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降压治疗对血清C-反应蛋白和动脉顺应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降压治疗对血清C -反应蛋白 (CRP)和动脉顺应性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选取正常对照组 6 4例、高血压控制组 36例和高血压未控制组 4 2例 ,使用美国产HDI- 2 0 2 0动脉测试仪同步记录血压和动脉顺应性 (大动脉弹性C1,小动脉弹性C2 ) ,用日本产AU2 70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全项、血糖。用德国产BNprospec免疫比浊仪检测超敏CRP(hsCRP)。用放免法检测血清胰岛素 (Insulin ,INS)水平。结果 高血压未控制组CRP水平明显增高 ,与高血压控制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后二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三组间收缩压(SBP)、舒张压 (DBP)和脉压 (PP)比较均有差异 (P <0 0 1) ,高血压未控制组C1和C2均低于对照组和高血压控制组 (P <0 0 1) ,后二组间无差异 (P >0 0 5 )。三组间相关分析 :高血压未控制组的C1和C2均与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LDL)和CRP分别呈负相关 (r =- 0 4 4 0 ,P <0 0 1;r =- 0 4 4 9,P <0 0 1;r =- 0 35 8,P <0 0 5 ;r =- 0 36 3,P <0 0 5 ;r =-0 4 73,P <0 0 1;r=- 0 2 99,P <0 0 5 )。对照组和高血压控制组的各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 CRP可作为反映降压疗效的指标之一 ,动脉顺应性与TC、LDL和CRP的相关性优于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防治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服药率及控制率依然相当低.在高血压控制不尽人意的众多因素中,药物治疗依从性差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动脉顺应性的关系。方法按照SBP和(或)DBP≥140/90mmHg诊断为高血压的标准,将366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组,用CVProfilorDO-2020动脉脉搏分析仪分别测定各组受试者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用放免法分别检测其血清TNF-α和胰岛素浓度,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IR)。结果(1)高血压组C1(10·55±3·11)mL/mmHg×10,C2(3·62±1·51)mL/mmHg×100均低于正常对照组[(C1=13·24±4·27)mL/mmHg×10,(C2=6·04±2·66)mL/mmHg×100,P均<0·01],而TNF-α(0·31±0·05)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0·24±0·07)ng/mL,P<0·01;(2)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正常对照组中TNF-α与HOMA-IR、体重指数(BMI)正相关(r=0·171,r=0·229,P均<0·05);在高血压组中TNF-α与C1、C2负相关(r=-0·132,r=-0·392,P均<0·05),与BMI、HOMA-IR、舒张压(DBP)、脉压(PP)正相关(BMI:r=0·427,HOMA-IR:r=0·154,DBP:r=0·144,PP:r=0·182,P均<0·05)(3)在高血压组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C1、C2的因素为年龄与SBP。当自变量排除年龄后,TNF-α和HOMA-IR可进入影响C1、C2的回归模型。结论高血压患者TNF-α浓度增高,TNF-α及HOMA-IR与动脉顺应性的相关性依赖于年龄。  相似文献   
4.
利尿剂长期治疗高血压对逆转左心室高电压的观察(摘要)钱卫冲杜福昌王海燕王敬良朱杰张仕清王震震我们自1986年起在南京市3万监测人群中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低剂量复方利尿剂降压治疗,随访至1993年,观察其降压疗效,代谢副作用及对左心室高电压(LVHV)的逆...  相似文献   
5.
1991年9月对江苏省城乡12个抽样点15岁以上的群52502名进行了一次高血压调查,调查应答率为87.4%。共检出确诊高血压3517例,确诊现患率7.7%,临界高血压3185例,两合计总患病率14.7%血压水平城市超过过农村,男性超过女性,两随年龄而增长。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载脂蛋白B(apoB)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阵人85例ACI和56例正常人(NC)的apoB基因的XbaⅠ位点多态性。结果显示:中国人XbaⅠ位点基因频率与国外种族有差异。本研究X^+等位位基因频率高于日本人、新加坡人,低于印度人、南亚人及欧洲人。NC组X^-X^+基因型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高于X^-X^-基  相似文献   
7.
