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胃汤(YWT)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反应停对照组,达那唑对照组,益胃汤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4周后,测定异位内膜体积,并在光镜下观察YWT对异位内膜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YWT治疗4周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YWT各剂量组异位内膜体积显著缩小(P<0.05),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光镜观察结果显示,益胃汤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均见异位内膜呈萎缩性改变,异位内膜腺体数目变少,腺腔变小。结论:YWT能明显抑制异位内膜生长,阻止新血管的形成,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3,(4):803-805
目的:观察益胃汤(YWT)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达那唑对照组、反应停对照组、益胃汤高、中、低剂量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连续给药4周后,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MVD和VEGF的表达。结果:YWT治疗4周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YWT高、中剂量组异位子宫内膜的MVD和VEGF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低表达(P<0.05),阳染细胞数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染色深度减轻。结论:YWT具有较好的抗EMs血管生成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水平有关,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免疫调节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奇丹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奇丹颗粒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实验性子宫异位症(EMs)动物模型、急性血瘀症大鼠模型,分别观察奇丹颗粒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异位子宫内膜形态结构、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含量、异位内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液黏滞度的影响.结果:奇丹颗粒能够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外周血中E2、P水平;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成.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降低急性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结论:奇丹颗粒通过调节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的内分泌,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异位内膜的血管形成,从而有效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棱丸(SLW)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孕三烯酮组和SLW高、中、低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4周后,测量异位内膜体积,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 和CD8 .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5.0g/kg·d、2.5 g/kg·d、1.25 g/kg·d SLW治疗组使异位内膜体积明显缩小,CD4 及CD4 / CD8 比值增高,CD8 降低.结论:三棱丸可增强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细胞免疫功能,并可能通过此途径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6,(6)
目的考察益胃汤对自体移植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异位内膜Notch1、Delta1及Jagged1表达的影响,为其干预EMs提供依据。方法建立SD大鼠自体移植EMs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丹那唑组(0.20 g/kg),益胃汤高(27.00 g/kg)、中(13.50 g/kg)、低剂量(6.75 g/kg)组,药物连续干预4周后,测量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动物子宫内膜中NOTCH1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内膜DELTA1及JAGGED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益胃汤给药后,EMs模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显著缩小(P0.01),益胃汤高剂量大鼠异位内膜中NOTCH1相对表达量和DELTAL1平均光密度显著减少(P0.01);益胃汤高、中剂量组中JAGGED1平均光密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益胃汤改善EMs与降低异位子宫内膜Notch1、Delta1和Jagged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 (代表方为妇痛宁颗粒 )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自然杀伤 (NK)细胞活性的影响 ,分析其获效机制。方法 采用手术移植法制备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实验共分 6组 ,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妇痛宁高、中、低剂量组及丹那唑组 ,每组 1 0只 ,观察 6组脾脏NK细胞活性。结果 模型对照组大鼠脾脏NK细胞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妇痛宁高、中、低剂量组能够明显提高模型大鼠的脾脏NK细胞活性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其中中剂量组疗效明显优于高剂量组 (P <0 .0 5 )。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存在NK细胞功能异常。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的代表方妇痛宁颗粒冲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脾脏NK细胞活性具有显著的调整作用 ,提示可能通过提高NK细胞活性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鳖胶囊(简称DBJN)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SD雌性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药物干预30d后,用RIA法用TSN-695B型放免r测量仪检测大鼠血清雌二醇(E2)、孕酮(p);血清、腹腔渗出液前列腺素E2(PGE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剪取并大体观察记录子宫内膜移植物的生长情况,用光学显微镜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DBJN能显著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移植物的体积及重量,减少模型大鼠血清及腹腔液中PGE2及TNF晗量,P<0.05或0.01;减少模型大t鼠血清雌二醇(E2)水平,对血清孕酮(p)水平影响不明显.子宫内膜移植物组织形态病理检查结果显示:DBIN可减轻移植物腺体腺腔扩张、囊肿形成、腺上皮增生的程度,移植物生长比模型对照组差.结论:提示DBJN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一定治疗作用,根据对细胞因子及移植物的影响,拆分方剂中的有效成分,根据有效成分研究其作用靶点和特异性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瘤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病灶的作用,研究其对异位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的影响。方法:SD雌性大鼠100只,采用手术诱导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桂枝茯苓丸阳性对照组、消瘤丸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大鼠灌胃给药8周,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异位内膜的面积变化及对异位子宫内膜ER的影响。结果:消瘤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生长活动受抑制,异位子宫内膜面积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0.01);消瘤丸低、中、高剂量组治疗后异位子宫内膜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瘤丸低、中、高剂量组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ER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药物没有通过ER表达。结论:消瘤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对异位子宫内膜的抑制作用与异位内膜局部总的ER可能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位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建立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分别观察异位宁和达那唑对模型大鼠外周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雌二醇(E2)、孕酮(P)含量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表达的影响。结果:异位宁对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的下调或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位宁高剂量组与达那唑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位宁具有调节免疫、内分泌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种植。  相似文献   

10.
