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小鼠α2(Ⅰ)型原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明确纤维化形成中调控I型胶原基因高水平转录的启动子片段,逐段研究小鼠α2(Ⅰ)原胶原基因2kb的启动子序列。方法从小鼠α2(Ⅰ)原胶原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2kb-+54bp的片段中,取长度不等的片段作为启动子,与含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报告基因的质粒组织6个重组体,脂质体转录法转当上连重组体至胶原产生细胞和非胶霉素乙酰基转移酶报告基因的质粒组织6个重组体,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上述重组体至胶原产生细胞和非胶  相似文献   

2.
改良EMSA法分析人α1(Ⅰ)胶原基因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人α1(Ⅰ)胶原基因5‘侧翼区具有较高启动调控活性序列的DNA结合蛋白。方法:以原代培养人瘢痕皮肤成纤维细胞为胶原产生细胞,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DNA混合片段末端标记和增强化学发光的改良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分析人α1(Ⅰ)胶原基因-268 ̄+42bp序列的DNA结合蛋白,其结合活性具有特异性,并能被sp-1,NF-1,NF-kB识别序列中存在α1(Ⅰ)胶原基因-268 ̄+42  相似文献   

3.
小鼠α2(Ⅰ)胶原基因DNA结合蛋白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初步分析小鼠α2(Ⅰ)胶原基因上游5‘-UTR近端800bp(-780 ̄54bp)序列的DNA结合蛋白。方法:PCR扩增小鼠α2(Ⅰ)胶原基因-258 ̄+54bp,-519 ̄-248bp,-741 ̄-501bp片段,Dig-dUTP末端标记PCR产物,与经SDS-PAGE并转印至膜上的胶原产生细胞的核抽提物进行DNA-蛋白质结合反应,以抗Dig抗体检测结合反应信号。结果:Ⅰ型胶原基因上游5’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类不同组织细胞中癌胚抗原(CEA)产生与其基因顺式作用序列改变的关系,评价该顺式作用序列在大肠癌组织特异性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套式PCR方法分别从人新鲜大肠癌、相应癌旁粘膜组织、正常血细胞、正常胎盘组织及建畜产品 中扩增CEA基因启动子核心序列,PCR-Southern杂交法确定扩增序列的启动子功能。结果:不同组织细胞基因组中的CEA基因转录起点上游-130bp-+69bp  相似文献   

5.
采用PCR二段扩增法,从酵母基因组中获取635bp完整的MFα(α-mating factor)基因及180bp的UASPGK(3-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的上游激活序列)DNA片段。首先,将430bp的MFα基因启动子和信号序列与180bpUASPGK片段分别克隆到PUC18载体上;然后,从含有MFα基因启动子和信号序列的阳性重组子pMFα1与含有UASPGK阳性重组子pUAS8质粒中,分别获得MFα  相似文献   

