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抽查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方法以期探寻抽样调查漏报病例的科学方法。方法基于住院病案首页中高风险病例的抽样方法来抽查医院感染漏报病例,将抽样调查得到的阳性率与文献报道中采用传统方法抽查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4次基于住院病案首页中高风险病例的抽样方法抽查感染病例分布率为45.30%,传统方法抽查感染病例分布率为4.64%。结论基于住院病案首页中高风险病例的抽样方法比传统抽样方法既节省人力和时间,又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医院感染漏报真实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医院感染漏报率抽样调查方法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出一种既节省人力和时间,又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医院感染漏报真实情况的漏报率抽样调查方法,使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更加完善,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采用两种抽样调查方法对医院2006-2008年的医院感染漏报情况进行回顾性抽样调查,将抽样调查得到的漏报率(样本率)与全面监测得到的实际漏报率(总体率)进行比较,观察二者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3年同一年度内每周顺延1d抽查全部出院病历得到的抽样漏报率(6.19%、9.74%、13.33%)与当年度实际漏报率(5.15%、7.57%、11.14%)相比较,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年度内固定抽查每周三全部出院病历得到的抽样漏报率(7.94%、9.94%、14.16%)与当年度实际漏报率相比较,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年度内每周顺延1d抽查全部出院病历得到的抽样漏报率与固定抽查每周三全部出院病历得到的抽样漏报率相比较,二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采用每周顺延1d抽查全部出院病历,或固定抽查每周三全部出院病历两种抽样调查方法,替代查阅全部出院病历获取年度医院感染漏报率的全面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基于DRGs的病案首页校验中的应用效果,为合理评价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院住院病例DRGs入组现状,查找主要影响因素,运用PDCA循环进行干预。结果应用PDCA循环后,医院住院病案首页质量管理办法逐步完善,出院病案首页信息上传率100%,病案首页质量得分≥98分,全院住院病例DRGs入组率明显提升。结论 PDCA循环应用于基于DRGs的病案首页质量管理,可有效提升医疗工作效率,提高医院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某二甲医院2019年住院病案的首页情况并进行分析,提高医院病案首页质量。方法选取某二甲医院2019年1~12月住院病案首页25835份病例,按各科比例每月选取75%病案检查,共检查19376份病案并对其进行分析,统计住院病案首页问题分布情况。结果基本信息错误率26.67%,住院信息错误率0.83%,诊断信息错误率3.12%,病例分型错误率6.48%,临床路径错误率0.41%,病理诊断错误率0.17%,药物过敏错误率0.12%,医护签名错误率6.48%,手术信息错误率7.97%,是否出院31d内再住院计划错误率0.23%,费用信息错误率0.74%。结论临床医生对于住院病案首页的填写不规范,本文对某二甲医院住院病案首页问题进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采取对应的措施,从而提高住院病案首页的书写规范性,对于医疗服务质量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病案是医院的重要资料之一。病案首页填写的总体水平能反映医院的管理水平和临床科室的医疗技术水平,对病案首页进行抽样分析、总结,从而提高病案“窗口”质量。 1 资料来源及分析 本文从1995年全年病案中抽查了198份,根据医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标准进行核对,发现首页缺陷,将其归类(注:抽查时间为病案进入病库前,病案首页为广东省统一标准),分析(见附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漏报原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2年1-12月全院21 750份出院病历资料,采用STATA 7.0软件对医院感染率、漏报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 750例出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19例,感染率为1.9%,抽查4 596份病历,医院感染440例,漏报21例漏报率为4.8%;医院感染漏报较高的科室分别为ICU、呼吸内科、神经内科、产科以及心血管科,分别占28.6%、23.8%、14.3%、14.3%、9.5%;医院感染漏报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软组织,分别占33.3%、23.8%、19.1%、14.3%;医院感染漏报原因与诊断标准掌握不准确、病原体送检率低、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方法问题以及管理机制等有关。结论医院感染漏报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感染学知识水平与监测方法的提高以及管理机制的完善是降低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的关键,医院感染漏报的监测是评价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某院DRGs中未入组病案编码情况,为提高DRGs入组率提供建议。方法:以某肿瘤专科医院2018年1-11月住院病案首页数据为来源,采用回顾性分析从某院DRGs系统检索未入组病案,分析未入组病例的原因、科室分布情况。结果:全院出院病例数65 019份,去掉大于60天病例数353份,入组病例数64 405份,入组率达99.6%,未入组病例数261份,其中主要诊断编码不在北京临床版范围内146例、手术/操作与主要诊断不符114例,费用异常1例。在科室分布上,外科病例178份,内科病例83份。结论:住院病案首页质量,尤其是主要疾病诊断选择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捕获再捕获法探讨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利用2008年医院医院感染报告系统报告资料和随机抽查出院病历资料,用C-R法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结果:用CR法估计2008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数为399例,估计2008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为4.8%.