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士掌握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植入术的学习曲线。方法选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塞丁格置入PICC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置管时间顺序分为四组,每组10例,每组为一个学习曲线阶段,比较各组的置入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送入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失败率,分析学习曲线。结果平均置入时间A组(99±12.0)min,B组(93±12.6)min,C组(89±11.8)min,D组(51±4.0)min,时间逐渐减少,一次穿刺成功率由70%提高到100%,并发症发生率由10%降到0。A组+B组的置入时间(93.53±12.57)min高于C组+D组(57.56±8.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26,P〈0.01);A组+B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75%)、导管送入良好率(70%)也均低于C组+D组(均为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714,7.059;P〈0.05或P〈0.01);但并发症与失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置管术经过20例手术可达到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2.
王坚  黄象望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564-1567
【目的】探讨免颈髓侧向压迫位移与体感诱发电位(SSEP)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将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4纽,每组12只:A组为脊髓压迫比率10%组(压迫比率=脊髓受压侧向移位距离/脊髓横径),B组20%,C纽30%,D组(对照组)仅打开椎管不压迫脊髓。每组试验兔测量4次SSEP:A组、B组、C组打开椎管安放完成游标卡尺测量脚时(T0),完成压迫时(T1),压迫维持10min时(T2),压迫解除后30min时(T3);对应D组分别为打开椎管安装完成测量脚即时(T0),安装完成后3min(T1),安装后13min(T2),取出测量脚后30min(T3),分别测量上述时间点潜时(LT)和波幅(AP)并计算其变化幅度(E和D,%)。同时在术后进行脊髓形态学检查,评价脊髓对侧向牵拉压迫的耐受能力。【结果】T1时间点B组、C组的LT比A组、D组长(P〈0.05),C组比B组长(P〈0.05);T2时间点B组、C组的LT比A组、D组长(P〈0.05),C组比B组长(P〈0.05);T3时间点C组比A组、B组、D组长(P〈0.05)。B组E3〈E2〈10%E.;C组E2〉10%E1,E3〉10%E1。T1时间点B组、C组的AP比A组、D组低(P〈0.05),C组比B组低(P〈0.05);T2时间点B组、C组的AP比A组、D组低(P〈0.05),C组比B组低(P〈0.05);T3时间点C组比A组、B组、D组低(P〈0.05)。B组D3〈D2〈50%Di;C组D2〉50%Di,D3〈50%Di。【结论】兔颈髓具有一定的耐受侧向压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流程再造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流程再造在手术室的应用与效果评价。方法以“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为依据,了解并评估原有工作流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流程再造目标及解决方法。结果流程再造与传统护理流程进行对比,病人满意度和手术医生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连台手术间隔时间从(43.0±16.0)min降至(16.0±4.0)min(P〈0.01)。结论通过流程再造可建立流畅的手术室护理流程服务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抗抑郁护理在功能性便秘疾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海军总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9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均分为3组,A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同时给予小剂量帕罗西汀;B组患者行抗抑郁护理;C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分别于治疗前及干预后1,2周对各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间患者入院时平均SDS、SAS评分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分别为0.280,1.286;P>0.05,LSD法两两比较分析均P>0.05)。入院1周A、B组SDS、SAS评分略低于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927,1.286;P>0.05,且LSD法两两比较分析均P>0.05);入院2周A、B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6.337,17.733,P<0.05,LSD法分析A、C组,B、C组间比较P<0.05)。析因实验方差分析SDS、SAS改变与不同抗抑郁干预方式-时间因素均存在差异( F分别为66.744,12.806;P<0.01),且存在交互作用。同时A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B、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57,P<0.01)。结论抗抑郁护理能明显缓解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临床症状评分,并可有效避免抗抑郁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护理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抑肽酶并纤维蛋白胶(FG)对肺癌根治术术中和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不板计数(PLT)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n=20,抑肽酶组(B组,n=20),FG组(C组,n=20)、抑肽酶和FG组(D组,n=20),观察四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前,术后24h,48hHb、红细胞压积HcT、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变化。结果:术中失血量B组与D组均明显少于A组或C组(P<0.01);所有患者均未输注异体经细胞;术后24h、第2个24h胸腔引流量D组<C组<B组<A组(B、C、D比A,P<0.01,B、C比D,P<0.01);A、B、C三组患者术后24h、48h的Hb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P<0.01);A组患者术后各时点HcT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及同时点的D组(P<0.01);PLT及PT、APTT、FIB四组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抑肽酶、纤维蛋白酶胶、抑肽酶结合纤维蛋白胶均能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失血,其中以抑肽酶结合纤维蛋白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陈瑜 《医学临床研究》2016,(11):2232-2234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与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在本院门诊或住院部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57例,患者病情稳定后出院,根据入院时情况,分为缓解期43例(A组)、轻度急性发作期42例(B组)、中度急性发作期39例(C组)和重度急性发作期33例(D组)及常规体检者110例为对照组(E组),检测A、B、C、D、E组患者血清OPN、IL-4水平、痰细胞分类计数和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值(PEF)、FEV1/FVC]并比较。【结果】E组、A组、B组、C组、D组OPN水平分别为(164.58±21189)pg/mL、(274.72±38.73)pg/mL、(426.92±42.18)pg/mL、(683.15±55.92)pg/mL及(882.67±98.13)pg/mL,随着病情的加重OPN水平依次升高;且B、C、D组患者血清OPN水平显著高于A组及E组(P〈0.05),而D组患者显著高于B、C组(P〈0.05)。B、C、D组血清IL-4水平分别为(388.52±64.73)pg/mL、(475.62±61.29)pg/mL、(514.81±87.32)pg/mL,显著高于A组(314.27±73.85)pg/mL及E组(192.5±38.24)pg/m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急性发作期患者OPN水平与FEV1(r=-0.474,P=0.008)、PEF%预计值(r=-0.382,P=0.019)、FEV1/FVC(r=-0.492,P=0.007)呈负相关,与IL-4(r=0.526,P=0.003)、诱导痰细胞总数(r=0.314,P=0.011)、嗜酸粒细胞百分比(r=0.374,P=0.019)呈正相关。【结论】随着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的发展,其血清浆中OPN和血清IL-4水平均显著升高,且OPN与IL-4具有相关性,可作为哮喘控制水平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围术期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并逐步改进建立适合肩关节镜患者的标准化护理模式。