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索经典长方案卵泡中/后期添加含活性黄体生成素(LH)的不同促性腺激素(Gn)制剂后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最佳用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长方案行IVF/ICSI的1 441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后期所添加的Gn制剂不同,分为3组,A组为重组LH(r-LH)组,B组为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 MG)组,C组为高纯h MG(HP-h MG)组。比较3组患者的Gn使用总量、Gn使用天数、获卵数、优质胚胎数、顶级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早期流产率等。结果:C组Gn使用天数显著低于A组及B组,B组Gn使用总量显著高于A组及C组,A组和C组双原核(2PN)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可利用胚胎数显著高于B组(P0.05),但A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顶级优质胚胎数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A组为44.0%,B组为38.2%,C组为42.5%,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A组为62.5%和50.6%,B组为59.8%和44.0%,C组为65.3%和52.3%,A组和C组高于B组,但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流产率各组间相似。结论:长方案卵泡中后期添加LH制剂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但添加HP-h MG与r-LH可以减少Gn使用天数和总量,增加顶级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有增高的趋势,总体临床结局均优于国产h MG。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COH)启动时间对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5个IVF-ET周期结局.分别比较过度抑制组(A组)及非过度抑制组(B组)中d 3-5启动(亚组1)和d 6-8启动(亚组2)的临床结局.同时比较GnRH-a降调后常规d3 COH启动病例(C组)中,出现垂体过度抑制与未出现过度抑制组的临床结局.结果:C组中垂体过度抑制者与非过度抑制者相比,Gn用量、Gn刺激天数增加,获卵数、优质胚胎数、胚胎种植率、持续妊娠率低(P<0.05).hCG注射日E2、LH下降(P<0.01).而A组与B组的比较中均得出同样的结论:d 6-8启动比d 3-5启动获得更多的直径>14mm的卵泡数及获卵教,Gn用量及Gn使用天数减少,hCG注射日有更高的E2和LH水平(P均<0.05),但是2种启动时间相比获得的优质胚胎数、胚胎种植率及持续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延迟COH启动时间可减少卵巢刺激时间、Gn用量,可增加>14 mm卵泡数及获卵数,且不影响优质胚胎数、胚胎种植率及持续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来曲唑(LE)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超促排卵行IVF-ET中的应用。方法:90例PCOS患者随机分成LE组(n=49)和GnRHa长方案组(对照组,n=41),比较组间的促排卵天数、促性腺激素(Gn)使用剂量、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以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LE组与对照组的Gn剂量分别为18.0±6.6支和29.3±9.5支,促排卵天数分别为7.8±1.3 d和10.0±1.2 d,获卵数分别为7.9±4.1个和19.8±7.2个,MⅡ卵率分别为74.5%和82.9%,启动周期中-重度OHSS发生率4.1%(2/49)vs 29.3%(12/4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33.3%vs27.5%和51.1%vs 4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用于PCOS超促排卵行IVF-ET与传统的GnRHa长方案相比,在不影响临床妊娠率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减少促排卵时间和Gn使用剂量,降低OHSS发生风险,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适当延后促排卵启动时间有利于IVF-ET结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COH)启动时间对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5个IVF-ET周期结局。分别比较过度抑制组(A组)及非过度抑制组(B组)中d3-5启动(亚组1)和d6-8启动(亚组2)的临床结局。同时比较GnRH-a降调后常规d3COH启动病例(C组)中,出现垂体过度抑制与未出现过度抑制组的临床结局。结果:C组中垂体过度抑制者与非过度抑制者相比,Gn用量、Gn刺激天数增加,获卵数、优质胚胎数、胚胎种植率、持续妊娠率低(P<0.05)。hCG注射日E2、LH下降(P<0.01)。而A组与B组的比较中均得出同样的结论:d6-8启动比d3-5启动获得更多的直径>14mm的卵泡数及获卵数,Gn用量及Gn使用天数减少,hCG注射日有更高的E2和LH水平(P均<0.05),但是2种启动时间相比获得的优质胚胎数、胚胎种植率及持续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延迟COH启动时间可减少卵巢刺激时间、Gn用量,可增加>14mm卵泡数及获卵数,且不影响优质胚胎数、胚胎种植率及持续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新鲜胚胎移植(IVF/ICSI-ET)周期及冷冻胚胎移植(FET)周期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0年4月1日至12月31日GnRH-ant方案组(A组)259个周期、同期黄体中期GnRH-a长方案组(B组)318个周期,并以38岁为界分为亚组A1(<38岁)、A2(≥38岁)和B1(<38岁)、B2(≥38岁)。