大鼠按照1∶2雄雌比例合笼过夜,阴道涂片镜检见精子者记为妊娠0d(d0),标记孕鼠并计算孕期,将55只孕鼠随机分成3组;孕期第6天(d6)早晨,实验组分别用45mg/kg(D45)和55mg/kg(D55)的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对照组用等量枸橼酸盐缓冲液代替,处理前禁食12h,观察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尿糖、成模率、死亡率及转阴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给药后实验组空腹血糖、尿糖均有明显升高。45mg/kg和55mg/kg成模率分别是95%和100%,转阴率分别是10.52%和6.67%,死亡率分别是5%和33.3%,两实验组比较仅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注射STZ45mg/kg成模率高,死亡率低,转阴率低,是建立妊娠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理想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管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 缬沙坦干预组(DV组).观察各组大鼠的血糖、体重、Hb1Ac,于8周时用RT-PCR和Westem blot的方法检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管组织中MCP-1的表达的变化.结果:DM和DV组大鼠体重较NC组明显降低(均P<0.01),DM和DV组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糖无显著性差异(P>0.05);DM和DV组大鼠血管组织中MCP-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NC组(均P<0.01),而DV组明显低于DM组(P<0.01);DM和DV组大鼠血管组织中MCP-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NC组(均P<0.01),而DV组明显低于DM组(P<0.01).结论:糖尿病SD大鼠血管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明显增加,缬沙坦通过降低血管组织炎症因子MCP-1表达,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起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性别差异对1型糖尿病大鼠造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方法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性别差异对SD大鼠造模的影响。方法:SD大鼠118只(雌雄各59只),分为雄性对照组(13只),雄性STZ注射组(46只),雌性对照组(13只),雌性STZ注射组(46只)。每只大鼠称重、标记、剪尾取血后用血糖仪测血糖,STZ注射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60 mg/kg STZ,对照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等体积枸橼酸盐溶液。分别检测每只大鼠给药后7 d和49 d的空腹血糖值和体重,记录并统计雌性和雄性大鼠成模率及成模后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STZ注射后成模大鼠血糖值显著性升高,雄性与雌性模型大鼠均出现"三多一少"症状。与雌性大鼠相比,雄性大鼠STZ注射后,成模率无显著性差异,而成模后死亡高峰期提前以及死亡率显著性升高。结论:用一次性大剂量STZ诱导SD大鼠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雌、雄性大鼠成模率无性别差异,而成模后死亡率出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在采用SD大鼠进行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并发症的研究中,应考虑性别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从而选择双性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翻白草对T2DM大鼠体重、血糖和血清INS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2只,随机选取7只为正常组,其余35只予以高热量高糖高脂饮食加STZ腹腔注射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格列奇特组和翻白草大、中、小剂量组。药物灌胃治疗4周后,检测体重血糖、血清INS。结果各用药组大鼠体重显著增加(P0.01),血糖明显降低(P0.01),血清INS治疗前后相比显著升高(P0.01)。翻白草用药组间比较中、小剂量降低,血糖和升高血清INS较大剂量为优(P0.01)。结论翻白草能有效促进INS分泌,降低血糖,且可能存在一定的量效范围。  相似文献   

15.
赵仲柏  薛庆生  于布为 《上海医学》2012,35(10):859-863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B型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抑制剂K252a对糖尿病大鼠机械性痛阈、脊髓背角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钾氯共转运体2(KCC2)表达的影响,以了解BDNF-TrkB-KCC2信号通路在糖尿病神经痛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第一部分:22只Sprague-Dawley (SD)雄性大鼠,10只分别于链脲霉素(STZ)注射前及注射后1、2、4周检测其机械性痛阈;上述时间点各取3只大鼠腰膨大处脊髓背角组织,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BDNF、KCC2的表达.第二部分:取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TZ+0.9%氯化钠溶液组、STZ+K252a组、STZ+K252a溶剂组,每组10只.STZ注射4周后,STZ 3组分别予鞘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 μL、K252a 10 μg/10 μL、K252a的溶剂(0.01%二甲亚砜)10 μL,每天1次,连续4d.分别于给药前30 min及末次给药后30 min,检测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行为学检测结束后,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腰膨大脊髓背角BDNF、KCC2的表达.结果 第一部分:STZ注射后2周,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较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显著降低(P值均<0.05);STZ注射后4周,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较注射后2周显著降低(P<0.05).STZ注射后2周,大鼠脊髓背角BDNF表达水平较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显著升高(P值均<0.05);STZ注射后4周,大鼠脊髓背角BDNF表达水平较注射后2周显著升高(P<0.05).STZ注射后2周,大鼠KCC2表达水平较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显著降低(P值均<0.05);STZ注射后4周,大鼠KCC2表达水平较注射后2周显著降低(P<0.05).第二部分:鞘内给药后,STZ+K252a组机械性痛阈值较给药前显著增加(P<0.05),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Z+0.9%氯化钠溶液组及STZ+ K252a溶剂组与给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TZ+ K252a组BDNF表达水平较STZ+0.9%氯化钠溶液组及STZ+K252a溶剂组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Z+K252a组KCC2表达水平较STZ+0.9%氯化钠溶液组及STZ+ K252a溶剂组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鞘内注射K252a后,糖尿病神经痛大鼠机械性痛阈值及脊髓背角BDNF、KCC2表达水平均可恢复正常,BDNF-TrkB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其下游KCC2蛋白的表达参与糖尿病神经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葡萄糖转运体-4(GLU-4)蛋白表达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清胰岛素以及胰岛形态的影响。