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外科(DCS)理念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提高临床危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率。方法选取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其中应用DCS方法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30例为DCS组,以传统方式抢救的病情严重程度一致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体温恢复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56例(96.7%)治愈出院,其中DCS组死亡1例(3.3%),对照组死亡3例(10%);DCS组发生并发症6例(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5例(50.0%)。DCS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DCS组体温恢复时间、休克纠正时间、PT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 DCS理念应用于急诊外科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是可行的,能有效减少病死率及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救治体会,为其临床救治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纳入36例入住我院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患者,详细记录其病史及相关信息。给予患者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措施,并对其临床救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8例行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患者中有22例存活(占78.6%),其中恢复7例(占31.8%),残疾12例(占54.5%),植物昏迷3例(占13.6%);8例保守治疗患者均死亡;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保守组GCS评分(12.1±2.5)分与手术组GCS评分(12.2±2.6)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手术组GCS评分(9.3±1.5)分明显低于治疗前GCS评分,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的死亡率比较高,该类患者的治疗需要积极给予呼吸道通畅及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并在全面诊断的基础上及时手术治疗,可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严重多发伤的外科救治体会。方法:回颐性分析我院2007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全身多发伤的救治情况。结果:随访3月至1年,恢复良好35例,中等残废15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10例。结论: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且神志昏迷患者,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尤其对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应早期明确诊断,关注脑损伤过程中,进行多学科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策略(DCS)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救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别采用DCS治疗和常规救治2种方法,比较DCS对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救治疗效.结果 DCS治疗组较常规救治组相比较可有效提高救治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CS可有效控制严重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 对6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救治经验.结果 救治成功43例(68.3%),死亡20例(31.7%).死亡原因: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合并脑疝形成8例;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因两者病理生理改变显著且互为因果,给临床诊治带来更多困难.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解决颅脑及胸腹腔脏器致命性损伤,加强呼吸道管理,维持有效的血循环量,可提高治愈率,降低伤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抢救濒死及危重创伤患者的意义和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4月~2005年4月437例濒死及危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资料。结果:多发伤占84.4%,平均存活概率(TRISS)为0.4139±0.8945;死于术中或术后失血性休克49例(11.2%),死于感染性休克8例(1.8%),死于严重颅脑外伤16例(3.7%),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19例(4.3%),急诊救治存活率78.9%。结论:早期采取持续、正确的综合复苏措施,抓住伤后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进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可避免生理潜能进行性耗竭,及时恢复脏器有效血液灌注,预防MODS对抢救患者生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14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估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资料,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治疗方法.结果 148例全部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中90例同时或先后行多发伤手术治疗.伤后半年按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分级:良好47例,占32%;中度残疾34例,占23%;重度残疾18例,占12%;植物状态3例,占2%;死亡46例,占3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应早期诊断,及时抢救,避免漏诊和误诊,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以及专科治疗配合ICU监护是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总结我院2008年1月以来救治的21例符合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严重多发伤病例资料.结果:治愈16例(71.4%),死亡2例(9.5%),3例因合并重度颅脑损伤,经复苏后转上级医院治愈.1例死于严重胸腹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入院1小时内死亡),1例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通过有计划实施损伤控制手术,其手术风险、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尤其在基层医院,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救治体会。方法对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救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好52例(60.47%),中度伤残12例(13.95%),严重伤残7例(8.14%),死亡15例(17.44%)。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采取正确合理的救治措施,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胡建成 《安徽医学》2013,34(1):36-3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近4年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中按颅脑损伤GCS计分≤5分者26例,5~8分者52例,所有伤者入院时经简单包扎固定后行头胸腹及骨盆CT检查,52例行急诊开颅手术,胸腔闭式引流24例,8例脾破裂行脾切除术,伤口清创术17例。