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目的观察国产降纤酶对局灶性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程大鼠脑组织TNF-αmRNA和IL-1β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降纤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RT-PCR技术,分析降纤酶治疗的脑缺血3h/再灌注3h、6h、24h和72h大鼠脑组织TNF-αmRNA和IL-1βmRNA表达水平。结果缺血3h/再灌注72h,降纤酶治疗组动物缺血侧脑组织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降纤酶治疗组动物缺血侧脑组织IL-1βmRNA的表达水平在缺血3h/再灌注3h和6h时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降纤酶减轻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下调细胞因子TNF-αmRNA和IL-1βmRNA的表达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两维来司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及缺血脑组织TNF-α、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m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盐水对照组及药物组(200mg/kg).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采用Trc染色方法测定脑缺血2h冉灌注0h、1h、4h、6h、8h、10h给药后各组脑梗死体积;应用RT-PCR方法检测脑缺血2h再灌注22h后缺血脑组织TNF-α、ICAM-1 mRNA的相对含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再灌流0、1、4、6h后药物组脑梗死体积明减减小(P<0.05);再灌注8h、10h组脑梗死体积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流22h后,药物组缺血脑组织中TNF-α和ICAM-1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西维来司钠可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降低TNF-α与ICAM-1 mRNA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酮是否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方法取40只7 d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仅做颈部切口,不做缺氧缺血处理;模型组:按动物模型的方法进行缺氧缺血处理;孕酮组:动物进行缺氧缺血处理且在缺氧前30 min按8 mg/kg腹腔注射孕酮溶液;抑制剂组:在建立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模型前30 min,按16μg/kg剂量在大鼠左侧海马区注射Wortmannin。电镜观察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pAkt及NF-κB的蛋白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pAkt及NF-κB的蛋白含量。结果 24 h后假手术组神经元结构基本正常,模型组神经元由于缺氧缺血损伤呈空化改变,给予孕酮后的缺氧缺血神经元受损情况改善,空化现象减少,应用抑制剂神经元空化改变明显。缺氧缺血后海马神经元pAkt蛋白表达减少,NF-κB表达增加;孕酮预处理可增加pAkt的表达,降低NF-κB表达;使用抑制剂组pAkt蛋白表达减少,NF-κB表达增加。结论孕酮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增加pAkt的水平,抑制NF-κB表达,减轻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的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7日龄新生SD大鼠60只,分层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n=12),HIBD模型组(n=12),丹参酮治疗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丹参酮治疗组采用经典的RiceVannucci模型制备法,建立HIBD模型。于造模成功后及造模24 h,丹参酮治疗组给予丹参酮高、中、低剂量腹腔注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48 h后,取新生大鼠病变侧脑组织,以酶联免疫法检测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 HIBD模型组及丹参酮高、中、低剂量治疗组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丹参酮高、中、低剂量治疗组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γ-分泌酶抑制剂(DAPT)抑制Notch信号通路活化,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缺氧诱导小胶质细胞释放炎症因子中的作用.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N9小胶质细胞分4组:常氧组、缺氧组、常氧+ DAPT组和缺氧+DAPT组.常氧+DAPT组与缺氧+DAPT加入10 μmol/LDAPT处理12h,常氧组和缺氧组加入等量溶剂,缺氧组、缺氧+10 μmol/L DAPT组同时进行缺氧处理12 h (3%O2).提取各组细胞mRNA及蛋白,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白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1胞内段(N1ICD)、Hes1、Hey1蛋白水平,并运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IL-6、IL-1β、TNF-α分泌水平. 结果 DAPT对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 mRNA及蛋白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并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大.