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卢沙  陈广烈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9):1506-1508
  目的  探索网络静观认知团体治疗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心理弹性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9月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84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40例)和干预组(药物+网络静观团体治疗,44例)。观察2组8周治疗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心理弹性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变化。  结果  经过8周治疗后,2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心理弹性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发现干预组抑郁评分[(5.84±3.50)分]、焦虑评分[(8.07±2.65)分]、心理弹性评分[(80.68±6.66)分]和睡眠质量评分[(5.93±1.87)分]均优于对照组[(9.38±4.54)分、(11.23±4.88)分、(72.28±5.29)分、(7.73±2.03)分,均P<0.001]。患者基线抑郁评分与心理弹性评分呈负相关(r=-0.747, P<0.001),与睡眠质量评分呈正相关(r=0.892, P<0.001)。  结论  网络静观认知团体治疗可缓解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弹性,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数据了解全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抑郁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缓解其抑郁症状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量表(CES-D)评定抑郁患病情况,使用两水平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抑郁症状患病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  采用本次调查中抑郁得分的第80个百分位数得分为临界值,结果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3.61%;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患抑郁症状;丧偶者患抑郁的风险更高;文化程度越高,患抑郁的可能性越低;农村地区中老年更容易患抑郁;患慢病和自评健康差的中老年人患抑郁风险更高;睡眠时间是患抑郁症状的一个保护因素。在控制了以上个体层面因素后,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中老年患抑郁的可能性低于内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结论  相关卫生部门应该重点关注女性、丧偶、慢性病中老年的抑郁症状问题;在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国家应投入更多的卫生资源,预防和改善中老年的抑郁患病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二胎瘢痕子宫孕妇抑郁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为改善孕妇孕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杭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接受产前检查且拟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住院分娩的206例瘢痕子宫二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睡眠质量自评表(SRSS)、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导致二胎瘢痕子宫孕妇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二胎瘢痕子宫孕妇孕期抑郁总均分为(49.35±13.62)分; 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婆媳关系、妊娠合并症、睡眠质量、对胎儿性别期望、担忧产后恢复的孕妇抑郁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妊娠合并症、婆媳关系、睡眠质量、对胎儿性别期望、对产后恢复的担忧、社会支持水平是二胎瘢痕子宫孕妇抑郁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二胎瘢痕子宫孕妇孕期存在抑郁情绪,医护人员应对存在妊娠合并症、家庭经济收入低、存在孕期睡眠障碍的孕妇加强心理疏导和个性化教育与指导,并鼓励家庭成员给予孕妇积极的物质、信息和情感等支持,以改善二胎瘢痕子宫孕妇孕期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上海市杨浦区50岁及以上居民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 并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  方法  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 抽取5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及问卷调查, 对可能影响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6 002份, 社区老年居民甲状腺结节总体患病率为29.1%(1 747/6 002)。