在A1与B1组及A2与B2组中,比较A组与B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 A1组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较B1组少,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较B1组低;A1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低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活胎分娩率、流产率及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冷冻胚胎移植周期分年龄段比较,治疗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1组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新鲜移植。A2组新鲜移植与冷冻移植各项治疗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38岁患者,GnRH-ant方案虽然可减少Gn用药量以及降低OHSS发生率,但临床妊娠率比经典长方案低。在高龄患者中,拮抗剂方案也无明显优势。冷冻胚胎移植可改善临床妊娠率。拮抗剂或长方案的选择使用不影响妊娠后的远期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促性腺激素(Gn)在垂体降调的卵巢刺激过程中启动时间和持续时间对IVF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6年同济医院生殖中心1441个长方案的IVF/ICSI新鲜移植周期,根据控制性促排卵促性腺激素启动时间分为6组,比较各组临床和实验室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 Day3~Day8组启动日雌二醇和黄体生成素水平逐渐升高(P<0.001),Gn持续时间逐渐减少(P<0.0001),Gn总量逐渐增加(P<0.000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和不孕年限与妊娠率负相关(OR=0.95和0.94,P<0.001),Gn持续时间和总剂量与妊娠率负相关(OR=0.90和0.97,P<0.001和P<0.0001)Gn启动时间与妊娠率正相关(OR=1.10,P<0.001).结论 在长方案控制性超排卵周期中,适当推迟Gn启动时间,可减少Gn的持续时间和总剂量,提高IVF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形态无改变的肌壁间子宫肌瘤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行IVF/ICSI-ET治疗伴单发或多发肌壁间子宫肌瘤且宫腔形态正常的93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行胚胎移植104个周期(研究组);按对照组与研究组1:3比例随机抽取同期行IVF/ICSI-ET且无子宫肌瘤的30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共行IVF/ICSI-ET周期312个,分析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体外受精参数和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获卵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指数(BMI)、Gn用量、双原核(2PN)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活产率、单胎活产率、双胎活产率、早产率、低体质量儿率、出生缺陷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腔形态无改变的肌壁间子宫肌瘤对IVF-ET的临床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DHEA)预治疗在卵巢储备低下妇女的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周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73例卵巢储备功能低下进行IVF/ICSI-ET的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DHEA预治疗组(n=81)患者口服DHEA,连用3个月,对照组为未服用DHEA预治疗者(n=92)。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超促排卵情况及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结果:患者一般情况、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E2水平、Gn使用量和Gn使用天数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HEA组IVF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周期取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EA预治疗可以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妇女的IVF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改良超长方案促排卵中高纯度尿促性素(HPhMG)不同添加时机和剂量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首次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中采用改良超长方案并添加使用了HP-hMG的4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添加HP-hMG的时机分为全程添加组(A组)和后半期添加组(B组)。