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肝肾联合切取对移植肾质量的影响和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肾联合切取对供肾质量的影响和技术改进。方法 比较59例肝肾联合切取供肾肾移植受者和152例单独肾脏切取肾移植受者近期肾功能的差异。结果 肝肾联合切取组受者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率为10.2%,术后第4天血肌酐值平均为262μmol/L,肾脏单独切取组受者分别为0.7%和162μ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肝肾联合切取对供肾质量有不良影响,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供肾。  相似文献   

2.
后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技术。方法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通过后腹腔镜途径取活体供肾6例,均取左肾。供受关系为:同胞兄弟姐妹4例,父→子1例,母→子1例。配型情况:1例无错配,2例2点错配,3例3点错配。群体反应性抗体及淋巴细胞毒试验阴性。取侧卧位,用3个穿刺点,经后腹腔游离肾脏,用直线切割器分别切断动脉和静脉,在两个穿刺点之间切6—7cm的切口将肾取出,剪除动静脉上的钉子,灌注液灌注。供肾植于受体右髂窝。常规应用三联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结果6例活体肾移植均获成功。移植肾术后第1天尿量3500—6500ml,平均.5036ml;Cr227-1170μmol/L,平均598μmol/L。术后1个月时Cr平均值为129μmol/L。随访3~9个月肾功正常,均未发生排斥反应。结论后腹腔镜取肾术安全可行,对供体创伤小,但要求有熟练的腹腔镜和肾移植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中肝脏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06年6月18例接受肝肾联合移植患者的资料,并以同一供体的对侧肾脏所完成的单独肾移植18例受者作为对照,2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型、冷热缺血时间、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肾病原发病、免疫抑制方案等条件基本匹配。对2组患者间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AR)、慢性排斥反应(CR)、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率以及出院时血肌酐(SCr)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肝肾联合移植组AR和DGF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独肾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对33.3%,P= 0.044;0对27.8%,P=0.023);肝肾移植组CR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独肾移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对11.1%,P=0.243)。出院时平均SCr水平肝肾移植组明显低于单独肾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1±6.0)μmol/L对(123.0±11.7)μmol/L,P=0.018)]。结论肝肾联合移植中肝脏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能够维持良好的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建立小猪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和原位肾移植模型的可行性以及CO2气腹对小猪移植肾功能恢复及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40头滇南小耳猪经配型分为CO2气腹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组(LDN组,n=20)和开放活体供肾切取组(ODN组,n=20),每组供、受体均为10头;两组分别采用腹腔镜和开放手术经腹膜后入路切取供肾后行原位肾移植。术后监测尿量、血清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术后30d切取移植肾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用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LDN组和ODN组均成功建立6例小猪原位肾移植模型,移植成功率均为60%(6/10)。LDN组和ODN组热缺血时间分别为(89±6)s和(30±1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3,P〈0.05)。术后第3天LDN组和ODN组SCr分别为(152±16)μmol/L和(126±8)μmol/L,BUN分别为(7.26±0.99)mmol/L和(2.87±0.39)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03,P〈0.05;F=6.303,P〈0.05);术后第7天LDN组和ODN组SCr分别为(121±5)μmol/L和(89±10)μmol/L,BUN分别为(2.87±0.39)mmol/L和(1.63±0.3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301,P〈0.05;F=31.719,P〈0.05)。移植肾组织病理检查结果:HE染色显示LDN组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肾间质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较ODN组稍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碘酸-Schiff染色及Masson染色显示两组移植肾病理改变无特异性。结论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可影响移植肾的早期恢复,但对术后晚期移植肾功能及病理改变的影响与开放活体供肾切取术比较无差异。建立小猪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和原位肾移植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附1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技术。方法 对16例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资料进行分析。活体供。肾者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36~53岁,平均46岁,均为左侧供。肾。受者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供受者血型相同,淋巴细胞毒性试验均为阴性。结果 手术成功15例,1例因术中出血改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1~5.2h,出血56~270ml,平均热缺血时间3.5min,住院时间9~12d。