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本文分析普通×线.CT、MRI影像学诊断方法 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方法 Ⅱ例病例,分别行普通×线、CT、MRI影像检查及诊断.对这些病例进行影像分析,与病理对照.结果 11例X线表现均为囊状膨胀性洛骨性骨破坏;6例MRI出现液一液平面;2例CT病灶内出现骨性分隔;3例CT表现骨皮质中断,骨包壳不完整.结论 普通X线,CT、MRI对骨细胞瘤的诊断各具特征,对这三种检查方法 认识及三种影像表现相互补充,对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提供更具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的临床特征及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1月20日至2月15日十堰市太和医院经临床及核酸检测确诊的20例NCP患儿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资料。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2个月~10岁,中位年龄2岁9月,5岁以下患儿14例。分析20例NCP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以及胸部CT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患儿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图像均有渗出性病灶,表现如下:11例为肺野中外带分布的斑片状、结节状磨玻璃影或实变影,其中9例为胸膜下分布;2例为节段性实变影与磨玻璃影共存;2例为肺内局限性沿着小血管分布的磨玻璃影;5例为类小叶性肺炎特点,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样、小斑片样影。结论:儿童NCP临床症状不典型,其HRCT影像表现多样,在特定的流行病学背景下,及时开展胸部HRCT扫描,可对疾病做出早期预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上颌部黏液表皮样癌的MRI影像表现,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收集5例上颌部黏液表皮样癌病例进行影像分析.结果 5例病例均行病理分析检查为黏液表皮样癌.MRI特点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SPAIR呈高信号,增强不均匀强化改变.结论 MRI影像检查对黏液表皮样癌在临床诊断及治疗应用上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少见部位的骨软骨瘤影像表现,提高少见部位骨软骨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取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长期动态观察证实的少见部位骨软骨瘤病例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3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CT检查,7例行MR检查.对上述病例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CT表现特征。方法 搜集我院诊治的NCP患者39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39例患者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轻型3例,普通型28例,重症8例。NCP肺内病变随机分布于肺叶各段,多位于胸膜下,可表现为单一性,也可以几种病变同时存在,常表现为纯磨玻璃影(6例),磨玻璃影+实变(30例),伴结节影(18例)。结论:NCP患者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流行病学,可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早期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期间经病毒核酸检测证实的24例普通型NCP的临床特征及早期MSCT表现.结果 24例普通型(NCP)均为在汉人员,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乏力、腹泻、胸痛、浑身出汗、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膝关节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符合率,减少误诊、漏诊率.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0年12月病理确诊的13例膝关节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病例结果,总结其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13例病例男5例,女8例,以中青年多见,多有外伤病史,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加重,滑膜结节中多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局部关节骨质可以受累及,综合影像检查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 综合影像检查对膝关节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诊断确诊及减少误诊、漏诊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脉络丛乳头状瘤的影像特点,旨在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小儿脉络丛乳头状瘤病例的完整临床资料及影像特点,全部病例均经过C僧强检查,6例同时行MRI检查,均经随访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1例病例中,发生于左侧侧脑室后角内3例、左侧侧脑室三角区4例、左侧侧脑室前角l例、右侧侧脑室三角区3例.影像表现呈分叶状或菜花样等密度或高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脑积水,3例伴有点状钙化.结论 儿童脉络丛乳头状瘤的CT及MRI表现均有典型影像学特征,对术前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盆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骨盆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对其中5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经X线平片检查,同时行CT检查17例,MRI检查9例.结果 发生于耻骨6例,坐骨5例,髂骨13例,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楚的骨质破坏或不规则溶骨性骨破坏,部分病例可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发生于髂骨者,可呈轻度膨胀改变,有一定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结论 骨盆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能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在低场MR中诊断价值及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病灶明确的40例脊柱转移瘤的低场MRI影像表现.结果:单发椎体病例12例,多发椎体病例28例.T1WI上呈低信号及稍低信号的病例40例,T2WI高信号29例,等信号病例9例,低信号2例.单纯椎体部分破坏的病例19例,椎体合并椎弓根破坏15例,椎板及棘突破坏4例,其中椎旁软组织肿块12例,椎管狭窄16例.增强扫描后32例有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椎转移瘤的诊断,MRI具有更高的检出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检测啮齿类动物冠状病毒,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建立RT—PCR检测方法,并用于检测。在基因文库中查找了啮齿类动物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的基因序列,从N基因片段中,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确定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和反应条件,并建立了一整套从病毒。RNA抽提、反转录到PCR反应的快速检测啮齿类动物冠状病毒的方法,扩增出了148bp的目的片段。并已用于啮齿类动物中检测各组织和拭子中的冠状病毒。该方法对啮齿类动物冠状病毒的早期诊断和与SARS病毒区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钱超  卢春  余建华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9):1168-1170,1189
目的:构建SARS冠状病毒M蛋白N端编码基因1~129bp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分析其在毕赤酵母GS115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PCR方法从质粒pGEX-6P-1+SARS-M上扩增出M编码基因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PIC9上,构建重组质粒pPIC9+SARS-M。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和核苷酸测序鉴定后,转化毕赤酵母GS115,用甲醇诱导重组M蛋白片段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及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重组质粒的构建完全正确。对甲醇诱导后重组毕赤酵母培养上清行SDS-PAGE电泳分析,在相对分子量约为10000处有重组蛋白的表达。结论:SARS冠状病毒M蛋白N端1~43aa在毕赤酵母中获得了高效、分泌性表达。  相似文献   

14.
