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旅客对列车广播宣传艾滋病知识效果的评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城际列车(长沙-武昌)的普通车厢的204名旅客进行调查。结果旅客对8个问题总知晓率为94.12%,但其中"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能从外表看出来"和"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较低,分别为84.41%和61.76%;旅客认为列车广播宣传艾滋病知识有效果占95.10%。结论旅客认为列车广播宣传艾滋病知识有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适合铁路旅客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出某次旅客列车四节车厢的370名旅客,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其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结果铁路旅客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为78.47(标准差=15.02),三大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均在90%左右,但是对蚊子叮咬等非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较低(34.4%),对预防知识的理解存在模糊认识。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不够宽容。预防知识是旅客最想了解的艾滋病知识,电视/广播是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方式。结论应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对铁路旅客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是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3.
铁路旅客艾滋病知识、态度、需求现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铁路旅客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需求现况,为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快速列车、临时列车、普快列车、特快列车随机抽取2200旅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基本情况、知识、态度、行为和需求。结果 旅客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仍有2.7%的旅客从未听说过艾滋病;旅客认同的宣传方式主要是广播、电视、宣传、宣传栏,感兴趣的内容主要是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传播方式、对人身体有哪些危害、对社会和家庭有哪些危害。结论 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旅客艾滋病宣传教育,加强铁路流动人群防制艾滋病能力。  相似文献   

4.
客列车三乘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旅客列车三乘人员(客运、车辆、公安)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KAP)和需求现状,为开展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890名旅客列车三乘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在有效问卷863份中,对艾滋病传播三个传播途径认知率达到86.21%,但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认知率较低,正确使用安全套的认知率为88.64%,对艾滋病治疗方面的知识认知率低于50%。不同文化程度对艾滋病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0%以上的被调查对象都表示对艾滋病知识有需求,其中对预防措施的需求最高。广播是旅客选择最多的宣传方式。结论旅客列车三乘人员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应根据该人群特点,针对性开展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相关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经铁路出行的旅客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与需求状况,为铁路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在石家庄铁路站旅客中整群抽取约2000余名公众,采用匿名自填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2009年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2007年,但是对于"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染艾滋病"、"输血或血液制品可以传播艾滋病"这两个知识点的知晓率相对较低;在对待艾滋病人的态度上,相比于2007年,2009年更多的人群愿意接受、关心和帮助艾滋病患者;2007年,赞成通过铁路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者占68.9%,反对者占0.83%;2009年,赞成者占65.4%,反对者占0.1%,两年的赞同率基本持平,但是反对宣传的人数大幅度降低;调查对象艾滋病政策知识得分2009年较2007年有了较大提高,但此内容知晓率仍然很低。结论铁路流动人口(旅客)虽具有一定的艾滋病认知水平,但对艾滋病法律法规的认知还不够,大多数公众希望通过多种形式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铁路旅客对艾滋病知识水平、意识以及需求状况.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北京等七个铁路局管辖的数十辆列车上的11 146名旅客进行调查. 结果 93.9%的调查对象听说过艾滋病,但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都表示对艾滋病知识有需求,其中对预防措施的需求最高.广播是旅客选择最多的宣传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和行为的差异,为铁路下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选择铁路职工和旅客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知识正确判断率前3位的依次是共用注射器、血液和母婴传播,正确判断率分别为97.20%、96.29%和91.98%;共同吃饭、共用注射器、母婴传播、正确使用安全套、性行为和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等知晓率,铁路职工高于旅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待艾滋病相关态度,艾滋病与自己有关、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值得同情和关怀、愿意成为防治工作的自愿者等相关态度正确持有率上分别为73.22%、89.41%、90.17%;艾滋病与自己有关、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值得同情和关怀等态度,铁路职工正确持有率高于旅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待艾滋病相关行为,主动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为感染者和患者提供帮助及愿意同感染者或患者一起工作等正确持有率分别为89.18%、89.03%、77.31%;主动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与为感染者和患者提供帮助等行为,铁路职工正确持有率高于旅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根据不同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在铁路系统内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沧州市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沧州市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现状,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 [方法]调查沦州市居民3 