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趋化因子受体5(CCR5)的表达及其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的关系。方法分离35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RT-PCR法测定PBMCs培养前后CCR5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CCR5阳性细胞比率。结果治疗前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CR5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并与PASI呈正相关(r=0.516,P<0.05)。结论 CCR5可能通过活化与趋化单个核细胞到银屑病皮损而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γ-干扰素(IFN-γ)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31例PCOS患者及22例健康志愿者肝素抗凝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分析IFN-γ+ Th1和IL-4+ Th2细胞比例;流式CBA法检测PCOS患者血浆IL-4、IL-6和IFN-γ水平;将人卵巢颗粒细胞瘤KGN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和干扰素处理组(250 ng/mL IFN-γ),分析IFN-γ对KGN细胞周期、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CO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细胞的比例明显上调(P<0.01);PCOS患者血浆中IFN-γ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IFN-γ与KGN细胞体外共培养后,干扰素处理组CFSE标记KGN细胞的增殖较对照组明显右移,G0-G1期细胞增加(P<0.01),同时IFN-γ处理组凋亡比例增高(P<0.01)。结论: PCOS患者外周血中IFN-γ+ Th1细胞比例和血浆中IFN-γ均增高,IFN-γ可抑制KGN细胞增殖并促进KGN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Th极化细胞Th1和Th17细胞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上IFN-γ+IL-17-(Th1)、IL-17+IFN-γ-(Th17)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寻常性银屑病严重指数PASI和Th极化细胞表达量、Th1/Th17比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PBMC中IFN-γ+Th1细胞的数量、IL-17+Th17细胞的数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h1/Th17比值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Th17细胞的数量与PASI呈正相关(P<0.01,r=0.726),Th1/Th17细胞比值与PASI指数呈负相关(P<0.01,r=0.573)。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存在Th1/Th17细胞失衡现象,Th1/Th17比值变化可能参与银屑病患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和皮损中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抽取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l7细胞,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IL-17、IL-22表达。取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正常人对照者皮肤,用量子点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Thl7细胞表达。结果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4及IL-17抗体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与PASI呈正相关(r=0.501,P<0.05);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正常人对照者皮肤组织中Th17细胞表达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细胞比例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和皮损中明显增加,IL-17和IL-22的水平均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Th极化细胞Th1和Th17细胞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寻常性银属病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上IFN-γ+IL-17- (Th1)、IL-17 +IFN-γ- (Th17)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寻常性银屑病严重指数PASI和Th极化细胞表达量、Th1/Th17比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PBMC中IFN-γ+ Th1细胞的数量、IL-17+ Th17细胞的数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h1/Th17比值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Th17细胞的数量与PASI呈正相关(P<0.01,r=0.726),Th1/Th17细胞比值与PASI指数呈负相关(P<0.01,r=0.573).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存在Th1/Th17细胞失衡现象,Th1/Th17比值变化可能参与银屑病患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凉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作用机制.方法:3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和18例健康人为受试对象,其中给予10例中重度患者凉血解毒汤治疗6周,所有受试者分别于治疗前(W0)采集外周血,10例患者治疗6周(W6)再次采集外周血,分离所有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分析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Thl7细胞相关因子IL-17A、IL-17F、IL-21、IL-2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患者组PBMC中Thl7细胞因子IL-17A、IL-17F、IL-21、IL-2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凉血解毒汤治疗6周后,患者PBMC中Thl7细胞因子IL-17A、IL-17F、IL-21、IL-22mRNA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凉血解毒汤可能通过抑制Th17细胞的活化及其效应细胞因子的分泌,下调17A、IL-17F、IL-21、IL-22 mRNA水平,从而有效治疗血热证银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血清中TNF—Q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mRNA的表达,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NF—α的浓度。另取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PBMC的TLR4mRNA的表达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TLRdmRNA表达与血清TNF-α浓度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单核吞噬系统TLR4介导的,TNF-α大量产生,激活炎症级联反应可能是银屑病发病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 37(IL-37)、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 18(IL-18)和干扰素 γ(IFN-γ)进行研究,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IL-37 的表达及其与其他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2012 年 12 月 -2015 年 12 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风湿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32 例和体检中心正常健康者 32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 32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组,将 32 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 IL-37、IL-6、IL-18 和 IFN-γ 水平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37 mRNA、IL-6 mRNA、IL-18 mRNA 和 IFN-γmRNA 的表达。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组患者血清IL-37、IL-6、IL-18 和 IFN-γ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者( <0.0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 IL-37 与血清IL-6、IL-18、IFN-γ 均呈正相关(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IL-6、IL-18、IFN-γ 水平是血清 IL-37水平的影响因素(均 <0.05)。系统性红斑狼疮组 IL-37 mRNA、IL-6 mRNA、IL-18 mRNA 和 IFN-γmRNA 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 <0.0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IL-37 mRNA 与 IL-6mRNA、IL-18 mRNA 和 IFN-γmRNA 均呈正相关(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L-6 mRNA、IL-18mRNA、IFN-γmRNA 表达量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IL-37 mRNA 表达量的影响因素(均 <0.05)。结论新发现的炎症因子 IL-37 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过程,与 IL-6、IL-18 和 IFN-γ 炎症因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L-17、IL-18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17和IL-18水平,并和PSAI评分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15例健康对照者比较,其外周血中IL-17、IL-18的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3例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7例静止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比较,其外周血中IL-17、IL-18的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8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_(17)=0.739 8,P<0.001)(r_(18)=0.328 8,P<0.001)。结论:IL-17和IL-18可能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有关,且与该疾病的活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张海蓉  姜孝芳  高丽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6):1911-1916