结论:可以利用两种资料来源依靠CR法校正因漏报而造成的数值误差,获得较准确的医院感染率,有利于同级别医院之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行政干预对减少医院感染漏报的作用.方法 采用同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医院2002-2007年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漏报调查及统计分析;观察自2005年采取行政干预等措施后,医院感染的漏报病例是否有所减少.结果 6年问共检查住院病历9550份,发现医院感染漏报49例,其中2005年前3年漏报32例(65.3%),经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行政干预后,2005年后3年漏报17例(3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7,P<0.05);漏报较多的科室为手术科室,漏报较多的部位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道.结论 针对医院感染漏报率较高的科室,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行政处罚相结合,可减少医院感染的漏报.  相似文献   

10.
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院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规定,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生于24 h内填表上报控制感染科,但仍存在漏报病例。分析如下。1漏报原因少数临床医生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有的甚至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掌握不够,出现漏报现象。如:不了解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程序,诊断明确者不能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掌握不够,将医院感染诊断为并发症;病程记录记载医院感染,患者出院时,病案首页医院感染名称栏仍填写无;科室质量控制小组责任心不强,有的科室担心上报影响科室工作质量,故不上报。另外,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不能经常深…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与探讨宝山区一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中存在的误差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组织9所设有住院病房的一级医疗机构,对其2017年12月12日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于2018年3月对医院上报的数据进行复核。将上报数据与复核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结果实际调查住院患者379例,实查率为100.00%;复核病例379例,复核率为100.00%。通过数据比对,上报数据中医院感染病例12例,现患率为3.17%,复核数据中医院感染病例26例,现患率为6.86%,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为53.85%(14/26);上报数据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4%(21/379),复核数据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50%(36/379),抗菌药物使用病例漏报率为41.67%(15/36);病原学送检率偏低为8.33%(3/36)。结论发现一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中存在漏报,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推进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在一级医疗机构应用普及。  相似文献   

12.
加强管理 提高院感病例上报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高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方法采用现场与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了临海市中医院2005年7月~2006年6月住院的病人3 419例。结果共有127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5.25%,其中有16例漏报,漏报率为12.60%;10例误报,误报率为7.87%。结论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中存在漏报、误报现象。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上报医院感染病例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防止漏报、误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并建立住院病案首页数据采集质量控制体系,完整、准确地采集病案首页信息,为诊疗服务效果评价、制定疾病防控策略、实施科学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上报到国家卫生统计直报系统的部分二级及以上医院(共8163家)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从一致性、完整性、逻辑性和规范性四个方面进行数据质量评估。结果二级以上医院机构病案首页报送率71.6%,出现缺填较多的指标不完整率在11.0%以内(除"出院病房"不完整率为26.3%外);出现逻辑错误较多的指标不合逻辑率在14.3%以内;出现不规范问题较多的指标不规范率在5.8%以内。结论建立住院病案首页数据采集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数据上报效率,使得病案首页填写更加规范、准确,为诊疗服务效果评价、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版住院病案首页的全面推行可提高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完整、正确的住院病案首页是开展各项医疗、管理、科研工作的充分条件。