出院时按GOS分级评分:良好36例(46.2%),轻残14例(17.9%),重残7例(9%),植物状态3例(3.8%),死亡18例(23.1%)。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时应及早诊断,避免漏诊,密切监护,多科协作,重视并处理好颅内高压和休克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颅脑外伤合并颈椎和颈髓损伤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诊断颅脑外伤合并颈椎和颈髓损伤的方法。方法 回顾2004年8月-2005年3月该科收治颅脑外伤合并颈椎和颈髓损伤患者19例的受伤机制,临床表现和进行影像学检查情况。结果 该组有7例患者首诊时漏诊颈椎和颈髓损伤,漏诊患者中重型颅脑外伤4例,中型颅脑外伤2例,轻型颅脑外伤1例。结论 颅脑外伤合并的颈椎和颈髓损伤易被漏诊。在接诊颅脑外伤患者时应警惕是否合并颈椎和颈髓的损伤,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对疑有颈椎和颈髓损伤而没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尽早予以颈部有效制动,同时行颈椎正侧住及张口位X线检查,张口困难的患者应行寰抠椎CT检查;对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建议常规行颈椎正侧住X线片检查及寰枢椎CT检查。对怀疑有颈髓损伤的患者应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经济发达地区33746例伤害监测资料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发达地区相关部门制定预防和控制伤害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由某人民医院急诊科伤害监测报告卡,建立数据库.结果 3年监测期间共收集伤害监测报告卡33746例,其中男女之比为2.4∶1.20~24岁年龄段占总比例最大(占20.08%);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所占比例最大(占45.29%);伤害原因所占比例前3位的依次为钝/锐器伤(占50.19%)、跌倒/坠落伤(占30.27%)、交通事故(占10.91%),其他城市鲜有的动物伤害在发达地区高居第四位已成为伤害的一个主要原因.结论 职业伤害检测可快速查明原因,为发达地区伤害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多发伤中肾脏损伤的诊治(附6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多发伤中肾脏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991年~2003年间对我院收治的62例多发伤中肾脏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保守治疗28例(占45.2%),行肾切除22例,切肾率64.7%.结果肾修补8例,除4例严重损伤死亡外,其余救治成功.结论多发伤的治疗首先是抢救生命,对肾损伤仍以保守治疗为主.术前来不及行相关检查而行剖腹探查术是肾切除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救治结果。方法 对37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回顾性总结。结果 按GOS评分恢复良好129例(34.7%),轻残81例(21.8%),重残52例(14.0%),植物生存16例(4.3%)。死亡93例(25.1%)。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治疗效果,同时是减少致残率及降低死亡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颅脑创伤合并面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医院收治的30例颅脑创伤合并面神经损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结合康复治疗及高压氧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依据House-Brackman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进行评定.结果 经过治疗后30例患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痊愈18例,痊愈率60.0%,显效8例,显效率26.7%,有效3例,有效率10.0%,无效1例,无效率3.0%,总有效率为96.7%.结论 针对颅脑创伤合并面神经损伤患者,在明确患者的损伤程度以及具体的损伤部位之后,对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基于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康复训练,则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的尽快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多发伤中肾脏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991年~2003年间对我院收治的62例多发伤中肾脏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保守治疗28例(占45.2%),行肾切除22例,切肾率64.7%。结果肾修补8例,除4例严重损伤死亡外,其余救治成功。结论多发伤的治疗首先是抢救生命,对肾损伤仍以保守治疗为主。术前来不及行相关检查而行剖腹探查术是肾切除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的临床治疗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的临床诊断与处理特点。方法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的治疗及预后 ,总结合并伤与单纯重型颅脑损伤不同的临床诊断及处理特点。结果 :合并胸外伤的重型颅脑损伤 ,不同于单纯颅脑损伤因颅内压增高所表现的Cushing反应 ,而是表现为低血压 ,呼吸困难、缺氧 ,意识障碍判断困难。治疗应先保证呼吸道畅通 ,纠正休克血压 ,制止胸廓的反常活动。低血压纠正的同时 ,注意神经体征的变化 ,并行相应的脑外科处理。结论 :合并胸外伤的重型颅脑损伤 ,较单纯的颅脑损伤更复杂 ,首先处理因胸外伤所致的低血压 ,畅通呼吸道 ,制止胸廓的反常活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创伤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中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近4年收治的3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4例DAI患者中存活26例(76.47%),其中恢复良好及中残16例(47.06%),重残及植物生存10例(29.41%);死亡8例(23.53%)。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型颅脑创伤中最重的一种,致残率及病死率非常高,本组病例均及时采取系统的综合治疗措施,积极救治原发伤和继发性脑损伤,在提高治愈率,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大鼠模型足细胞的损伤,并对其损伤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5)、假手术组(n=5)和模型组(n=32),模型组下设IRI后1h、6h、12h、24h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通过阻断大鼠双侧肾脏血流构建肾IRI模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变化,糖原染色(periodic Acid Schiff,PAS)了解肾脏病理损害,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损伤情况。结果在IRI大鼠模型中,我们发现了明显的足细胞损伤现象,即足细胞减少,足突消失,基底膜增厚。同时观察到,随着缺血再灌注后时间的延长,大鼠肌酐、尿素氮水平逐渐升高,红细胞中ROS荧光强度阳性率逐渐升高,肾小管出现不同程度的管腔扩张、变性与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充血水肿等。相关性分析发现,红细胞ROS荧光强度阳性率与肾小管损伤评分、肌酐、尿素氮水平成正相关,与足细胞计数呈负相关。结论肾IRI早期足细胞就可出现明显的损伤,同时伴有血ROS荧光强度阳性率明显上升;血ROS的变化可能参与了肾IRI足细胞损伤及病理损害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胸部外伤致心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03例以胸伤为主引发心脏损伤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心脏损伤患者中,痊愈出院74例,死亡4例,2例死于紧急术前准备时,2例死于术中;入院时诊断正确18例,占23.08%;60例(76.92%)因胸部外伤处理后患者症状缓解不理想再考虑到心脏损伤而被证实。结论胸伤引发的心脏损伤并不少见,除外易诊断病例,排除心脏病史,心电图检查、血清心肌酶谱或CTn测定对诊断心脏损伤简便可行,能达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