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3月,分别使用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137例(274只眼)近视患者LASIK前后中央角膜厚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LASIK术前A型超声、OrbscanⅡ和Pentacam测量值分别为(526.6±34.1)、(516.6±34.2)、(539.8±31.5)μm,Pentacam测量值较A型超声和OrbscanⅡ测量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型超声和OrbscanⅡ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IK术后6个月A型超声、OrbscanⅡ和Pentacam测量值分别为(448.2±48.5)、(391.9±58.5)、(451.5±46.4)μm,LASIK术后A型超声和Pentacam测量值无差异(P>0.05),而OrbscanⅡ测量值较A型超声和Pentacam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ASIK术后Pentacam和A型超声CCT测量值呈高度相关(P<0.05)。结论 3种仪器的中央角膜厚度测量值不可互换,LASIK术后A型超声和Pentacam量值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兔角膜缘上皮细胞(corneal limbus epithelial cell,CLEC)在纤维蛋白凝胶上的最佳接种方式及其生长情况.方法 取角膜缘上皮组织块进行细胞培养.用针对鼠抗兔角蛋白3(CK3)的单克隆抗体AE5和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MTT法测定CLEC增殖活性.将传第二代的细胞分A、B两组分别接种到纤维蛋白凝胶表面和凝胶体内进行培养,在接种后5d、10 d、15 d时将凝胶溶解离心后计数细胞数,比较两种接种方式下细胞的增殖力.结果 传第一、二代细胞培养3~5d后胞浆AE5染色阳性,胞核PCNA染色阳性,传第一代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31%、65%,传第二代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45%、79%.传第一代细胞在接种后6h内贴壁,1~2d时处于潜伏期,2~3 d时处于快速生长期,3d时达85%以上汇合,细胞增殖活性最高,4d时细胞汇合达95%以上,增殖活性逐渐降低.接种后5d时A组细胞数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d和15 d时A组细胞数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结论 以纤维蛋白凝胶为载体培养CLEC时将细胞接种在凝胶表面比包埋在凝胶体内更有利于细胞增殖,适合用于CLEC移植培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形态的变化及影响因素,评估LASIK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方法 将52例(102眼)施行LASIK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按照承载因子(loadingfator,LF;LF=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术后剩余基质床厚度)不同分为3组,LF<1.6者为A组(50眼),1.6≤LF<1.7者为B组(25眼),1.7≤LF≤2.0者为C组(27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d、7d、1个月和3个月时用Pentacam测量角膜表面变异指数(indexofsurfacevariance,ISV)、垂直不对称指数、高度不对称指数、圆锥角膜指数、中心圆锥角膜指数和高度偏心指数。结果 3组患者术后ISV、垂直不对称指数和高度偏心指数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均为P<0.05),术后2~7d时达到最大,之后均有所下降,A组患者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仍有明显下降(均为P<0.05),B、C两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高度不对称指数值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均为P<0.05)。3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圆锥角膜指数和中心圆锥角膜指数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术后3个月ISV与术前ISV的差值ΔISV与术前验光度数、LF和术后剩余基质床厚度呈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0.517、0.464,均为P=0.000),但与角膜实际切削量、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和角膜前表面形态因子均无线性相关关系(均为P>0.05)。结论 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不规则性较术前明显增大,但LF<1.6的患者术后角膜不规则性恢复情况明显优于LF≥1.6的患者。LF是综合考虑了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和术后剩余基质床厚度的更全面的LASIK手术安全评价指标,LF≤2.0是安全的LASIK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4.
5.