患病率随年龄段的增长而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女性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1.2%(1 241/3 980), 男性为25.0%(506/2 022), 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 < 0.05);多发结节患病率为1.8%(110/6 002)、两叶结节为11.8%(106/6 002)、峡部结节为0.1%(6/6 002)、右叶结节为7.7%(464/6 002)、左叶结节为7.7%(461/6 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364, 95%CI: 1.207~1.542)、年龄增长(66~80岁, OR=1.188, 95%CI: 1.047~1.348;81~岁, OR=1.415, 95%CI: 1.123~1.784)、中心性肥胖(OR=1.167, 95%CI: 1.039~1.310)、缺少体育锻炼(OR=1.236, 95%CI: 1.099~1.390)、睡眠状况差(OR=1.297, 95%CI: 1.154~1.459)是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杨浦区社区5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29.1%, 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年龄增长、女性、缺乏体育锻炼、中心性肥胖、睡眠质量差可能是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赴高原执行任务的医务人员的不同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和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  方法  使用一般调查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2021年9-11月某医院赴高原执行任务的113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1) 经分析, 性别、学历和收入在焦虑水平上; 婚姻状态、收入水平在抑郁水平上; 学历和收入在应对方式上; 婚姻状态和收入在心理弹性得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之间呈正相关(r=0.390, P < 0.01), 与焦虑抑郁之间呈正相关(r=0.371, P < 0.01);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之间呈正相关(r=0.206, P < 0.05)。其中, 焦虑与消极呈正相关(r=0.550, P < 0.01), 与积极、力量、坚韧呈负相关(r=-0.221, 0.257, -0.221;均P < 0.05);抑郁与积极、乐观、力量、坚韧呈正相关(r=0.425, 0.560, 0.696, 0.694;均P < 0.01)。验证心理弹性在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之间存在中介效应(P=0.001, R2=0.142)。其中, 心理弹性在积极应对与抑郁水平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力量与坚韧在积极应对与焦虑水平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结论  初入高原工作的医务人员存在焦虑、抑郁状态, 应对方式、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之间有相关性, 心理弹性在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原发性失眠患者中,存在睡眠知觉障碍与否的两种不同类型患者的睡眠生理及心理特征的异同。  方法  共纳入108例原发性失眠患者,其中整夜睡眠监测显示总睡眠时间超过6.5 h、睡眠效率大于85%且主客观睡眠时间差异≥60 min的为睡眠知觉障碍组,共22例,其余为非睡眠知觉障碍组。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及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评。  结果  睡眠监测显示,与非睡眠知觉障碍患者相比,睡眠知觉障碍患者的睡眠结构更接近正常,总睡眠时间更长,睡眠潜伏期及入睡后觉醒时间更短,快速眼球运动(REM)期比例增加,浅非REM(NREM)期睡眠比例减少(P<0.05)。主观睡眠评估显示,两组均高估睡眠潜伏期、低估总睡眠时间及入睡后觉醒时间(P<0.05)。睡眠知觉障碍组患者的睡眠效率优于非睡眠知觉障碍组,前者睡眠知觉明显偏低,即前者睡眠时间估计误差更大(P<0.05)。两组各心理量表得分间无明显差异(P>0.05)。睡眠知觉障碍患者的主观睡眠潜伏期与抑郁自评量表得分间(r=0.472,P=0.027)存在相关关系,与焦虑自评量表得分间(r=0.401,P=0.064)无相关关系;客观睡眠潜伏期与焦虑自评量表得分(r=0.192,P=0.392)、抑郁自评量表得分(r=0.159,P=0.479)间均无相关关系。  结论  两者的睡眠生理特征不同,心理特征相近,提示两个群体的治疗目标可能不同。抑郁情绪可能是睡眠知觉障碍患者高估睡眠潜伏期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疫情隔离期间学龄期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现状,为未来公共卫生事件中儿童心理干预提供指导。  方法  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取上海某区4所小学按照班级进行整群抽样,对学生家长进行一般问卷调查及长处与困难量表调查。对过去6个月新冠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孩子及家庭的基本状况进行信息收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单亲家庭儿童的情绪症状[2.50(1.00, 5.25)分]、直系家庭儿童的品行问题[2.00(1.00, 3.00)分]以及联合家庭孩子亲社会行为[8.00(7.00, 10.00)分]得分较高。疫情隔离期间学龄期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有所变化,与上海常模相比,发现7~9岁年龄段的女孩的行为问题得分增加(均P<0.05),而6~9岁年龄段的男孩多动注意不能得分是降低的(均P<0.05);与SH2018相比,各年龄段儿童行为问题得分增加(均P<0.05),而7~9岁年龄段儿童亲社会行为得分降低。  结论  研究发现单亲家庭、直系家庭中儿童的情绪问题,直系家庭中儿童的品行问题要多加关注。COVID-19疫情期间学龄儿童情绪和行为发生变化,未来发生类似公共卫生事件时,须对不同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进行分层分类干预,相关政府、社会、学校等心理援助机构等应当给予重点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杭州市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患病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以期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8—12月杭州市3个社区的25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岁)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衰弱(FRAIL)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微型营养评定法简版(MNA-SF)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25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认知衰弱者22例,占8.7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