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住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未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住院行肩关节镜手术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4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分别为(7.89±3.95),(6.50±3.2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8,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住院时间为(3.02±2.13)d,研究组为(3.08±1.36)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9, 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3.16±2.03)d,研究组为(2.96±1.3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11, P <0.05)。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48464.31±14813.99)元,研究组为(41899.65±12292.36)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2,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1,P<0.01)。结论肩关节镜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切实、可行、有效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临床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将外科住院患者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 n=468)和观察组( n=4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后,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由9.40%降低为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9,P<0.01);患者满意度由(85.2±5.9)分提高至(98.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45,P<0.01)。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到外科护理中可以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随机筛选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56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价两组焦虑水平,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常规组与干预组护理前SAS评分分别为(40.67±12.34),(41.56±11.2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SAS评分为(30.89±7.21)分,低于常规组的(37.78±9.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常规组的8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P<0.05)。干预组患者只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常规组患者出现11例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8±0.5)d,短于常规组的(8.6±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12,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舒畅  王英夫  辛鹏 《新医学》2014,(12):824-827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联合伐昔洛韦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均为门诊或住院部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其中,A组采用基础治疗方案,即口服伐昔洛韦(每次0.3 g,每日2次)和甲钴胺(每次0.5 mg,每日3次),外加莫匹罗星软膏每日2次外搽;B组和C组采用与A组相同治疗方案的同时,分别加用地塞米松(5 mg/d)或七叶皂苷钠(20 mg/d)静脉滴注治疗,3组疗程均为9 d。结果治疗后B组和C组疗效显著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A-B =3.72,P<0.05和qA-C =3.51,P<0.05),而B组和C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B-C =1.29,P>0.05)。治疗后B组和C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均<0.01),C组疼痛缓解时间低于B组,而B、C两组的止痛时间、结痂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疱疹后遗神经痛(PHN )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P<0.017)。结论对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早期给予七叶皂苷钠治疗,不但可收到较好的疗效,而且可以减少PHN的发生,同时又能避免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并分析其实践价值。方法选择50例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并与50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的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手术穿刺、放射曝光、总手术时间,总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例数,并通过医院绩效考核分数和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分数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管道脱落、穿刺点出血和术中躁动患者分别为1,1,1例,少于对照组的7,9,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891,7.111,9.470;P<0.05);观察组手术穿刺时间为(1.0±0.3)min,放射曝光时间为(45.6±3.4)min,总手术时间为(55.9±6.3)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6±0.7),(87.3±8.5),(108.6±15.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8.633,25.621,55.718;P<0.01);观察组医院绩效考核分数为(93.8±5.4)分,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分数为(95.8±1.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5±6.9),(81.6±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8.624,18.981;P<0.01)。结论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医院对科室绩效考核分数,是一种有效规避介入手术潜在性伤害及提高医疗满意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切治疗乳腺良性肿块及护理配合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良性肿块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分别采用全面护理和常规护理进行配合。比较两组术后各项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旋切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分别为(8.18±0.73)次,(24.21±3.03) ml,(5.29±1.04)d,(23.68±1.64) min,均优于对照组的(11.73±1.21)次,(50.11±5.47) ml,(8.26±1.57)d,(45.52±2.1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835,5.126,5.026,4.517;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5.56%,98.15%,均优于对照组的18.52%,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006,5.308;P<0.05)。结论通过全面护理配合可显著提高麦默通乳腺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追踪检查法在护理质量管理评价中的应用效果,为制定护理质量整体评估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传统的质控方法结构式评价模式(对照组)和引进的追踪检查法(观察组),分时间段对医院护理质量进行评价,评估两组各月份护理质量综合分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应用追踪检查法评价的观察组护理质量综合得分在2012年7-12月分别为(92.5±177;0.7),(93.5±177;0.6),(94.0±177;0.4),(92.5±177;0.6),(93.5±177;0.5),(92.0±177;0.3)分,明显高于应用传统质控方法评价的对照组2011年7-12月的(89.0±177;0.6),(90.0±177;0.6),(91.0±177;0.6),(89.0±177;0.9),(90.5±177;0.8),(88.5±177;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70,2.862,2.842,2.670,3.014,2.942;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238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10例,对照组分别为225,15,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5431,P<0.05)。