6.
人甲状腺特异性转录因子-1基因的分子克隆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克隆人甲状腺特异性转录因子-1基因片段,为进一步从事分子甲状腺学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RT-PCR法从人甲状腺组织RNAK 扩增出甲状腺牧场生围 因子-1基因片段(440-803bp);应用TA克隆对CP拉物进行分子克隆;EcoPⅠ双酶解法鉴定重组体。结果 获得TTF-1cDNA的一重组体(pCR^TMⅡ/TTF-1),经EcoRI双酶解表明克隆成功。结论TTF-1基因的分子克隆可进 一步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NF-α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激活人α1(Ⅰ)胶原启动子的作用。方法:构建含不同长短α1(Ⅰ)胶原启动子序列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重组体pCOLH1 0.27,pCOLH1 2.5用脂质体法瞬时转染至NIH3T3细胞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加入IGF-1或(和)TNF-α,测定CAT活性。结果;100ng/ml IGF-1可使转染至NIH3T3细胞的pCO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人Aγ珠蛋白基因- 173 T→C突变对反式作用因子与启动子的结合及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泳迁移改变分析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瞬时转染分析。结果 Aγ珠蛋白基因- 173 T→C突变使GATA1 与突变启动子片段(- 201~- 158)的结合降低了96% (P< 001),并且使Oct1 与相同的DNA 片段的结合降低55% (P< 005)。在MELGM979 细胞中,突变启动子活性是正常启动子的2 倍(P< 005);在K562 和Hela 细胞中,突变和正常启动子活性基本相同。结论 Aγ启动子- 173 T→C突变导致GATA1 与突变启动子片段结合显著减少,提示在成年期该转录因子可能是Aγ珠蛋白基因的负调控因子;- 173 T→C突变可能仅在成年期红系细胞环境中才能增强Aγ珠蛋白基因启动子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构建高效利用甲胎蛋白(AFP)基因转录调控元件(TREs),驱动治疗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治疗载体,对天然人AFPTREs进行改建和鉴定。方法 采用亚克隆技术,删除了天然人AFPTREs中含有沉默子活性的-0.87--3.06kb区域,将具有增强子活性的-3.06--5.1kb片段和调控AFP基因表达的启动子“核心”区域+29-870bp片段连接,获得经人工改造后的基因转录调控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使外源性 T N F, I F N 基因和内源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 M H CⅠ)分子基因表达呈现“正反馈”式放大效 应,构建在 H L A B7 启动子调控、 I R E S连接下协同表达 T N Fα和 I F N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和结果:从p G L3 B7 T N F及p I R I F中切下 B7pro T N F和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先后插入p Bluescript Sk (+ ), 构建成p B L B7 T N I R I F。回收 T N Fα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连入 Ad C M V Link1 中,构建成 C M V 启动子驱动表达的 Ad C M V T N I R I F(+ )。回收 B7pro T N F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连入缺失 E1 和 E3 区及启动子的 Ad BglⅡ中, 构建成 H L A B7 启动子驱动表达的 Ad B7 T N I R I F(- )。结论:此两种载体为“正反馈”式放大肿瘤免疫原性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bax和p53基因转染对人舌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诱导凋亡的bax基因和p53抑癌基因共转染对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 构建pSV-CIP-bax-CAT嵌合基因。在其bax基因上游含人al(Ⅰ)型胶原基因的第一内含子217bp片段(+822-+1093)和317bp启动子片段,经阳离子转染试剂DOSPER介导,分别用pSV-CIP-bax-CAT转染、pSV-CIP-bax-CAT和pSV-p53-CAT共转染培养的人舌癌Tca8113细胞系(LCC)。结果 免疫狭缝印迹和ELISA检测证实,转染组和共转染组和共转染组比对照的bax和p53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MTT显色分析、TUNEL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监测结果显示,bax基因或p53基因均具抑制LCC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bax组和bax p53组的抑制率分别为23.9%和26.1%)。结论 人al(Ⅰ)型胶原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能促使bax基因在LCC异位表达;bax与p53共转染48小时,对LCC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具明显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以pUC19-δglobin为模板,用PCR定点突变技术将δ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64位的C突变为T,即将CCAAC盒改变为CCAAT,并获得野生及突变的δ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约300bp的两个片段。将此两片段分别克隆到以虫荧光素酶为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PMG3中,转染人HeLa细胞,以瞬时表达分析突变的CCAAC盒的启动子功能。结果表明突变组发动荧光素酶表达而产生的发光强度为野生型的5倍,说明将δ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64位的CCAAC盒改变为CCAAT能够增强该启动子的功能,从而证实了δ基因启动子区CCAAC盒的结构特点是该基因表达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首次构建了一系列含有不同长度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CPS1)上游DNA顺序的PKCPSx-CAT表达质粒,并通过CAT检测观察了CPSⅠ调控顺序的功能及特性。结果表明,CPSⅠ上海顺序具有高度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调控作用;-142--38bp上游顺序与特异调腔有密切关系,是维持CPSⅠ转录必不可少的顺序;-1700-161bp顺序中含有增强CPSⅠ启动子转录作用的顺序。地塞米松和促分化剂硫杂脯氨酸对肝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Hela细胞端粒酶进行活性重组并探讨其重组特异性。方法 以RT-PCR法从纯化的人端粒酶复合体中扩增人类端粒酶RNA(hTR)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含有SP6启动子的pGEM3f^+质粒中,构建hTR的体外转录体系以获得体外合成的hTR。与端粒酶蛋白组分进行活性重组。四膜虫端粒酶RNA及16rRNA作为重组反应对照组,以探测其重组特异性。结果 经RT-PCR扩增出450bp片段;体外转录重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载脂蛋白B(apoB)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国人85例ACI和56例正常人(NC)的apoB基因的XbaⅠ位点多态性。结果显示:中国人XbaⅠ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国外种族有差异。本研究X+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日本人、新加坡人,低于印度人、南亚人及欧洲人。NC组X-X+基因型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高于X-X-基因型(P<0.001)。X-X-基因型个体:ACI组血浆TC、甘油三酯(TG)、apoB、Lp(a)水平明显高于NC组,apoA水平明显低于NC组。提示:X-X-基因型可能与ACI患者血脂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pUC19-δglobin为模板,用PCR定点突变技术将δ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64位的C空的T,即将CCAAC盒改变为CCAAT,并获得野生及突变的δ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约300bp的两个片段,将此两片段分别克隆到以虫荧光素酶为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pMG3中,转染人Hela细胞,以瞬时表达分析突变的CCAAC盒的启动子功能。结果表明突变组发支荧光素酶表达而产生的发光经度为野生型的5倍,说明将δ珠蛋白  相似文献   

