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Th极化细胞Th1和Th17细胞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寻常性银属病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上IFN-γ+IL-17- (Th1)、IL-17 +IFN-γ- (Th17)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寻常性银屑病严重指数PASI和Th极化细胞表达量、Th1/Th17比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PBMC中IFN-γ+ Th1细胞的数量、IL-17+ Th17细胞的数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h1/Th17比值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Th17细胞的数量与PASI呈正相关(P<0.01,r=0.726),Th1/Th17细胞比值与PASI指数呈负相关(P<0.01,r=0.573).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存在Th1/Th17细胞失衡现象,Th1/Th17比值变化可能参与银屑病患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儿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和Th17)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AD患儿,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h1、Th2、Th17细胞的数量及Th1/Th2比值,用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IFN-γ、IL-4、IL-17水平,与同期选择的健康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D患儿PBMC中CD4+IL-4(+Th2)细胞的数量、CD4+IL-17(+Th17)细胞的数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9.56±4.9)%vs(12.91±1.7)%,P0.05;(26.61±2.6)vs(11.4±1.2),P0.05],Th1/Th2细胞的比值低于健康对照组([0.98±0.13)vs(1.84±1.6),P0.05]。结论IL-17+Th17细胞与Th1/Th2比值变化可能参与AD患儿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h1/Th2和Th17/Treg平衡变化及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多发伤患者,根据是否出现脓毒症分为两组,无脓毒症组43例,脓毒症组25例,另选取同时期来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收集外周血,采用ELISA检测血清IFN-γ、TCF-β、IL-4、IL-6、IL-10、IL-17、IL-23水平;RT-PCR检测CD4+、CD25+Foxp3+Treg转录因子Foxp3和Thl7转录因子RORγr mRNA水平;ECM检测CD4+、CD25+、Th1、Th2、Th17、Treg数量及比值,分析外周血Th1/Th2和Th17/Treg比值变化及与临床意义.结果 脓毒症组外周血Th2、Th17、Treg、Th17/Treg比值明显高于无脓毒症组和对照组,Th1和Th1/Th2比值明显低于无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5);无脓毒症组外周血Th2、Treg、Th17/Treg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h1和Th1/Th2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h17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脓毒症组Foxp3和RORγr mRNA水平明显高于无脓毒症组和对照组,无脓毒症组Foxp3和RORγr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外周血IL-4、IL-6、IL-10、IL-17、IL-23水平明显高于无脓毒症组和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无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5);无脓毒症组IL-6、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与无脓毒症组TCF-β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组SOFA评分与外周血Th1呈负相关,与Th2、Th17、Treg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存在明显Th1/Th2和Th17/Treg比值失衡,与脓毒症发生及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和皮损中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抽取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l7细胞,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IL-17、IL-22表达。取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正常人对照者皮肤,用量子点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Thl7细胞表达。结果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4及IL-17抗体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与PASI呈正相关(r=0.501,P<0.05);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正常人对照者皮肤组织中Th17细胞表达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细胞比例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和皮损中明显增加,IL-17和IL-22的水平均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和Th17)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UC患者,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h1、Th2、Th17细胞的数量及Th1/Th2比值,用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IFN-γIL-4、IL-17水平,与同期选择的健康对照组比较并与患儿的病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UC患者PBMC中IFN-γ+Th1细胞的数量、IL--γ7+Th17细胞的数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7.0±2.9)%,(23.2±1.7)%,P〈O.05;(26.61±2.6),(11.4±1.2),P〈0.011;Th1/Th2比值高于健康对照组[(12.8±1.6),(8.60±1.9),P〈0.01],Th17细胞的数量与疾病程度呈正相关(P〈0.05,r=0.42)。结论IL-17+Th17细胞与Th1/Th2比值变化可能参与UC患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不同证候层次外周血Th1/Th2漂移变化。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正常人外周血Th1/Th2细胞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4和IFN-γ水平,并比较IFN-γ/IL-4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组Th1、IFN-γ、Th1/Th2、IFN-γ/IL-4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分证组Th1、Th2、IFN-γ、IL-4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营分证组Th1、Th2、IFN-γ、IL-4继续明显升高,Th1/Th2比值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与卫分证组比较,气分证组Th1、Th2、IFN-γ、IL-4显著升高,Th1/Th2、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营分证组Th2、IL-4继续明显升高,Th1/Th2、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气分证组比较,营分证组Th1、IFN-γ水平、Th1/Th2、IFN-γ/IL-4比值显著降低,Th2、IL-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证候层次变化与Th1/Th2漂移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h1/Th2极化改变与儿童cITP之间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1例cITP患儿治疗前后和28例健康者外周血CD3+CD8- 细胞内IFN-γ和IL-4进行分析.结果cITP患儿治疗前Th0、Th1细胞和Th1/Th2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Th0、Th1细胞和Th1/Th2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Th2细胞无明显差别 (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cITP患儿Th0、Th1细胞增高(P<0.05),Th2细胞和Th1/Th2比值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cITP患儿起病时表现为Th1 减低,Th2相对优势表达,治疗有效者表现为Th1显著增高,Th2无改变,cITP起病时Th1分泌的IFN-γ分泌减少可促进产生自身抗体,糖皮质激素治疗主要通过增加IFN-γ的分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外周血Th1、Th17细胞表达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收治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脊柱炎组),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7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Th1、Th17细胞比例,血清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IL-17、IL-23、IL-6水平;分析影响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脊柱炎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h17细胞比例及术前血清IL-17、IL-6、IL-23水平均升高(t/P=5.711/0.000、45.567/0.000、58.709/0.000、17.221/0.000),外周血单核细胞Th1细胞比例及血清IL-2、IFN-γ水平降低(t/P=34.024/0.000、8.991/0.000、5.948/0.000);与未复发亚组比较,复发亚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h17细胞比例及术后血清IL-17、IL-6、IL-23水平升高(t/P=5.509/0.000、37.286/0.000、46.074/0.000、18.982/0.000),外周血单核细胞Th1细胞比例及血清IL-2、IFN-γ水平降低(t/P=15.960/0.000、3.450/0.001、2.712/0.000)。