信息动态     
先证者,男,36岁,因驾校体检发现左眼视力差及双眼色觉异常数月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0.5,矫正后为0.8,左眼0.15,矫正后为0.25;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深度中等,瞳孔直径约为3 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瞳孔等大等圆,晶状体及玻璃体透明.扩瞳后查眼底可见视盘边界清晰,色正常,杯盘比为0.2,动脉变细,反光增强,动静脉比为1∶2,视网膜呈青灰色,后极部散在大量结晶样闪光小点,密度较高,向周边视网膜闪光小点逐渐减少,周边视网膜散在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图1).患者主诉夜间视物不清加重.查色觉图谱示红绿色觉明显异常,患者拒绝其余眼部辅助检查.诊断:双眼结晶样视网膜变性(bietti crystalline corneoretinal dystrophy,BCD),未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云南省文山州40岁及以上壮族和苗族人群的翼状胬肉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手持式裂隙灯和Keratograph-D眼表综合分析仪对云南省壮族和苗族目标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性别、年龄、职业、是否户外活动和民族等因素对翼状胬肉的影响。结果:于2019-03/11选取调查对象共1239人,确诊翼状胬肉437人,翼状胬肉总体患病率为35.27%。双眼翼状胬肉占59.27%,单眼翼状胬肉占40.73%。胬肉患病率在壮族人群为34.84%(224人),在苗族人群为35.74%(213人),两者无差异(P=0.74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睑板腺开口有无堵塞是翼状胬肉发生的影响因素(P=0.019),优势比OR=1.348。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户外活动、高血压和饮食习惯不是翼状胬肉的影响因素。用等级资料的Logistic回归进行胬肉侵入程度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泪河高度是翼状胬肉侵入程度的影响因素(P=0.048),泪河高度值越低,侵入程度越大。结论:云南省文山州40岁及以上壮族和苗族人群翼状胬肉患病率较高,睑板腺开口有无堵塞、泪河高度影响翼状胬肉的发生和侵入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内外侧联合开眶术,2种不同入路手术摘除肌锥内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09月至2019年09月收治的68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根据术式分为A、B2组.A组为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共33例,B组为内外侧联合开眶术共35例,评估2组患者在平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德宏州傣族和景颇族高血压患病现状,分析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为其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降低患病率。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德宏州面对面调查1607名40岁及以上的傣族和景颇族。单因素分析方法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调查对象高血压患病率为24.2%,其中傣族患病率为27.8%,景颇族为20.7%。调查对象服用降压药的比例较高(99.3%)。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大、教育程度低、BMI值高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傣族和景颇族高血压患病率稍低,但仍存在一些公认的危险因素。由于高血压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更多的关注老年人、教育程度低、超重或肥胖的人群,从而促进其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和前房形态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将52例(102眼)施行LASIK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按照承载因子(loading fator,LF;LF=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术后剩余基质床厚度)分为3组,LF<1.6为A组(50眼),1.6≤LF<1.7为B组(25眼),LF≥1.7为C组(27眼),分别于术前、术后2d、7d、1个月和3个月用Pentacam测量角膜后表面最适参考球面(posterior best fit surface,PBFS)、后表面最高点(posterior elevation,PE)、中央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depth,ACD)和最小前房角的变化.结果 PBFS:A、B、C3组术后PBFS均较术前明显降低,A组在术后3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3个月时仍较术前降低.术前PBFS和术后7 d时PBFS的差值APBFS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屈光度数、术后剩余基质床厚度、LF和术后7d时的中央角膜厚度均无线性相关关系.PE:3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PE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ACD:A组术后3个月内ACD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C两组术后3个月内ACD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最小前房角:3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最小前房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ASIK术后7d内角膜后表面有前移,之后在此基础上又出现后移,3个月时大多可恢复至术前水平,未恢复者与1个月时相比也无进行性发展.LF≥1.6的患者术后ACD变浅,可能与术后调节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影响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hu keratomileusis,LASIK)前后暗环境下低对比度视力(10wcontrast visualacuity,LCVA)的相关因素。方法行LASIK术的患者61例122只眼。使用ZyQv视力表测量患者手术前后暗环境下10%对比度视力。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查裸视力、瞳孔直径、LCVA值、球镜度、等效球镜度、总像差、总高阶像差、K值、Q值和柱镜等。结果(1)术前LCVA值与瞳孔直径、球镜度绝对值、等效球镜度绝对值、总像差及总高阶像差正相关,与K值、柱镜度、Q值及球差不相关。(2)术后3个月LCVA值与Q值、总像差、总高阶像差及球差正相关,与瞳孔直径及K值不相关;ALCVA与△总高阶像差、△球差、ZLQ值及预矫屈光度绝对值正相关。结论近视患者LASIK术前、术后其LCVA值受眼部不同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