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镜像治疗截肢后幻肢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截肢后幻肢痛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镜像治疗,对照组未给予任何截肢后幻肢痛的治疗。采用作为Mc Gill疼痛问卷(SF-MPQ)、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两组治疗情况,观察两组基线期、治疗后的幻肢痛发生频率,并统计分析。结果:基线期,两组PRI、VAS、PPI、PSQI、HAMA得分及幻肢痛发生频率基本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RI、VAS、PPI、PSQI、HAMA得分及幻肢痛发生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治疗截肢后幻肢痛,可改善疼痛状况、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地佐辛对于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于术毕前30min静脉注射芬太尼,观察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地佐辛,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镇静效果、镇痛效果、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躁动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t1、t2、t3、t4时间点的Riker 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t0、t1、t2、t3、t4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拔管后1、5、10 min与拔管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躁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术毕前30 min应用在老年全麻患者中,可以降低苏醒...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对行上段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导尿管病人术后躁动不适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上段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男性病人60例,随机分为C组和A组,各30例。C组病人于手术结束时采用传统方法留置导尿管,A组病人经尿道注入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后再留置导尿管。监测病人术前30 min(t0)和术后30 min(t1)、3 h(t2)、6 h(t3)、12 h(t4)、24 h(t5)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及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观察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情况和术后1 h(T1)、3 h(T2)、6 h(T3)、12 h(T4)、24 h(T5)、48 h(T6)的VAS评分。结果与t0比较,C组病人t1~t3时刻血浆E和NE水平及MAP、HR均明显升高(P < 0.01),而A组病人以上指标t1~t2时刻均升高(P < 0.05~P < 0.01);t1~t3时刻A组病人血浆E和NE水平及MAP、HR均明显低于C组(P < 0.01)。麻醉苏醒期A组病人RASS评分明显优于C组(P < 0.01)。术后T1~T4时刻A组病人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 < 0.01)。结论男性病人术后留置导尿管前应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可有效减少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并可减轻术后留置导尿管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4.
广西幻肢痛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幻肢痛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幻肢痛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截肢手术的患者,以电话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文调查了106例截肢患者,幻肢痛的发生率为36.8%。全身麻醉患者幻肢痛的发生率(48.8%)比椎管内麻醉的患者(28.6%)高;进行术后镇痛的患者幻肢痛的发生率(50.0%)比无术后镇痛的患者(25.0%)高;经历术前疼痛的患者幻肢痛的发生率(44.9%)比没有经历术前疼痛的患者(21.6%)高;存在幻肢感的患者幻肢痛的发生率(57.4%)比没有幻肢感的患者(8.9%)高;存在残肢痛的患者幻肢痛的发生率(60.0%)比没有残肢痛的患者(31.4%)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术前疼痛、幻肢感、残肢痛是幻肢痛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对脑肿瘤患者术中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颅内肿瘤手术患者36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C组)15例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R组)21例。R组:诱导时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6ng/ml,术中根据刺激的强弱、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调整血浆靶控输注的浓度。C组:异丙酚2mg/kg、芬太尼2μg/kg和维库溴铵0.1mg/kg诱导插管,术中吸入1%~2%异氟醚,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两组患者均连续监测有创血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PETCO2)。记录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min(T3)、切开硬膜(T4)、取瘤30min(T5)、术毕(T6)、清醒拔管时(T7)7个时点BP、HR、SpO2、PETCO2及苏醒时间。于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30min(t2)、麻醉后1h(t3)、2h(t4)、清醒拔管时(t5) 采集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测定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及动静脉氧差(Da-jvO2)。结果:T1~T7各时点BP、HR、SpO2和PETCO2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R组患者T2时MAP分别低于T1时(P<0.05)。C组患者苏醒时间长于R组(P<0.05)。t2~t4时间点C组SjvO2均高于R组,而Da-jvO2均低于R组(P<0.05)。C组SjvO2 t2~t4时间点均高于同组t1时,而C组Da-jvO2 t2~t4时间点均高于同组t1时(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控输注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脑肿瘤患者的手术,均可维持患者平稳的生命体征,靶控输注麻醉患者术毕清醒更迅速,且比静吸复合麻醉能更好的维持脑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  协同康复护理干预模式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后对其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方法  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8年11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慢性心衰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心内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协同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干预周期12周,应用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及明尼苏达心衰患者生活质量量表(MLHFQ)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随访半年,对再入院率进行比较。  结果  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维持=9.363,P < 0.001;t管理=11.896,P < 0.001;t信心=7.453,P < 0.001;),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总分=-4.152,P < 0.001;t躯体=-4.025,P < 0.001;t情绪=-2.929,P=0.004;t其他=-2.680,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随访半年,观察组患者再入院率为8.33%(5/60),对照组为31.67%(19/6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08,P=0.001)。  结论  协同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慢性心衰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剂量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高龄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宜春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高龄剖宫产产妇,选例时间2019年8月—2021年5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腰麻进行麻醉。