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胸片和CT对呼吸困难患者的诊断有相当大的临床价值,根据CT表现可以把呼吸困难的病人分为基本正常,两肺弥漫性间实质病变,肺间实质局灶性异常三种类型.本文将讨论这三种类型在临床CT诊断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成人气管狭窄横断面积变小多少,可以导致呼吸困难。方法:用螺旋CT对11例气管狭窄的患者进行横断扫描,扫描后在CT上测量与计算正常气管的横断面积和最狭窄部位的气管面积。结果:当气管狭窄后,气管平均通气面积小于正常气管本身通气面积的1/3时,便可以引起呼吸困难。结论:用CT对气管横断面积的测量,可以确定单纯的由气管狭窄引起的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3.
李峻  陈艳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8):886-886,899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注射硬化剂治疗肺大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3例有呼吸困难症状的肺大泡患者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注射鱼肝油酸钠后抽气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均一次性治愈,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注射硬化剂治疗肺大泡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32例口底多间隙感染伴呼吸困难患者的咽腔CT影像进行测量、分析,探讨上呼吸道狭窄好发部位、测量值的性别差异及其危急值范围。口底多间隙感染伴呼吸困难成年患者上呼吸道阻塞好发于会厌后区,会厌后区、舌后区和悬雍垂后区的主要CT影像测量值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上呼吸道狭窄的危急值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面积小脑梗死的CT、MRI与临床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大面积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与头部CT后颅窝薄扫和MRI的变化。方法 对13例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和CT及MRI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小脑梗死的常见症状眩晕占61.5%,头痛占69.2%,急性呼吸困难起病的占23.1%。结论 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特别是占位性小脑梗死致使第四脑室、脑干受压而形成急生呼吸困难起病者,临床极易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先天性舌根囊肿的临床特点,分析先天性舌根囊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吸气期呼吸困难伴喉喘鸣患儿中11例先天性舌根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先天性舌根囊肿患儿均表现为吸气期呼吸困难伴喉喘鸣,进奶困难.经电子喉镜囊肿穿刺抽吸、颈部超声、三维CT检查明确诊断,行囊肿大部摘除术后均获痊愈.结论 新生儿出现吸气期呼吸困难伴喉喘鸣应注意先天性舌根囊肿的诊断.经电子喉镜检查、咽喉部超声及三维CT或MRI确诊后,应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性呼吸困难应用床旁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床旁超声、胸部X线、胸部CT检查,胸部CT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床旁超声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重症肺炎、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床旁超声诊断急性呼吸困难患者重症肺炎、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腔积液的灵敏度分别为87.50%、83.33%、83.33%、90.00%,显著高于胸部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1、4.003、3.915、6.092,P均<0.05)。结论 床旁超声能够快速对急性呼吸困难进行诊断和筛查,且诊断价值高于胸部X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DBAC)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DBAC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13例患者中进行性憋气、呼吸困难10例,大量泡沫样痰2例.CT见多发结节8例,炎性实变6例,纤维网状改变6例,团块3例.结论 DBAC的临床及CT表现复杂,某些表现对DBAC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儿童增殖体肥大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殖体肥大又称为腺样体增生.是儿童常见病。常引起睡眠打鼾、鼻塞流涕、呼吸困难、中耳炎及听力下降。影像学表现为鼻咽顶后壁弥漫性较高密度的软组织增生影。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增殖体肥大CT表现的认识.本文总结了我院行螺旋CT薄层扫描并经临床证实的儿童增殖体41例.旨在CT对儿童增殖体肥大的诊断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吴坚 《继续医学教育》2012,26(11):47-48
目的:分析总结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临床表现和CT表现,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牲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3例PLAM的临床和胸部CT表现.结果:患者均为女性,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CT表现为肺内弥漫或散在分布的薄壁囊腔,分布无特异性,其中6例合并气胸,4例合并乳糜性胸腔积液.结论:肺部CT是PLAM的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彭雪梅  郑碧玲 《海南医学》2009,20(5):117-118
目的 探讨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5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儿临床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困难表现为频率增快或减慢、节律不整、甚至呼吸暂停等中枢性呼吸衰竭。排除了肺部严重的疾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行头颅CT已明确诊断,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22例患儿治愈,3例死亡。结论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容易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疾病,导致病情恶化,延误治疗,应注意进行鉴别诊断。早诊断早治疗可减少和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23岁,因"服百草枯后致呼吸困难6天",以 "百草枯中毒"入院.患者6天前因生气后服用约20ml百草枯,在当地卫生院给予洗胃、导泻、利尿等治疗.住院第6天,患者感呼吸困难,且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以坐位或行走时呼吸困难明显,表现为张口呼吸,颜面、四肢青紫,口唇发绀,同时伴有胸背部疼痛及阵发性心悸,轻微咳嗽,咳少量黄色粘稠痰,痰中带有血丝,转往我院.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啰音.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30mmHg,氧分压46mmHg,氧饱和度84%.胸部CT:右肺中上野条片状阴影.入院后给予抗氧化剂、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2周,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稍有缓解,仍表现为活动性呼吸困难.复查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33mmHg,氧分压50mmHg,氧饱和度88%.胸部CT:右肺中上野及左肺下野内中带点片状及条索状高密度影.继续按原方案治疗1周后复查胸部CT:右肺中上野及下野内中带、左肺中下野内中带片絮状及条索状高密度影,右肺中上野局部病灶纤维化.患者家属不再积极治疗,自动出院,随访一个月后死亡.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女,73岁,以呼吸困难伴发热20 d为主诉于2016年9月24日入院。患者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伴发热,体温最高39.1℃,于当地诊所输液治疗(具体不祥)4 d效果欠佳,后于当地医院行肺部CT:双肺多发渗出性病变。给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治疗10 d,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发热未缓解,于2016年9月24日转至医院进一步诊疗。入院后完善胸部CT:双肺多发渗出性病变,以肺外野及肺上叶为主。实验室检查:血WBC 11.17×10~9/L,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15.5%,  相似文献   