491人,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艾滋病的一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等. [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各项内容的知晓率在9.9%~95.8%之间,其中对3条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在82.5%~90.7%之间,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各项内容的知晓率在9.9%~53.8%之间,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各项内容的知晓率在69.6%~86.1%之闻. [结论]被调查者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各知识点的知晓率相差悬殊;艾滋病3条传播途径知晓率高,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低;艾滋病预防知识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王新  余国辉  王朝辉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505-2506
目的了解铁路乘务员对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的对策。方法按照整群抽样原则随机抽取400名铁路乘务员填写自制的调查问卷表,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铁路乘务员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6.3%,但是仍有部分乘务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存在错误的认识,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方面车厢服务员整体高于站台服务员和列检员。90%以上乘务员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有正确的态度、行为。85%以上乘务员愿意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志愿者,约有25.3%的列检员不愿意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志愿者。91.4%的乘务员最希望了解艾滋病的防治措施,最希望通过广播方式获取艾滋病知识。结论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急待改进。将艾滋病教育列入岗前培训计划并给予课时保障、加强以预防为主的艾滋病教育和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方法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干预预防艾滋病试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索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对预防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的可行性,为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工作提供经验和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社区干预研究方法在戒毒所和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变化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率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高;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率比干预前低;干预前后吸毒人群的HIV抗体阳性率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 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吸毒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改变HIV感染者的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11.
刘娅  叶运莉  熊伟  汤君 《中国校医》2013,27(4):245-248
目的了解泸州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泸州市3所大学的部分学生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81.0%。学生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性传播""输入血液或血液制品和共用针具"、以及"母婴传播"的知晓率较高,>90%以上;而学生对"目前艾滋病感染有无可靠的检测方法?"、"同性恋者是否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献血/输血者是否更容易感染艾滋病?"和"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这几个问题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61.1%、58.8%、53.1%和44.6%。生源、学校、年级、月生活费及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对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得分有影响。结论该地区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但仍有待提高,高校尤其是非医学院校应进一步开设性教育课程,以加强学生尤其是低年级、来自农村家境较差的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12.
熊焱强  李志红 《中国校医》2013,27(4):241-244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制订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预防教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某校医学院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和中医学3个专业的80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728例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很高,均高于99%,对于母乳传播、产道传播和蚊虫叮咬不能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相对偏低,分别为70.19%、42.58%和70.19%;对于艾滋病是乙类传染病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窗口期’内能检测到抗体吗等专业问题答对率较低,分别为25.41%和47.80%;调查对象对艾滋病恐怖心理严重,52.35%的医学生不愿去有艾滋病患者的科室工作,43.82%的医学生不愿意从事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对艾滋病相关知识需求率高,最希望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为专题讲座。4.12%的医学生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仅为40%,另有1.79%的有过同性性行为。结论需要在医学生中加大对艾滋病知识宣传力度,改善教育方式,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使之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并减少个人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宝鸡市城乡居民艾滋病知晓情况和态度,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市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13年调查全市城乡居民2 719人,其中学生1 142人,城镇居民647人,农村居民450人,农民工480人.结果 学生、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农民工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2.36%、82.30%、81.16%和77.04%,各类人群知晓率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居民对待艾滋病感染者6个问题的正向态度持有率各类人群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城乡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十二五”行动计划确定的既定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对感染者的歧视态度仍然存在,我市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史方  何宇平  李平  罗力 《中国健康教育》2009,25(7):485-488,500
