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薏苡仁酯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体内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A)的作用。方法健康SPF级DBA/1 7~8周雄性小鼠20只,测定造模对照组(经生理盐水治疗后CIA小鼠)、薏苡仁酯组(经薏苡仁酯注射液治疗后CIA小鼠)小鼠脾脏Th17细胞及血清中IL-17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小鼠脾脏中Th17细胞的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17A含量。结果经薏苡仁酯注射液治疗后,薏苡仁酯组CIA小鼠脾脏中Th17细胞比例较造模对照组显著降低(1.82%比4.99%,P0.05),小鼠血清中IL-17A的含量也明显低于造模对照组[(3.54±0.61)pg/m L比(8.31±0.25)pg/m L,P0.05]。结论薏苡仁酯对CIA小鼠Th17细胞具有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槌果藤对CIA模型小鼠全血和脾脏的Treg和Th17细胞比例及IL-10,IL-17和TGFβ1细胞因子浓度作用影响。方法:采用牛Ⅱ型胶原蛋白造小鼠CIA模型后根据踝关节病变的总积分分为5组:正常组(n=5);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n=6);低等剂量组(0.5g/kg)(n=6);中等剂量组(1.0g/kg)(n=6);大剂量槌果藤组(1.5g/kg)(n=5)。免疫后第21天开始槌果藤提取物灌胃治疗,治疗周期4周。治疗4周后用细胞流式检测小鼠全血和脾脏Treg和Th17细胞百分比及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10,IL-17和TGFβ1细胞因子浓度。结果:造模成功后生理盐水组小鼠全血和脾的Treg细胞百分比比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而Th17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P<0.01);模型组间药物组小鼠经槌果藤提取物治疗后比生理盐水组Treg细胞百分比上升,Th17细胞下降,生理盐水组与槌果藤低、中、高剂量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槌果藤低剂量与中剂量间无统计学差异,而槌果藤低剂量与高剂量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成功后生理盐水组小鼠血清比正常组血清中IL-17细胞因子浓度明显上升, TGFβ1浓度下降,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模型组间药物组小鼠经槌果藤提取物治疗后比生理盐水组IL-17下降,TGFβ1上升,生理盐水组与槌果藤低、中、高剂量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槌果藤低剂量与中剂量间无统计学差异,而槌果藤低剂量与高剂量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槌果藤提取物可调节Treg/Th17细胞失衡及其细胞因子水平,到达治疗CIA模型小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Th17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体内的变化。方法:利用Ⅱ型胶原蛋白建立小鼠CIA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小鼠脾脏及引流淋巴结中Th17细胞的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17的含量。结果:CIA小鼠脾脏及引流淋巴结中Th17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19&#177;0.70)%、(3.54&#177;0.9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95&#177;0.34)%、(1.31&#177;0.47)%,P〈0.01。C1A小鼠血清中IL—17的含量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在CIA小鼠体内明显升高,并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Si ZZ  Li T  Li JQ  Qi HZ  Xie XB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8):1374-1377
目的研究Thl7细胞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小鼠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肾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在移植术后3 d和7 d,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IL-17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数量,取移植肾经10%福尔马林固定后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与同系移植组相比,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3天及第7天血清中IL-17含量均升高(P<0.05),且术后第7天时IL-17含量明显高于第3天(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在术后第3天及第7天较同系移植组均明显增多(P<0.05),且术后第7天时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第3天(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急性排斥反应组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排斥反应逐渐增强。结论 Thl7细胞在肾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移植脏器中IL-17的检测可作为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预见性和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牛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抗炎作用及其对T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DBA/1J小鼠,以牛Ⅱ型胶原诱导建立小鼠关节炎CIA模型。成模后,以雷公藤红素2mg/kg给药治疗并设置对照组,记录小鼠关节评分;二次免疫70d后摘眼球取血处死小鼠,ELISA检测小鼠血浆中IL-17、IL-6、TGF-β水平,HE染色法观察小鼠关节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细胞中Th17和Treg比例。