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范嘉铨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3):287-287,256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中最大中期呼气流量(MMED的敏感性。方法对80例慢性咳嗽、胸闷患者进行组胺激发试验,分析激发试验阳性结果中MMEF的变化。结果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中MMEF下降20%时所用的组胺累积量(PD20-MMED明显小于第一秒呼气流量(FEV1)下降20%所用的组胺累积量(PD20-FEV1)。结论MMEF在气道激发试验中比FEV1更具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了我院2003年2月~4月SARS 37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结果均有发热,62.2%为高热,可伴咳嗽(40.6%)、畏寒(32.5%) 、乏力(24.4%)、肌痛(13.6%)等;可存在白细胞下降(48.7%)、淋巴细胞减少(27.1%)、血小板减少(19.0%)、乳酸脱氢酶(LDH)增高(21.7%).肺部 X线改变主要为斑片状阴影,或间质性炎症改变,短时间内病灶可明显进展.治疗以抗病毒抗炎支持治疗为基础,合理应用皮质激素.死亡率为2.7%.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具有发热、白细胞下降、酶学改变、X线肺部炎症改变等临床特征.目前隔离、抗病毒、皮质激素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对氧磷酸酯酶-1(PON-1)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并探讨OSAHS发病机制。方法:选择OSAHS患者(其中轻度25例、中度25例、重度20例)为实验组,另选择健康者20名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脂(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血清PON-1、OX-LDL水平。测定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①比较对照组、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及重度OSAHS组的血清PON-1水平,发现OSAHS组的血清PON-1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OSAHS组血清OX-LDL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OSAHS患者的血清PON-1水平与OX-LDL水平呈负相关,且分别与睡眠呼吸监测指标(AHI、最低SpO2)密切相关。③OSAHS组血清PON-1水平与各血脂水平(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间无相关性。结论:OSAHS患者的血清PON-1水平降低而OX-LDL升高,间接提示OSAHS是一种氧化应激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1月~5月广州地区确诊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8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多有近距离接触传染源史,潜伏期1~11天,163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55例全身乏力,半数以上病人有咳嗽、气促,可伴有畏寒、头晕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心悸。48例(占25.8%)白细胞计数减少,68例(占36.6%)血小板计数减少,177例(占95.2%)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正常。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显示CD3^ ,CD4^ ,CD8^ 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X线胸片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渗出阴影。应用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美满霉素基础上,早期持续低流量鼻管吸氧和早期规律合理使用皮质激素治疗能有效地缩短发热时间,改善全身中毒症状,减少气促,减少肺纤维化,防止和控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本组病人治疗(包括好转)率94.6%,死亡率5.4%。结论 本病由变异冠状病毒引致,以呼吸道传播为主,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应用针对性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物理诊断教学的效果。方法选择学年2009年~2010年第一学期广州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2007级双语班学生62名,随机分成对照组30人和观察组32人。对照组采用操作示范、体格检查培训、病房实践见习的教学程序来实施见习教学,观察组在采用上述程序基础上,增加《物理诊断见习操作要点》作为标准提问学生来加强操作培训掌握程度。见习教学课后两组学生按物理诊断内容各项指标评价掌握程度。结果两组学生在问诊熟练程度提高、病史叙述完整全面、体格检查熟练、操作动作规范、体检项目完整方面,观察组占优(p〈0.05);物理诊断操作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物理诊断见习操作要点》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现场归纳总结应用于物理诊断见习中,能够提高学生对体格检查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稳定期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呼吸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主动呼吸循环技术。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血常规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以及排痰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比较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血红蛋白(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BC、NEU%、Hb指标都有所降低,且治疗组感染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Hb含量大大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都较前有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为突出。结论: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COPD稳定期的疗效良好,对患者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中最大中期呼气流量(MMED的敏感性。方法对80例慢性咳嗽、胸闷患者进行组胺激发试验,分析激发试验阳性结果中MMEF的变化。结果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中MMEF下降20%时所用的组胺累积量(PD20-MMED明显小于第一秒呼气流量(FEV1)下降20%所用的组胺累积量(PD20-FEV1)。结论MMEF在气道激发试验中比FEV1更具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5月广州地区确诊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8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多有近距离接触传染源史,潜伏期1~11天,163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55例全身乏力,半数以上病人有咳嗽、气促,可伴有畏寒、头晕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心悸。48例(占25.8%)白细胞计数减少,68例(占36.6%)血小板计数减少,177例(占95.2%)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正常。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显示CD_3~+,CD_4~+,CD_8~+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X线胸片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渗出阴影。应用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美满霉素基础上,早期持续低流量鼻管吸氧和早期规律合理使用皮质激素治疗能有效地缩短发热时间,改善全身中毒症状,减少气促,减少肺纤维化,防止和控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本组病人治疗(包括好转)率94.6%,死亡率5.4%。结论本病由变异冠状病毒引致,以呼吸道传播为主,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应用针对性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分析了我院 2 0 0 3年 2月~ 4月SARS 37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结果 均有发热 ,6 2 .2 %为高热 ,可伴咳嗽 ( 4 0 .6 % )、畏寒 ( 32 .5 % )、乏力 ( 2 4 .4 % )、肌痛 ( 13.6 % )等 ;可存在白细胞下降 ( 4 8.7% )、淋巴细胞减少 ( 2 7 1% )、血小板减少 ( 19 0 % )、乳酸脱氢酶 (LDH)增高( 2 1.7% ) .肺部X线改变主要为斑片状阴影 ,或间质性炎症改变 ,短时间内病灶可明显进展 .治疗以抗病毒抗炎支持治疗为基础 ,合理应用皮质激素 .死亡率为 2 .7% .结论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具有发热、白细胞下降、酶学改变、X线肺部炎症改变等临床特征 .目前隔离、抗病毒、皮质激素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