目的了解上海在校留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分析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上海7所高校的留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321份,回收率46.42%。留学生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74.74分,性别、年龄对艾滋病知识得分没有影响,已婚留学生得分高于未婚留学生(P=0.002),不同国籍留学生艾滋病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00),留学生接受教育年限越长其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越高(P=0.000)。对"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献血"、"对待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知识重要性"等态度受知识影响明显(P=0.000)。对"一夜情"、"吸毒"等态度受知识影响不明显(P=0.117,P=0.073)。有性伴侣的留学生中,女性性伴侣固定的比例高于男性(P=0.000)。已婚人群性伴侣固定的比例高于未婚人群(P=0.000)。性生活时64.2%的留学生"每次都用"或"大部分时间使用"安全套,33.9%的留学生"偶尔使用"或"从不使用"安全套。结论未婚留学生是干预的重点对象。在开展知识宣传的同时,还应教给他们如何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开展生活技能教育系列培训对初中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效果,为在该人群中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探索科学的教育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在青州市抽取3所初中学校,对全部2007级初中学生进行培训,并分析其效果。[结果]培训前调查1 112人,培训后调查1 077人。5项UN-GASS指标中,对"一个看起来健康的人可能带有HIV"的知晓率,培训前为93.62%,培训后为90.72%(P〈0.05);其他4项的知晓率及5项全部正确回答者所占比例,培训后均高于培训前(P〈0.01)。"多性伴可增加艾滋病传播几率"、"目前还没有办法治愈艾滋病"的回答正确率,培训前分别为72.03%、59.62%,培训后分别为86.63%、90.99%(P〈0.01)。艾滋病知识信息获得途径为电视、报刊书籍者所占比例,培训前分别为40.81%、36.73%,培训后分别为56.23%、39.11%。[结论]开展生活技能教育系列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成年居民传染病相关知识、行为和技能方面的现况及传染病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为政府制定科学的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系统抽样法从东城、西城和海淀3个区抽取5250名18~59周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乙肝传播途径"、"发热判断标准"、"被狗咬伤后处理方法"、"艾滋病传播途径"等知识的知晓率低于45.7%,"注射流感疫苗"、"到发热门诊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遮挡"等行为的形成率低于34.6%,"能看懂简单的化验单"、"能获取想要的传染病知识"、"能看懂药品说明书"等技能的掌握率低于77.7%。成年居民大部分知识知晓率、大部分行为形成率和技能掌握率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P<0.05)。传染病相关知识获取途径,通过电视4231人(81.6%)、报纸或杂志3500人(67.5%)、网络2725人(52.6%)、社区宣传2265人(43.7%)、向医务人员咨询1537人(29.7%)、听周围人谈论1318人(25.4%)、传单或折页1264人(24.4%)。成年居民从以上7种途径获取传染病相关知识的能力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北京城区成年居民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和技能掌握率有待提高,应加强成年居民传染病相关的宣传教育,并考虑文化程度较低者的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校外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利用大学生爱心大使队伍,采取参与式方法向校外青少年传播艾滋病预防知识。并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19.0%,提高到干预后的55.0%(P0.01)。其中对"共用注射器可能感染"、"不使用安全套性行为增加风险"、"母婴会传播艾滋病"在干预后知晓率均达到90%以上。干预后"提供艾滋病病毒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地点"、"可以得到免费安全套地点"显著提高,分别由9.0%提高到22.0%(P0.01)和由8.0%提高到70.0%(P0.01)。结论利用爱心大使向校外青少年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具有明显效果,应予以借鉴。需加强艾滋病相关服务的的宣传,提高利用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南海区某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性观念,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南海区某师范大学3129名大学生,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在93%以上,女性平均知晓率为82.7%,高于男性的80.3%,对“蚊子叮咬不能传播”和“性病患者易得AIDS”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3.9%和37.3%;有89.4%的学生希望给予艾滋病患者关心和同情,对于“如果感染了HIV”的态度,73.9%的学生选择“积极面对”;对于婚前性行为和同性恋行为选择“赞同”或“无所谓”的学生分别占55.0%、48.0%,在对发生性行为前是否使用安全套时,45.0%的学生选择“不使用”或“看情况”。结论大学生性观念开放,存在高危行为,应制定适合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培养正确的性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广州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  凌莉  何群 《中国健康教育》2009,25(2):119-121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整群抽取广州市2所院校315名大学生进行匿名白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3.33%;对“肛交和阴道性交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是否相同”的知晓率为41.85%,对“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为65.18%,对“女性在性行为后阴道冲洗是否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为47.77%,对“性交过程中是否可以把唾液涂抹到安全套上当润滑剂”的知晓率为12.10%;在各类艾滋病知识得分上,医学类院校高于非医学类院校,男性高于女性,不同年级间的安全套知识得分有统计学差异;98.10%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给予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更多的关心和帮助,9.48%的被调查者有过性行为。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较欠缺,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总体上是端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