结果雷公藤红素组小鼠关节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HE染色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有效改善关节滑膜炎性浸润情况(P0.05);ELISA检测小鼠血浆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使Th17相关细胞因子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流式检测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可显著降低小鼠脾脏中Th17细胞亚群比例(P0.01)并增加Treg细胞亚群比例(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可以有效缓解CIA小鼠关节炎症症状,抑制关节滑膜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翳生成和软骨破坏。雷公藤红素治疗CIA小鼠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减少CIA小鼠体内IL-6等促炎症因子的分泌并伴随着抑炎因子参与的免疫平衡调节过程而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灸对小鼠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炎症、Th17和Treg细胞的影响及Galectin-9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复制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小鼠模型并予以艾灸治疗,观察艾灸治疗及Galectin-9注射对关节肿胀、关节滑膜病理表现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Th17、Treg细胞变化,ELISA检测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IL-10、IL-17、TGF-β、Galectin-9的含量。结果:CIA模型建立后,小鼠关节明显红肿,关节面粗糙、滑膜层变薄。经治疗,艾灸组、Galectin-9组小鼠关节红肿相对模型组有较明显的消退;而不治疗组、PBS组小鼠关节红肿无明显消退。上述4组小鼠关节评分组间差异经秩和检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经艾灸治疗的小鼠病变关节面恢复平整,滑膜层较治疗前变厚,接近正常组。CIA模型小鼠Treg细胞显著下降、Th17细胞明显上升(P0.01);艾灸治疗和Galectin-9注入后,Treg细胞的数量有显著上升(P0.01),且两组无明显差异(P=0.36);艾灸治疗和Galectin-9注入后,Th17细胞数量显著性下降(P0.01),且两组无明显差异(P=0.71)。细胞因子Galectin-9在CIA模型小鼠脾脏中含量降低(P0.01),艾灸治疗和Galectin-9均能使其增高(P0.01),但艾灸治疗组不及Galectin-9组(P0.01)。CIA模型小鼠脾脏中IL-1β、IL-6、IL-17等致炎因子表达增高(P0.01);艾灸治疗及注入Galectin-9后它们的含量相应降低(P0.01),与不治疗组、PB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抑炎因子IL-10、TGF-β在CIA模型小鼠脾脏中表达降低,艾灸治疗及Galectin-9注入后它们的表达明显提高(P0.01),与不治疗组、PBS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Galectin-9注入后,Galectin-9组IL-1β、IL-6、IL-17含量提高(P0.01),与PBS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艾灸组中IL-1β、IL-6、IL-17、IL-10、TGF-β含量与Galectin-9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1,P0.01,P0.01,P=0.01)。结论:艾灸治疗能改善CIA小鼠关节炎症,调节Th17/Treg细胞失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Galectin-9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和皮损中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抽取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l7细胞,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IL-17、IL-22表达。取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正常人对照者皮肤,用量子点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Thl7细胞表达。结果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4及IL-17抗体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与PASI呈正相关(r=0.501,P<0.05);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正常人对照者皮肤组织中Th17细胞表达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细胞比例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和皮损中明显增加,IL-17和IL-22的水平均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辅助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 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 IL-17)在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n=12)和同系移植组(n=1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分别检测2组小鼠移植术后第3天和第7天血清中IL-17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移植心脏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数量,并取移植心脏经10%甲醛固定后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3天及第7天血清中IL-17表达明显高于同系移植组(P<0.05),且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7天IL-17表达明显高于第3天(P<0.05);与同系移植组相比,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心脏浸润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在术后第3天及第7天明显增高(P<0.05),且术后第7天时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第3天(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急性排斥反应组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排斥反应逐渐增强。