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陈以平教授治疗IgA肾病(IgAN)的核心有效处方。方法选取陈以平教授治疗IgAN的门诊病例,根据临床疗效评判标准,分别按照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斜率和24 h尿蛋白定量,判定有效病例和无效病例。在对患者的阶段用药强度标准化后,使用基于倾向评分的加权t值法挖掘潜在获益药物,并在药物配伍网络的基础上,通过BK算法发现潜在核心有效方的候选方,采用复杂网络结合基于倾向评分加权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候选方的核心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最终获得核心有效处方。结果共纳入309例患者资料,6 323首处方,共获得26味对eGFR斜率、9味对24 h尿蛋白定量有潜在获益的药物,最终发现4个以eGFR斜率和2个以24 h尿蛋白定量为评判标准的核心有效处方,分析结果基本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结论陈以平教授治疗IgAN中减少蛋白尿或改善肾功能用药多以益气活血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肺癌是人类健康的一大隐患,本文的目的是探索中医药治疗肺癌的核心有效方的推荐算法。方法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医治疗肺癌的处方推荐算法PRCN,核心思想是确定治疗肺癌核心药物,根据核心药物来确定最有效的方剂。结果通过对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1204个方剂进行数据挖掘,通过PRCN算法获取核心药物16味,获得推荐方剂36个。结论通过PRCN算法获得的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核心的方剂的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理论正确性,可以为研究中医治疗肺癌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复杂网络方法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COPD)有效病例的方剂数据挖掘的可行性.方法:以龙华医院近3年综合治疗COPD的有效病例为基础,建立相应方剂的药物配伍网络,通过对网络的统计信息进行分析,挖掘中医药治疗COPD的用药配伍规律.结果:通过对网络的中心性研究,发现了中心度相对较高的核心药物,通过对网络的凝聚子群分析发现了相应的核心处方及加减变化规律,分析结果基本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结论:复杂网络方法可用于COPD方剂的数据挖掘,是研究总结方剂配伍规律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复杂系统熵网络方法,挖掘在中医治疗肺癌方剂中的用药及配伍规律。  方法:选择《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明确用于治疗肺癌的中药处方,基于随机置换检验的互信息方法进行中药的相关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复杂网络,通过计算网络的中心性信息挖掘相关的核心药对、处方,以及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等配伍规律。  结果:共选择323首治疗肺癌的方剂,涉及407味中药。其中发现20个高频药物(主要集中于养阴类、补气类),41个核心三元组药物,26个核心药对;同时发现了以养阴益气药物为主,辅以化痰散结、清热解毒药物的基本方13个;药物性味以寒温、苦辛为主,归经以肺、脾、肝、胃、大肠经居多。  结论:通过复杂系统熵网络法,可有效发现治疗肺癌的处方及用药;以寒热并用、阴阳互补、表里同治为主要治则,用药以益气养阴为主、以祛邪为辅。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某三甲中医医院名中医治疗肺癌有效病历数据,挖掘肺癌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利用某三甲中医医院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中提取的1175张治疗肺癌有效处方数据,采用复杂网络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总结分析名中医诊治肺癌的用药规律。结果:肺癌的常见证型为气阴两伤、痰淤热毒、癌毒走注、痰淤郁毒、热毒痰瘀、痰瘀郁毒阻肺;常用中药为北沙参、南沙参、太子参、麦冬、白花蛇舌草、山茨菇、泽漆、仙鹤草等。结论:采用复杂网络算法对名中医治疗肺癌疾病的病历处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名中医的用药规律,利用复杂网络的多尺度骨干网络图谱分析临床名中医在肺癌治疗过程中的辨证论治、遣方用药规律,对传承和挖掘名中医治疗肺癌的优秀经验,并指导临床诊疗及用药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现代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方剂并将方剂信息录入平台数据库,运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收集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方剂112首,共涉及中药164味,以甘温药物为主,归脾经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归胃经者次之;利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组合5个,核心药物4味;利用复杂熵层次聚类算法进一步挖掘,演化出18个核心组合,9首新处方。结论通过本研究,客观地揭示了代谢综合征病位在脾,"健脾和胃,化痰祛湿"是遣方用药的主要思路,强调中医治疗代谢综合征注重病症结合、辨证施治,为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通过中医药治疗心悸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现代中医药治疗心悸及深度研发提供参考,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搜集CNKI中关于现代中医药治疗心悸所载处方,完成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录入,建立中医药治疗心悸的方剂数据库,采用该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库所录药物使用频次及其高频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分布进行分析,明确核心用药及其应用特点,分析其处方规则及用药经验。