本文对目前住院病案首页漏报和缺失现状、缺失处理的相关情况以及漏报缺失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医院感染信息控制系统使用前后对工作效率、漏报率、感染率的影响,利用感染信息控制系统,转变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方式,实现有效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 2012年1-6月使用既往方式对部分科室病例监测,调查病例7 626份,2013年1-6月利用医院感染信息控制系统监测相同科室,调查病例7 682份,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系统上线前后医院感染科工作效率、漏报率、感染率的变化,调查2013年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结果信息系统控制后,医院感染科员工病例监测工作效率提升约13倍,2012年抽查病例中,感染344例,上报237例,漏报107例,漏报率31.11%;2013年抽查对应科室,感染369例,上报345例,漏报24例,漏报率6.50%,经对比发现,漏报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略有降低,抗菌药物使用送检率略有升高。结论医院感染信息控制系统显著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医师工作效率,明显降低医院漏报率,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及标本送检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PDCA循环质量控制理论在住院病案首页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10月采用PDCA循环质量控制法整理的住院病案首页240份为观察组,同时抽取2021年1—12月未采用PDCA循环质量控制法整理的住院病案首页240份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住院病案首页质量。结果 观察组住院病案首页中有无过敏药物、血型、临床路径、是否疑难、是否危重等项的缺失率、病案书写不规范率、填写不规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编码准确率、疾病编码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应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住院病案首页质量控制,可有效降低住院病案首页的缺陷率,提高病案首页资料完整率,提升住院病案首页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通过网络直报报送的四川省住院病案首页进行系统质量控制,提高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方法基于DRGs分析过程中发现的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问题,针对指标优化质控规则,根据行政管理要求和医疗机构改进需求进行平台功能设计,同时对病案质量从指标完整性、报送情况、合理性和疾病编码准确性等方面进行整体评分。结果改进后的病案质量考评平台可以对每一份住院病案首页进行质量评价并打分,通过两年实践,相关医疗机构上报率从95.02%上升到99.39%;评分从78.59分提至91.42分。结论基于DRGs的住院病案首页质量考评平台,规范了病案指标的填报,提高了病案质量,有助于病案信息的及时上报,为DRGs付费制度的展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死亡风险分级的医院感染风险筛检方法及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8月31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出院患者86 920例为研究对象,对出院病例DRGs相关信息及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DRG分组中死亡风险分级与医院感染发病率相关性,采用筛检试验评价指标评价不同死亡风险分级患者医院感染风险大小。结果 基于DRG死亡风险分组,从低风险组到高风险组,组别越高医院感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且有一定相关性(P<0.05)。筛检试验结果显示,各死亡风险组别灵敏度均<30%,高风险组特异度较高(97.89%),阳性似然比为7.37。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验证,曲线下面积(AUC)为0.75(95%CI为0.70~0.80)。结论 采用DRGs死亡风险分级用于医院感染风险筛检,其灵敏度较低,评价患者医院感染风险意义较小。但由于高风险组特异度和阳性似然比较高,因此可以在高风险组开展医院感染漏报调查,提高漏报调查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某二级医院病案首页数据上传过程中的问题,阐述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方法对某二级医院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共6 812份病案首页数据上传中反馈的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基本信息缺陷率为2.42%,诊断及编码缺陷率为3.93%,操作及编码缺陷率为5.65%,其他住院信息缺陷率为0.92%。结论该二级医院病案首页缺陷率较高,通过分析病案首页数据上传反馈信息,加强对临床、病案管理、财务、信息等各职能科室的培训,加大力度对医院信息管理的投入,完善信息系统,最终达到降低病案首页缺陷率,提高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水平,保障病案首页数据上传的准确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广州市医院肺部感染住院病例中传统的非典型肺炎本底情况 ,比较以往传统的非典型肺炎与广东省暴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在流行病学特征上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广州市 3家医院 2 0 0 1~ 2 0 0 2年肺部感染住院病例的病案材料 ,按广东省传统的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确诊病例 ,并与广东省 2 0 0 3年 1~4月发生的SARS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调查 5 74 7例肺部感染患者病案 ,其中符合传统的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的病例 86 5例 ,占肺部感染病例数的 1 5 0 5 % ,占住院总病例数的 1 73%。传统的非典型肺炎每月均有病例发生 ,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婴幼儿和 6 0岁以上老年人 ,占 6 0 1 2 % ,职业分布以儿童和离退休人员为主 ,占 5 3 5 3%。同期发生的传统的非典型肺炎病例与 2 0 0 3年SARS病例比较 ,其发病时间、年龄和职业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 (χ2 值分别为1 0 3 2 9、30 1 5 5、4 37 94 ,P均 <0 0 1 )。结论 传统的非典型肺炎发病主要以婴幼儿和老年人为主 ,与SARS流行病学特征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