14.
食管破裂是临床上较少见的疾病,其在病程早期极易误诊,并影响治疗及预后.本文探讨应用CT检查对食管破裂进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1临床资料 200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行胸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并经手术或胃镜检查证实的食管破裂穿孔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9~60岁.6例患者中,2例为因误食过氧乙酸造成食管狭窄后行食管扩张及放置支架过程中造成食管破裂;1例为大量饮酒后出现剧烈胸痛、呕吐及呼吸困难而就诊;2例为呕吐大量胃内容物后出现左胸隐痛及呼吸困难而就诊;1例为食用油炸鸡柳(内含碎鸡骨)后出现颈部及胸骨后隐痛、呼吸困难而就诊.  相似文献   

15.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影像诊断——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肺淋巴管肌瘤病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X线及CT表现,并作献复习。结果本病好发于育龄女性,以反复咯血、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乳糜气胸为主要临床表现。CT表现为弥漫性分布的无数小气囊影。结论临床特点及CT表现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确诊有赖于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男,48岁,因声嘶半年,咽痛2月余,呼吸困难1月余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平扫示:前上纵隔见团块状混杂密度影,边界不清,大小约4.3mc×3.7cm×4.4mc,病灶中心呈稍低密度影,平均CT值约22Hu,周围见少许软组织密度影,CT值约37Hu;胸部CT增强示:增强后病灶中心未见明显强化,平均CT  相似文献   

17.
上期我们报告了一份病例,42岁男性,因严重的胸骨后疼痛就诊于当地急诊科。最初的检查排除了心肌缺血。因患者存在持续性呼吸困难且超声心动图和胸部X线结果异常,所以行胸部螺旋CT以排除肺栓塞。令我们吃惊的是,CT显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1例无诱因出现的急性肺栓塞(PE),临床表现为活动后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高度怀疑为PE,行急诊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显示双侧PE,明确诊断后予尿激酶溶栓,肝素及华法林联合抗凝治疗1月,除了有一过性血尿外,患者呼吸困难症状逐渐消失,无临床症状出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对89例PTE确诊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TE患者常有多种危险因子,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他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和心动过速等.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及D-二聚体试验对PTE诊断有提示作用;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PTE最常用的技术.结论 PTE是一种常见肺血管疾病,对不明原因呼吸困难的高危患者应及时给予确诊试验,如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CT肺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对89例PTE确诊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TE患者常有多种危险因子,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他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和心动过速等.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及D-二聚体试验对PTE诊断有提示作用;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PTE最常用的技术.结论 PTE是一种常见肺血管疾病,对不明原因呼吸困难的高危患者应及时给予确诊试验,如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CT肺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