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采用他克莫司治疗,对照组采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血白蛋白和抗 M 型磷脂酶A2受体1的抗体(PLA2R-Ab)。两组患者均在治疗6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血肌酐、尿素较治疗前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空腹血糖、白细胞治疗3个月、6个月后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后血PLA2R-Ab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血PLA2R-Ab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后均较对照组同时间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缓解率85.7%,对照组缓解率68.8%,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3例患者出现血肌酐轻度增高,1例牙龈增生;对照组3例血糖升高,2例恶心呕吐。结论 他克莫司治疗IMN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轻微,明显降低血PLA2R-Ab。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异常发生率在精神病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18年海南省安宁医院的住院3个月以上精神病患者临床和血糖、血脂检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4 172例病程1年,住院3个月以上精神病患者临床和血糖、血脂检测完整资料,血糖、血脂及合并血糖血脂异常率分别为12.94%、53.74%、9.11%,且三者均随着年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P<0.01);不同性别间,血糖以及合并血糖、血脂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住院3~<6个月和≥6个月精神病患者,三项指标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器质性精神障碍和抑郁症患者血糖异常发生率较高,分别为21.68%和16.96%,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最高,为63.45%,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糖脂异常发生率最低,分别为0.00%、26.92%。结论 临床医生在治疗精神疾患时应考虑性别、年龄以及诊断等因素,合理使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同时限制高脂肪、能量饮食,指导或督促病人增加活动也应成为今后精神患者治疗工作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2—2019年期间天津市婴幼儿食品和冲调谷物制品中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ES)的污染状况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情况。方法 收集2012—2019年采集的婴幼儿食品和冲调谷物制品样品信息,并对这两类食品中阪崎肠杆菌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两类食品中检出的阪崎肠杆菌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婴幼儿面条、婴幼儿饼干、婴幼儿其他食品、婴幼儿米粉、婴幼儿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0.7%,6.1%、3.8%、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001);冲调谷物食品中芝麻糊的阪崎肠杆菌检出率最高,达到57.1%,麦片、藕粉、其他冲调谷物食品检出率分别为13.6%、23.3%、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天津市、外省生产的冲调谷物制品中阪崎肠杆菌检出率分别为20.0%、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食品与冲调谷物制品检出率分别为3.2%、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样品共分离出39株阪崎肠杆菌,共分为34个PFGE带型,型别较分散,菌株间相似度在32.34%~93.94%,呈高度多态性。TJ13Cro0001和TJ13Cro0002的相似度为93.55%,TJ19Cro0013和TJ19Cro0025相似度为93.94%,分别属于同一型别PFGE型。其余各分离株酶切图谱各不相同, 相似性系数均在90% 以下, 被确定为不同 PFGE型。结论 天津市冲调谷物制品中阪崎肠杆菌污染状况较婴幼儿食品更为严重,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必须加强全市婴幼儿食品及冲调谷物制品从原材料、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海南省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常见融合基因类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2月海南省256例儿童ALL初诊时的资料,采用多重巢式RT-PCR技术检测43种融合基因,分析不同融合基因的阳性率,以及各常见融合基因组患儿的发病年龄、免疫分析、初诊白细胞计数、泼尼松试验反应、诱导33天微小残留(MRD)。结果 融合基因阳性率40.6%(104/256),其中ETV6/RUNX1共61例(23.8%),E2A/PBX1共18例(7.0%),BCR/ABL1共8例(3.1%),MLL重排共11例(4.3%),SIL/TAL1共6例(2.3%)。各融合基因组免疫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TV6/RUNX1、E2A/PBX1、BCR/ABL1、MLL组主要的免疫分型为普通B细胞ALL,SIL/TAL1组全部为T细胞ALL。各融合基因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岁为MLL基因阳性率最高(100%),1~10岁为ETV6/RUNX1基因阳性率最高(64.5%),大于10岁为BCR/ABL基因阳性率最高(37.5%)。各融合基因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6/RUNX1、E2A/PBX1组以白细胞低于 50×109/L为主;泼尼松试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6/RUNX1、E2A/PBX1组泼尼松试验结果优于MLL、SIL/TAL1组;诱导33天MRD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6/RUNX1组优于BCR/ABL、MLL组。不同融合基因阳性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TV6/RUNX1基因阳性组最高,MLL基因阳性组最低。结论 海南省256例儿童ALL最常见的融合基因为ETV6/RUNX1,ETV6/RUNX1基因阳性组患儿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10—2015年孕产妇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为全省艾滋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要求,采用连续采样监测对准备分娩进行孕产期保健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 结果 2010—2015年共监测孕产妇9 699人,20~29岁年龄组占68.00%,在婚占94.3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4.91%;各年度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7.20%、68.99%、81.52%、71.26%、82.88%和82.51%,呈上升趋势(P<0.05);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丈夫以外性伴比例为0.58%,本人患过性病比例为0.44%。