分组处理12h后,缺氧组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 mRNA及蛋白分泌水平较常氧组明显升高,Notch通路信号分子N1ICD、Hes1、Hey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氧组比较,缺氧+DAPT组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 mRNA及蛋白分泌水平降低,Notch通路信号分子N1ICD、Hes1、Hey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氧+DAPT组与常氧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otch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缺氧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介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香兰素(vanillin,Van)对新生大鼠低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日龄SD大鼠根据改良的Rice-Vannucci法构建HIBD模型,将120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HIBD组、HIBD+Van (20 mg·kg~(-1))组、HIBD+Van (40mg·kg~(-1))、HIBD+Van (80 mg·kg~(-1))组,每组30只,香兰素处理组大鼠分别按照对应剂量腹腔内注射香兰素,每12h注射一次,连续注射2d,假手术组和HIBD组大鼠同时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 48h后将各组大鼠麻醉后断头处死,收集脑组织计算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检测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 β (interleukin-1 β,IL-1 β)、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 (interleukin-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a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组织微管相关蛋白1 轻链 3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3,LC3)表达,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TEN诱导假定激酶1 (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1,PINK1) 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HIBD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增加(P0.05),脑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5),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 β与IL-6含量显著增加而抗炎因子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LC3荧光表达强度增加,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和LC3-II/LC3-I 比值显著升高(P0.05),P6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同时,脑组织中PINK1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HIBD组比较,不同剂量香兰素(20 mg·kg~(-1)、40 mg · kg~(-1)、80 mg·kg~(-1))作用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显著下降(P0.05),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5),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与IL-6含量显著下降而抗炎因子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LC3荧光表达强度减弱,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显著降低(P0.05),P6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PINK1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香兰素具有改善新生大鼠低氧缺血性脑损伤、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抑制自噬及PINK1信号途径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失调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和菌群失调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每天胃内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菌群失调组胃内注射头孢曲松钠,均2次/d,共持续4 d。第5天,行脑缺血再灌注手术,术后72 h,Zea Longa法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重法测量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 RT-PCR法检测缺血侧半球IL-6 mRNA和TNF-α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半球NF-κB和ZO-1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菌群失调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较高,缺血侧半球脑含水量、IL-6、TNF-αmRNA和NF-κB表达显著增加,ZO-1表达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肠道菌群失调加重了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甘氨酸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Sham)组、脑损伤+溶剂(TBI+Vehicle)组和脑损伤+甘氨酸(TBI+Glycine)组,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法建立创伤性脑损伤模型; 术后1 h侧脑室注射甘氨酸(2 mg/kg)或等体积的溶剂; 术后24 h,取脑组织样本; 采用脑含水量测定、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评价甘氨酸对大鼠TBI的神经保护作用; 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评价甘氨酸对TBI后脑组织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 甘氨酸可减轻TBI后脑水肿,减少皮层神经元损伤; 同时甘氨酸可抑制TBI后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过度释放。结论 甘氨酸对大鼠TBI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甘氨酸对TBI后相关炎症因子过度增高的抑制可能部分解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炎性反应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线拴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TTC染色法、干湿重法、常规HE染色法观察EPO治疗前后再灌注24h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以及组织学变化,应用RT- PCR方法检测EPO治疗前后再灌注lh、3h、6h、12 h、24h、72 h缺血侧脑皮质IL-1β、TNF-α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EPO可显著缩小缺血再灌注24h所致的脑梗死体积(P<0.01),降低梗死侧脑组织含水量(P<0.01),减轻病理学变化。