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型复合生物材料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几丁糖、聚乳酸两种材料结合研制一种新的神经导管材料。方法 几丁糖、聚乳酸按照一定的比例反应后,制备内径1.5mm,管壁厚度为200μm的复合生物材料导管,用以桥接5mm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硅胶管桥接组及自体神经移植组作为对照组。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后肢活动、针刺收缩反应、足底溃疡),组织学观察,肌电图,图像分析及小腿三头肌称重等检查。三组数据两两间进行分组t实验。结果 12周时大体观察结果表明:三组再生神经均成功通过导管,并支配远端肌肉。几丁糖-聚乳酸复合生物材料导管降解明显,但未完全吸收。肌电图、小腿三头肌称重、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几丁糖-聚乳酸复合生物材料导管组再生轴突数量及再生神经质量明显优于硅胶管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效果相似。结论 几丁糖-聚乳酸复合生物材料导管能较好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神经导管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复合材料胶原蛋白-壳聚糖、聚乙烯醇-丝胶作为泌尿系统组织工程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溶血实验评价胶原蛋白-壳聚糖、聚乙烯醇-丝胶两种复合材料对红细胞功能和代谢的影响;采用皮肤致敏实验评价两种材料是否满足体内植入的要求;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评价胶原蛋白-壳聚糖、聚乙烯醇-丝胶两种复合材料对泌尿上皮细胞和膀胱平滑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胶原蛋白-壳聚糖和聚乙烯醇-丝胶的溶血率分别为1.86%和2.08%(均<5%),两种材料不引起溶血反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两种材料皮肤致敏实验的结果均为阴性,没有致敏作用。细胞毒性实验(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显示两种材料细胞毒性均为0级。结论复合生物材料胶原蛋白-壳聚糖、聚乙烯醇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应用于泌尿系统的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新型复合材料纳米TCP/明胶/鹿茸多肽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制备纳米TCP/明胶/鹿茸多肽复合材料,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常规培养L929和NIH/3T3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实验.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溶血实验、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等研究该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示复合材料微球直径约10μm,单个分散存在,微球表面存在纳米级孔洞.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动物在观察期内一般状态良好,无惊厥、瘫痪和死亡等毒性反应,给药前、后体重无明显变化,该复合材料无急性毒性.溶血实验结果显示溶血率均<5%,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材料浸提液作用于NIH/3T3细胞均不同程度地促进细胞增殖,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材料细胞毒性为0级.结论 纳米TCP/明胶/鹿茸多肽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锌修饰硅酸钙生物陶瓷涂层的体外生物相容性,为该涂层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检测该涂层的物理表征;检测该涂层浸提液的离子浓度;用不同稀释比例的浸提液培养MC3T3-E1细胞,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相对增殖率,并检测细胞凋亡水平;测定溶血率。结果 该涂层浸泡72 h后,浸提液中钙、硅、锌离子浓度均明显升高;用不同稀释比例的浸提液培养的MC3T3-E1细胞都表现出正常的细胞形态,其中3.125%、6.25%组细胞量较多,相对增殖率高于阳性对照组,且细胞凋亡率低于阳性对照组(完全培养基);随浸提液浓度增加,可对细胞增殖产生轻度抑制作用,凋亡率逐渐升高;溶血试验结果显示,该涂层浸提液的溶血率为0.5%。结论 锌修饰硅酸钙生物陶瓷涂层没有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作为骨植入体及其他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de-co-glycolide acid,PLGA)为原料制备新型神经导管,同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PLGA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可行性进行观察.[方法]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和壳寡糖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中空的PLGA神经导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排水法测定材料的孔隙率.将兔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离培养后与导管共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粘附情况,MTT方法检测细胞在材料上的增殖活性.[结果]PLGA神经导管管壁具有疏松多孔结构,管壁纤维直径为18 μm左右,孔隙率为85.4%±1.6%,MTT结果显示导管无细胞毒性.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导管表面生长良好.[结论]PLGA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孔隙率,生物相容性好,是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交联可调式抗结核药物缓释型纳米人工骨复合体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对交联可调式抗结核药物缓解型纳米人工骨复合体进行MTT细胞毒性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及致敏实验,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该交联可调式抗结核药物缓解型纳米人工骨复合体MTT细胞毒性实验显示人工骨材料细胞存活率〉90%,细胞毒性1级。人工骨复合材料浸取液未引起豚鼠过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未出现明显全身毒性反应。结论交联可调式抗结核药物缓释型纳米人工骨复合材料无MTT细胞毒性,细胞相容性良好,并能够降低利福平直接给药的生物毒性,不引起全身毒性反应、皮肤/内刺激反应和急性过敏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锆梯度复合羟基磷灰石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自制的新型骨科生物复合材料--二氧化锆(Zirconia,ZrO2)梯度复合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方法用化学沉淀法制备ZrO2超细粉和HA粉体后,采用干铺-烧结法制备ZrO2梯度复合HA的新型生物复合材料,分别行以下实验①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分2组(n=10),分别按50 g/kg注射材料浸提液和生理盐水,观察小鼠毒性表现、死亡数和体重变化.②建立L929细胞生长代谢标准曲线.③细胞毒性实验分3组材料组(材料浸提液)、阳性对照组(0.64%苯酚的培养液)和阴性对照组(RPMI-1640培养液),分别与细胞悬液培养,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相对增殖率(relative proliferation rate,RGR)计算及毒性分级.④体外溶血实验分3组,分别取10 ml材料浸提液、灭菌蒸馏水(阳性对照组)和0.9%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各加入抗凝稀释新鲜兔血0.2 ml,测定溶血率.⑤骨和肌肉内植入实验分4组(n=3),分别于双侧臀部肌肉和股骨外髁处植入生物复合材料,于术后3、6、12和24周处死动物,分别作组织切片和电镜扫描.结果①全身急性毒性实验3周内小鼠无死亡;3 d内各组动物未见中毒症状或不良反应;材料组体重增长3.57±0.49 g,对照组为3.62±0.61 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929细胞生长代谢标准曲线表明,L929细胞接种量与细胞的增殖代谢率在接种细胞数为1~8×103个/孔范围内呈正直线相关.③细胞毒性实验阳性对照组细胞体变小成圆形,核固缩,贴壁细胞聚集成团,毒性级为Ⅳ级;材料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数量增多,毒性级分别为Ⅰ级和0级;MTT比色法检测,阳性对照组明显低于材料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性对照组与材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溶血实验阴性对照组的体外溶血率为0,阳性对照组体外溶血率为100%,而材料组的体外溶血率为1.66%,符合ISO规定的溶血率<5%的标准.⑤兔肌肉和骨内植入实验植入体内后,无明显异物反应;材料与受体骨发生牢固的生物键合,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结论ZrO2梯度复合HA生物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合作为生物骨科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蚕丝粉体(SM)配比的改性聚氨酯(PU)材料人造血管的组织相容性.方法 将PU与SM按照不同配比混合制成PU-SM薄膜.通过大鼠急性毒性实验、肌肉植入局部反应实验以及材料对细胞RNA合成影响实验,观察不同含量SM对改性PU材料组织相容性的影响.结果 PU-SM复合材料经过适当的配比可有效的减低移植物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且可降低局部炎症反应,较涤纶材料更为优良.SM比例为50%及70%时的PU-SM复合材料对细胞的数量和细胞总RNA基本不变,从分子水平说明SM配比为50%及70%时,PU-SM复合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得到最大改善.结论 经一定比例配比的SM改性PU材料可以改善PU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口腔材料细胞毒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每年都有大量的口腔材料出现,而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是确保材料能否用于人体的最重要因素,在细胞培养基础上的细胞毒性试验作为检测生物材料毒性的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口腔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细胞毒性试验[1]是运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检测医疗器械和(或)其浸提液可能造成的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变异、细胞溶解、细胞死亡等影响细胞正常功能和生物学行为的作用。该实验是各种医疗器械临床应用前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前期试验证实,当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为20%时的聚乳酸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能满足人体骨缺损修复的生物力学要求,尚需进一步的观察其细胞相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为20%时的聚乳酸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并提取浸提液。设立阴性对照组(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完全培养基)、实验组(浸提液)、阳性对照组(质量浓度为0.64%的苯酚),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材料浸提液共培养的方式进行。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3,5,7 d各时相点的细胞形态学变化,运用MTT比色法,测定上述各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3,5,7 d的相对增殖度,判断材料对细胞的毒性程度。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3组细胞的吸光度值均明显增加(P<0.01)。实验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对增殖度在第3,5,7天分别为95.3%,96.8%和97.6%,参照国家标准聚乳酸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的细胞毒性为1级;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阳性对照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细胞形态正常,呈梭形,贴壁生长良好。结论聚乳酸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细胞相容性良好,细胞毒性为1级,参照GB/T16886.5.2003标准属于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11.
The authors present a case of a surgical wound that was inappropriately packed to the extent that a significant and major deterioration occurred in the expected healing by secondary intention. This is intended to alert surgeons to the fact that careful supervision is required of such seemingly simple and straightforward tasks as the topical treatment of open wounds by inexperienced caregivers.  相似文献   