A组:Gn启动日血清黄体生成素(LH)1.2 IU/L的患者在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促排卵的第1日同时添加HP-hMG至hCG注射日;B组:Gn启动日血清LH≥1.2 IU/L的患者r-FSH促排卵的第6日开始添加HP-hMG至hCG注射日。对不同年龄阶段患者(≤35岁和36~40岁)进行分析,观察Gn使用总量和使用时间、hCG注射日激素水平、获卵情况、胚胎质量、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和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风险等临床结果。结果 ≤35岁的患者中A组相比B组,虽然Gn使用总量有所增加,但hCG注射日孕酮(P)水平降低,IVF受精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着床率分别为58.2%和42.4%,临床妊娠率分别为80.1%和61.7%,活产率分别为68.9%和4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6~40岁的患者中,A组与B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1.9%和26.3%,活产率分别为47.6%和1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在不同年龄段的流产率和中重度OHSS发生率相似。结论 改良超长方案中患者全程添加HP-hMG较后半期添加能降低hCG注射日P水平,显著提高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周期中LH变化趋势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8个IVF/ICSI长方案周期,1按h CG注射日与降调节后Gn启动前血清LH水平的变化趋势,分为降低趋势组和升高趋势组;2将升高趋势组及降低趋势组根据COH中期与降调节后LH水平变化趋势分为A组和B组(升高趋势中的降低组和升高组),C组和D组(降低趋势中的降低组和升高组);3按照LH降低幅度将A组和C组分为A1组(下降幅度50%)和A2组(下降幅度≥50%)、C1组(下降幅度50%)和C2组(下降幅度≥50%),比较各组IVF/ICS-ET结局的差异。结果:1降低趋势组与升高趋势组获卵数、胚胎数、总的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胚胎种植率(26.09%vs 35.22%,P0.05)、临床妊娠率(45.11%vs 58.67%,P0.05)显著较升高趋势组低,早期流产率较升高组略高(26.08%vs 15.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与B组、C组与D组相比较IVF/ICSI结局均无统计学差异。3 A1组、A2组的受精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可利用胚胎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优质胚胎率A1组较高(65.48%vs40.68%,P0.05);C1组、C2组IVF/ICSI结局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VF/ICSI-ET长方案,h CG注射日较Gn启动前血清LH升高,有助于提高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且在COH中期LH下降幅度50%,能显著提高优质胚胎率。故在COH的过程中适时添加LH,选择合适的血清LH水平启动COH,有助于改善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对子宫腺肌病患者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192个IVF-ET周期,根据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方案分为GnRH-a短方案组(A组,87个周期)、长方案组(B组,34个周期)和超长方案组(C组,71个周期)。比较分析各组的卵巢刺激与胚胎移植结局。结果:3组间年龄及不孕年限无统计学差异(P>0.05);hCG注射日A组LH水平显著高于B、C组,差异显著(P<0.05);各组间获卵数、优质胚胎数、胚胎移植数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子宫体积在应用长效GnRh-a后明显缩小,差异显著(P<0.05)。促性腺激素(Gn)使用总量C组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显著(P<0.05)。临床妊娠率C组(42.6%)显著高于A组(22.4%)和B组(25.8%)(P<0.05)。结论:超长方案可获得与短方案和长方案同样的优质胚胎数,并可提高子宫腺肌病患者IVF-ET临床妊娠率,但Gn用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染色体罗伯逊易位女性携带者对控制性超排卵的卵巢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罗伯逊易位对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卵巢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个周期针对罗伯逊易位不孕夫妇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的COH方案,其中女性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研究组)5个周期,男性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对照组)7个周期。比较分析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内分泌及COH中降调节天数、Gn使用天数、Gn用量、hCG注射日E2值、获卵数、2PN受精率、2PN卵裂率、移植胚胎数等。结果:年龄、BMI、基础内分泌及COH中降调节天数、Gn使用天数、2PN受精率、2PN卵裂率、移植胚胎数及获卵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研究组的Gn用量(3 128.6±891.3 IU)明显高于对照组(1 810.0±630.9 IU)(P<0.05);研究组hCG注射日E2值为3 233.8±1 938.2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 143.6±1 926.3 pg/ml(P<0.05)。结论:染色体罗伯逊易位影响卵巢对COH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3.