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0.01%、0.23%和0.13%,各年度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海南省孕产妇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逐年提高,但仍低于其他省份知晓水平;尽管各年度HIV、梅毒和HCV抗体阳性率均处在较低水平,但部分孕产妇存在有多性伴且患性病比例较高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5例,并根据年龄、镜下分型和支气管CT评分对上述患者进行分组,同期选择1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单核细胞和B细胞比例的差异。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CD4细胞和CD8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4.76±17.44)%和(41.24±15.65)%,与健康对照组的(65.43±10.00)%和(32.3±8.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性肺结核组单核细胞比例(9.38±8.1)%高于健康对照组(2.15±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者相比,炎性浸润型患者和瘢痕狭窄型患者的CD4细胞比例降低,CD8细胞比例升高,CD4细胞/CD8细胞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炎性浸润型患者的单核细胞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溃疡坏死型患者的单核细胞和B细胞均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CT评分高的组单核细胞比例显著高于低CT评分组(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免疫细胞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阐明肺结核的免疫致病机理,同时也可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炎1号方”中药颗粒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确诊住院的非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抗病毒、抗炎、化痰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肺炎1号方”颗粒。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及总住院时间。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6.44±8.2)分和(17.56±8.3)分、(4.20±4.3)分和(7.81±5.2)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有效率构成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计数(LYM)上升、D-二聚体(D-Dimer)下降、血乳酸脱氢酶(LDH)下降,LYM和D-Dimer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仅在治疗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上调血LYM(P<0.05)及减轻血LDH的上升幅度(P<0.05),同时缩短住院天数(P<0.05)。 结论 “肺炎1号方”颗粒能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和实验室指标,缩短住院病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辅助性T细胞17及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肝病房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分为轻、中、重度三组患者,其中轻度患者31例,中度患者48例,重度患者41例,同时选取本院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调节性T细胞(Treg)进行监测,同时对各组患者的肝功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进行检测,对四组患者的以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中度组ALT和AST的含量要高于轻度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8.264、10.237,P<0.05),重度组ALT和AST要高于中度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1.036、17.209,P<0.05)。中、重度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Th17表达率均要高于健康对照组(t=16.230、18.714,P<0.05);各感染组的Th17表达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22.783,P<0.05);轻、中和重度组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Treg表达率要高于健康对照组(t=3.201、3.784、4.115,P<0.05),而不同程度地感染乙型肝炎的各组之间无差异(P>0.05); 轻、中和重度组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Th17/Treg 比值要高于健康对照(t=21.306、24.397、28.001,P<0.05),且不同程度地感染乙型肝炎的各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35.067,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Th17和Treg细胞水平会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Th17/Treg比值较单一的 Th17、Treg 表达率更能反映肝脏受侵害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清肺补肺汤联合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榆阳区人民医院2018年8月到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奥马珠单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清肺补肺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咳嗽、咯痰、喘息以及哮鸣音症状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有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CD4+、CD3+、CD4+/CD8+T淋巴细胞免疫指标均有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肺补肺汤联合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有效提升肺功能指标,增强免疫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及掌握海南省流动摊贩、小餐饮店食品微生物污染情况,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方法 通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导出海南省2013、2015、2016年流动摊贩、小餐饮店食品微生物监测的数据,进行整理。针对采集食品样品不同的时间、地点、种类来分析污染状况。