方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有无规律运动、每晚睡眠时长、听力障碍、合并慢性种类、营养状况、是否存在抑郁与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存在关联(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中:OR=0.191;大专及以上:OR=0.287)、规律运动(OR=0.325)、营养不良(OR=4.081)、抑郁(OR=2.754)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发生率较高,医护工作者应加强关注文化水平低、无运动习惯、营养缺失及存在抑郁症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筛查和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3月龄婴儿母亲抑郁情绪的状况,探讨其与母亲喂养方式、育儿信心和婴儿气质类型的关联性,为研究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2019年1—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等4所妇幼保健院检查的415例3月龄婴儿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拟调查问卷收集母亲和婴儿的基本信息,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价母亲的抑郁情绪,卡瑞坦尼育儿信心量表评价母亲育儿信心,婴儿早期气质问卷获得婴儿气质类型。应用单因素分析母亲喂养方式、育儿信心及婴儿气质类型等因素对母亲抑郁情绪的影响,非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调整混杂因素后的OR值和95% CI。  结果  本研究中3月龄婴儿母亲抑郁情绪的检出率为27.0%;控制其他因素后,显示3月龄婴儿母亲的抑郁情绪与其育儿信心(OR=5.413,95% CI:1.580~18.544)和婴儿难养型气质(OR=11.808,95% CI:2.037~68.454)相关联。  结论  分析3月龄婴儿母亲抑郁情绪与育儿信心、婴儿气质类型的关联情况,有利于婴儿母亲抑郁情绪的识别和发现。建议儿童保健门诊针对气质难养类型的婴儿和育儿信心不足的母亲加强关注和支持,监测其情绪状态,及时发现负面情绪并给予疏导,从而有效降低婴儿母亲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强化心理干预措施在中青年基底节出血患者保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21年4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保守治疗的86例中青年基底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40例,予以强化心理干预;对照组共46例,予以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和发病8周后的抑郁、焦虑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50%和93.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0);8周后观察组抑郁评分为(48.28±4.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00±6.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8周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为(40.73±4.8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48±7.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而8周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6.75±11.4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5±1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结论  强化心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中青年基底节出血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还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利于全面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德宏州傣族和景颇族高血压患病现状,分析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为其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降低患病率。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德宏州面对面调查1607名40岁及以上的傣族和景颇族。单因素分析方法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调查对象高血压患病率为24.2%,其中傣族患病率为27.8%,景颇族为20.7%。调查对象服用降压药的比例较高(99.3%)。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大、教育程度低、BMI值高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傣族和景颇族高血压患病率稍低,但仍存在一些公认的危险因素。由于高血压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更多的关注老年人、教育程度低、超重或肥胖的人群,从而促进其健康。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睡眠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有研究显示睡眠时间与中医体质相关,但关于睡眠时间、入睡时刻对阴虚体质的影响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探讨睡眠时间、入睡时刻对阴虚体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于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北京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体检人群中施测。采用中医体质量表中的阴虚质亚量表评价受试者阴虚体质程度,根据得分均值将调查对象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睡眠时间和入睡时刻的信息分别由调查员询问“你平均每天睡觉时间是多少”和“你平常几点入睡”进行收集。