16例受者中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术后第5周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余15例受者血清肌酐均在10d内降至正常(SCr〈146μmol/L),其中出现急性排斥反应1例,应用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结论 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不影响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改良法快速肝肾供体联合切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快速肝肾供体联合切取的可行性。方法总结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9月共 138例快速肝肾联合切取的技巧及评价移植后近期效果。快速切取技术采用原位腹主动脉 肠系膜上静脉灌注加下腔静脉引流 ,分离胃肠道后肝、胰、脾、肾整块切取 ,冰水浴中分离肝肾。结果肾脏的热缺血时间为 2~ 6min ,肝脏的热缺血时间为 3~ 8min ,整个手术过程约 2 0~ 30min。所有变异血管均保存完整。行肝移植 131例 ,术后 3d内血清ALT最高值平均为 (5 81± 392 )U/L ,无 1例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 ;行肾移植 2 74例 ,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率为 3 3% (9/ 2 74 )。结论快速肝肾联合切取技术能同时保护供肝和供肾的质量 ,其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肝脏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我院移植中心2002年5月至2006年9月间共进行8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对此8例患者及接受同一供体对侧供肾8例肾移植患者及移植物存活率、排斥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及移植物存活率为100%,无可证实排斥反应发生。术后8例患者移植肝功能迅速恢复正常,7例移植肾功能迅速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于术后第52天肾功能恢复正常。对应8例单纯肾移植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及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后,于术后50d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余7例患者恢复良好,至末次随访肾功能均正常。结论肝肾联合移植肝脏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供肾游离终末阶段,手辅助活体供肾切取术的安全性、实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手辅助后腹腔镜下行活体供肾切取术16例资料,均取左肾.活体供肾关系为:父→子7例,母→子9例.供肾者年龄45 ~ 63岁,平均56岁;体质指数22.8 ~31.1 kg/m2,平均(26.3±2.4) kg/m2.群体反应性抗体及淋巴细胞毒试验阴性.供肾者取右侧卧位,选3个穿刺点,经后腹腔游离供肾,于肋弓下第3个穿刺点为起点,沿11肋延长线走行方向延长切口长3~5 cm,术者左手置入辅助,予Hem-o-lok夹闭动静脉并离断血管、输尿管,自手辅助切口取出肾脏.同时随机选取传统开放活体左侧供肾切取术16例进行对比.两种方法供肾植于受者髂窝.常规应用三联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16例手辅助腹腔镜下供肾肾移植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0 ~150 min,平均(101.3±21.2)min,出血量20~100 ml,平均(53.8±25.5) ml,热缺血时间1.5~3.5 min,平均(2.4±0.6) min,下床时间2~4d,平均(2.8±0.7)d.肾移植受者术后第1天尿量3500~ 6500 ml,平均5036 ml;SCr 227 ~ 1170 μmol/L,平均598 μmol/L.术后1个月时平均SCr值为129 μmol/L.肾移植后随访3~9个月肾功能正常.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85 ~ 115 min,平均(95.8±10.5) min,手术出血量30~100 ml,平均(65.4±23.7)ml,热缺血时间1.2~2.7 min,平均(1.9±0.5)min,下床时间2~7(5.0±1.2)d.两组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辅助后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安全、对供体创伤小、对移植肾损伤小、可以获得更长的移植肾血管,与传统开放手术及腹腔镜取肾手术比较,具有较多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脏移植治疗的经验及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于2007年9月至2012年1月完成的9例心脏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根据"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和"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确诊为供体脑死亡,待心脏停止跳动后,按常规方法整块切取器官.其中7例接受4例院内脑死亡后心脏死亡(DCD)患者的无偿供肾,2例患者接受1例院外脑死亡后心脏死亡患者的无偿供肾.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4例受者术后第5天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受者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给予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冲击治疗并辅以血液透析.4例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所有受者随访3个月~5年.2例术后死于重症感染及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死亡时肌酐431.6μmol/L和105.3 μmol/L.结论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是扩大器官来源的有效途径,近期移植效果可靠可以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在亲属。肾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2例后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的供受体均随访3~12个月,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均较顺利,手术时间(气腹时间)为(65±16)min,术中出血约(110±40)ml,供肾热缺血时间(107±34)sec。肾移植术中血管开放后供肾均泌尿,未出现排斥反应及与操作技术相关的并发症。供者术后7d伤口拆线后出院。22例受者中有1例出现肾功能恢复延迟,术后2周恢复正常,其余21例术后7天血清肌酐恢复正常。1例术后2个月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经甲强龙冲击治疗3天后治愈。结论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肾功能等优势,能促进亲属肾移植的开展,增加供肾来源。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