结果 海南省2013、2015、2016年流动摊贩、小餐饮店食品共检测481份,不合格95份,不合格率达19.75%,不同年份样品检测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样品检测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地区样品检测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食品种类的检测结果显示,盒饭的不合格率最高,但是各种食品中菌落总数检出的不满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南省2013、2015、2016年流动摊贩、小餐饮店食品受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尤其是快餐食品中盒饭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福建省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水平及其动态变化趋势,评价福建省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政府有关部门制订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连续5年对全省19个县,380个行政村,1 900户农村家庭采用统一的调查表,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进行环境卫生现场调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5年间380个监测村的垃圾处理方式仍以填埋为主(生活27.11%、工业41.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污水直接排放的比例仍较高(生活94.21%、工业32.63%、养殖业4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卫生规划、宣教和制度的比例分别为13.68%、10.53%和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 900个监测户中仍使用非卫生厕所和无厕所的比例分别为9.63%和2.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仍以直接排入下水道为主(52.53%),仍有病媒生物孳生地、蟑螂、鼠迹、苍蝇和蚊虫的比例分别为86.74%、66.95%、46.79%、71.00%和25.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年来福建省农村在垃圾与污水处理、改厕与粪便无害化、病媒生物防治、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多种影响人群健康的危害因素,应引起政府各部门重视,继续加强管理、增加经费投入和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现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海南省城乡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合并其他慢性代谢性疾病情况。方法于2018—2020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体抽样方法调查海南省≥18岁城市和乡村常住居民,通过问卷方式记录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信息、生活方式和疾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检测空腹血糖、OGTT-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共选择2136名≥18岁居民,总糖尿病、新诊断糖尿病、既往确诊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为16.0%、11.8%、4.2%和25.0%。城市和乡村新诊断患病率分别为为10.1%和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5.8%、15.2%和42.3%。男性、受教育程度低、超重和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人群总糖尿病、新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较高。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所有糖尿病人群中有40.2%合并高血压,51.6%合并血脂异常,40.5%合并超重,13.2%合并肥胖,26.1%合并高尿酸血症,87.4%合并代谢综合征,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P<0.01)。新诊断糖尿病人群中有44.3%合并高血压,56.5%合并血脂异常,29.2%合并高尿酸血症,90.9%合并代谢综合征,明显高于既往确诊糖尿病人群(P<0.01)。结论海南省成人糖尿病防控形势严峻,尤其在农村,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上升,新诊断糖尿病占比高,合并更高比例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亟需普及糖尿病的科普知识,重视健康宣教,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还要加强糖尿病及其他慢性代谢性疾病的筛查和管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海南省儿童与孕妇的碘营养状况,为消除碘缺乏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17年海南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监测海南省儿童与孕妇的碘营养状况,将调查地区分为沿海和中部两个区域,对不同地区重点人群盐碘和碘营养状况进行比较,并采用SPSS 17.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年海南省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54%。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23.40 μg/L,其中有34.37%的孕妇尿碘中位数低于100 μg/L,中部和沿海地区孕妇尿碘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70.20 μg/L,中部地区儿童尿碘水平(190.30 μg/L)高于沿海地区(164.70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2 216名儿童完成甲状腺容积检测,发现5名儿童甲状腺肿大,甲肿率为0.23%。在完成甲状腺容积检测的2 216名儿童中,男童和女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78.10 μg/L和171.80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部地区和沿海地区孕妇食用盐碘含量分别为(25.25±3.21) mg/kg和(23.99±7.76) 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7年海南省人群碘营养水平总体保持适宜状态,但中部地区碘营养水平高于沿海地区,应加强沿海区域碘营养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海南省农村妇女常见生殖道感染病的现状和趋势变化,为制定海南省农村妇女保健工作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南省5个市县农村2014—2017年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系统中35~≤64岁妇女5种生殖道感染常见病(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黏液脓性宫颈炎、外生殖器尖锐湿疣)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省5个市县农村2014—2017年35~≤64岁妇女生殖道感染率为13.77% ,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少数民族妇女感染率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组间,育龄期妇女生殖道感染率(16.73%)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文化程度中,以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妇女感染率高(P<0.001)。