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玻璃化复苏囊胚移植后的妊娠结局与冷冻前囊胚质量、发育速度的相关性,探讨单囊胚移植的可能性。方法回顾分析105例复苏周期单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发育速度、囊胚质量、内细胞团(ICM)/滋养外胚层(TE)评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第5、6天囊胚间复苏后存活率、移植后妊娠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8.0%,54.5%vs 97.0%,52.5%)。优质囊胚移植后妊娠率(44/70,62.9%)显著高于非优质囊胚(12/35,34.3%)。ICM评分为A、B级的囊胚移植后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6%vs 58.0%),但均显著高于C级胚胎(21.1%)。TE评分越低,妊娠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苏周期单囊胚移植妊娠率与囊胚质量有关,与囊胚发育速度无关。ICM评分而非TE评分与妊娠结果显著相关。复苏周期单个优质囊胚移植后妊娠率高,提示单囊胚移植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决定移植日与移植当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变化及形态转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评价阴道超声下子宫内膜形态变化与否能否用于预测临床妊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12月生殖医学中心冻融胚胎移植共482周期,除常规分析外,记录并比较决定移植日及移植当日内膜厚度、形态。结果:482个周期中比较决定移植日及移植当日子宫内膜,人工周期组内膜转化率高于其他两组,形态转化充分组妊娠率较高(P<0.05);移植当日为C型内膜者妊娠率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膜转化充分组临床妊娠率高于转化不明显组,提示充分转化内膜更有利于胚胎着床,移植日内膜情况更接近胚胎着床时状态,并认为增加移植日的超声监测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月经规律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人工周期准备子宫内膜的临床结局分析,探讨人工周期雌激素应用天数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同济医院生殖中心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以人工周期准备子宫内膜,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8mm时行复苏移植2个优质囊胚的月经规律患者共153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用黄体酮前雌激素应用天数按2分隔点分为≤15d组和15d组,比较不同雌激素应用天数的一般情况和妊娠结局;并对超出理想内膜增生期的天数按3分隔点分为0、0~3和3d组,比较三组间的一般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 (1)黄体酮转化前用雌激素总天数15d组的流产率高于≤15d组,继续妊娠率低于≤15d组,但两组间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继续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应用雌激素超出理想内膜增生期0~3d组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稍高于其他两组,而流产率稍低于其他两组,但三组间妊娠结局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周期是一种较好的FET内膜准备方法,雌激素应用天数未显著影响妊娠结局,雌激素最佳应用天数有待增加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着床是妊娠中的一个重要的过程,成功的着床需要母胎之间免疫耐受的建立。但是免疫耐受的机制至今依然不清,本文就与着床密切相关的免疫细胞、胚胎抗原、以及激素在着床期母胎之间免疫耐受建立中的作用做一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黄体支持方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3~10月本中心258例IVF-ET新鲜周期术后妊娠患者按不同黄体支持方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104例)采用地屈孕酮+黄体酮雌激素口服进行黄体支持,B组(154例)采用黄体酮+雌激素进行黄体支持。结果:A组的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分别为11.5%、3.84%,B组分别为13.9%、5.19%,A组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均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黄体酮用量明显多于B组(P<0.01)。结论:地屈孕酮用于IVF后妊娠的黄体支持的效果与黄体酮相同,易被患者接受,但地屈孕酮能否完全取代黄体酮对采卵后患者进行黄体支持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超声指导的胚胎移植对IVF和ICSI后ET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的干预组(2005年1月~2007年1月B超引导下定位移植的823个周期)与对照组(2005年8月~2006年3月盲视下移植的600个周期)。比较两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异位妊娠率,并且根据置胎位置的不同将823个超声指导的周期分组进行比较。结果:在823个周期的超声指导下的胚胎移植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异位妊娠率分别是20.65%,38.76%和0.61%。在600个周期的盲视下的胚胎移植的各比率分别为18.33%,36.67%和1.00%。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超指导下将胚胎置于距宫底0.2~3.5cm的范围内胚胎植入率,异位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置胎距宫底的位置占宫深的比例在1/5~2/5之间,与<1/5或>2/5区间相比胚胎植入率,临床妊娠率增高,异位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指导的胚胎移植与盲视下移植相比胚胎植入率,临床妊娠率及异位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超指导下置胎距宫底的位置占宫深的比例在1/5~2/5之间胚胎植入率,临床妊娠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氟他胺和二甲双胍在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临床应用。方法:30例难治性PCOS的不孕患者,观察口服氟他胺和二甲双胍12周前后的临床症状及检测指标,比较生殖内分泌指标及糖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臀围比值(WHR)、多毛评分(F-G评分)、黄体生成素(LH)、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总睾酮(T)、游离睾酮(FT)、雄烯二酮(A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空腹胰岛素(FIN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5),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其余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用药后有21例(70%)患者恢复排卵性月经。结论:①氟他胺、二甲双胍治疗使大部分患者排卵异常得到很大改善,同时多毛、肥胖也得到一定控制。②氟他胺、二甲双胍能使难治性PCOS患者的卵巢-垂体生殖轴激素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③对无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由于胎儿安全性问题不明,尚须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未成熟卵母细胞冷存为部分不孕患者保存生育能力提供了一条途径,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就与其研究状况,及与其冷存效果密切相关的生物学特点,玻璃化冷冻方法,及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技术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妊娠率与年龄及多精受精的关系。方法收集1234个IVF-ET治疗周期,回顾分析不同年龄组的妊娠率及其与多精受精的关系。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IVF-ET周期的妊娠率和多精受精率均降低,并且同年龄组多精受精发生周期的妊娠率高于非多精受精组。结论女性的年龄与IVF-ET周期的妊娠率和多精受精的发生呈负相关,年龄与多精受精率都可作为预测IVF-ET结果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0.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宫外同时妊娠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宫内宫外同时妊娠的发病率、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及最佳治疗方式。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ET后获宫内宫外同时妊娠(HP)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期IVF-ET后临床妊娠1,230例,HP15例,发生率1.2%。15例均为输卵管因素不育,其中1例合并男性因素;7例有盆腔手术史,3例宫外孕史;14例为宫内合并输卵管妊娠,1例为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后合并间质部妊娠。15例患者均于确诊后手术治疗,其中10例在异位妊娠破裂前确诊,5例于破裂后确诊。术后9例宫内妊娠继续至足月分娩,4例胚胎停止发育,2例继续妊娠。结论输卵管病变或(和)盆腔手术史是IVF-ET术后H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IVF术前术中适当处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异位妊娠,有助于挽救宫内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