缺血再灌注各时相点缺血侧皮层IL -lβ mRNA和TNF -α 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12 h达高峰。EPO治疗后lh、3h、6h缺血侧皮层IL - 13 mRNA表达显著下降,与病理组相应时间点相比,分别降低了63%、55%和84%(P<0.01)。EPO治疗后lh、3h、6h缺血侧皮层TNF -α mRNA表达亦显著下降,与病理组相应时间点相比,分别降低了75%、76%和95%(P<0.01)。结论EPO可能通过抑制IL - 1β、TNF-α的基因表达,降低缺血再灌注的炎性反应损伤而改善脑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缺血性大鼠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TNF-α的影响。方法将1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模型对照组(40只),脑心通治疗组(40只),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后12 h、1 d、3 d、5 d、7 d五个时间点进行处理。采用Zea Longa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MRI检查和Bederson评分筛选成功模型;每组五个时间点分别选取6只大鼠行MRI检查,动态观察使用脑心通胶囊后缺血脑组织变化过程,采用western blot、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梗死区脑组织NF-κB、MMP-9和TNF-α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脑心通治疗组脑梗死区域体积较模型对照组减少。脑心通治疗组NF-κB、MMP-9、TNF-α蛋白及其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假手术组MMP-9、TNF-α和NF-κB蛋白及其mRNA水平与脑心通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心通通过改变脑梗死区周围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来降低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氧幼鼠脑组织和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HIF-1α与缺氧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建立缺氧幼鼠模型,取40只幼鼠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氧组和正常对照组,于缺氧8 h取缺氧组和正常对照组幼鼠各10只测脑组织HIF-1α mRNA和血清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 缺氧组幼鼠脑组织HIF-1α mRNA 含量和血清HIF-1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氧幼鼠脑组织和血清中HIF-1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将4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HIBD组,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假手术组和HIBD后不同时间点(6、12、24和48h)CIRP在大鼠脑皮质与海马表达的变化。结果利用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检测发现,大鼠脑皮质的CIRP蛋白和CIRP mRNA表达呈持续降低趋势,HIBD后6、12 h开始减少;24~48h下降更为明显。海马CIRP蛋白和CIRP mRNA表达则表现为6 h先升48h后降。结论CIRP参与了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的应激过程,可能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脑水肿及神经元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3.
芝麻素对实验性脑出血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芝麻素对实验性脑出血后继发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自体血脑出血模型,随机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脑出血后注射芝麻素组。称量脑组织干湿重来观察脑水肿的变化;通过伊文思蓝渗出量评估血-脑屏障的破坏;同时用免疫荧光双标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血-脑屏障结构中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脑出血周围组织中炎症因子IL-1、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芝麻素显著减轻了脑出血后脑组织的水含量(P0.05);减少了伊文思蓝的渗出量(P0.001)和紧密连接蛋白的降解;并降低了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P0.001)。结论芝麻素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脑屏障的破坏,减轻脑水肿,从而保护脑出血后继发脑损伤。  相似文献   

14.
神经节苷脂GM1对缺血缺氧后脑中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缺血缺氧后3h、6h、1d、3d、7d、14d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及HSP70的表达,以及GM1给药后的变化。结果 单纯缺血缺氧组,在缺血缺氧后3h缺血侧皮层、海马CA3区、纹状体开始有少量HSP70表达,24h达高峰,14d未见HS70表达;GM1给药组,脑组织损伤明显减轻,6h才开始有少量HSP70表达,7d未见有表达。结论 GM1对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HSP70的诱导表达是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敏感而可靠的指标,GM1可抑制这种表达。  相似文献   