12.
The debates which drive the nursing profession often put forward the notions of profession, discipline and science to qualify nursing. It is advisable to clarify each of these concepts, as well as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structuring them in order for nurses to be able to assume as best as possible the role entrusted to them within society.  相似文献   

13.
14.
15.
A lack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opulations is often misinterpreted as demonstrating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populations. I discuss how this confusion comes about and hint at a future discussion of analyses designed to show equivalence.  相似文献   

16.
17.
A Hada  M Nakanishi 《Kango tenbō》1985,10(13):1275-1280
  相似文献   

18.
19.
我毕业从医已经 6 5年了 ,我常扪心自问 ,杏林行走 6 5载 ,是否让每一个经过我诊治的病人感到温暖 ,是否做到了想病人之所想 ,急病人之所急。我深感自己做得还很不够 ,在我 6 5年的外科生涯中 ,有差错、有失误 ,深夜不能入眠的时候常使我惭愧和不安。早年读春秋《左传》时 ,记得有一句话 :“太上立德 ,其次立功 ,其次立言。”立德就是做人 ,立功就是做事 ,立言就是做学问。我们做医生的 ,是做学问的 ,但是做人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我常常思索如何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道理。一、如何做人如何做人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只能靠自己去感悟、去思…  相似文献   

20.
从外科医师到外科学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名刚完成接受外科专业培训,考试合格的外科医师,他的前面有两条路可供他选择:坏的道路和好的道路。如果向坏的道路走,他可以到达两个终点。(1)不良外科医师:这些医师以医学知识来欺骗病人钱财,或夸大病情,从中获利;(2)低劣外科医师:他们使用不达标或已淘汰的知识和技术治疗病人。另一条道路是向好的道路,但走这条道路是要不断进行终身学习和评核。最终能否成为一名合格或优秀的外科医师,主要靠的是自己的天赋和个人所付出的努力。一名优秀的外科医师如果只是通过手术,他的一生只能造福有限的病人。但是如果一名外科医师通过医学研究,找出一套新学说、新技术,就可使更多的病人受益。能够称为外科宗师,要求能把新学说发扬光大,成家成派。更要有高尚人格和品德,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