5种常见妇女生殖道感染的疾病中,患有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妇女感染HPV的风险最高(OR=2.621)。生殖道感染疾病越多种,HPV感染风险越高(OR=2.244,95%CI:1.393-3.614,P<0.01)。结论 海南省农村妇女常见生殖道感染病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存在民族、年龄和文化程度间的差异,需加强农村妇女健康教育,提高农村妇女早筛查早治疗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海南省各市县2017年20~64岁妇女常见妇科病筛查情况及常见生殖系统疾病分布,评价海南省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方法 2017年对海南省271 596名20~64岁妇女提供免费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和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及乳腺检查等妇科常见疾病筛查,将各项检查结果按疾病和市县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省2017年查出妇女患妇科疾病64 263例,患病率为23.63%;患病率前5位的市县为保亭(46.39%)、海口(45.18%)、洋浦(41.25%)、五指山(35.21%)和文昌(32.87%),各市县间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疾病检出率以宫颈炎症(14 118例,5.19%)、子宫肌瘤(11 345例,4.17%)、细菌性阴道炎(10 453例,3.84%)、念珠菌阴道炎(10 273例,3.78%)、乳腺结节 (6 503例,2.39%)为主,患病人数占所有妇女常见病患病人数的81.99%;各疾病间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通过定期提供免费妇女常见病筛查,可及时掌握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海南省20~64岁妇女常见妇科疾病依次为宫颈炎、子宫肌瘤、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与全国妇女常见病患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海南省梅毒流行状况及五类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梅毒防治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对海南省2008—2017年梅毒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统一的梅毒预防知识调查问卷,通过一对一面谈的方式调查海南省的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流动人口、暗娼和MSM,分析比较五类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 2008—2017年海南省共报告梅毒病例33 759例。2008年以来,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2.52%。梅毒报告病例中农民占主体,11 132例,占32.97%,但农村居民梅毒知晓率最低,为55.07%;五类人群梅毒预防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2.16%,其中MSM知晓率最高,为69.53%,城市居民、暗娼、流动人口分别为69.04%,63.97%,58.97%。五类人群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人获取梅毒预防知识的途径是宣传活动和电视,但在男男性接触人群中,获得梅毒预防知识的途径以网络和朋友或同伴为主。结论 海南省梅毒报告发病率近年出现快速上升趋势,而五类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对不同对象采用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方式,逐步提高人群梅毒知晓率,降低梅毒的发生率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湖北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调查采用分层正群抽样方法,在2014—2015年选取15个县36个点农村人群开展土源性线虫病、带绦虫病、和肠道原虫调查,每个点调查250人,共调查9 718人;选取8个县10个点城镇人群开展华支睾吸虫病调查,每个点调查250人,共调查2 77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带绦虫卵、华支睾吸虫卵,生理盐水和碘液直接涂片法查肠道原虫滋养体和包囊,对3~6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 湖北省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57%,共检出肠道寄生虫8种,分别为肠道线虫4种,吸虫1种,绦虫1种,肠道原虫2种,蛲虫的感染率最高(2.55%);全省4个生态区中湘赣丘陵山地生态区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3.06%;不同年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6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2.25%),且以钩虫为主。不同性别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高于男性。本次调查共涉及到14个职业,仅4个职业人群发现有土源性线虫感染,不同职业间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农民的感染率最高为1.59%。结论 湖北省第3次的寄生虫病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及肠道原虫感染率与湖北省第2次寄生虫病调查结果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农村老年人、女性、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感染率仍然相对较高,需加强这类人群的寄生虫防治健康教育。儿童的蛲虫感染应成为今后寄生虫病防治重点。防治重点地区为农村,重点人群是小学生、学龄前儿童和文化程度低以及年龄大的农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海南省居民血脂比值水平,探讨其与糖尿病的相互关系,为糖尿病患者预防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8个地区抽取18岁以上4 543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2 h糖耐量实验和血脂四项,计算血脂比,方差统计分析血脂比值与人群一般情况和糖尿病的关系,ROC曲线确定糖尿病患者血脂比值的理想诊断界点。结果 TG/HDL-C、TC/HDL-C、LDL-C/HDL-C和Non-HDL -C/HDL-C等4项血脂比值分别是1.25±1.81、4.00±1.50、2.53±1.04和3.00±1.50,四项血脂比值城市均高于农村,除TG/HDL-C外城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高于女性,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项血脂比除了TG/HDL-C是60岁组最低,其余三项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项血脂比糖尿病高于正常人,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项血脂比值预测糖尿病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7,男性和女性比值理想诊断界点TG/HDL-C分别是4.12和3.98、 TC/HDL-C是1.05和0.97、LDL-C/HDL-C是3.06和2.98、 Non-HDL -C/HDL-C 2.85和2.69。结论 海南省居民糖尿病患者血脂控制效果不理想,应采用各项血脂比值和Non-HDL-C评价糖尿病患者的风险,以积极指导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