目的 检测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哮喘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其表达差异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150例为哮喘组(包括维吾尔族30例、汉族120例),及同期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01例为对照组(包括维吾尔族35例、汉族66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所有受试者IL-2、IL-4、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选择内参基因GAPDH进行校正。哮喘组与对照组受试者IL-2、IL-4 mRNA的表达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哮喘患者IL-2 mRNA的表达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哮喘亚组与汉族对照亚组受试者IL-2、IL-4 mRNA的表达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哮喘亚组与维吾尔族对照亚组受试者IL-2、IL-4 mRNA的表达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患者IL-2基因表达高于健康人群,IL-4基因表达低于健康人群;汉族哮喘患者IL-4、IFN-γ基因表达均低于维吾尔族哮喘患者。提示IL-2、IL-4、IFN-γ基因在哮喘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银屑平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IL-8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现察银屑平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8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银屑平丸,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丸,疗程均为8周,同时设立20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计算治疗前后PASI(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教)评分及检测外周血血清IL-8含量.结果 两组治疗后PASI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8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IL-8含量明星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结论 银屑平丸能同时降低寻常型银屑病的PASI积分及血清IL-8含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蔡颖 《当代医学》2021,27(9):130-132
目的分析清热凉血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症)疗效及对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38)与观察组(n=34)。常规组患者给予当归苦参丸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清热凉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DLQI、VAS评分和IL-6、IL-17、TNF-α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SI、DLQI以及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17以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清热凉血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能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并降低患者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通过检查外周血免疫细胞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表达格局,分析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可能发生的免疫异常。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抽取外周血并分离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cytes,PBMC),采用RT-PCR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86、B7H1、Foxp3、T-bet、GATA-3指标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查两组外周血清中IL-12、IFN-γ、IL-17、IL-2、IL-10、IL-9、IL-22、IL-6、IL-13、IL-4、IL-5、IL-1β、TNF-α含量。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组PBMC中Foxp3和GATA3表达低于正常人群,但T-bet表达增高(P<0.05)。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NF-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寻常型银屑病患者CD86相对表达量(0.3636±0.1003)明显高于对照组(0.1061±0.03883)(P<0.05);而B7H1相对表达量(0.06876±0.03145)明显低于对照组(0.3401±0.1152)(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h1亚群增加、TNFa水平增高,而Th2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亚群明显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 cells,APC)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增加而共抑制分子B7H1降低,提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体内存在的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由于其APC功能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银虎汤治疗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8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采用银虎汤和复方青黛胶囊,并选取健康志愿者12例为正常组,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及正常组血清IL-8水平,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PASI值及治疗前后血清IL-8水平比较。结果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IL-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72.73%,对比有显著差别(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血清IL-8水平明显下降(P〈0.01),PASI值明显下降(P〈.01)。结论银虎汤治疗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确切,可阵低PASI值和血清IL-8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决银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3(IL-23)含量的影响。方法 76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内服复方青黛胶囊及决银颗粒,2组同时均外用卡泊三醇,观察2组患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外周血IFN-γ、IL-23水平以及2组治愈病例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PASI评分均降低(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IFN-γ、IL-2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0.01);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决银颗粒能有效降低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PASI积分及血清IFN-γ、IL-23含量且能降低复发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阿维A联合NB-UVB与卡泊三醇治疗银屑病疗效及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17、IL-22、IL-23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患有重度的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的病人,随机平均分成为A、B、C三组:其中A组病人治疗时采取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全身照射的方法,每周3次;B组于每日早晚清洁患处皮损后外用卡泊三醇软膏;C组病人治疗时则联合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光疗及卡泊三醇软膏的方法。参与实验的患者治疗时均口服阿维A胶囊,整个实验的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PASI评分以及DLQI评分比较。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17、IL-22、IL-23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应用阿维A单独或同时联合 NB-UVB光疗及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均能够使得患者的PASI评分、DLQI评分、外周血血清中的相关炎症因子IL-l7、IL-22和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口服阿维A同时联合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和 NB-UVB光疗治疗重度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能够达到更好、更显著的近期治疗效果,该组患者的PASI评分和DLQI评分较阿维A单独联合NB-UVB光疗或卡泊三醇软膏治疗降低更显著,有更加明显的治疗效果,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IL-l7、IL-22和IL-23水平降低较应用阿维A单独联合NB-UVB光疗或卡泊三醇软膏的治疗方案时更明显。此种治疗方案能够使得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更理想,从而达到改善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结论 阿维A联合NB-UVB光疗和卡泊三醇软膏治疗重度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疗效更显著,可以作为治疗重度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的常规治疗方案;阿维A联合NB-UVB光疗和卡泊三醇软膏治疗重度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外周血血清中IL-17、IL-22和IL-23水平降低更明显;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17、IL-22、IL-23水平的变化作为实验室治疗效果的一种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