结论追踪检查法用于护理质量管理评价,可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在携T管出院患者中实施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病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在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出院后予以随机电话随访。以胃肠生存质量问卷表( GIQLI)、焦虑自评量表( SAS)、T管护理知识调查问卷、满意度调查表的评定为主要指标,分别在出院前3d、来院拔管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研究组GIQLI得分为(123.5±177;10.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3.6±177;1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P<0.01)。干预后研究组SAS得分为(48.21±177;3.4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26±177;4.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68,P<0.01)。干预后研究组 T 管护理知识问卷调查得分为(17.5±177;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177;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7,P<0.01)。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护理满意度和出院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9.50±177;8.55),(90.14±177;7.20)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2.43±177;7.15),(73.49±177;6.9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3,10.25;P<0.01)。结论延续护理可以保证患者出院后的生命安全,缓解其焦虑情绪,提高出院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神经外科护理进修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2月进修的护士36人为对照组,2011年3月-2012年12月进修的护士36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带教,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法带教。进修时间为3个月,于每月末分别给予相关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测评进修护士每个阶段学习质量,并于进修结束时测评进修护士对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进修护士理论知识、护理操作、综合素质能力评分分别为(93.51±177;4.61),(93.46±177;2.94),(91.57±177;3.71)分,对照组分别为(91.07±177;3.88),(91.29±177;2.87),(88.44±177;4.2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35,3.173,3.319;P<0.05)。观察组进修护士对教学的满意度为100.00%(36/36),对照组为83.33%(3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教学路径能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调动带教教师和进修护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进修护士对教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肝胆外科病区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包括改进照护模式、落实分级护理、优化工作流程、科学人力配置及完善护理质量监督体系,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专科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患者满意度、对责任护士知晓率、院内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士直接护理时间及护理文件书写时间。结果实施后患者对各专科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及对责任护士知晓率分别为98.22%,93.96%,均高于实施前的96.22%,89.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16,11.84;P〈0.05);实施后危重患者护理、急救技术、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的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8.00±1.22),(96.56±1.22),(99.10±0.22),(99.30±0.22)分,均高于实施前的(91.58±1.22),(90.70±1.22),(91.84±1.22),(83.72±1.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74,5.01,4.34,6.24;P〈0.05);实施后护士直接护理时间为(368±12)min,高于实施前的(329±21)min,而护理文件书写时间为(20±4)min,低于实施前的(49±1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35,3.02;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实施,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无缝隙的护理,促进了住院患者围手术期的专令与舒活.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对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确立3个科室为试点科室,调整核心工作流程,优化护理流程,优化人力资源配备,优化医嘱处理流程,简化文书书写流程等,把护士更多的时间还给患者。结果优化护理流程实施前间接护理时间为(588.20±21.91)min,实施后间接护理时间为(92.02±1.29)min,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20,P=0.000);护士直接护理时间从(3704.38±71.47)min增加到(4128.81±54.82)min,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7,P=0.000);实施前患者满意度总体评价为85.1%,实施后为96.6%,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8,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组内合作式培训在实习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急诊实习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观察组采用组内合作式培训模式,比较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理论知识、单项急救操作、仪器操作及综合急救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进入工作后,抢救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急诊手术准备时间、急诊后入病房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培训满意度(除提高急救能力外)、医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内合作式培训可激发实习护士团队合作意识,调动学习自觉性,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全喉切除术患者实施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实施全喉切除术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前访视、术中配合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实施手术临床护理路径,即术前访视路径、手术日支持路径及术后回访路径为一体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状况,比较两组手术开始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复苏时间、麻醉复苏期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手术前1d、麻醉前SAS评分分别为(46.37±4.78)分和(49.85±5.60)分,均低于对照组(50.75±5.82)分和(53.96±6.9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371,2.669;P〈0.01);术中出血量[(299.63±46.71)Hd比(340.65±59.68)ml]、麻醉复苏时间[(26.10±5.08)min比(34.50±6.75)min]、住院时间[(15.02±2.74)d比(19.76±3.62)d]和患者满意度[(4.53±0.46)分比(3.07±0.55)分]等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138,3.021,6.055,11.800;P〈0.01)。结论全喉切除术患者实施手术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前焦虑,使手术开始时间提前,麻醉复苏时间缩短,减少术中出血和麻醉复苏期并发症,提高围手术期治疗效果,使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临床阶段性学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可行性,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得职业情感的培养.方法 便利抽取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本科学生共58名为对象,针对临床学习不同阶段对其进行护理知识和职业情感的调查.结果 本组学生第1-4阶段的成绩分别为(17.45±2.61)分、(16.00±2.11)分、(13.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