将睡眠时间分为<6.0 h/d、6.0~6.9 h/d、7.0~7.9 h/d、8.0~8.9 h/d和≥9.0 h/d,入睡时刻分为<23:00、23:00~23:59、≥24:0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时间和入睡时刻对阴虚体质的影响。结果 共发放问卷2 170例,回收问卷 2 170例,删除442例,共纳入1 728例,有效回收率为79.6%。1 728例患者阴虚质亚量表得分为(23.5±15.0)分,将得分≥23.5分设为高分组,得分<23.5分为低分组。其中高分组884例,低分组84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睡眠时间7.0~7.9 h/d为参照,睡眠时间<6.0 h/d〔OR=1.926,95%CI(1.014,3.658)〕、6.0~6.9 h/d〔OR=1.503,95%CI(1.115,2.027)〕、≥9.0 h/d〔OR=1.975,95%CI(1.087,3.589)〕是阴虚体质的危险因素(P<0.05);以入睡时刻≥24:00为参照,入睡时刻为<23:00〔OR=0.576,95%CI(0.413,0.803)〕和23:00~23:59〔OR=0.579,95%CI(0.438,0.765)〕是阴虚体质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睡眠时间不足或过长,以及凌晨以后入睡均增加阴虚体质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白领人群整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其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  方法  在上海市北外滩辖区内随机选定8座楼宇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040份,回收有效问卷993份。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本文检验了不同人口特征对于白领人群3种健康状况的影响,包括慢性病患病状况、焦虑状况以及自评健康。  结果  白领人群患有慢性疾病的占总体13.71%;有焦虑症状的占总体33.55%;自评健康结果以“一般”居多,为48.43%,“比较好”次之,为32.73%。随年龄增长白领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越高(P < 0.05),从事“商业、服务业人员”以及“专业技术员”的白领人群慢性患病率高于其他职业类型人群; 教育水平越高白领人群心理健康状态越趋近于良好(P < 0.05),社会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心理健康状况也优于未覆盖人群(P < 0.05);女性白领人群自评健康状况优于男性(P < 0.05),教育水平越高自评健康结果也趋近于更好(P < 0.05),已婚白领人群自评健康结果优于未婚人群(P < 0.05),社会医疗保险覆盖人群自评健康结果也优于未覆盖人群(P < 0.05)。  结论  白领人群健康状况因职业性质特殊具有特异性,年龄、性别、职业内容、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社会医疗保险是影响白领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应建立白领人群适合的特殊基层医疗体系,从而改善白领人群生理、心理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社会交往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心理资本在该过程中的中介效应。  方法  采用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分析社会交往因素对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采用Bootstrap法分析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  结果  控制了个人特征变量后,社交程度(β=0.094,P<0.01)、亲戚社交(β=0.075,P<0.1)和朋友社交(β=0.049,P<0.01)对老年人的自评健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邻居社交(β=?0.019,P>0.1)的影响并不显著;心理资本在社交程度、亲戚社交和朋友社交对老年人的自评健康影响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效应,其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5.84%、19.40%和11.23%。  结论  社会交往对老年人的自评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心理资本在该过程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应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交往,并对其进行正面信息反馈,从而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进而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社区的角度切入,分析社区社会资本与中老年农转非居民生命质量的关系,为改善中老年农转非居民健康水平提供政策参考。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中老年农转非居民社区社会资本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  结果  中老年农转非居民的生理健康自评得分和心理健康自评得分均低于中老年城市居民(P<0.05);中老年农转非居民的社区社会资本总分以及社区参与、社区凝聚力等2个维度的社会资本得分均低于中老年城市居民(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归属感、社区凝聚力是中老年农转非居民生理健康的保护性影响因素(P<0.05),社区凝聚力是中老年农转非居民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社区归属感、社区凝聚力与生命质量具有相关性,应重视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从而改善中老年农转非居民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不同年龄社区人群对老年期精神心理健康知识的应答情况、掌握程度以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天津市社区居民,采用老年精神卫生知识问卷对居民进行调查,共完成调查问卷1 606人,其中18~39岁447名、40~54岁498名和55岁及以上661名。  结果  天津市社区人群的老年精神卫生知识问卷得分为(71.34±5.92)分,其中男性为(79.78±6.33)分,女性为(64.95±5.13)分,各条目正确应答率为28.5%~99.0%。18~39岁组得分为(64.37±5.96)分,其中男性为(65.78±5.26)分,女性为(62.37±4.87)分;40~54岁组得分为(72.24±7.55)分,其中男性为(78.65±6.28)分,女性为(63.77±6.24)分;55岁~组得分为(75.45±7.28)分,其中男性为(81.32±7.54)分,女性为(66.36±6.43)分;随着年龄增加,得分逐渐增加(F=14.572,P=0.015)。