刘姣  贺克  李清 《中成药》2012,34(4):610-613
目的 探讨少腹逐瘀丸(当归、赤芍、川芎等)对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孕三烯酮组、少腹逐瘀丸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另设假手术组.给药30 d后,以RT-PCR法检测大鼠在位以及异位内膜组织中MMP-9和TIMP-1 mRNA表达.结果 少腹逐瘀丸能显著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MMP-9 mRNA的表达(P<0.01),显著升高TIMP-1 mRNA的表达(P<0.01).结论 少腹逐瘀丸可调节MMP-9/TIMP-1的平衡,这可能是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苷对光老化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5只,分别设为空白血清组、绞股蓝总皂苷含药血清组,分别用以制备空白大鼠血清和绞股蓝含药血清。应用UVB人工照射方法制备光老化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模型,用含绞股蓝总皂苷的大鼠血清进行干预,12h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UV模型组细胞IL-1β、IL-6和TNF-α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UV模型组比较,绞股蓝总皂苷含药血清组细胞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与空白血清组比较,绞股蓝总皂苷含药血清组细胞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绞股蓝总皂苷可抑制UV辐射人皮肤角质细胞分泌炎症因子,抑制皮肤光老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桑苏二陈汤加味"治疗哮喘发作期Wistar大鼠模型,观察治疗前后大鼠一般生活状态、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变化,探讨桑苏二陈汤加味对哮喘发作期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桑苏二陈汤加味治疗哮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6组:空白组,桑苏二陈汤加味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定喘汤组,模型组,每组15只。大鼠哮喘模型参照吕国平[1]等介绍的方法复制。观察治疗前后大鼠一般生活状态变化;测定大鼠血清中的ET-1、IL-1、IL-6、TNF-α、NO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ET-1?IL-1?IL-6?TNF-α、NO含量显著升高,提示哮喘炎症存在。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炎症有减轻,ET-1、IL-1、IL-6、TNF-α、NO含量下降。与定喘汤组比较,桑苏二陈汤加味高、中剂量组ET-1、IL-1、IL-6、TNF-α、NO含量升高(P〈0.01),桑苏二陈汤加味低剂量组无统计学意义。桑苏二陈汤加味高中低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较高、中剂量ET-1、IL-1、IL-6、TNF-α、NO含量降低(P〈0.05,P〈0.01)。结论:桑苏二陈汤加味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哮喘大鼠血清中TNF-α、ET-1、IL-1、IL-6、NO含量,有效控制气道炎症,从而改善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灸预处理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探讨艾灸预处理抗胃黏膜炎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穴位组、艾灸非穴点对照组。束缚冷应激法制作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模型,按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U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1β、TNF-α和IL-10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和艾灸非穴点对照组比较,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可使应激性胃黏膜损伤UI明显下降、血清IL-1β含量降低、TNF-α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结论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预处理可促进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减轻急性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炎症反应的免疫促炎因子IL-1β、TNF-α和促进抗炎因子IL-10而达到其抗胃黏膜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TNF-α、IL-1β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正常对照组(10只,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再把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MTX组(10只)、温化蠲痹方组(10只,简称中药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按22.9g/kg剂量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温化蠲痹方,均每日1次,MTX组按0.78mg/kg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给药30天后,运用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TNF-α、IL-1β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和MTX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A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TNF-α、IL-1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外周血TNF-α、IL-1水平明显降低(P〈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IA大鼠外周血TNF-α、IL-1水平升高,降低CIA大鼠外周血TNF-α、IL-1水平可能是中药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肾组织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及白介素-1(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的变化,探讨CRF肾阳虚证的证候学基础。方法采用腺嘌呤灌胃复制肾阳虚型CRF模型,并设正常组、模型组(腺嘌呤每日200 mg/kg)、济生肾气丸组(腺嘌呤每日200 mg/kg+济生肾气丸每日40 g/kg)、保肾康组(腺嘌呤每日200 mg/kg+保肾康每日33.3 mg/kg),保肾康为对照组。