15.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在脑缺血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研究RAGE在大鼠及人的缺血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体外神经细胞OGD模型中S100B、RAGE与TNF-α的相互作用结果,探讨RAGE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AGE在不同缺血时间点实验大鼠和患者脑组织中的表达;建立体外神经细胞OGD模型,用ELISA方法检测TNF-α的表达.结果 (1)大鼠永久性MCAO 1h、6h、12h、24h、2d、6d缺血侧RAGE表达均明显高于非缺血侧(P<0.01),脑梗死患者<2d组、3~5d组及>5d组脑病理切片中缺血侧与非缺血侧对比RAGE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OGD培养的神经细胞,TNF-α表达量显著增加,与正常培养组相比P<0.01;用S100B蛋白刺激神经细胞并OGD培养,可以引起神经细胞表达TNF-α的量增加S100B(P<0.01);阻断神经细胞表达RAGE后,TNF-α表达量也相应地下降(P<0.01).结论 RAGE参与脑缺血损伤过程,缺氧缺糖培养的神经细胞其损伤过程可以通过RAGE表达上调引起TNF-α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的脑组织中,Leptin蛋白表达的时间依从性变化,并探讨其与炎症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制作大鼠脑挫裂伤模型,应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完全随机化分组,把大鼠分为对照组、中型脑损伤组、重型脑损伤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第1、3、5天处死大鼠,制备脑组织匀浆,采用ELSISA的方法对标本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及Leptin蛋白均进行检测。结果中型脑损伤组,脑损伤后第1天,脑组织中的IL-6、IL-1β、TNF-α和Leptin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第3、5天回归至对照组水平,IL-6、IL-1β、TNF-α和Leptin之间明显相关。重型脑损伤组,脑损伤后第1天,脑组织中的IL-6、IL-1β、TNF-α的浓度明显增高(P0.05),第3天、5天回归至对照组水平,而Leptin在脑损伤后第1天明显降低,第5天升至对照组水平,和IL-6、IL-1β、TNF-α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 Leptin的表达水平与脑损伤的程度有关,在重型脑损伤的炎症反应早期Leptin蛋白的释放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 7 硝基吲唑 ( 7 NI)对缺氧缺血 (HI)新生大鼠脑组织c 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动物模型 ,采用RT PCR和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7 NI组 ,花生油 (PO)组 ,假手术 (SH)组及脑缺氧缺血 4组动物脑组织c fos基因表达。结果 :7 NI干预后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皮质、海马c fosmRNA于HI后 0~ 1h、Fos蛋白于HI后 2h明显下降(P <0 0 5 )。结论 :7 NI能抑制新生大鼠HIBD海马、皮质HI后 0~ 1hc fos基因和HI后 2hFos蛋白高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损伤灶周围脑组织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探讨TLR4/NF-κB信号通路在TBI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2)、TBI后1d组(n=6)、TBI后3d组(n=12)和TBI后7d组(n=6),后3组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TBI模型,对照组仅行右侧顶部开窗而无TBI.应用RT-PCR、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ELISA分别检测4组大鼠挫伤脑组织TLR4 mRNA、NF-κB活性、TNF-α和IL-6浓度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对照组和TBI后3d组大鼠挫伤脑组织TLR4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BI后1d、3d、7d组TLR4 mRNA表达、NF-κB活性、TNF-α和IL-6浓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组织TLR4表达较少,TBI后3d组创伤灶周围可见大量TLR4阳性细胞,主要表达在皮层胶质细胞、神经元中;NF-κB活性与TLR4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86,P=-0.000).TNF-α、IL-6与TLR4的表达也呈正相关关系(r=0.517,P=0.010;r=0.503,P=0.012).结论 TBI可引起损伤区脑组织TLR4的表达和下游NF-κB、促炎症因子水平的增加,TLR4/NF-κB信号通路可能在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生物波调控因子(Bio-wave regulation factor,BR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行为学及 脑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 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BRF治疗组,每组分为6、24、 48、72 h、7 d,5个亚组,每亚组6只大鼠。参照Longa等的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术后1 h以1 ml/100 g体重的剂量分别腹腔注射1.25% BRF溶液和生理盐 水,此后1次/d重复注射,至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采用Longa等4种方法进行行为学评分、干湿重法测 定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组织TNF-α的动态变化。 结果 1.行为学评分:MCAO大鼠对侧肢体存在不同程度瘫痪,在术后48 h和72 h神经功能缺损最为 明显,7 d基本恢复正常;2.脑组织含水量测定:脑梗死组脑组织含水量在各时间段均增加,其中术后 48 h BRF组低于同期的生理盐水组(P <0.05);3.脑组织HE染色观察: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在脑梗死 后6 h局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48 h明显增多,并持续到7 d;4.脑组织TNF-α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 脑梗死组TNF-α阳性细胞在各时间段均增加,术后48 h、72 h BRF组低于同期的生理盐水组(P <0.05)。 结论 BRF通过减轻脑水肿,降低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对大鼠缺血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茶氨酸对局灶性脑缺血性损伤后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减轻脑缺血性损伤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实验组(脑缺血前1h腹腔注射茶氨酸),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组织TNF-α、IL-6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组织ICAM-1及MCP-1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大鼠脑组织TNF-α、IL-6、ICAM-1及MCP-1含量明显升高(P〈0.05),茶氨酸可以明显地抑制缺血脑组织中上述细胞因子含量的增加(P〈0.05)。结论茶氨酸可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