整理出治疗心悸的545首方剂,涉及247味中药,通过分析,发现心悸处方中药物多为温热药性,心、脾二经所占药物比重较大,说明治疗以养心、健脾为主;发现用药频次居前的11味中药与常用药对用药模式中的高频药物完全一致,故认为这11味药即为核心用药;发现处方中核心用药组方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并演化出9首治疗心悸的新处方。客观呈现了心悸的处方用药规律,为指导临床提供了极为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有效病例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中心中西医结合治疗UA的有效病例156例为基础,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挖掘中医药治疗UA的用药配伍规律。结果通过多尺度骨干网络分析和互信息分析,UA症状改善病例的核心用药主要有川芎、赤芍、党参、半夏、茯苓、当归,常用核心药物配伍有川芎与赤芍、当归与川芎、党参与川芎、川芎与半夏、白术与茯苓、薤白与半夏,针对不同主症用药配伍略有不同。结论本研究运用复杂网络探索挖掘了中医药治疗UA有效病例的用药配伍规律,其核心用药主要包括活血药、益气药和化瘀药,可作为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如何从中医药学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的大量处方数据中进行知识发现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拟从薛伯寿教授多年临床实践的处方数据出发,探索基于复杂网络的中药网络与处方网络相结合发现薛教授常用复方核心药物组合的方法。方法:基于薛教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系统中的9584个处方数据,依据处方构成的相似性和药物的同现关系分别构建处方网络和药物网络,利用社团分析等复杂网络方法进行处方及药物配伍分析,由薛老及其传承人评价分析结果。结果: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得到126个处方模块,4个中药模块。其中,1个处方模块的核心药物组合为小柴胡汤、银翘散、升降散复方加减,与前期利用完整回顾性医案挖掘的外感热病处方中药组成一致。结论:针对处方数据,利用社团分析等复杂网络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得到薛教授治疗不同疾病的常用复方核心药物组合,可为进一步继承和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方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Medcase V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分析中药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组方规律。方法 搜索2009年至2019年期间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中治疗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文献中包含的口服中药处方,将数据输入Medcase V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采用软件中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药物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核心组方、潜在药对等。结果 筛选出的60首处方中共涉及119味中药,8个核心组合,并在核心组合的基础上演算出4条新组方。结论 通过Medcase V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药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处方用药规律,有助于为中医药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辨证治疗、临床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文本挖掘和生物信息法探讨高催乳素血症(HPRL)的中医组方用药规律,提取核心组方,初步探寻相关作用机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关于HPRL治疗的中医验案及临床研究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HPRL中医证候分布、药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借助数据挖掘手段,探讨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1975—2015年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频数分析、剂量分析和关联规则探索常用有效中药、药对及剂量。结果:对筛选出的56张处方中102味中药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6味核心中药和2个核心药对(桂枝+附子、附子+细辛+麻黄),并确定其参考剂量为黄芪15~50 g,附子6~20.5 g,丹参12~30 g,桂枝9~20 g,麻黄5~10 g,细辛3~10 g。结论: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核心药物为黄芪、附子、丹参、桂枝、麻黄、细辛,黄芪宜为君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无尺度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研究肺癌中医药治疗的特点;探索利用结构化临床信息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方法进行肺癌中医药治疗规律研究的可行性和模式。方法:通过肺癌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采集了2002~2008年广安门医院肿瘤科的肺癌住院病例,运用无尺度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从中药的功效、种类、剂量、配伍关系等方面,探讨肺癌中医证候特征及治疗特点。