实验全过程24 d,第1~12日每日灌胃1次,第12日后隔日灌胃1次。实验结束,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肾组织IL-1β、INF-α及GR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细胞IL-1β、INF-α水平明显升高,GR水平明显降低。济生肾气丸组、保肾康组与模型组比较IL-1β、INF-α水平显著降低,GR水平显著升高。济生肾气丸组同保肾康组比较IL-1β、INF-α明显降低,GR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IL-1β、INF-α及GR与CRF肾阳虚证密切相关;济生肾气丸能降低IL-1β、TNF-a水平,并能提高GR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IL-6、TNF-α及CRP的检测,探讨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大鼠肾性高血压血压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大剂量组、蛭龙活血通瘀胶囊中剂量组、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小剂量组,建立肾性高血压模型,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8周后行IL-6、TNF-α及CRP的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CRP、IL-6及TNF-α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假手术组大鼠血清CRP、IL-6及TNF-α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血清CRP、IL-6及TNF-α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比较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能降低IL-6、TNF-α及CRP水平,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及关节液白介素(interleukinIL):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TNF-α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GA)病人100例,同期纳入骨关节炎(OA)病人100例,分别收集其临床症状,VAs评分,并同期检测其血清和关节液IL-1β、IL-1β、IL-6、TNF-α水平,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以及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其炎症指标水平与GA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GA组较OA组血清尿酸,关节液尿酸,尿尿酸、IL-1β、IL-6、TNF-α较0A组高;②G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IL-1β与病程、入院时VAs评分、关节液尿酸及血清尿酸水平均呈正相关;③GA组血清及关节液IL-6与病程、入院时VAS评分、关节液尿酸及血清尿酸水平、CRP、ESR呈正相关、与股骨颈骨密度T值呈负相关;④血清及关节液TNF-α与关节液尿酸、血清尿酸呈正相关;⑤GA患者治疗2周后,血清IL-1β、IL-6、TNF-α与入院时差值与VAS评分差值、关节液尿酸差值及血清尿酸差值呈正相关;⑥血清IL-1β差值与血肌酐差值呈正相关,血清IL-6差值与CRP差值、ESR差值呈正相关。结论:血清及关节液IL-1β、IL-6、TNF-α“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明显升高,并与关节液、血清尿酸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桑黄胞外多糖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桑黄胞外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30天。采用组织容积法测定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病理切片观察关节组织病理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抑制非致炎足足趾肿胀(P0.05),改善关节组织病理情况,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IL-17的表达(P0.05)。与阳性药对照比较,桑黄胞外多糖高、中剂量组TNF-α、IL-1β、IL-17的表达及桑黄胞外多糖低剂量组TNF-α、IL-1β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桑黄胞外多糖高剂量组血清中TNF-α、IL-1β的表达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黄胞外多糖对CIA大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和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平喘固本膏方对COPD稳定期大鼠血清CRP、TNF-α、IL-6、IL-8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SD大鼠制作COPD稳定期模型,并用平喘固本膏方对其进行干预,疗程为1个月,对照组采用茶碱缓释片灌胃,治疗后进行肺功能检测,并取血清,以双抗体夹心ABC-EHSA法检测CRP、TNF-α、IL-6和IL-8.结果 各治疗组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仅高剂量膏方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各膏方组CRP水平相近(P>0.05).在跨肺压及潮气量方面,膏方各剂量与氨茶碱作用相近(P>0.05),在气道流速方面,膏方中高剂量组优于氨茶碱组(P<0.05).结论 平喘固本汤膏方可降低COPD稳定期血清CRP、TNF-α、IL-6和IL-8水平,但对肺功能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解毒消痈方药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TNF—α、IL-1β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解毒消痈方药大剂量组、解毒消痈方药中剂量组、解毒消痈方药小剂量组、阳性对照柳氯磺胺吡啶组,每组各10只。以三硝基苯磺酸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动物模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的变化。结果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1β的含量模型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解毒消痈方药大、中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解毒消痈方药有下调促炎因子TNF-α及IL-1β的作用,存在效量关系,剂量增加能提高疗效,其抗炎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及IL-1β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