17.
采用PCR方法,从HPV16型野毒株质粒中分离出HPV16L1(55597151bp)、HPV16E7C(682855bp)基因片段,采用PCR产物的TA克隆法,将L1、E7C分别插入pGEMTEasy载体,构建克隆载体pTAL1、pTAE7C。BamHⅠ、HindⅢ酶切pTAE7C,Bg1Ⅱ、ClaⅠ酶切pTAL1,回收L1、E7C片段,利用BamHⅠ、Bg1Ⅱ酶切产生相同粘末端的特点,产生L1E7C重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质粒pBlueScriptsk,构建了pBSL1E7C重组克隆质粒,HindⅢ、XhoⅠ酶切pBSL1E7C,释放L1E7C基因片段,定向重组入pCA14腺病毒载体,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HPV16L1E7C重组腺病毒载体:pCA14L1E7C,为研制HPV16L1E7C重组Ad5载体疫苗和HPV16L1E7C嵌合蛋白疫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人乳头瘤病毒HPV16L1—E7C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方法,从HPV16型野毒株质业中分离出HPV16L1(5559-7151bp)、HPV16E7C(682-855bp)基因片段,采用PCR产物的T-A克隆法,将L1、E7C分别插入pGEM-TEasy载体,构建克隆载体pTAL1、pTAE7C。BamH1、HindⅢ酶切pTAE7C,Bg1Ⅱ、ClaⅠ酶切PTAL1,回收L1、E7C片段,利用BamHⅠ、Bg1Ⅱ酶切产竽相同粘末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采用PCR二段扩增法,从酵母基因组中获取635bp完整的MFα(α─matingfactor)基因及180bp的UASPGK(3─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的上游激活序列)DNA片段。首先,将430bp的MFα基因启动子和信号序列与180bpUASpGK片段分别克隆到PUC18载体上;然后,从含有MFα基因启动子和信号序列的阳性重组子pMFα1与含有UASPGK阳性重组子pUAS8质粒中,分别获得MFα基因启动子和信号序列及UASPGK片段,构建成含MFα基因启动子和信号序列的表达分泌型载体YEp5101及含MFα启动子和信号序列与UASPGK的强化表达分泌型载体YEp5102。这两种载体可用于外源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探讨UAS对外源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重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从载体CDZ2酶切获得1.73kbDNA片段(含16d93bp的HCV结构区cDNA,其特异性已为southernblot证实)。将HCVcUNA片段插入载体pcDNA3,构建HCV重组体。经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筛选、酶切分析,获得重组HCV(PcDNA3-HCV)。以重组质粒转染H9细胞(CD淋巴细胞系),用G418筛选出抗性细胞。经RT-PCR、dot-ELISA验证表明,pcDNA3-HCV能在H9细胞中进行复制、转录和表达。这为丙型肝炎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用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