方法 STZ腹腔注射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28只,存活26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4个组:DM对照组(diabetic control group)、低剂量黄连素(Berberine,BBR)治疗组(40 mg/kg)、中剂量BBR治疗组(80 mg/kg)、高剂量BBR治疗组(180 mg/kg)。另选择8只健康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组按剂量黄连素每天灌胃8周后,测血糖及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β)指数;HE染色检测胰岛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胰腺组织胰岛中胰岛素( INS)及GLUT-4蛋白抗原的表达水平。结果⑴DM对照组的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1);BBR低、中、高剂量治疗组糖尿病大鼠FBG、FINS均有所下降,高剂量组降FBG、FINS效果更明显( P <0.01);⑵DM对照组的ISI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1);BBR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ISI均较DM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01);高剂量组ISI升高更明显( P <0.01);⑶DM对照组的GLUT-4蛋白抗原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5);低、中、高剂量组GLU-4呈逐步升高趋势,其中高剂量治疗组GLUT-4蛋白抗原较DM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01);⑷DM对照组的INS蛋白抗原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5);低、中、高剂量组INS呈逐步升高趋势,其中高剂量组INS蛋白抗原较DM对照组显著升高( P<0.01)。结论经过黄连素治疗后,2型糖尿病大鼠的FBG有所下降,胰岛素分泌有一定的提高,尤为高剂量(180 mg/kg)组明显;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亦得到改善;高剂量组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胰岛β细胞中胰岛素GLUT-4蛋白增加,提示黄连素可能通过GLUT-4途径促进了组织中葡萄糖的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8-羟基二氢小檗碱(Hdber)和盐酸小檗碱(Ber)对大鼠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和高脂高热量饮食喂养建立Wistar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Hdber低、中、高剂量组与Ber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8周后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并检测血清胰岛素(INS)、游离脂肪酸(FFA)和三酰甘油(TG)浓度.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餐后血糖均明显升高,血清INS降低,FFA和TG水平升高(P<0.01 );与模型组比较,Hdber中、高剂量组大鼠餐后血糖降低,FFA和TG水平降低(P<0 01 ),Hdber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NS升高(P<0.01 );Hdber中、高剂量组餐后血糖与Ber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FFA水平明显降低(P<0.01 ).结论 8-羟基二氢小檗碱可有效治疗大鼠2型糖尿病,其降糖降脂功效与盐酸小檗碱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体重因素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体重因素对STZ腹腔注射所致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按体重分成6组,按53m/kg的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72h后观察其造模成功率及一般状态,1周后统计其成模率、死亡率.结果:体重为220~260g大鼠成模率高且死亡率低;体重低于200g大鼠成模率高但死亡率也较高;体重高于260g大鼠死亡率低但成模率也较低.结论:体重对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影响较大,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成模,造模时应掌握大鼠的体重及适当的剂量以提高成模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侧脑室内注射瘦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阿黑皮素原(POMC)、神经肽Agouti相关蛋白(AGRP)及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8周龄SD 2型糖尿病大鼠80只,分为侧脑室内注射瘦素组和侧脑室内注射赋形剂(vehicle)对照组,各40岁.对瘦素注射组大鼠进行侧脑室5 μL/kg(空腹瘦素水平15 ng/mL)侧脑室瘦素注射,分别以等剂量对对照组进行vehicle侧脑室注射.48 h后进行大鼠空腹血糖监测并使用ELISA分析检测试剂盒对两组大鼠血清标本进行POMC及AGRP滴度测定.结果 注射瘦素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注射瘦素组大鼠血清POMC较对照组表达显著增加(P<0.05),AGRP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侧脑室注射瘦素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增加POMC表达,降低AGRP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只Wistar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5只.A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柠檬酸钠缓冲液;B组(糖尿病模型组)、C组(他汀早期诱导组)和D组(他汀晚期诱导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一次腹腔注射STZ 35 mg/kg溶液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C组在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给予辛伐他汀10 mg/kg·d-1的剂量灌胃,D组在糖尿病模型建立后给予相同剂量辛伐他汀灌胃,B组在糖尿病模型建立后给予等量蒸馏水,成模后均连续观察4周.测定各组0、4和8周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并于第8周末行OGTT试验.[结果]在第4周末和第8周末,2型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空腹血糖(FP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胰岛素(Ins)水平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糖尿病大鼠相比,第4周末他汀晚期诱导组轻微升高FPG和降低Ins (P> 0.05)、他汀早期诱导组显著升高FPG和降低Ins (P<0.001)以及更容易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第8周末他汀晚期诱导组FPG显著高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结论]对高脂饲料喂养的大鼠进行辛伐他汀(10 mg/kg· d-1)早期诱导更容易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的减退从而升高FPG和诱发糖尿病模型的建立;在糖尿病模型建立之后,对糖尿病大鼠进行他汀治疗可以引起FPG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