SARS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制出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SARS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同时,制备能用于SARS被动免疫和治疗用的异源高效价特异性抗体,用于SARS的免疫防治.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从非典型肺炎患者标本中分离获得病毒株,通过电镜、血清学以及RT-PCR技术进行病毒鉴定.运用细胞规模化培养技术大量制备SARS冠状病毒.用温度灭活法和甲醛灭活法对SARS冠状病毒进行灭活处理,筛选灭活条件.将不同类型和不同剂量的佐剂与灭活病毒加以配伍,优化SARS灭活疫苗;同时,以小鼠、兔、猴等为实验对象,进行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评价.用灭活疫苗免疫马,获取异源(马)高免血清,并进行应用效果评价.结果从分离得到的SARS冠状病毒中,优选出适合疫苗制作的SARS病毒株2株-F69和Y3,初步建立了大规模培养SARS病毒的技术体系,病毒TCID50达到106以上.确定了SARS病毒的灭活方法,优选出灭活疫苗的佐剂,并已生产出一定量的SARS灭活疫苗.将灭活疫苗初步用于小鼠、兔等的免疫接种,对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果进行了初步检测.结论试验研制的SARS灭活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设计的灭活疫苗生产技术路线是可行的,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结束后,可望进行规模化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15.
16.
林杰  闫昆  戴琦  张景峰  郑南红  张顺  胡耀仁  叶红华  郑建军  蔡挺 《现代实用医学》2020,32(2):147-149,I0002,I0001
目的分析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2020年1月15日至2月5日收治的77例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患者人口学特征及接触-发病、发病-初诊、初诊-疑似、疑似-确诊所需时间分布情况;比较三级与非三级医院收治患者在发病-初诊、初诊-疑似所需时间分布上的差异。结果最终共计71例患者纳入分析,男22例,女49例;发病年龄(50.3±14.6)岁;高中及以下学历45例(63.38%)。患者接触-发病(统计43例)0~14 d,中位时间7 d。发病-初诊(统计71例)、初诊-疑似(统计70例)及疑似-确诊(统计70例)所需时间中位数分别为5、3及0 d,均随时间推移稳步下降。2020年1月30日至2月3日期间,发病患者以上3个过程均可在1 d内完成(发病-初诊0.7 d、初诊-疑似0.2 d、疑似-确诊0.6 d)。与三级医院相比,非三级医院COVID-19患者初诊-疑似所需时间较长(<0.05)。结论宁波市COVID-19疫情防控初见成效,将防控工作重心前移到发现并控制潜伏期患者和无症状患者,并发挥三级医院的领头作用或是进一步控制疫情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5月广州地区确诊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8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多有近距离接触传染源史,潜伏期1~11天,163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55例全身乏力,半数以上病人有咳嗽、气促,可伴有畏寒、头晕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心悸。48例(占25.8%)白细胞计数减少,68例(占36.6%)血小板计数减少,177例(占95.2%)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正常。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显示CD_3~+,CD_4~+,CD_8~+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X线胸片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渗出阴影。应用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美满霉素基础上,早期持续低流量鼻管吸氧和早期规律合理使用皮质激素治疗能有效地缩短发热时间,改善全身中毒症状,减少气促,减少肺纤维化,防止和控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本组病人治疗(包括好转)率94.6%,死亡率5.4%。结论本病由变异冠状病毒引致,以呼吸道传播为主,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应用针对性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率。  相似文献   

18.
已经证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在控制疾病过程中,早期发现、明确传播途径、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制定了疑似和确诊病例的标准,但实验室检查和标准还不完善。迄今主要的治疗措施是隔离、应用利巴韦林和糖皮质激素,以及机械通气等,其他治疗措施诸如恢复期血清疗法还处于探索之中。在征服SARS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急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2003年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流行期间,曾经参加救治SARS病例的医护人员(高暴露人群)SAR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产生情况,为防范SARS提供指导意义。方法运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同时检测95例SARS患者、313例高暴露人群和9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ARS病毒抗体,包括IgM和IgG。结果95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IgM抗体总阳性率为91.6%,IgG抗体总阳性率为97.9%,所有高暴露人群和正常对照组抗SARS-CoVIgM和抗SARS-CoVIgG均为阴性。结论对SARS流行期间不同人群SARS病毒血清抗体检测表明,313名医护人员和90名正常健康人中,未发现隐性感染者,SARS病毒抗体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预防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