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早期康复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在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正规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天和治疗后6周进行测评。测评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能力(ADI)。结果:经6周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ADL(Barthel指数)两组均有明显改善,其中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期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结合汤氏头针疗法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2组,治疗组在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运动疗法和汤氏头针疗法,然后应用MBI测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单纯药物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为对照组,并于2个疗程、12周后分别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的MBI评分均逐步提高,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MBI评分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汤氏头针疗法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2例患有轻、中度抑郁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应用合理情绪疗法,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2组患者分别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式 Fulg-Meyer(FMA)运动功能评定表及改良Barthel 指数(MBI)[1]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HAMD、FMA、MBI评分均有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胡育新 《中原医刊》2014,(22):35-36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联合关节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病区收治的97例符合条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与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关节训练与康复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早期联合高压氧(HBO)治疗8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nheI指数(MBI)评价患者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两组治疗后FMA评分、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MBI评分、F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 早期高压氧治疗联合关节训练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病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39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干预(20例)和治疗组:常规康复干预+运动再学习疗法(21例)。每组患者入选时和治疗8周后,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FMA和MBI值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运动再学习疗法可明显的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段永伟 《中外医疗》2010,29(35):52-53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的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8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针灸、理疗等,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予规范化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4周后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的MAS,FMA和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痉挛和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至12周。比较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 Barthel指数(MBI)及生存质量评分(SS-QOL)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 MBI及SS-QOL评分的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 MBI及SS-QOL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12周时,2组患者的FMA、 MBI及SS-QOL评分也均较基线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是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重要手段,作用效果持续,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方案(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MRP)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和腕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6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干预(32例)和治疗组:MRP(33例)。每组患者入选时和治疗12周后,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手和腕运动功能和ADL。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MA和MBI值比对照组差异显著升高(P〈0.05)。结论 MRP可明显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和腕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 2 0 0例 ,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每组 10 0例 )。治疗组在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正规的康复治疗 ,对照组仅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当天和治疗后 6周进行测评。测评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结果 经 6周治疗后 ,肢体运动功能评分 (FMA)、ADL(Barthel指数 )两组均有明显改善 ,其中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早期康复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指导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102例患者被分为药物康复指导+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观察组52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肢体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按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FMA、MB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指导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镜像疗法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镜像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作业治疗,镜像组在作业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健侧上肢的镜像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 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Brunnstrom分期量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分别对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镜像组与对照组的FMA-UE、MSS、Brunnstrom评分、MBI均显著提高,且镜像组患者的以上评分明显优于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镜像组和对照组组内的改良Ashwort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间改良Ashwort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镜像疗法联合作业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镜像疗法可作为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评估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并探讨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8例.入院后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措施,并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FMB)和Barthel指数(MBI)量表分别对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患者的FMB、MBI评分分别为(5.2±1.6)分、(45.3±6.9)分,治疗后FMB、MBI评分分别为(9.2±1.8)分、(60.2±7.1)分,治疗后FMB、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FMB=17.352,P=-0.000;tMBI=28.246,P=0.000)。患者治疗前FMB评分与治疗前MBI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596(P〈0.05);治疗前的FMB评分与治疗后MBI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425(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刘雪洁  王敏  朱贵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3):317-319, 324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训练联合痉挛肌电刺激对脑卒中病人下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病人按电脑抽取随机分为常规组、电刺激组、MOTOmed组,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采用常规康复及痉挛肌电刺激疗法,MOTOmed组在常规康复上增加痉挛肌电刺激及MOTOmed智能训练,每组各31例。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对病人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比较。结果3组病人治疗后与各自治疗前MAS、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MOTOmed组与常规组及电刺激组MAS、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且MOTOmed组病人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及电刺激组(P < 0.01)。结论MOTOmed智能训练联合痉挛肌电刺激可明显降低卒中后痉挛病人下肢肌张力,改善病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皮针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痉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1例,观察组患者在行头皮针留针同时进行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促进技术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患者上肢痉挛情况、Fugl-Mayer上肢功能量表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U-FMA、MBI及MAS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更好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痉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温针与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给予温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电针治疗。采用Ashworth量表评估肢体痉挛状态,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FMA运动功能评定肢体运动功能,脑卒中影响量表(SIS 310)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上、下肢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及SIS 310各项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电针治疗相比,温针可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配合正弦调制中频电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增加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治疗,治疗前后2组患者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r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BBS、M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2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治疗在改善偏瘫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上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7.
吴发荣 《中国现代医生》2014,(10):102-104,107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3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患者6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7%,治疗组治疗后LSIA、QH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为(85.32±6.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2±7.63)分,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为(72.27±8.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9±8.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针灸治疗可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与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相关性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10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干预组53例。对照组53例患者进行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等多种治疗方法在内的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5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另外进行呼吸肌反馈训练。每周5次,共训练4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评定、上下肢功能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对治疗后的患者呼吸功能与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呼吸功能评定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 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功能水平与肢体功能FMA、MBI评分呈正相关(r=0.425、0.478,P<0.05)。结论 呼吸肌反馈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与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恢复呈正相关,可以在临床上通过改善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水平以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