人体测量指标与血脂、血糖及血压水平的典型相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体测量指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的相互关系,确定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最密切的人体测量指标。方法:在江苏省金坛县农村抽取35~59岁自然人群(男492名;女606名),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腹围、臀围和血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收缩压、舒张压,计算出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腹/臀比(AHR)和锥削度指数(CI)后,与血脂、血糖及血压水平作典型相关分析。结果:人体测量指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指标呈典型相关(典型相关系数为0.31~0.50);人体测量指标中,体重指数的贡献最大,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最密切;血压是心血管危险因素中与人体测量相关最密切的指标。结论:体重指数是本组人群中最简单但最有价值的人体测量指标;而血压是受肥胖影响最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左室重量、心血管病事件的危险性及进展与高血压的风险性有肯定的相关性,探讨一组高血压前期人群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特征。方法:本项目于2004-04/07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和心内科完成。纳入标准:年龄40~70岁、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既往未服用过影响血压药物的健康人群,均知情同意。符合以上纳入标准者共80例,按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分为正常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其中正常血压组40人,男29人,女11人,年龄41~70岁;高血压前期组40人,男27人,女13人,年龄40~70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监测左心室各结构和功能参数;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平均室壁厚度、相对室壁厚度及左室室壁中层缩短率。结果:进入结果分析正常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分别为40人。高血压前期组左室重量指数、平均室壁厚度、相对室壁厚度(93±16)g/m2,(8.9±0.8)mm,(0.38±0.04)较正常血压组增高(84±13)g/m2,(8.3±0.7)mm,(0.35±0.03)(t=3.21~4.25,P<0.01),左室室壁中层缩短率较正常血压组降低(17.8±1.4)%,(18.9±1.5)%,(t=4.16,P<0.01)。在血压水平正常范围内,平均动脉压与左室重量指数、平均室壁厚度、相对室壁厚度呈正相关,与左室室壁中层缩短率呈负相关(r=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压、动脉顺应性及颈动脉、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之间关系.方法采用血管外超声及动脉脉搏分析仪分别测量81例血压正常者及33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桡动脉IMT及动脉弹性指数C1、C2.结果高血压组较血压正常组C1、C2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carotid IMT)、颈动脉内径(carotid diameter;CD)增加,两组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RIMT)及桡动脉内径(radial diameter;RD)相比无显著差异.血压正常组中无高血压家族史者较有高血压家族史者C1较高而收缩压(SBP)、脉压(PP)、CIMT较低.相关分析C1、C2与年龄、SBP、PP呈负相关;CIMT与年龄、SBP、舒张压(DBP)、PP呈正相关;RIMT与SBP、DBP呈正相关.调整年龄、性别、BMI、CD、RD、及血生化指标后, C1、C2与SBP、DBP、PP呈负相关;CIMT与SBP、PP呈正相关,与DBP无显著相关性.而RIMT与血压相关无显著性.结论 CIMT及C1、C2可作为评价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结构与功能异常的无创性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脉压与C-反应蛋白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脉压与炎性因子C -反应蛋白之间性别差异的原因及其意义。方法我们对江苏太仓市区 4 6 3名 (男性 2 2 4人 ,女性 2 39人 )受试者分 2次随访共测量血压 10次 ,用日本产OlympusAU2 70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全项生化指标 ,用德国产BNprospec免疫比浊仪测量超敏C -反应蛋白 (hsCRP) ,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在对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饮酒史、服药史校正前后 ,女性的脉压总是与C -反应蛋白有显著的相关性 (P <0 0 0 2 ) ,而男性则无相关性 (P >0 10 )。在女性 ,血清C -反应蛋白浓度升高 1倍 ,脉压增加1 94mmHg。经相同方法校正后 ,男、女性的收缩压、舒张压与C -反应蛋白之间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用四分位数间距将男、女性血清CRP各自分层分析 ,相同方法校正后 ,四分位数与一分位数比较 ,女性的脉压有 7 6mmHg差别 ( 95 %可信区间为 3 5~ 11 7mmHg ,P =0 0 0 0 3) ;而男性未发现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5 )。 结论 慢性炎性因子C -反应蛋白对我国汉族女性脉压增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