结论:Th17与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移植脏器中细胞因子IL-17的检测可望成为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h17细胞因子(IL-6、IL-17A)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发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两组:正常组和DSS模型组,每组10只,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phate,DSS)诱导小鼠UC模型。观察小鼠体重、大便、饮食等情况,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第8天处死小鼠取病变结肠病理切片和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6和IL-17A的含量。结果模型小鼠DAI评分、血清IL-6和IL-17A含量、结肠病理评分均较正常组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h17细胞因子(IL-6、IL-17A)在UC小鼠血清中显著升高,肠道炎症损伤明显,推测Th17细胞在UC病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且可能是药物治疗的作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吉西他滨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EAM)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15只Balb/c小鼠构建EAM模型,分为对照组,EAM组,EAM+吉西他滨组,每组5只;在第21天,取眼球血,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心脏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并行炎症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组织中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和Th17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 17A浓度;qRT PCR检测心脏组织中IL 17A mRNA含量。取正常Balb/c小鼠脾脏分选MDSC和Nave CD4+T细胞,分为活化组,诱导组,共培养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h17比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AM组心肌组织以炎性细胞浸润和心肌细胞坏死为主,组织炎症评分明显增高(P<0.05);与EAM组比较,EAM+吉西他滨组炎性细胞的浸润和心肌细胞坏死减少,组织炎症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EAM组脾脏中MDSC和Th17比例明显增加(P<0.05);与EAM组比较,EAM+吉西他滨组二者比例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EAM组IL 17A浓度和IL 17A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EAM组比较,EAM+吉西他滨组二者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诱导组比较,共培养组Th17比例明显增加(P<0.05)。 结论: 吉西他滨可能通过降低EAM模型小鼠脾脏中MDSC数量,进而抑制NaveCD4+T细胞向Th17细胞的分化从而缓解心肌炎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D4+T细胞免疫应答在小鼠抗GBM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肾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兔IgG预致敏,10d后肾炎模型组给予兔抗GBM血清(0.2 mL/20 g)尾静脉注射,正常对照组给予正常兔血清,分别于第7、14、21、28天行以下处理:收集尿和血清样本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尿蛋白/尿肌酐(UmAlb/c)的含量;光镜和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器官和肾脏局部免疫细胞分布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肾组织中IFN-γ、IL-4、IL-17A、TGF-β1、CCL-2、CCL-4、CCL-5和CXCL-1等细胞因子mRNA的含量;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IL-4、IL-17A、IL-12、IL-10和TGF-β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肾炎模型组小鼠的Scr、BUN和UmAlb/c均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可见典型新月体肾炎样病理改变,免疫荧光可见兔IgG和鼠IgG沿GBM呈线性沉积;小鼠脾脏中Th1、Th2、Th17和Treg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同时肾脏局部有大量Th1、Th2和Th17细胞浸润;血清及肾脏局部IFN-y、IL-4、IL-17A和TGF-β1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相应上调.结论 CD4+T细胞免疫应答能介导小鼠抗GBM肾小球肾炎并在其病理进程中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为模型,探讨小乌桂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构建DBA/1小鼠CIA模型,将关节炎指数(AI)评分相近的30只CIA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CIA)、甲氨蝶呤组、小乌桂汤低剂量组(0.975 g/mL)、小乌桂汤中剂量组(1.95 g/mL)、小乌桂汤高剂量组(3.9 g/mL),5只/组。其中,正常对照组和CIA组给予生理盐水,甲氨蝶呤组给予0.1 mg/mL甲氨蝶呤溶液,3个小乌桂汤处理组按照规定剂量分别给予小乌桂汤药液(0.2 mL/10 g体质量)连续灌胃28 d处理。使用AI评分和HE染色评价小乌桂汤对CIA模型小鼠关节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小乌桂汤对CIA小鼠脾脏Th1、Th17、MDSC、G-MDSC、M-MDSC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 甲氨蝶呤和不同剂量组小乌桂汤治疗后小鼠AI评分降低,炎症程度比其他组明显缓解,踝关节损伤得到有效修复,且随着小乌桂汤剂量增高,其治疗效果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和不同剂量组小乌桂汤组脾脏中Th1、Th17和M-MDSC细胞比例降低(P<0.05),GMDSC细胞比例显著增加,且随着小乌桂汤剂量增高,细胞比例变化呈现逐渐明显的趋势(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h1、Th17细胞比例与M-MDSC细胞比例呈正相关,而与G-MDSC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1)。