控制性超排卵治疗中卵巢高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怡梅  丘映 《生殖与避孕》2010,30(8):533-538
目的:筛选影响卵巢反应性的相关因素,用以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超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进行长方案降调下行控制性超排卵治疗者,按获卵数>15枚和4~15枚且使用Gn起步≤3支/d分为高反应组(n=96)和正常反应组(n=87)。结果:与低反应组比,高反应组窦卵泡数较多(P<0.05)、注射hCG日E2水平高(P<0.01)、基础FSH水平较低(P<0.05)。Logistic分析示基础FSH水平为保护因素(B=-0.608,P<0.01),窦卵泡数(B=1.675,P<0.01)、降调后LH水平(B=0.98,P=0.01)为危险因素。使用Gn 2支/d(75 IU/支)和3支/d起步发生高反应的几率分别是1支/d起步的7.4倍和6.7倍,而两者本身无显著差异。治疗结局:高反应组冷冻胚胎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反应组(P<0.05)。结论:对于窦卵泡数多、基础FSH水平低或降调后LH水平较高的患者应尽量采用Gn 1支/d起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00 IU hCG在控制性卵巢刺激(COS)过程的晚卵泡期替代hMG对CO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质内注射-冻融胚胎移植(IVF/ICSI-FET)患者资料共154例,进行154个COS周期,根据晚卵泡期是否应用200 IU hCG分为:A组,COS完全应用hMG(65个周期);B组,COS的早卵泡期应用hMG,晚卵泡期则应用hCG(200 IU/d)替代hMG(89个周期)。后续166个周期进行FET,其中,A组70个周期,B组96个周期。统计分析COS周期的用药情况、IVF/ICSI-FET结局。结果:B组的hMG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分别显著少于A组(1 361.0±494.6 IU vs 1 782.7±475.2 IU,P0.05;7.3±2.3 d vs 9.5±2.0 d,P0.05);B组的成熟卵母细胞数显著多于A组(15.2±6.6 vs 11.6±5.7,P0.05);冻融胚胎移植中A、B组的临床妊娠率(64.29%vs 64.58%,P0.05)及活产率(80.00%vs 79.03%,P0.0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200 IU hCG能够在COS的晚卵泡期替代hMG,能安全、有效地维持卵泡生长发育,并且减少Gn的用量,避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不同治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90例切口瘢痕妊娠分为3组:甲氨蝶呤(MTX)组30例、穿刺组30例、介入组30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β-hCG值,B超监测切口瘢痕血流指数,比较各组治疗后血β-hCG、切口瘢痕血流指数、血细胞的变化情况,以及各组的住院时间和转经时间。结果:①介入组血β-hCG下降最快,治疗1周后比原基础值下降80%,而以后则下降缓慢。其次是穿刺组,MTX组血β-hCG下降最慢。②介入组治疗后1~2周,切口瘢痕血流指数明显小于术前。③各组治疗前平均血红蛋白为116.4±8.74g/L、白细胞为6.56±1.99×109/L;治疗后2周平均血红蛋白为113.4±11.6g/L、白细胞为7.35±2.77×109/L,各组血细胞的变化均无明显差异(P>0.05)。④各组住院时间:MTX组38.4±8.4d、穿刺组33.5±4.0d、介入组16.4±7.9d,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⑤转经时间:MTX组60.0±9.6d、穿刺组50.7±6.5d、介入组36.7±16.7d,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加刮宫术的介入方法明显比单纯MTX或孕囊穿刺术的效果好,缩短了住院时间,月经恢复也较快,子宫动脉栓塞术加刮宫术是目前值得推广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控制性超排卵方案中卵泡发育不同步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ICSI助孕的不孕症患者1166个周期。按COH方案的不同,分为长方案组(n=1085)、短方案组(n=34)和超长方案组(n=47);另长方案组中再按年龄分为<30岁组(n=429)、30~34岁组(n=421)和≥35岁组(n=235)。将阴道B超监测最大卵泡与次大卵泡相差3mm视为卵泡发育不同步。分析启动Gn日、启动Gn后4d、7d和9d的卵泡发育不同步情况。结果:①启动Gn日卵泡发育不同步率不同COH方案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启动Gn4d、7d、9d卵泡发育不同步率短方案组最高,其次为超长方案组,最后为长方案组,但是仅在启动Gn7d时长方案与短方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长方案组中不同年龄组比较,启动Gn日卵泡发育不同步率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启动Gn4d、7d、9d卵泡发育不同步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但仅在启动Gn7d时<30岁组与≥35岁组间和启动Gn9d时≥35岁组与另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长方案较短方案和超长方案卵泡发育更同步;②随着年龄增长卵泡发育不同步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滋阴补阳序贯法联合西药促排卵对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122个促排卵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促排卵前后使用滋阴补阳中药进行序贯治疗。