对比2组产妇麻醉期间阻滞效果、麻醉情况、t0~t4时生命体征、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期间,观察组阻滞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麻醉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期间,观察组Bromage评分高于对照组,麻黄碱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t0~t4时2组心率(heart rate,HR)水平均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且t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3~t4时HR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t0、t2时心率(HR)...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镜像疗法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镜像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作业治疗,镜像组在作业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健侧上肢的镜像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 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Brunnstrom分期量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分别对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镜像组与对照组的FMA-UE、MSS、Brunnstrom评分、MBI均显著提高,且镜像组患者的以上评分明显优于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镜像组和对照组组内的改良Ashwort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间改良Ashwort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镜像疗法联合作业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镜像疗法可作为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叶酸联合阿伦磷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CCL4及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二医院收治的15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给予钙剂联合阿伦磷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口服叶酸片。2组患者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骨密度、25-羟基维生素(25-OHD)、Ⅰ型胶原 C端肽(CTX)、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CCL4)、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FGF-23、VAS疼痛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1%、67.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2组L1-4、股骨颈、股骨粗隆骨密度、25-OHD、CTX、BALP、BGP、CCL4、FGF-21、FGF-23水平以及VAS、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2组L1-4、股骨颈、股骨粗隆骨密度、25-OHD水平及SF-36评分有所上升,而CTX、BALP、BGP、CCL4、FGF-21、FGF-23水平以及VAS评分有所下降(P < 0.05)。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L1-4、股骨颈、股骨粗隆骨密度、25-OHD水平及SF-36评分更高,而CTX、BALP、BGP、CCL4、FGF-21、FGF-23水平以及VAS评分更低(P < 0.05)。  结论  叶酸联合阿伦磷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并能改善患者骨密度、骨代谢、CCL4以及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电针及中药熏蒸治疗截肢后幻肢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截肢后幻肢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康复、电针及中药熏蒸,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HIFU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疼痛评分(PRI、VAS、PPI)、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干预后,试验组PRI、VAS、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联合电针及中药熏蒸治疗对截肢后幻肢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强度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和运动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22例、低频组20例、高频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低频组增加1 Hz的rTMS治疗,高频组增加10 Hz的rTMS治疗。治疗时间为3周。治疗前后比较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  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MoCA、MMSE、FMA、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 < 0.05);治疗后高频组、低频组各项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后高频组与低频组的MoCA差值[(6.71±1.76)分vs. (4.85±2.03)分],MMSE差值[(3.05±1.07)分vs. (2.10±1.02)分],FMA差值[(7.52±2.36)分vs. (5.30±3.25)分],MBI差值[(10.00±4.74)分vs. (6.25±3.5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高频组与低频组MoCA量表中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定向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MoCA的差值与FMA的差值呈正相关关系(高频组r=0.906、低频组r=0.902、对照组r=0.886,均P < 0.01)。  结论  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高频或低频rTMS治疗均能够改善患者认知水平、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常规康复联合高频rTMS康复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并分析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苏醒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患者右美托咪定在TAP阻滞中给予,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负荷量。观察2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HR、MAP、SpO2)、苏醒期间SAS评分(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苏醒期恢复情况、术后疼痛评分、免疫指标(CD4+、CD8+、CD4+/CD8+)。  结果  拔管时2组患者HR及MAP显著高于手术结束时(均P < 0.05);观察组患者睁眼时、拔管时、拔管后30 min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 < 0.05);术后1、3 d 2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后6 h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1、3 d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术后CD4+、CD8+、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联合TAP阻滞相对于静脉用药联合TAP阻滞更能有效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瑶  周柳晓  徐欢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7):1202-1205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应用推拿手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在浙江大学丽水医院行膝关节镜下关节半月板成形术的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行推拿手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 d、术后1周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 < 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 < 0.01)。治疗前,2组患者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1周与治疗前相比较,Lysholm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和术后1周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 < 0.05)。