结论 小乌桂汤可通过调节MDSC细胞亚群水平,升高G-MDSC细胞比例和降低M-MDSC、Th1、Th17细胞比例改善CIA小鼠关节损伤,高剂量小乌桂汤其作用与甲氨蝶呤等效,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对类风湿关节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与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关系。方法将24只雄性DBA/1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组、CIA+生理盐水组和CIA+Gas6组,每组6只。在小鼠尾根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与牛II型胶原蛋白混合乳剂0.1ml,21d后再次以弗氏不完全佐剂与牛II型胶原蛋白混合乳剂0.1ml构建CIA小鼠模型。模型建立后第42天记录小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采集下腔静脉血1ml,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17和IL-10的表达;无菌切取脾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IL-17+细胞和CD4+Foxp3+细胞的比例;切取右踝关节,HE染色观察关节损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CIA小鼠AI评分增高,踝关节存在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和软骨破坏,血IL-17和IL-10水平均显著增加(均P<0.05);CIA小鼠脾脏CD4+IL-17+细胞比例升高,而CD4+Foxp3+细胞的比例下降(均P<0.05)。与CIA组小鼠相比,CIA+Gas6组小鼠AI评分下降,踝关节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软骨破坏减轻,血IL-17水平下降而IL-10水平升高(均P<0.05);同时CD4+Foxp3+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而CD4+IL-17+细胞比例下降(均P<0.05)。结论Gas6能够减轻CIA小鼠的关节损伤,机制可能与其抗炎和对Th17/Treg细胞平衡的调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枝莲提取物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CIA)的治疗作用。方法取100只DBA/1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完全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及半枝莲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建立CIA模型,分别给予30 mg/次、60 mg/次、90 mg/次剂量的半枝莲提取物治疗)。CIA模型构建成功后即开始给予灌胃治疗,每天1次,连续21 d。分别于造模第28、49天进行各组小鼠关节炎症状况评价;于第49天处死小鼠取血清,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的水平;同时取各组小鼠左、右后肢关节组织进行HE染色处理,进行病理分析。结果半枝莲提取物可剂量依赖性地减轻CIA小鼠关节的肿胀程度及关节炎评分。与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相比,半枝莲中、高剂量治疗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IL-33、TNF-α表达水平降低(均P<0.01);半枝莲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小鼠血清中抑炎因子IL-1Ra的水平有不同程度上调(均P<0.01)。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小鼠关节病理评分高于半枝莲中、高剂量组(均P<0.05);而半枝莲低剂量治疗组病理评分与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枝莲提取物可有效地抑制IL-1β、IL-6、IL-33、TNF-α表达水平,并上调IL-1Ra的表达水平,最终减轻CIA小鼠关节炎症,改善CIA小鼠关节病理情况,提示半枝莲提取物对类风湿关节炎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 CIA)小鼠相关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的治疗效果及小鼠胸腺细胞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建立类风湿关节炎的动物模型CIA小鼠,实验分为空白组、CIA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和HIF-1α-siRNA组,空白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空载体腺病毒,HIF-1α-siRNA组小鼠尾静脉注射HIF-1α-siRNA腺病毒,每周1次,共4周。实验结束后麻醉断颈处死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胸腺中Th1和Th2、Th17和Treg比例的变化,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CIA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小鼠胸腺细胞中Th1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例升高,Th2细胞和Treg的比例下降,与空白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siRNA组小鼠胸腺细胞中Th1和Th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Notch1信号通路是否通过调控辅助性T细胞17 (Th17)参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的发生和发展。方法 将24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NC组、EAT-A组(给予猪甲状腺免疫球蛋白多点皮下注射)、EAT-B组(猪甲状腺免疫球蛋白多点皮下注射前给予γ分泌酶抑制剂腹腔注射)。HE染色观察甲状腺内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单核细胞(SMC)悬液中Th17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Ab)滴度和SMC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17A (IL-17A)浓度;实时PCR分析脾细胞中Notch1、Hes1、RORγt和IL-17A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脾脏组织中IL-17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EAT-A组和EAT-B组小鼠甲状腺中有不同程度淋巴细胞浸润,与NC组相比血清TgAb滴度显著升高(P <0.01)。EAT-A组和EAT-B组小鼠Notch1、Hes1、RORγt和IL-17A mRNA表达,以及SMC中Th17细胞比例、IL-17A浓度、IL-17A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NC组(均P <0.01)。EAT...  相似文献   