术后Th1、Th17细胞百分比及IL-17、IL-6、IL-23、IL-2、IFN-γ均是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95%CI)=2.375(1.657~3.405)、2.454(1.737~3.472)、2.273(1.661~3.109)、2.219(1.619~3.043)、2.278(1.684~3.082)、2.261(1.546~3.308)、2.337(1.624~3.364)]。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升高、Th1细胞比例降低,Th1、Th17细胞表达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恢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h1和Th2极化改变及相应分泌的细胞因子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26例ITP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和2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CD4+中Th1细胞和Th2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上述单个核细胞培养16 h后上清液中的IFN-γ、IL-4表达水平.结果 FCM检测显示ITP患儿治疗后Th1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增多,而Th2细胞比例在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ELISA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Th1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增高,而Th2分泌的细胞因子IL-4水平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激素治疗后Th1/Th2细胞极化改变及Th1分泌的IFN-γ增加与ITP治疗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Th1/Th2分化情况与反应状态,为肺癌的诊断和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代表Th1和Th2细胞功能,应用细胞因子诱生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肺癌患者及2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诱生的IFN-γ和IL-4水平。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诱生的IFN-γ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水平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向Th1细胞的分化明显减少,向Th2细胞的分化无明显变化,Th1向Th2方向的漂移可能是肺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查外周血免疫细胞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表达格局,分析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可能发生的免疫异常。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抽取外周血并分离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cytes,PBMC),采用RT-PCR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86、B7H1、Foxp3、T-bet、GATA-3指标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查两组外周血清中IL-12、IFN-γ、IL-17、IL-2、IL-10、IL-9、IL-22、IL-6、IL-13、IL-4、IL-5、IL-1β、TNF-α含量。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组PBMC中Foxp3和GATA3表达低于正常人群,但T-bet表达增高(P<0.05)。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NF-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寻常型银屑病患者CD86相对表达量(0.3636±0.1003)明显高于对照组(0.1061±0.03883)(P<0.05);而B7H1相对表达量(0.06876±0.03145)明显低于对照组(0.3401±0.1152)(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h1亚群增加、TNFa水平增高,而Th2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亚群明显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 cells,APC)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增加而共抑制分子B7H1降低,提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体内存在的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由于其APC功能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Th2、Treg/Th17细胞因子对重症脓毒症病人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20例重症脓毒症病人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3名作为对照组,均行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Treg/Th17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7]水平检测并对比。所有病人均随访观察28 d,根据观察组病人存活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对比2组外周血IFN-γ、IL-4、TGF-β、IL-17、IFN-γ/IL-4、TGF-β/IL-17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分析各细胞因子水平与重症脓毒症病人近期死亡的关系,另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重症脓毒症病人近期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外周血IFN-γ、IL-4、TGF-β、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1),IFN-γ/IL-4、TGF-β/IL-17均低于对照组(P < 0.01);病人28 d病死率为25.00%;死亡组外周血IFN-γ、IL-4、TGF-β、IL-17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 < 0.01),IFN-γ/IL-4、TGF-β/IL-17均低于存活组(P < 0.01);年龄增大,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高,血肌酐、IFN-γ、IL-4、TGF-β、IL-17水平升高是影响病人近期死亡的危险因素,IFN-γ/IL-4、TGF-β/IL-17比值降低是病人近期死亡的保护因素(P < 0.05~P < 0.01);外周血IFN-γ、IL-4、TGF-β、IL-17水平联合预测重症脓毒症病人住院28 d内死亡的灵敏度高于单独预测,AUC高于单独预测(P < 0.01);IFN-γ/IL-4、TGF-β/IL-17联合预测重症脓毒症病人近期死亡的灵敏度高于单独预测,AUC高于单独预测(P < 0.01)。结论重症脓毒症病人外周血IFN-γ、IL-4、TGF-β、IL-17水平均异常升高,IFN-γ/IL-4、TGF-β/IL-17均降低,且其水平变化情况与病人近期预后有关,均是病人住院28 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且均对病人28 d内死亡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各指标联合预测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治疗前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和白介素-10(IL-10)的含量,探讨雷公藤多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 方法 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2016年12月—2017年6月就诊的4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口服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每日3次,每次20 mg,疗程8周,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评价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及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17、IL-23和IL-10水平变化。 