结果:通过对204例肺癌住院病例的分析总结,发现肺癌多采用以扶正为主的方剂,四君子汤使用频次最多;组方时,补虚药居于首位,且以益气养阴药为主,其次是化痰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和消食药;在不同治疗阶段,随着正邪关系的变化,中医处方的用药原则和扶正驱邪比例随之相应的变化。结论:肺癌中医治疗以扶正培本为主要原则;在临床诊疗规范化基础上,合理采用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研究肺癌中医药治疗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建立中医师辨证论治核心方药的数据挖掘方法。方法以中医师辨证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诊疗数据为例,基于方剂相似度对目标人群进行模块划分,构建核心方药及其有效人群特征的复杂网络,采用子网筛选、分级核心子网挖掘算法,挖掘中医师辨证治疗失眠症有效人群的核心方药及其适应症。结果共采集101例失眠症患者245诊次诊疗数据,其中有78例就诊1次以上,主要疗效结局显示有效患者68例(87.2%),部分有效患者2例,无效患者8例。78例(144诊次)患者诊疗数据进行复杂网络挖掘,根据各诊次方剂相似度可划分为2个模块,模块度为0.184。其中,模块一核心方由枳实、半夏、青礞石、竹茹、茯苓、黄连、橘红、大黄、龙齿、珍珠母组成,其有效人群以舌红、苔黄腻、入睡困难、早醒、多梦为主要表现,兼见大便干、口干口苦、情志不宁、头晕、脉弦实等。结论基于方剂相似度的复杂网络挖掘方法,能够初步揭示中医师辨证论治用药特点,为辅助名老中医经验挖掘和传承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膝骨性关节炎外用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15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文献的外用中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药物核心组合和新处方。结果:共筛选出的146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所有验方核心药物组成多为舒筋活血洗方或海桐皮汤加减,并挖掘出18个核心组合和9首新处方。结论:总结膝骨性关节炎常用的外用药物以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为主,治法主要是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  相似文献   

16.
古今肺痿方的配伍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肺痿方单味药、药对之间的关联关系,探讨肺痿方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肺痿方261首,针对古今肺痿方药物配伍和药对特征,对单味药、药对之间的关联关系,分别采用频繁模式、hpriori算法进行分析。结果古今医家治疗肺痿时常选用的药物多具有化痰止咳平喘、补气养阴生津的功效,如桔梗、杏仁、五味子、人参、麦冬等;现代医家对于药物的选择比古代医家更为集中,同时常使用古代医家很少用到的药物,如丹参、当归、川芎等。结论在肺痿方剂的运用中,古今医家在高频药物的使用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处方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防治优势。方法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高级数据挖掘方法统计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处方中的药物基本信息,并对其核心药物组合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159首,涉及中药168味;高频药物有杏仁、半夏、甘草、茯苓、藿香等;核心药对有石膏-杏仁、半夏-茯苓、麻黄-杏仁等;潜在常用药对有附子-石膏、藿香-麻黄、连翘-蝉蜕等;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新方4首。结论 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核心药物组合为麻杏石甘汤和藿朴夏苓汤,治则上以宣肺调气、分消祛湿、健脾益气、化痰开郁、清热解毒等法同用,扶正祛邪,肺脾胃同调;但临床还需兼顾其可能伤阴、结瘀、旁及肝肾的病机特点,中后期适当佐以养阴润燥、活血通络及调肝补肾之品,以防伤阴损阳、疫毒入血的重症转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探讨胡晓梅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s)的用药规律,为MPNs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胡晓梅治疗MPNs门诊有效处方50首,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构建胡晓梅治疗MPNs的数据库。结果:对胡晓梅数据库中症状、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和新方进行分析,得出胡晓梅治疗MPNs的常用药物有柴胡、赤芍、生地黄、红花等15种,核心组合药物中多见红花、赤芍等药物与柴胡关联,并演化得到8首治疗MPNs的新处方。结论: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为平台,利用文本挖掘、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较好地挖掘了胡晓梅治疗MPNs的用药规律,即从虚、毒、瘀病理因素入手,以益气活血解毒为法,扶正祛邪兼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现代临床实践中胃癌中医药治疗组方配伍规律,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的合理应用。方法:本研究以CNKI及万方文献引擎为数据源搜集整理现代文献资料,综合运用频次统计、关联分析以及配伍网络等技术方法,分析了目标方剂集上中药使用频次及配伍特点等规律。结果:经筛选与标准化处理后,共纳入方剂116首,含中药1269味次,涉及17类212个中药。结论:中医治疗胃癌重视以扶正为本,随证常配伍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痰散结、理气行滞之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