17.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小鼠体内Th17细胞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thyroiditis,EAT)小鼠体内的变化.方法:利用小鼠甲状腺球蛋白(Tg)建立小鼠EAT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小鼠脾脏细胞中Th17细胞的比例.采用qRT-PCR检测小鼠脾脏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母鼠围生期经饮水摄入低剂量双酚 A (BPA)对子代芳香烃受体(AHR)和辅助性T(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将确认妊娠的ICR母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10、100和1000 nmol/L BPA组;母鼠自妊娠第0天(GD 0)至仔鼠出生后第21天(PND 21)经饮水摄入BPA。 PND 21时处死仔鼠,取血用ELISA法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IL)-17和 IL-23含量,取脾脏,流式细胞术检测 Th17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T-qPCR)检测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 RORγt)和AHR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BPA剂量组母鼠孕期体重、仔鼠出生和PND 21时体重、窝仔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0和1000 nmol/L BPA组仔鼠PND 21时脾脏Th17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 P<0.05),脾脏RORγt mRNA和AHR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血清IL-17和IL-23含量也明显上升(P<0.01);脾脏Th17细胞比例和RORγt mRNA表达水平与AHR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性( P<0.01)。结论围生期母鼠暴露于低剂量BPA可导致子代断乳时AHR表达上调,并经RORγt途径促进Th17细胞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Ter细胞在不同发病阶段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脾脏中的数量变化及高峰期CIA小鼠脾脏Ter细胞与关节评分和T、B细胞亚群比例的相关性,探讨Ter细胞在CIA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6~8周的DBA/1小鼠进行CIA模型的诱导,二次免疫后开始对CIA小鼠进行关节评分。根据发病时间和关节评分将CIA分为发病早期、高峰期、晚期三个阶段。发病高峰期小鼠根据最终关节评分再分为高评分组(>8分)和低评分组(≤8分),流式细胞术检测na?ve小鼠和各个阶段CIA小鼠脾脏中Ter细胞比例及发病高峰期CIA小鼠脾脏T、B 细胞亚群比例,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发病高峰期CIA小鼠脾脏Ter细胞比例较na?ve小鼠明显升高(8.522%±2.645% vs. 1.937%±0.725%,P<0.01), 高评分组小鼠脾脏Ter细胞比例明显低于低评分组(6.217%±0.841% vs. 10.827%±0.917%,P<0.01)。高评分组小鼠脾脏Th1细胞比例明显高于低评分组(1.337%±0.110% vs. 0.727%±0.223%,P<0.05),高评分组小鼠脾脏Th17细胞比例高于低评分组(0.750%±0.171% vs. 0.477%±0.051%,P=0.099),高评分组小鼠脾脏生发中心B(germinal center B,GC-B)细胞比例明显高于低评分组(1.243%±0.057% vs. 1.097%±0.015%,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发病高峰期CIA小鼠脾脏Ter细胞比例与CD4 +T、Th1、Th17、GC-B细胞比例均呈强负相关,与B10细胞比例呈强正相关,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这群细胞在CIA中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动态变化研究显示,随着疾病进展,发病晚期CIA小鼠脾脏Ter细胞比例较高峰期明显降低(0.917%±0.588% vs. 8.522%±2.645%,P<0.001), 进一步提示这群细胞在关节炎中的保护作用。 结论 Ter细胞在发病高峰期CIA小鼠脾脏中明显增加,与小鼠关节评分及致病性免疫细胞比例呈负相关,与保护性免疫细胞比例呈正相关,发病晚期CIA小鼠Ter细胞比例明显降低,提示Ter细胞可能作为一种保护性细胞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但其具体作用及机制仍需后续进一步的体内及体外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辅助静脉化疗对结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外周血免疫分子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结肠癌患者92例,回顾治疗方案并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单纯静脉化疗、观察组接受艾迪注射液辅助静脉化疗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外周血免疫分子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含量,外周血中免疫分子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50、PTN、CCSA-2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因子IL-2、IFN-γ的含量高于对照组,IL-4、IL-10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因子IL-17A、IL-22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接受艾迪注射液辅助静脉化疗,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优化免疫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