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4组,A组:克罗米芬(CC)+促性腺激素(Gn)(n=71),B组:来曲唑(LE)+Gn(n=30),C组:CC(n=14),D组:Gn(n=7),比较各组间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4组妊娠率比较:C组A组B组D组;Gn用量比较:D组B组A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A组D组B组C组,但各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促排天数A组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比例CC组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4组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发生率、未启动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OHSS发生。按妊娠结局分组比较:bE2及bLH水平妊娠组未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未孕组,各组中A型内膜比例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内膜。结论:对PCOS患者选择滋阴补阳序贯法联合CC+Gn促排卵能减少Gn用量,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超长方案中根据降调节后的血清E_2水平选择合适的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时间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妇女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临床应用。方法对98例IVF/ICSI-ET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改良超长方案治疗的65例为实验组,根据不孕因素分为A组(EMS性不孕)和B组(非EMS性不孕),A、B组均根据血清E_2水平选择恰当的时机启动Gn;另外行常规超长方案治疗的33例为对照组(C组,EMS性不孕),比较各组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1)A组Gn使用总量[(2 330.4±747.8)IU]明显小于B组[(3 338.7±1 341.5)IU](P0.05),A组的受精率(77.6%)明显高于B组(65.8%)(P0.05),获卵数、妊娠率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A组Gn起始剂量[(192.0±35.3)IU]、使用总量[(2 330.4±747.8)IU]均显著低于C组[(228.8±48.9)IU,(2 828.5±1 129.0)IU](P0.05),A组的启动时间[(35.9±7.4)d]明显大于C组[(28.0±0.0)d](P0.05),A组获卵数(8.8±4.7)也显著高于C组(6.1±3.9)(P0.05),两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改良超长方案中,通过监测降调节后的血清E_2水平,选择恰当的时机启动Gn,可以在不影响结果的情况下减少Gn的用量,特别对于EMS患者更明显,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降调节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如何避免卵泡提前黄素qE(premature luteinization,PL),提高IVF—ET妊娠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行GnRH-a黄体中期长方案的IvF.ET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355个周期,根据hCG注射El孕酮(P)/雌二醇(Ez)水平的比值是否〉1分为PL组:即卵泡提前黄素化组,P/Ez≥1,共63个周期;非PL组:即卵泡未提前黄素化组,P/E2〈1,共2292个周期。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及COH的参数资料,分析可能与PL相关的因素。结果:PL在GnRH.a长方案IVF-ET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68%。女方年龄、男方年龄、女方体质量指数(BMI)、基础Ez(1)E2)、bLH、bFSH、不孕年限、治疗周期数、Gn启用剂量、hMG使用总量、hMG使用总天数、hCG注射日LH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组的Gn使用总量及Gn使用天数比非PL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组的hCG注射日直径〉15mln卵泡数及MII卵数比非PL组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在行GnRH-a长方案的IVF.ET治疗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68%。Gn的使用天数,On总量过多,卵巢低反应可能是发生PL的相关因素,为避免发生PL可适当减少Gn的使用天数及Gn使用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