在膝关节功能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9.68%,对照组为64.58%,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χ2=8.491,P=0.004)。  结论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对患者采用推拿手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早期抗抑郁作用及冷执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1年3—6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77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2组均予舍曲林(第1周25 mg/d,2周内增至100 mg/d),研究组加用2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1次/d, 5次/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儿童抑郁评定量表(CDRS-R)、视听整合持续操作测验(IVA-CPT)及THINC-it评估抑郁症状及冷执行功能。  结果  研究组早期改善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1.79%(28/39,P<0.05);治疗第2、4周后,2组HAMD-17及CDRS-R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注意力商数[听、视、综合分别为(98.24±20.72)分、(90.00±21.97)分、(94.24±21.43)分]高于对照组[(82.62±27.71)分、(78.10±27.85)分、(80.21±24.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THINC-it中PDQ5及2组Spotter、Symbol Check、Codebreaker、Trails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  结论  舍曲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早期改善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冷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不同程度血管关联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2015年9月—2020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包括32例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无关联患者(A组),40例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密切相关患者(B组)和29例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患者(C组)。3组均行CT引导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观察并比较3组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VAS评分、生活质量、卡马西平使用剂量、治疗优良率。  结果  3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时间/交互=125.402, 261.255, 20.994;均P < 0.05);3组患者卡马西平使用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时间/交互=126.065, 266.616, 15.125;均P < 0.05)。A组VAS评分和卡马西平使用剂量低于B组、C组(均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卡马西平使用剂量较手术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3组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明显升高(均P<0.05)。3组患者术后12个月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0.63%、82.50%、86.21%。  结论  CT引导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可明显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血管神经关联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胸腔镜下肺叶与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2组差异.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就诊的早期NSCLC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0例),对照组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30例).对比2组围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伍用右美托咪定在超声可视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  方法  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129例,随机分为3组(n=43):生理盐水组(对照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3组患侧前锯肌平面阻滞,分别注入0.9%生理盐水0 mL、0.5%罗哌卡因25 mL和0.5%罗哌卡因+1 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液25 mL;同时均使用PCIA。术后患者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则静脉给予舒芬太尼2.5 μg补救。主要观察指标为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6 h、12 h、24 h和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次要观察指标包括血流动力学、术后前3夜睡眠质量、PCIA按压次数、术中和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拔除胸管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组和RD组在拔管后10 min、6 h、12 h时VAS评分更低(P<0.05)。与R组比较,RD组需要补救镇痛的患者人数、第一次抢救镇痛时间、PCIA按压次数和补救舒芬太尼总剂量均减少(P<0.05),RD组术后第二、三夜睡眠质量更好,恶心与呕吐发生率更低(P<0.05)。  结论  0.5%罗哌卡因伍用1 μg/kg右美托咪定SAPB联合PCIA可明显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健脾通络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症(肺脾气虚痰瘀阻肺证)患者呼吸道症状、肺通气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浙江普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祛痰、解痉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脾通络汤治疗,2组1个疗程均为4周,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2组呼吸道症状、CAT评分、BODE指数评分、HAMD评分、SDS评分及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EV1/FVC、MIP、MEP)的改善状况,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76.1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道症状积分、CAT评分和BODE指数评分,SDS评分和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FEV1、FEV1/FVC、MIP、ME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健脾通络汤能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肺通气功能,缓解呼吸道症状,改善患者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冲击波诱导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骨科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每隔6 d行冲击波诱导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1次,共3次。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第1、6、12天的疼痛VAS评分、SAS评分、Berg平衡评分量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12天时,冲击波诱导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效果最为显著。治疗组VAS评分(2.62±1.26 vs. 3.65±2.58,P < 0.05)和焦虑量表SAS评分(42.08±2.16 vs.47.76±2.69,P < 0.05)显著低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46.83±4.67 vs. 41.39±3.52,P < 0.05)和Lysholm量表评分(82.98±8.86 vs. 74.52±6.48,P < 0.05)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冲击波诱导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用能够有效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和焦虑水平,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