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Treg相关细胞因子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雷公藤多苷治疗后IL-17和IL-23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雷公藤多苷治疗后PAS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雷公藤多苷治疗前后PASI评分与IL-17和IL-23水平呈正相关性,而与IL-10呈负相关性(均P<0.01)。 结论 雷公藤多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可能通过调节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线粒体DNA(mtDNA)水平,并探讨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mtDNA表达。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环状GMP-AMP合酶(cyclic GMP AMP synthase,cGAS)和干扰素基因刺激物(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TING)mRNA表达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mtDNA共培养,ELISA检测上清液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IL-17、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浓度。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银屑病组外周血mtDNA相对表达显著升高\[(2.34±0.81) vs (1.18±0.25),P<0.001],且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呈正相关(r=0.693,P<0.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银屑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GAS和STING mRNA相对表达均显著上升(P均<0.001)。与mtDNA共培养后,单个核细胞IL-23、IL-17、IFN-γ分泌显著增加(P均<0.001),且与PASI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7,0.585,0.492,P均<0.01)。结论: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mtDNA异常升高,可能通过活化免疫细胞cGAS/STING信号通路,参与银屑病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消银解毒免煎颗粒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平衡的影响,探讨消银解毒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及静止期)血热证的免疫学机理。方法将80例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及静止期)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消银解毒免煎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消银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8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PASI)及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Th1/Th2平衡的变化。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2组患者PAS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2组均可升高CD4~+含量(P0.05);治疗组可降低CD8~+含量(P0.05),对照组CD8~+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可降低Th1含量,对照组Th1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组均可升高Th2含量(P0.05)。结论消银解毒颗粒能够有效地降低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及静止期)血热证患者PASI评分并通过改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及Th1/Th2的平衡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γδT和Th17细胞在肝细胞癌(HCC)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T细胞子集在肝细胞癌(HCC)微环境中变化的意义。方法:ELISA方法检测51例HCC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中IL-17、IL-23、IFN-γ浓度;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的34例手术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癌组织、癌旁肝组织中IL-17+γδT和Th17的水平。结果:HCC患者血清IL-17、IL-23浓度随肿瘤TNM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且IL-17随着肿瘤的进展升高更显著(P<0.01);而IFN-γ水平则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HCC患者外周血PBMC、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NIL)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Th17分别为(2.82±0.52)%、(4.39±1.19)%和(6.08±1.39)%,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和P<0.01);HCC患者外周血PBMC、NIL和TIL中IL-17+γδT和Th17的水平。结果:HCC患者血清IL-17、IL-23浓度随肿瘤TNM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且IL-17随着肿瘤的进展升高更显著(P<0.01);而IFN-γ水平则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HCC患者外周血PBMC、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NIL)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Th17分别为(2.82±0.52)%、(4.39±1.19)%和(6.08±1.39)%,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和P<0.01);HCC患者外周血PBMC、NIL和TIL中IL-17+γδT分别为(3.41±0.47)%、(6.03±1.34)%和(10.27±1.52)%,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Th17和IL-17+γδT分别为(3.41±0.47)%、(6.03±1.34)%和(10.27±1.52)%,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Th17和IL-17+γδT细胞随着肿瘤的进展,Ⅰ、Ⅱ、Ⅲ、Ⅳ期期肿瘤组织中IL-17+γδT细胞随着肿瘤的进展,Ⅰ、Ⅱ、Ⅲ、Ⅳ期期肿瘤组织中IL-17+γδT浸润数目分别为(6.70±1.04)%、(6.91±1.07)%、(8.70±2.28)%、(10.13±2.05)%,Ⅲ、Ⅳ期与Ⅰ、Ⅱ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1)。结论:HCC患者血清中IL-17浓度升高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γδT和Th17细胞浸润有关;在肿瘤生长的微环境中,γδT细胞可能是促进而不是抗肿瘤的效应细胞,IL-17浓度随TNM分期的增加而升高,IL-17可能促进了HCC的血管形成和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远处转移;γδT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浸润产生极少量的IFN-γ,致细胞毒功能下降,抑制了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lL-17、IL-18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17和IL-18水平,并和PSAI评分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15例健康对照者比较,其外周血中IL-17、IL-18的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3例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7例静止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比较,其外周血中IL-17、IL-18的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8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_(17)=0.739 8,P<0.001)(r_(18)=0.328 8,P<0.001)。结论:IL-17和IL-18可能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有关,且与该疾病的活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在IP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IP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以及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水平,并观察CD4+/CD8+和Th1/Th2比值变化。2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IPF组患者CD4+以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CD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PF组患者I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h1/Th2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细胞免疫过强和Th2型免疫优势可能参与IPF发病,这将为IPF的诊断和细胞因子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