各年龄组在条目3、4、5、6、7、8、9、1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掌握好组与掌握不好组相比,在性别、职业、是否独居、年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是否独居是老年精神卫生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  结论  天津市社区不同年龄居民对老年精神卫生知识的掌握存在显著差异,女性、独居及年龄较低的居民存在对精神卫生知识掌握不足的问题,提示未来可针对这些人群进行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安徽省实习护生临床实习适应能力现状,探讨临床实习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从护理教学角度讨论提升临床实习适应能力的策略。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7—9月选择安徽省8家三甲医院1 210名实习护生作为调查对象,应用实习护生压力源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临床实习适应量表进行调查。临床实习适应能力的单因素分析应用成组t检验和方差分析,实习压力、心理韧性和临床实习适应能力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临床实习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  结果  是否自愿选择护理专业、是否毕业后愿意从事护理工作和不同喜欢护理专业的程度、就业态度、性格特征、身体健康状态和人际交往的护生临床实习适应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压力总分与临床实习适应能力各维度及总分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r=-0.592~-0.456,均P < 0.01);心理韧性总分与临床实习适应能力各维度及总分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0.415~0.592,均P < 0.01);就业态度、性格特征、喜欢护理专业程度、压力和心理韧性是护生临床实习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  结论  实习压力、心理韧性和临床实习适应能力存在关联,学校及实习医院应意识到临床实习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教学方法提升适应能力,从而稳定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社会资本对居民就医机构选择的影响,为推动分级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Exhaustive CHAID法建立分类树模型对居民就医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效应.结果 分类树模型包括4层,8个终末结点,共筛选出个体社会资本、自评生理健康、文化程度、社区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社会资本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入户面对面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五维五水平生存质量量表(European Quality of Life Five Dimension Five Level Scale Questionnaire, EQ-5D-5L)和自制社会资本量表调查其生命质量和社会资本情况。运用因子分析和Cronbach’s α系数检验自编社会资本量表信效度,χ2检验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结果  本研究自编的社会资本量表性能良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728,KMO值为0.716,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结果为P<0.001,说明该数据适合使用因子分析。4个公因子累计解释了总变异的68.27%。调查对象的健康效用值为(0.869±0.181),能四处走动、自己洗澡穿衣和进行日常活动中完全没问题的调查对象占75.70%、80.10%和74.1%,疼痛或不舒服和焦虑或沮丧自觉没有任何困难的分别占43.40%和58.90%;EQ-5D-5L量表中躯体健康维度的自评健康影响因素为社区安全和人际网络关系,社会功能健康的影响因素为社区安全,精神健康受到社区安全、社区信任和人际网络关系的影响;社区安全提高一个等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健康效用值增加0.046,人际网络关系增加一个等级,健康效用值增加0.037。  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主要问题表现在精神健康维度,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心理疏导,社区安全和人际网络关系是患者自评健康的保护因素,提供安全的社区环境,扩大人际网络改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患者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目前初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流行情况,探索抑郁在家庭功能影响自杀相关行为中的中介作用。   方法   使用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问卷(YRBSS)自杀相关问题、儿童家庭功能评定量表(C-FAI)、流调中心儿童抑郁量表(CES-DC)对成都市三所中学2572名初中学生进行面对面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受访的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检出率为26.01%,其中,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检出率依次为24.38%、13.49%和10.77%。抑郁在家庭功能对自杀相关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直接效应值为0.170(95%CI:0.117~0.218,P<0.001),间接效应值为0.205(95%CI:0.176~0.234,P<0.001),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值的54.67%。   结论   家庭功能低下会增加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风险,这一作用大部分是通过影响儿童心理健康来实现的。改善家庭功能,不仅能改善儿童心理状况,还能减少自杀相关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